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南宋大词人姜夔在吴淞江上写了什么 l 魏鸣放
日期:2018-06-09 09:16:24 作者:<span id="js 来源:朝花时文 阅读:

南宋大词人姜夔在吴淞江上写了什么 l 魏鸣放

  清明过后,才下起了大雨

  晚上九点,又坐在那家专吃小龙虾的店堂外,一个长长的廊下。

  为了寻找上海苏州河的源头,第三次来到了太湖边上的瓜泾口。 

  这里是苏州吴江松陵镇,右边是浩渺的太湖,左边是京杭大运河,那长长的河上,总有许多大型平底货船,黑压压走在水上天下。  

  苏州河即是吴淞江。一百多年前,上海开埠后,一些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严格地说,苏州河只是吴淞江在上海一段的专有名字。去年,在上海松江,坐在一艘小船上,往西面开行中,那个渔夫告诉我,从上海沿着苏州河去往苏州,大约需要6个小时,他过去常走。我坐在船中,喝着酒,他在后面驾船。一路上烟波浩渺两岸漠漠,野鸭低飞,在一个叫着太阳岛的沙洲前,他说,从这儿往右边开行,直达淀山湖 ,往左边开行,可去往太湖苏州那边。

  四面八方都是景。 

  说好了,将来有机会,他要带我从苏州河去苏州。等不及了,一个周五下班后,我自己来了。高铁半小时,往苏州火车站地铁40分钟,到宝带桥南,打车20分钟,即到吴江松陵镇。  

  吴淞江,古称松江或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由西向东,在今上海市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  

  松陵两字,好听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凌渡,回首烟波十四桥。”当年,南宋大词人姜夔与歌妓小红的美妙故事,就发生在此刻我的身后,相距八百米的垂虹桥。  

  既来吴江,先吃龙虾。

  一个人,虾三斤,酒两斤,足矣。 

  前两回,这小店由一对来自苏北的夫妻打理。说是夫妻,像是父女,且男矮女高,女白男黑。那是,去年夏天,也是晚上九点,第一次到。我坐在店门外的长廊下。男人为我烧了菜,也坐在廊下,对面,一人不语,抽烟,喝茶,看手机女人在店里。就我们三个,没有别人。 

  一坐三个小时。男人不在的时候,女人会与我聊天。  

  照例是,先从马路对面的超市,拎来两斤装的一小缸黄酒,重重地捧起,倒入大碗中。吃龙虾,不用薄膜手套。用它,会没了手感。整整三斤,红的虾,绿的葱,白的蒜,堆满了不锈钢的长方盆。先是,一只只撕下虾头,用竹筷剔出里面的黄,挑入嘴中,醉鲜了口舌。然后,吮吸虾腮中的汤汁。虾脂虾膏,金黄璀璨。最后,剥开虾壳,一朵嫩白虾肉,弯月一般,脱颖而出。 

  一不小心,里面“小鲜肉”丢在地上,活物一般弹起,一跳一跳地,仿佛回到生长的湖边河里,一转眼没了。

  总是双手“沾满了”浓油赤酱,油油的,一边用餐巾纸擦拭,一边伸向下一只艳红。别样的汤汁,别样的甜咸鲜麻,好喝。喝不完,心想要是第二天早上,做成大碗面条的汤汁,那是最好。

  第三次到来,店主已不是原来店主。问了,都说不清,那对中年夫妻去了那儿。他们,还在太湖边上吗? 

  还是晚上9点,到半夜12点。

  正好。小宾馆就在隔壁,完了,摇摇晃晃过去就是。店主是一位苏州男人,大家交谈,都不说普通话

  第二天一早,还去瓜泾口。天晴了,外面的太阳好热。前两次,风里雨里,都是在桥上看风景,看碧波浩渺的太湖,看吴淞江从眼底下远去。这一回,受不了天热,干脆走下瓜泾桥,在半暗的底下,乘一段阴凉,近看太湖那边的一段段出水,哗哗的,打着转儿,往东,再往东,急流而去。近旁,好多好多的野鸭。三个一组,五个一群,逆水,顺水,慢慢地游,嘎嘎地叫。有的游到很近,才四五米。粗看都像是家鸭,淡淡的棕色,唯有,颈脖上有一截别样的白。回来,上百度查了图片,那是麻鸭,也是野鸭的一种。 

  如果说,太湖瓜泾桥,为全长125公里的吴淞江第一桥,那么,上海外白渡桥,就是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桥了。记得小学时候,才十来岁,我们“到上海去”,炎炎烈日下,两个小时,从杨浦区一路走到外白渡桥。 

  江水悠悠而去。这里,是50年后,吴淞江另一端的桥下。 

  江的斜对面,是一个工厂的后面。围墙外,低低的岸,一堆堆的草树,显得别样的绿。这里过去,往前三五里路,就是江南有名的同里古镇。一直以为,这是江南六大古镇的最好去处。四围都是田野,还有着荒芜古朴镇上,一下雨,水都溢到岸上。用小网捞了小鱼,小虾,螺,回家,又能养上好几个月。

  春天又来了。  

  吴淞江两岸,无尽的翠绿,无边的嫩黄。也许,这只是当年浪迹天涯的大词人姜夔眼里的另一种迷离吧?

  (本微信公众号专稿)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王晓棠:给远行的王丹凤写了一封信……

  赵兰英:今送赵昌平,他用一生实践生命有期,学术无限”

  薛鲁光:王丹凤与陕南邨

  程果儿:少年人的清新相似的,中年人油腻各有不同

  读史老张:相辉堂重生,与不该被淡忘的这位复旦校长 

  肖复兴岁月合欢

  董改正:大宋的猪,为何在《水浒传》里成了牛?

  喻军:“我想去桂林”

  朱鸿召:江的源头是爱,流向是海

  龚启和:吃茶那些事

  这是“朝花时文”第1591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观点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媒体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苹果用户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向编辑打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南宋大词人姜夔在吴淞江上写了什么 l 魏鸣放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