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知道:
又双叒叕要翻拍成电影了
消息一出,有人留言:
87版红楼一梦,终身难醒
31年过去了
那版《红楼梦》依然是无数人心中
在花谢花飞里沉沉睡去
再也不愿醒来
来 源:视觉志(ID:iiidaily)
作 者:不一
《红楼梦》就是中国人心尖儿上的宝贝。将来的人还可以把《红楼梦》再重拍一百次、一千次,还可以再拍一百年、一千年,总会有人超越前人。我们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才华、努力和心血,筑起一道《红楼梦》的高墙,让后来的人超越时,知道没那么容易。
——87版《红楼梦》作曲王立平
有人不解:
凭什么可以经久不衰
在豆瓣上的评分更是一直高达9.6分
归根究底,不过“用心”二字
为了拍好《红楼梦》
王扶林暂停手上的一切工作
把自己关在房子了读了整整一年的原著
那一年,我竭力要做的事,就是全面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曹雪芹的生平等等。其实,花一年时间全部理解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尽力而为。
——王扶林
站在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就是王扶林
除了自己专研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
国学大师、红学家启功先生
汉学家、红学家吴世昌先生
.....
只为将这部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红学家给演员们讲解《红楼梦》
87版《红楼梦》摄像师李耀宗
现在大家都想着往前冲
我能为《红楼梦》做什么
左起:蒋和森、王扶林、曹禺、戴临风、王立平(作曲)、胡文彬
拍摄宝钗戏份之前,周汝昌先生(右一)耐心地同饰演者张莉,讲述了曹雪芹所描写的薛宝钗和他本人对宝钗的理解,讲了几个小时。
为了让演员真正成为“红楼梦中人”
剧组举办了两期红楼梦演员培训班
民俗大家邓云乡先生
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教他们行礼
满清贵胄红学家启功先生示范如何作揖
.....
宝黛初相会,黛玉向宝玉回礼时
饰演黛玉的陈晓旭
她不是饰演林黛玉,她是将自己变成了林黛玉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拍摄王熙凤之死时,是在哈尔滨的一个农场
当时大雪茫茫,零下三十多度
被人在雪地里拖着走
直到被冻晕过去她硬是没动过一下
化妆师拔了所有人的眉毛,重新化妆
和现在太多面瘫式演技相比
那个时候的每个角色都
但她倚着门框剔着牙
有人说:真正触动人心的影视作品
可能并不是第一眼就惊艳
87版《红楼梦》每一个看似普通场景背后
那是大师尚未远去
甄士隐请贾雨村吃螃蟹,用的是蟹八件
可卿出殡时的大批纸扎
带着徒弟历时一年扎成的
红楼梦里的阊门外十里街
但邓云乡先生依然诚心以待
街上买桃花坞年画的
——清代前期的虎丘泥人
而那位小贩正是一名会捏泥人的老先生
即使31年过去了,每次看依然让人惊艳
服装史延芹设计师耗时3年
黛玉服装清雅
多有梅兰竹菊花纹
宝钗服装多为淡黄、暖色、蜜色
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仆婢女,无一重样
贾宝玉
元春
惜春、探春、迎春三姐妹
王熙凤戏份贯穿全剧
服装设计史延芹老师为她设计的衣服达七十四套
“她有多少套服装,我就有多少发型跟上”
杨树云进入剧组后,重读了7遍《红楼梦》
翻遍了当时剧组里红学专家的红学期刊
我生活在《红楼梦》的艺术创作氛围中,每天听红学专家讲课,看导演拍戏,大家谈的除了《红楼梦》,还是《红楼梦》,我已经生活在大观园中。
——杨树云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最少都要3、4个小时
演员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化妆是常态
而作曲家王立平跟了剧组4年
其中仅一首《葬花吟》就费时一年零九个月
我愿意把我创作的黄金时代贡献给《红楼梦》。如果我试写一个主题歌,如果你们觉得好,你就用我;如果写的不好,我一分钱不要,我自己就走。
——王立平自荐的话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反算了卿卿性命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将她带到红楼剧组,一待就是三年
从读《红楼梦》开始
帮她理解《红楼梦》和每一首歌曲
《红楼梦》的音乐应该是一种只属于《红楼梦》自己的、独特的、有如一种方言的、全新的音乐风格,没有人创作过这种风格的作品,更没有人演唱过这样的作品。而成熟、知名的歌唱家都已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让他们改变是很困难的。
为了“曹雪芹词,王立平曲”,上刀山下火海,值了!
——王立平
面对《红楼梦》的赞誉
导演王扶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并不觉得骄傲,因为我以为87版《红楼梦》只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起点。没想到,它竟然是最后的巅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31年过去了
我们还要等多久才能再看到9.6分的国产剧?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高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