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
配乐 | 蔡依林《倒带》
配图 | Gabriel Isak
然而,你总在等下一次,下一次却没有人会永远等你。
像正焕一样,我们总在等下次。
“改天再说吧。”
“下次一定陪你。”
“有时间一起喝酒。”
而这些约定只有极少数才会兑现。
明知道自己说出“下次”“改天”这种字眼是在签空头支票,却不以为然。
越是对自己重要的人,越容易脱口而出“下次”、“改天”这样的话。
我们挥霍着他们的理解,潜意识里觉得无论怎样,自己都会被体谅。
今年三月份两个人本来打算去杭州乐园,都已经到杭州了,却发现蹦极项目还没开始营业。
次次约定,次次期待,次次落空。
“下次”这两个字说出口没什么,但在感情里听多了,就成了隐藏的炸弹。
七月初,男朋友以处理工作为由,再次爽约时,Dayi提了分手。
“为什么总是对我爽约?天气热,工作忙都能成为排在我前面的理由,我对你就那么不重要吗?”
人们总说,年轻时的喜欢是愿意为你花钱,长大后的喜欢是愿意为你花时间。
但那些话在我们看来只是拖延,在对方眼里却是拒绝,是伤害,是不在乎。
以后一定要再聚。
两个上海,一个苏州,一个南京。
但后来,我们四个一次都没聚过。
毕业之后,我生活的重心渐渐转向了工作,节假日也需要随时在线。
朋友来苏州见我,需要提前半个月和我打招呼,问我有没有档期。
我学会了分配时间,权衡利弊,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紧急的事情上面。
而休闲必须让位给紧急。
于是,毕业一年,我只去过两次上海,一次南京。
和最好最好的那个室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等你考完托福再见。
现在想想,等她考完试真的会再见吗?
我也不知道。
我需要提前半个月确认档期。
当时说的那句再见,现在想想更像是一句寒暄或者敷衍。
分明长大后我们比以前更需要朋友,但实际上,我们却分给朋友更少的感情和时间。
我们经常纳闷自己是怎样失去朋友的,就是这样失去的。
我们做出的种种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说一句被用烂的话: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想买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下架。
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有些人就是会一声招呼都不打,渐渐离场。
所以不要再说改天,就今天。
不要再说下次,就这次。
不要再说以后,就现在。
不,你没有了。
往 · 期 · 精 · 选
你们男的对我们女的到底有什么误解?
我实在不想看你假装爱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