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英语专业学生,18岁很懵懂很被迫,没有什么自我意识。所以Melody这个英文名是大一第一节外教口语课上,教师给咱们长长的English name list,我也不去抢着选,大多同学选完了,我选了余下不多的Melody的姓名,后来发现,这一不小心,这别的一个我的identity就是用一辈子。也是在2017-2018这一年,用Melody活的最多,也找到了这个姓名的意义。
上一年5月20号,学院下来第一个本科出国访学项目,去马来西亚,让人振奋人心,也有忧虑有疑虑,需求的To do list也能够说是从未阅历的”刺激”。最终抛除全部纠结和负面的疑虑,简略做决议,”你想去吗”,日子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充溢意外,出国访学的挑选意味着彻底打破你原有的环境,跳进另一个不知道国际,你要有预备去接受接受全部遇见。任何一个挑选都兼有得失,我也学会不去后悔或诉苦任何一个挑选。不过有一个挑选原则还蛮有利: Follow your heart,想做现在就去做。任何充溢不知道的新环境新事物都藏着改动,挑战与惊喜。于是提交请求,阅历了熬夜到凌晨2点预备资料,睡2个小时,凌晨4点赶飞机回家办护照,买了往复最贵的一次机票钱。请求全程约10天,我暴瘦8斤。9月带着50多斤重的行李从北京到吉隆坡再到吉打州UUM,Simedarby宿舍区入住。一个开端,一个结束。
那是一个很原始的热带丛林,1984年开发了很大一片森林成大学,所以校园很大,很绿,很热,许多动物,很静。我的宿舍出门右转就是阳台,视界开阔,每天早晨6.7点能够看到对面青翠的山上很美很美的日出。有许多许多在森林长大的猫咪,和我曾经见过的猫长得有些不一样,有短尾猫,有些猫的脸似虎。鸵鸟,鹿,山公,蜥蜴,松鼠,各种鸟都在这个森林里和人们调和共处,这儿的动物都不怕人。也由于地广人稀,许多时分宿舍区安静的只要动物的声响,而没有人的声响。所以日子学习都相对独立,这也是习惯了人山人海城市的咱们从没有体会过的。从没有这么多安静独处的时刻,靠近天然的时刻,静静的看着这个国际其他生物活动的时刻。我得到宝贵的好几个月的时刻学会更好的和自己共处,学会积极的孤单。静看窗外每天不同姿势的大树,捕捉每一个美好的日出日落,静看玩影子的小猫咪,和维护孩子的猫妈妈,两母子在宿舍门口张望,在床下衣柜下处处玩。还有谈恋爱的两只山公,面临我的镜头惊慌的容貌,天天落到我书桌旁窗台上的那只鸟,到现在都不知那鸟叫什么姓名,不大不小,爱唱歌。 书桌上会呈现各种小虫子,小蚂蚁从我的书堆底层东西南北摸索爬到顶层,看它攀完,我才笑笑开端学习。我带不走这些,尽力的用手机拍下相片视频,这份深入的天然形象让我惊觉人类又如此藐小,偌大天然国际一类灵长类生物罢了,蹲下身去看去听去闻去触碰,这个国际充溢着无数鲜活的生命,每一者都有一生的故事在倾诉。
再说这些来自国际不同国家的人类,社会前史文明的演化发明了国界。由于地理位置,咱们肤色不同,样貌特色不同。由于前史文明差异,咱们言语不同,崇奉不同。每一个民族都有绝无仅有的特征,这是文明差异的诱人之处。不过,每一个人都是独有的啊。上学期修了一门Cross-Cultural Management跨文明管理课,这门课关于文明差异文明沟通学了许多。马来教师一句话形象很深,”许多人把重心放太多在跨文明差异上,而疏忽了重视更多文明共性,而只要发现学习更多共性,不同国家的人们才能更好的connect。而我很想知道这样的文明共性详细是什么,Presentation的时分想到了这个点,也由于这个问题没有想了解,表达的很含糊。政治讲义学过”文明就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民族文明的个性要经过共性表现出来”这都是政治挑选题的知识点,曾经从未考虑过这些东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及自己在实在的环境阅历这些笼统观念,才发现从没有了解过真正意义。
