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从北五环垃圾站,淘到一部中国家庭野史
日期:2018-07-23 10:45:22 作者:看客 来源:拾文化 阅读:

我从北五环垃圾站,淘到一部中国家庭野史

  每日8点,文化早餐   ▵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来源|看客inSight

  id:pic163

  来北五环的垃圾站吧,这里值得一游。

  2009年5月,在北五环的垃圾回收站,当法国人苏文买下了整整一麻袋的废弃底片,他感觉到老板小马的暗喜。

  “你多少钱买这些垃圾?”

  “28元一公斤。”

  “哇,买垃圾能买这么贵的!”

  小马专业回收银盐制品20年,手里最不缺的就是底片。作坊里东一摊西一摊,堆的都是全北京的废弃底片、光盘、X光片。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原料都会被丢进酸池,只为提炼出一点点银的化合物

  不过在苏文心中,他买的东西可远不止这个价格作为一名生活在北京的“淘影者”,他的工作是为收藏机构搜集中国的老照片。在他眼中,这个阴暗逼仄、散发着酸液味道的垃圾站,更像是一座埋藏着珍贵回忆的“银矿”,不仅能用来提炼金属银,还能挖掘出千千万万普通人真实私人影像

  看,就是这样一麻袋一麻袋的底片。来源 / 《北京银矿》纪录片, Emiland Guillerme

  9年来,一手交钱,一手交底片,已经成了苏文和小马的例行交易。如今,苏文收集的底片已经超过85万张,他把这个项目命名为“北京银矿”。

  对于这些抢救回来的宝贝,他会把每张底片都放在灯箱上反复观看。很快,他发现这些影像都极其平常,没有什么重大事件。

  然而,就是在这些普通到任何中国人都可能有的照片中,他逐渐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私人生活史。

  

  家庭相册中的共同回忆

  1985年,全国性的粮票制度宣告终结,也正是那时,胶片相机开始在中国家庭登场。于是家庭相机从最私人的视角记录下了人们涌动的消费欲望

  80年代物质仍然匮乏。买一台14寸松下彩电,要专门去机场电视机到货。而买一台雪花冰箱,就足以在学校吹一夏天牛逼

  于是有相机的北京市民,不约而同地记录下了那些清空购物车的时刻。他们的构图整齐划一,往往是一个美女加一个电器

  要盛装打扮才能电视合影

  看!老鼠

  如果一台还不够牛逼,那么就两台。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

  冰箱上永远盖着一块布,上面还摆着假花或雕塑

  Windows 98,初恋般的味道。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文化大潮涌来,外国明星海报也成了家庭相片中的熟脸儿。少男少女除了迷上张国荣、罗大佑、崔健,也喜欢上了玛丽莲·梦露、迈克尔·杰克逊,和甲壳虫。

  一本正经地看杂志

  在你内心深处,是否也喜欢米老鼠?

  对于孩子们来说,爸妈拍的照记录下了他们纯真童年渴望

  1987年5月23日,Mia的父母把她放在崭新的红色摩托上,拍下了一张照片。她还记得,那是在奶奶开的小卖部门口,身旁冰柜里的北冰洋,几乎是80年代的唯一冷饮。

  2018年,网友 @Mia的猫 在朋友圈里看见了“北京银矿”的分享,一眼认出了童年的自己

  过生日意义,就在于大瓶的快乐肥宅水,和比脸还大的蛋糕

  北京第一家麦当劳开业后,与“麦当劳叔叔”合影成了每个小朋友的打卡项目。

  

  我想看看这个世界

  到了90年代,世界如一匹宽银幕,在眼前缓缓展开。

  买买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消费的渴望,于是出门看看世界,成了首都居民的新目标。随着他们的足迹走到世界各地,游客照也顺理成章地占领了各家的相框

  在大多数普通游客照中,拍照的人总是郑重其事,而被拍的人也整理精神,直直地杵在画面中央。随便翻开一个贴着“四川行”、“泰国行”、“美国行”标签的相册,人们就会发现,中心构图法是永远的主流

  流变的景物,和不变的中心构图法。来源 / 雷磊《照片回收》

  真的猛士,敢于亲近自然

  真的摄影师,不怕弄湿自己。

  与此同时,一些不满足呆板站姿的人们,继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在中心构图法之外,开辟出了一条因地制宜摄影道路

