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想再过这种‘白天没有笑,晚上没有觉’的生活了,我想辞职!”
今早,熊在后台看到有位姑娘给熊发了一段话。消息时间显示的是凌晨1点多。
她向熊倾诉,说自己工作严重超负荷,总是忙到没时间睡觉,没时间见朋友,甚至没时间好好吃饭。
“熊,我好累,一点都不想工作了啊啊啊啊!”
在熊看来,真正的症结所在,99%都在于,我们的工作压力太大啦。
所以,如果累了、不想工作了,熊强烈建议大家,为自己做好“减压”这件事吧!
因此熊爷今天,想为大家献上一本“减压神书”:《如何才能没压力》。
书的作者马克·克洛普利,是欧洲首席心理学家、英国萨里大学知名的健康心理学教授。
他还是第一个组织研究关于“摆脱工作压力”的人,帮助了成千上万人,从工作中获得放松。
马克教授指出,抱怨自己太忙、压力太大,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控好工作与生活的开关。
所以,在《如何才能没压力》一书中,马克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
熊爷今天,就从这份指南中,挑选出最能快速掌握的几个“减压”技巧与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表达性写作,可以改善那些经历过压力或某种创伤的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项研究结论:
作者介绍道,这结论起初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后来又被无数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选出三天连续的时间,每天晚上腾出只属于自己的20分钟,关闭手机和电脑。
在这20分钟中,敞开心扉地写自己对工作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写20分钟后,在以后或当即将其撕毁。
作者坦言,他也不理解这个练习为何有效,如何有效。
甚至有人说:“在这20分钟的写作中,我的头痛症状减轻了,也让我感到更加平静和自信。”
熊觉得,正所谓“有人倾诉,难题减半”;
记事本这个不会说话的朋友,或许真的能分担我们一半的烦恼与压力呢~
把工作留在办公室里
科学家调查了因心脏病入院治疗的30~69岁男性的工作时间,结果显示:
在过去一个月,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的男性,患心脏病入院的可能性是以前的2.5倍。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长时间工作必然对身体不好,也会给自己施加很重的压力。
所以,我们不妨听从作者的建议:把工作留在办公室里。
“在一天的工作结束时,能够‘关掉’自己的工作‘开关’,去尽情放松的人会更快乐、更健康,他们的工作效率往往也更高。”
当然作者并不是说,下了班就一定不能工作;
而是他想提醒那些常常通宵加班的人,要适当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腾出可让自己充分放松的额外时间。
因为如果一直在工作状态,身体不可能放松,只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压力。
“一想起要在办公室里坐8个小时,我就超烦!”
很多时候,我们一想起整个白天都要待在办公室里工作,就会产生“不想上班”的抵触情绪。
确实,如果一天都在办公室里工作,不仅心烦意乱,身体也会落下各种毛病。
但我们又没有改工作时间的权利,又该如何减轻自己的身心压力呢?
对此,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小妙招:养成随时放松的习惯。
也可以到公司楼下走5分钟,伸展一下身体,又或是上洗手间洗把脸等等。
作者说,就像手机需要充电,汽车需要加油,我们的“元气”也需要不断补给呢~
除此之外,作者还建议我们:
快要下班的时候,可以选择做一些和工作无关的、“特别”的事情,来告诉大脑,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
比如整理书桌,备份文件,或是清洗茶杯等一些不需要脑力的活动。
提前为假期做好规划
作者说,假期能使我们重新振作起来,精神倍增,能更好地承担各种工作任务。
因此,作者建议那些习惯整个周末都在工作的人,至少要留一天来休息。
不过可能有不少人并不懂得“休息”,常常只是躺床上玩一天手机,到饭点随意叫个外卖;
好像一天都在休息,但实际上只会越瘫越累。
为避免这种情况,作者建议我们,要提前做好假期规划。
在作者看来,只有关闭手机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不然时不时传来的微信提醒、邮件提醒,会严重影响到假期休息的质量。
而他说的“让自己安静的地方”,则指的是,那个可以让我们整理思绪的地方。
它可能是一把我们最喜欢的扶手椅,或是我们常去的花园的某个地方,甚至是一把公园长椅。
简·奥斯丁曾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坐在树荫下观赏满园翠绿景色,是最令人感到惬意的事。”
熊觉得,光是想象那场景,就能让人感到无比幸福,不知“压力”为何物了呢~
虽是老生常谈,但作者还是强烈建议我们,始终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书中,作者还特地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
他说,极大的幸福感,日常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都离不开良好的睡眠。
“睡眠不足就会欠债,欠债就要偿还。”
作者解释道,睡眠不足会导致敏捷性下降,工作表现不如从前, 而这时,也正是“压力君”入侵之时。
所以作者再三提醒,不论深夜有多么重要的工作,也请记得,健康永远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头等大事~
博尔赫斯说:
“我总是靠近欢乐,
学会爱抚压力
或许它也能成为欢乐的养料呢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