说回来,我只能从我自己的发现和阅历和了解去找文明差异中的共性。也就是不同的国家的人们是怎样有效沟通调和共处的呢。马来人印尼人简直都信教,大多信伊斯兰教,他们信天主,他们的全部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来自于天主,引导的行为就是善待别人,协助别人,勤勉刻苦去取得自己想要的。形象深入的是我有一个资历很深的马来教授这样说过,”I am rich, bacause I work hard." "Whatever I am doing, God is watching me."印尼朋友问我信什么宗教,我说没有,也说许多我国人都不信教,她觉得惊奇。所以怪不得网络上有种说法,"我国人没有崇奉。"这个问题我一向疑问,也没能回复印尼朋友什么。由于我也没有想过我的全部价值观是什么由来。也不知道崇奉又到底是什么,后来看了国家宝藏,这个问题我大约找到了半个答案,我国人的崇奉就是上下五千年的前史文明,根植于我国人血脉的传统价值观和文明崇奉,不断传承,一旦断了,那我国人就才是没了崇奉。
由于崇奉和价值观,所以印尼朋友有做许多自愿活动,协助更多人,对我国朋友热心友爱。日本朋友是男生,内敛,不多说话,感情不显露,沟通中倍显恭敬,和人沟通会防止眼神对视,但是在处理事情上很有主见,不会为了防止矛盾而抛弃自己的情绪。韩国教师也谦逊恭敬,讲课都身体轻轻前倾,说话声响极温顺,对学生对学术,都有极致的情绪。马来朋友给人感觉害臊,跨文明教师也说马来人很少自动和外国人多往来,他们的文明基因是极端传统保存的,特别对女生的捆绑会更多,但是感觉他们很简单满意,很简单美好。提到这儿,想起在机场大巴上遇到的一个乌克兰小姐姐,单独国际游览,她说去到泰国感觉泰国人特别好,很热心友爱,就算日子水平不高,也很简单满意,很高兴美好,这让她形象深入,她不太喜爱美国人,一些。提到女生单独游览的论题,这在西方国家好像很遍及,但是我国就好像触碰到了某根灵敏神经,"这个不可不可。危险危险" 乌克兰小姐姐表明,"安全问题? It is not an issue."也不是说我国女生就更弱,也不是说西方国家就没有女生遇害的事情,但是这样的观念差异,我觉得仍是文明差异带来的,西方重独立主义Individualism, 东方重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再说独立和协作。这两个观念在中西方教育学习方面也有很大不同。马来课程作业许多都是group work,小组完结,其实背面着重的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理念sharing。每个人的主意都有不同视点,发生的观念也不同,所以需求归纳观念,补足盲点,课上教师也鼓舞学生自由表达观念。或许给一个论题或问题在一个padlet的网页展板,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主意上传,这样完成最大化的sharing。别的关于sharing愈加深入的是,预备期末考试,大多我国学生都是自己独立预备考试,由于有排名啊有竞争啊,特别是高考曾经,我遇到的是很少有沟通共享自己发现的更好的学习方法或许温习方法,更少人共享自己的考虑效果,许多人觉得共享了反而觉得这样不公平。只要走出这样的大环境才会检讨一些惯常现象,接受国外教育后觉得这样只能使每个人的发展和进步都受阻碍。我发现一到期末考试,自习室里的马来同学都是一堆一堆一同温习。我也记住教授说过"You guys are selfish." 意思是分明你们一同协作预备这个final对全部人都会更省时更高效,但是你们没有share。这一点是形象很深入的了。共享只要共赢。
写到这儿吧,脑洞太多。由于今日我21岁了呢,懒懒玩玩了一周多,复盘也放下了许多天,总结和感触也应该要补起来。回想考虑都沉淀转成文字,往前走才会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