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盛大而盛大的篝火节,又一个民间的盛况,像一朵硕大的火红的莲,在落日刚刚离去的天空下,在山前滴金流翠的河岸,在蒙古包参差特别的窗前,像一袭华美的晚礼服,在夏的暮色里舒缓而热烈地打开。
沿着通往猎民村的堤堰,早已是车水马龙,人潮如涌,风雨不透。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在交警的指挥疏通中,车辆蜗牛相同缓慢匍匐,人们在车辆中鱼相同穿梭游动。
路两侧杨柳依依,在晚风中轻歌曼舞。草甸在树下葱翠地伸向远方,青蛙安静了一个白日,早已刻不容缓地用良莠不齐的暗哑声响演奏着调和单调的乐曲,这条路安静了太久吧,蛙声是那么急迫,那么匆忙,那么嘹亮。
落日把最终一抹余光辉映在山峦的怀有,红彤彤的身体便坠入了山后。
远远的出现在半山腰的环形灯,像一个耀眼的皇冠,戴在马鞍山的头上。
蒙古包的灯光已点亮,在落日西下的一刻,橘色的灯光连续了落日温顺明丽的色泽,连续连成了一片灯海,把整个4A景区的广场装点得温暖喧嚣盛大热烈。
蒙古包是猎民欢迎客人的饭馆,在暮色中披着美丽的灯光,温馨甜美,暖意洋洋。
广场上人头攒动,远远地,一束原木用最粗暴野蛮的方式,以最富丽而单纯的容貌,环抱成一个巨大的窝棚,古拙的色泽,原始的野性,以最简略最稳固的构架,高高的矗立在广场中心,脚下架空,心中架空,与西侧表演台上的节目遥遥相对,焦急地等候一飞冲天的烈焰。
小伙子们摩拳擦掌,摩拳擦掌,围在原木周围,手持没有点着的火炬,安静地等候火种的到来,等候激动人心的一刻。那是黎明前的黑暗,是风暴即将来临的时间短的安静,火种已把每个人心中的热心点着。《兴安岭》的旋律飘在夜空,也飘在心上。
只是一会儿,火光冲天而起,如一只凶猛的夜鹰,带着烈焰,极速地展翅高飞。礼花礼炮在另一侧同时炸响,富丽的焰火隆隆地冲上夜空,伴随着烟花的碎裂,炸开一朵朵硕大艳丽的焰火,覆盖了整个夜空,声响震耳欲聋,颤抖环宇。
身穿民族节日盛装的人们在篝火四周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在鄂伦春动听愉快的音乐中载歌载舞,美轮美奂。暮色粉饰下,充溢原始的魅惑和奥秘的滋味,让人想起了亘古的原始森林,广阔的草原和毡房,蓝全国的羊群,奔跑的快马,马背上豪爽的汉子,草丛中牧羊的姑娘,和一首首动听的蒙古歌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空飘扬,回响。
这是一个狂欢野性的夜晚,一个返璞归真的时间,地上的篝火,天空的礼花,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毡房,灯光下的人流,构成一幅富丽的画卷,一袭流动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