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音袅袅
赵庆峰
长治北郊公园的正中间有一座人造小山。小山四面环水,水色淼淼;红色、白色、黑色小金鱼戏于水面,莲荷随风摇曳,水草丰茂;周边岸沚,土地肥沃,草深许许,花开蝶舞,游人如织。有人说:“这里很美呀,这座小山才是人们徜徉的仙景!”
我是经常独自来这里游玩的。不仅仅是为了赏景观花,抑或是锻炼身体,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分闲情,安置自己那颗不着边际而又整日哄哄然像长了茅草一样的心。这一曰早上,我悠然自得地再次走进这一景区,随着人流绕湖而游,忽闻一阵悠扬的笛音隔空飘来。“不知那一爱好者闲吹”?我不以为然,信步而走。“嘀而嘀咕嘀咕,嘀而嘀嘀咕咕,”笛音袅袅,余音悠长,抑扬顿挫。我抑制不住激荡的情怀,竖耳随音而觅。这袅袅娜娜的笛音从湖中心的山上隔着茂密的树林传来。我便从心里产生了好奇,想着要到那座小山上看看,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记得那一年,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经常同几个文友星期天早上去老顶山攀爬,毎每行至半山坡上,便有二胡的声音吱吱嘎嘎传入我耳际。随声看去,有一身着黑衣的男士,半倚半卧在一山角洼地上,背靠一棵杨槐,依依抱着一把二胡。他一手扶着二胡,一手拉着弓弦。我在山路上走着,他在半山腰里醉着。但从那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中,我能感觉到那黑衣男子该是怎样的一副模样。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都不能忘怀,更能想象出那男子拉二胡时悲悲泣泣的样子。当初为什么不走上前去看看?以至后来再想去时,也不闻那二胡婉约悲泣的音调,更不见那男子的身影。我懊悔不叠,曾想:他是痛失娇妻,还是痛失了慈母?也曾在心里默默祈祷:愿他福康体健!时至今日,对那个未曾谋过面的拉二胡穿黑衣的男子,我都未曾从心上放下过。不知为什么,我曾痛过,悔过。今日再闻这笛音,便又想起过往。为不给自已留有遗憾,便寻到一座红木小桥,拾阶而过。
过了红木小桥,沿着碎石砌就的蜿蜒小路,攀援而上。路的两旁树木葱茏,松树,柏树,槐柳昂然向上,还攀缠着各种花草,牵牛花儿(俗称打碗花)艳丽多姿,麻雀、喜鹊立于枝头上,叽叽喳喳,喜乐无限;也不知谁在此处放养了二、三只小白兔,在草丛里露出两只酡然的眼晴,小心翼翼地东张张西望望,不敢贸然出动。我赶忙拿出手机“咔咔咔”给它拍了几张若隐若现的图片。这个时候,有个年若十多岁的小男孩,穿着天蓝色短裤,白短袖,脖子上系条红领巾,打马从我身旁经过。“好美啊!”这是他留给我的话,也是对大自然发自幼小心灵的赞美!我心有股喜悦升起,便紧随小男孩往上攀爬。眼前出现一亭台楼阁,四根玉石柱子上写有楹联,上联是:湖边翠霞染波绿,下联是:亭角流瀑濯月明,另两根玉柱上分别写着:赏时草木四时新,悦目仙葩千里艳。不知那个文人雅士编之楹联,让人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嘀而嘀嘀咕咕。”笛音袅袅娜娜从顶端飘来,好像已离我很近。我快步离开小亭,又沿着一溜石阶,扶拦而上。顶部左右两端,有人工用白玉石砌筑得两方型底座,底座上各雕有一龟,龟背上各立有两只丹顶鹤。人们曾口口相传,这是镇宝避邪!我没有考证,只是耳闻。再拾阶而上,我在一幽静之小道往上走了约百十余步,有一仿古建筑亭台楼阁。不高,只有三层。画梁雕柱,长蛇缠身,顶端四沿,有万字雕刻,草花描抹。亭内的台阶旁,有一老人两手扶笛,嘴对着笛子卬卬而吹,“嘀而嘀嘀咕,嘀而嘀而咕”。在这高空里,在这各种树木花草间,悠扬的笛音,随着叽叽喳喳的鸟鸣飘逸而又灵动,好似天籁。我禁不住上前问讯老人:“你吹的是什么曲子?好听极了!”他把笛子从嘴唇上挪开,笑着告诉我说:“《扬鞭摧马》。”我是个音盲,不会唱,不会弹,对老人说的乐曲根本就是闻所不闻,便绕过这个话题,不说。问他:“你每天都来这里吹笛吗?”他又笑笑告诉我,说:“闲睱了才来。”我又问:“你肯定吹了一辈子呗?”他又说:“爱好。一辈子就这一点爱好!”他说着把脸向旁边一扭,说:“他吹的才好呢!”随着他的话语,我向东边看去,一个白白静静、文文雅雅的老者坐在一根圆柱后面的草丛里,正在给笛子上贴膜。我走过去问他:“你可是长治人?”老人边贴膜边说:“俺是河南人氏。”“来这里走亲还是访友?”我扶着廊沿问他。“都不是。来这里旅游,避暑!”“一人来的吗?”“和老伴。”随着我们的对话,从一小坡下走上来一妇人,身着一袭青花连衣裙,两手紧握一束红的、黄的、紫的小野花,齐耳短发在晨风中飞扬,脸上的笑容就象盛开的菊花。她笑着告诉我说:“你们这里的环境好,空气好啊!”我也笑着迎上老人,很骄傲,也很自豪地说:“是呀!”她遂又坐在她爱人的身旁,一手握着花,一手摆弄箱里的长笛短笛,对我说:“你们这里真的很好!”真的,我们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无尘世纷繁之喧嚣,唯岁月静好之安稳,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
我随老妇人的手看着箱里,放着的笛子有长笛短笛十多支,独有一支长笛上系着一枚带红穗的观音菩萨玉石吊坠。老人拿起告诉我,这根笛子是上海有名制笛专家应明章的杰作。那年彭丽媛随习总书记到英国皇家访问时,就为皇家学院赠送了一支这样的笛子,一模一样。老人为他拥有这样一支长笛而感骄傲!“你一定花了不少钱吧?”我有点俗不可奈地问。老人说:“我是几十年的老主顾了,应明章只和我收了五千元。”我虽然不懂器乐,当即可也为老人的付出惊叹不己!
刚才那个老人这时也手持笛子走来,笑笑说:“让他为你吹一个曲子吧,他吹的可好啦!”河南老人这时候已贴好笛膜,淡然的笑笑说:“咱俩一起吹一曲《春到湘江》吧。”我为俩位老人拍手鼓励。两个老人笑而不语,面向东方站立,搦笛飞扬,“滴而滴滴咕咕,嘀而滴滴咕咕”地吹起来了。
此时,四处静谧,花儿不语,鸟儿无声,只有笛音袅袅,在空中飘荡!
我醉了。我真的醉了!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青山文艺|花解语|张国领|杨建英|杨华|卓玛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