  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托太阳的手。

  躺成一尊卧佛,笑看江山多娇。

  我想做一棵树,把一个姿势站成永恒

  在没有PS的年代,不是每个男子都能获得星光特效。

  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还催生出了中国第一批人造景观公园

  1993年北京世界公园开业,汇集全球著名地标的微缩景观,打出了一天环游世界的广告

  各地的雕塑也在野蛮生长,比如海洋馆门口摆个大鲨鱼草地上放个大花篮,罗马柱边塑个大卫像,共同为景点增添了超现实主义风光

  果不其然,这些人造景观很快吸引了首都居民的注意结果是,成千上万的底片上,都留下了人们与大石头合影的身姿

  同时跟长城和凯旋门合影不是梦。

  月亮上的男子。

  鲨鱼:我超凶的。

  鲨口拔牙。

  老虎山上。

  八仙过海拍照提示:“仙气收费一元。”

  不过,在这些合影中,命运不可捉摸的,还要数人形雕塑。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巨型的体积,但小小的身体往往蕴含着无穷的可能性

  那山,那人,那球。

  对不起,只是手没地方放了。

  雕塑:有人拍照,被困在水中央也要强欢笑

  “禁止攀爬,违者罚款”,和被扶了又扶的大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活泼泼的中国人

  如今,“北京银矿”项目已经成了网红作品被拿到全世界展出。底片上的图像,也从北五环的一个阴暗角落,去到了英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明亮展厅,实现了从垃圾品到艺术品的涅槃。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观众,都觉得这些影像不同于任何刻板印象生动得有些出乎意料。苏文常常听到的一种评论是:“没想到中国人那么爱笑、爱玩,还会谈恋爱。”

  时尚界的王者之姿。

  回眸一笑百媚生。

  骑着二八永久牌自行车,就觉得爱情也会永永远远

  灌木丛里的青春往事

  最时髦青年,不愁没有女友

  与专业摄影师拍下的严肃议题不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在自家相机里留下的,都是些平凡快乐的时刻。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把“正常”的概念带回了生活,那么这些影像的意义,则在于呈现了这种正常,成为了一个个普通人类笑着、热闹着、存在着的证明

  在没有“吃鸡”的年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却并不匮乏。比如拍一张土法cosplay照片。

  毛巾主题变装派对上的烙饼男子天团。

  全国六一儿童节同款造型

  那些年输牌顶过的枕头,都是攒过的人品

  北京大爷必备技能

  脚蹬船都弱爆了,手划船才是真的酷。

  如今,小马还在为苏文提供底片,不过,他始终没对这些照片提起兴趣。每当苏文炫耀,“我在国外做了展览哦”,“我出了一本新书你要看吗?”。小马总是淡淡地回答:“哦,是吗?”毕竟,胶片机退出人们的生活也不是很久之前,家庭彩照还远远算不上稀奇

  可是近两年,苏文明显感觉到了底片的减少。原来一两个月就能回收60公斤“银矿”,可如今,需要等上足足小半年。他知道,总有一天,“北京银矿”将随着底片的消失,而停止生长。

  等到那一天,不知道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废旧底片上的时代。回到那时,理想主义余晖还挂在天上,空气中有了一些富裕的味道,一切看上去都崭新而明亮,生活就像朴树的歌词一样

  穿新衣吧,

  剪新发型呀,

  轻松一下Windows98。

  以后的路不再有痛苦

  我们的未来该有多酷!

  参考资料:

  [1]  《北京银矿:废弃底片上的国民POSE》,Vista看天下,沈佳音,2015

  [2]  《苏文:挖掘一座城市记忆》,姚璐,北京青年周刊

  [3]《Beijing Silvermine - Thomas Sauvin》纪录片,Vimeo,Emiland Guillerme

  [4]《法国“淘影者”苏文与“北京银矿”》,Azea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6岁孩子直播妈妈洗澡遭疯传:被抖音毁掉的中国孩子

  · 他是没读过高中的中国混混,55岁成为保时捷首席设计师

  · 毛晓彤生父:“我是你爹,要5000万怎么了?”远离你身边的宽容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从北五环垃圾站,淘到一部中国家庭野史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