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一斋温柔岁月,相宜共好关注看完这个丑和尚和老女佣的诗,九成诗人可以搁笔了
作者丨史壮宁
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诗作,大部分是文人士大夫侥幸留传下来的,不幸的也有很多,比如因一首《凉州词》而被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的王之涣,那是什么样的才调!但是他传下来的诗作仅有六首。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多少好诗都被埋没了,同时,也有多少好诗人并不为人知,也随着时间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了。
昨天在《履园丛话》里看到了有和尚和女佣的作品,不得不感叹作者钱泳慧眼识珠。
先说这个和尚,名量周,在太湖一带一个叫青螺庵的寺院里挂单修行。要说长相,和尚应该是很难看,作者说“貌甚恶俗”,这个长得恶俗不知道该怎么解读,如果是“貌甚恶,俗。”似乎就好理解了。这些皮相的事且不理。
这一天,一帮江南名士来庵中起了一个诗社,要赋梅花诗,大家都看不上这和尚,“不之顾”,就是连眼角也懒得夹一下。等到开始分韵的时候,这和尚忽然技痒,要求给他一个韵,让他也做一首玩玩。
名士们就揶揄着给了他一个“音”字韵,然后他们也各自得韵,开始搜肠刮肚地吟起来。
时间未到,和尚说诗已成,援笔立就,名士们于是等着看笑话。
诗如下:
“几被霜侵与雪侵,孤根留得到而今。
谁于冷处得青眼,只合空山抱素心。
茅屋风高门正掩,板桥冻折路难寻。
棱棱莫谓无相识,曾有何郎为赏音。”
也许只有他这样冷傲孤标的人,才更能体会梅花的清绝境遇,也才能写出这种不染世尘的诗来。当然,名士们还算都识货,看完了面面相觑,纷纷搁笔,叹息而去。
在况周颐的《眉庐丛话》里还记载有一个叫敬安的僧人,也写过《白梅》诗,共十首,时人称叹,今录其一以飨读者:
“一觉繁华梦,惟留澹泊身。
意中微有雪,花外更无春。
冷入孤禅境,清于遗世人。
却从烟水际,独自养其真。”
《履园丛话》卷二十四记述,苏州蒋容斋蒋辛斋两兄弟工文善诗,家里有一个老女佣,大字不识,无非司厨缝补而已。
但这个老太太却像《红楼梦》里香菱一样喜欢上了作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
她的学习方法就是,每当这两兄弟吟诗唱和,她就隔着门屏窃听,殆无虚日,意即从不间断。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长了,老太太竟然通晓音韵,开始自己写诗,其中有一句:“读书盼望为官早,毕竟为官逊读书。”两兄弟看了,也不得不称妙。
这一天,蒋辛斋专门把老太太叫来要试试她的诗才,他指着榻前的佛手柑命她当场作诗,老太太略一思考,应声吟出:
“十指拳拳不肯开,掌中定捧寸珠来。
这首诗在仓促间能写得如此生动传神,确属非常难得了。诗里还调笑了辛斋的侍婢腊梅,更增几分活泼。事后,辛斋对哥哥说了,两兄弟都觉得这么聪明的人怎好意思再让人家当佣人?于是对老太太礼敬有加,家中一些以前看不起她的婢仆都改叫她“做诗阿娘”了。
看完人家这和尚和女佣的诗作,大有惭愧之心,不管别人怎样认为,反正自己这三脚猫的水平,暂时还是不要写诗了。
作者简介
史壮宁,山西卫视主持人,资深媒体人,文史专栏作家。电视连续剧《大河风歌》编剧,著有散文集《兰陀笔记》。 已公开发表文字二百余万字。微信公众号《生活美学精舍》创始人。
投稿须知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一半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斋主微信ju15165165708
主编微信xyz0539720303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封顶。
7、投稿邮箱1625213104@qq.com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