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吃过丰盛的晚饭,茶几上放着各色月饼、糕点、西瓜、果品.月亮渐渐升起来,安详的吐洒着清辉。我和女儿在阳台上赏月,风轻月朗,上下如银,大街上,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待到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不远处传来悠悠扬扬的笛声,明月清风令人神清气爽。
女儿抬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然后,调皮的朝我眨了眨眼睛。
“好吧好吧,那就讲嫦娥奔月吧。”
“什么叫送节?”
“就是亲朋好友之间互送礼品,以示友好,一般情况一份礼品包括两封糕,两包挂面.”
“那家里那么多亲朋好友,你一定有好多糕吃,应该也有芝麻味的、栗子味的、枣蓉味的 ……。”女儿如数家珍般说着。
“虽然那么多亲朋好友,其实,家里只买一次礼品。中秋前几天,送节便开始了,你姥姥先买一份礼品去给舅爷爷送节。有来必有往,第二天,舅爷爷便会来给姥姥回礼,姥姥就带上大舅妈的回礼去给大姑送礼,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家里就只剩下一份礼。那两封糕,一封给我奶奶,一封给我外婆。我馋呀,隔着油纸,闻着呀,那个香呀,直往肚里咽口水,就盼着节日赶紧结束,糕儿就会尘埃落定,上奶奶那儿、外婆那儿分享。有几次,怎么就盼呀盼呀,就觉得这节日怎么也到不了头,于是,我偷偷地把包装糕的油纸打开,轻轻的掰下一小角,放在嘴里含上,然后把油纸原包上。那一小点糕放到嘴里,舍不得嚼,噙着,任其自行在嘴里化开。”
讲到这里,我咂吧了一下嘴,似乎那糕的余香犹存。女儿掰了一块贡品花生酥放进我嘴里,非常同情地说"妈妈,你真可怜。”
女儿转身问丈夫:“爸爸,妈咪偷糕吃的时候你在干嘛?怎么也不给妈妈送糕吃呢?”
“那时,爸爸也没糕吃,只知道光着腚在河里摸鱼抓虾。”丈夫宠溺地摸着女儿的头回答。“那时候大家都穷,哪像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只要你不懒惰,就不会在贫穷,来教你背一首老爸新写的诗。”
“好”女儿认真地说,并款款地跟着丈夫念到: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我们爱你——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我爱你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