文 / 熊太行
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
中国式的传统好爸爸是曾国藩那样的,外圣内王,白天尽忠职守拯救国家,晚饭的时候就教育儿子,吃完饭再写信教育弟弟和侄子。他的每个行动,都有助于大家族的安全和荣耀。
日本式的传统好爸爸是准点上下班的,保住工作拿到退休金,加完班不醉倒街头,回家后嘴上再横,偶尔跟孩子流露一点对童年的怀念,暖一下就够了。
1、受过高等教育
5、在持枪州要善于用枪,非持枪州要保证家里有猫狗
Hey!Listen!Everything will be OK.(注意一个语气词都不能少)
从巨石强森到连姆尼森,没有他们追不回来的前妻,没有他们拯救不了的儿女。
百老汇负责把爸爸们打回原形。
它讲了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下面的内容有剧透,但这次我要说的是:
假装很好的主妇
戴安娜是个中年主妇,有一儿一女。
人到中年仍然富有魅力,她和丈夫丹仍然有性生活。(结婚二十年之后,这会非常了不起)
但接下来,全家人看见戴安娜在地板上做三明治——她以为那是厨房案板。
她病了。
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一种精神障碍。画家梵高就有这种疾病,到死都没好。
丹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好爸爸,他试图说服妻子:
Hey!Listen!Everything will be OK.
OK个屁。
我们知道没有钱美式爸爸可以挣,遇见坏人可以揍,但是强悍如美式爸爸,也难免要在某些时候把妻子和儿女交到专家手里。
比如精神科。
双相障碍患者是看上去最正常的精神障碍患者。
尤其他们轻度躁狂的时候,看上去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企业家,多嘴、爱提意见、说话很快、睡眠很少,觉得自己特别聪明。丘吉尔就有双相障碍。
因为这种缘故,他们能引起旁观者的同情,很多人跟他们聊完,去找家属求情:
大包大揽的也有不少。
“我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就好啦!”
这些人懂个屁。
以前我在媒体当主编的时候,告诉我的记者一定要读《变态心理学》,我见过许多记者吃病人的亏。
双相障碍的病人请记者过去,说自己被父母迫害强迫住院,记者根本没有辨识能力,纷纷把一个病人的想象写成巨大的阴谋。
儿子加布
细细看剧就知道,戴安娜不是第一次发病。
她以前接受过治疗。
双相障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症状是妄想,尤其是夸大妄想(我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有钱的人)和钟情妄想(好多人都喜欢我,想跟我结婚)。
戴安娜的情形更糟。
女儿娜塔莉在学校恋爱了,在父母的怂恿下,她终于允许男朋友亨利来到家里。
等等,加布是谁?
妈妈一直能看见一个只有自己才看得见的儿子。
“我有过一个哥哥,死了十几年了。”娜塔莉哭了起来。
爸爸失灵了
平心而论,戴安娜的丈夫丹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要不我们再换个大夫吧。”
换了一个开药和聊天的大夫,这是传统流派。
荒诞吗?
别觉得这是戏。
我一个发小,二十多岁时在部队当排长,手下的兵受训太辛苦,跟他请了个假,偷偷跑了。跑兵是大事故,他一下就病倒了。
确诊了,双相障碍。
“我觉得天都塌了。”他爸爸说。
发小会挥金如土,把手机送给出租车司机,莫名其妙欠下六位数债务,离婚。
他爸爸是个年轻时豪爽踏实的人,那些年却经常老泪纵横,几年不见好转的状况下,哭着跟妻子说:“我们药死他吧,就当没这个儿子……”
他们去过一家武警系统的医院,医院声称可以用颅脑手术治愈。那种手术在美国曾经臭名昭著,它会破坏一部分额叶,真的让人变成没有情感的行尸走肉。《马男波杰克》里,波杰克的外婆就接受了那种手术。
那是个莆田系医院,手术后,这兄弟面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双相障碍复发了。
好消息是,手术是假的,莆田系医生也不敢随便破坏患者的脑子。
听了这样的故事,你就会理解,戴安娜的丈夫丹为什么允许医生对妻子使用电疗。
谁不想要一个正常的亲人呢?
电休克疗法
和破坏额叶让患者变傻相比,电休克疗法确实对很多重症患者有用。
剧中医生也强调了这一点。
我也见过接受了电休克疗法的患者,她对以前跟我聊过的事记不太清——这是这种疗法的副作用。
好消息是,也不记得加布了。
但是我们也说过,仍然有人会复发。戴安娜就是其中之一。
加布阴魂不散,又来了。
女儿娜塔莉从父母那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男人许多许多的爱,并不能挽救双相障碍的患者。
她面前有一个愿意献出爱情的亨利。
她不信,也不敢信。
但是之后呢?
娜塔莉已经有了滥用药物的倾向,她曾经把妈妈的抗抑郁药物一股脑吞下。
你要和这样的人共度一生吗?
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有更高患病的可能吗?
别急着回答。如果在拍胸脯的同时说出来,那你很可能还没有想好。
回老家
戴安娜最终回到了乡下老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丹充满了失望和自责。强大的美式好爸爸好丈夫一旦信念崩塌,变得虚弱无助。
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儿子加布。
脑子里就是八个字,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里写的:
我认识的好几位患者,归宿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可能因为父母对子女更有耐心吧。
分担
我家里有一位身患此病的长辈,我还记得跟一位医生聊病情时,医生宽慰我的话:
“这个病的还好,人不会退化。像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力会减退,没法工作,变得更糟糕。情感障碍只要不发病,可以照顾自己、正常生活。”
我用这句话安慰其他亲人,到今年是第十年。
在这个病面前:
好男人没用
爱情没用
事业成功认识很多医生可能没用
女儿聪明乖巧也没用
分担。
我们从来也没说要消灭谁。但一起努力,可以尽可能让所有人的生活接近正轨。
我记得有一年春节前,那个生过病的发小请我过去吃饭,叔叔阿姨做了一桌好菜。
我们两家,算是同病相怜了。
我已经不会再对任何人说“Everything will be ok”了。
这个人类的顽疾能改变人的性格,完美主义者会逐渐变成现实主义者。
过去你可能希望全家幸福健康,现在你期待的是全家没什么大问题。
过去你希望这一年平安顺利,现在你只是期待病人不发作的时候,家里过得下去。
p.s:
看剧也是可以的。
《近乎正常》就是一部教育中年男性不要和老天爷叫板、好好珍惜生活的好剧。
这部音乐剧获得过托尼奖和普利策戏剧奖,中文版由七幕人生出品。
上海场现在也开票了,有限时早鸟优惠:
上海场扫码即可购票:
推荐阅读
你一看就是凭实力单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