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许会想,怎么能没有条件呢?那不会把孩子宠坏了?担心孩子会无法无天了?所以都会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来管教儿女,有人也会觉得我的爱是“无条件”的啊!
“无条件”不是“放任”
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问题的关键是父母是不是真懂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如果不懂,而放任儿女任意妄为,的确会演变成亲子关系的灾难。因此,大部分的父母就把自己对儿女的“期望”变成了对儿女获取父母的爱的:条件了。
“有条件”的伤害
当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有条件”的(儿女的感受),像是要听话,成绩要好,不然就会受到指责,甚至动手,儿女和父母的关系就开始产生质变。爱变成了一种“条件满足与否”的互动;这个认知在儿女成长中塑造了他们的三观,影响的不再是个体,而是他们未来的择偶观、婚姻观,以及亲子关。这也是为什么问题会在好几代中成为家族性的磨难,知道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愿意付出极大的代价来制止和改变它。
即便如此,依然是需要大人长时间的投入和坚持的。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着手学习,盼望能做个“称职”的家长,让儿女感受到爱的父母。
什么是“无条件”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不是对儿女没有期望,而是“真正”为了孩子好(发掘他们的天赋与人生目标、努力提供培养的机会、成全他们)。这样努力的方向就不会为了达到父母自己投射在儿女身上的目标而给他们压力(孩子表现好不好)、失望(没有达到自己为儿女设定的目标)、伤痛(儿女不理解自己的用心,关系的疏离,甚至断裂)。这些概念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来谈。
爱孩子的目标
抱有这样心态的父母反而可以全心地看见儿女的天赋、潜能,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并且透过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开始找到做自己成长的方向;感受到的是父母真实的爱,并且会对父母心存感恩。这样的关系中儿女才会感觉是安全的,父母是可信任的,有什么感受、想法、疑惑都可以和父母交流,不用担心被责骂,贬损;自己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父母与儿女是同一个团队,而团队的目标是竭尽全力成全儿女;帮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而不只是在学时有个好成绩。
若能从这个角度与心态来看,生活中、关系里所遇到的所有状况、事件、问题,不再会是麻烦、对立、冲突,而是建立关系、表达爱、成全儿女的机会、渠道。我们都听过“危机就是转机”这句话,但是若不能做到,这个信念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个好听的教条,不管用的。慢慢地我们的思维就被“温水煮青蛙”了;凡是好听的“口号、说法”,都是好听的,但不会真管用的,顶多试一试,发觉久了就没效了。这从我们一直在付费“学习”,可是一直效果不彰中已经得到了负面的印证。
“危机”通常看起来都是负面的,其实如果我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就能把它变成“转机”。我们可以怎么处理?怎么表达“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真心的关注呢?
父母的“长远”担心
举例来说,当孩子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如理想时,肯定在父母和孩子心中都会认为它是个“危机”;父母开始有过度的担心,“如果这样下去,不好好处理,就会上不了重点高中,那和一本大学就无缘了;接下来就很难找到好的工作,能找到好的交往对象就更难了,然后……”
你知道孩子咋想吗?
孩子那头会想,“这回没考好,我自己也很难过,更糟的是一会儿爸妈会来把我狠狠臭骂一顿,搞不好还会挨上一顿,接着就是听不完的说教,真是好郁闷啊!上次被骂心里的怨气还没发泄掉,这次又来了,真倒霉;我都不觉得他们真的爱我,我没感受到啊!口口声声说为我好,鬼才相信呢!我都快被学习压力给累死了,和他们说一点用也没有,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我,我真的很讨厌他们!这个痛苦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怎么解套?
首先,先要觉察到孩子的感受。Ta的感受是什么呢?难过、害怕、伤心、失望。如果能够先同理孩子的感受,ta会好过很多,和父母之间紧绷的关系也会渐趋缓和,有助于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创造安全感的氛围;记得上面说过亲子是同一个团队的,不能站在对立面的位置上做沟通,那是敌对关系的模式。然后,让ta也理解你的感受。第三,就是愿意一起来面对问题。记得孩子的问题不是ta个人的议题,正确的说是全家的议题。这样说不是要你们介入插手,而是做好支持与协助的角色。
可以像这样交流:
“看到你的成绩单了,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强调“这次”,不是每次,老是)
这时孩子可能低着头默不作声,等着接下来劈头盖脸的责骂(过去多半是这样发展的)
1.说出孩子的感受
“你对自己这次的成绩有什么感受?不开心吗?是不是这样?”(出乎孩子的预料,老爸老妈今天咋了?)
孩子开始抬起头来,疑惑滴看着大人,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2.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其实也有难过的,但是知道你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就不想再让你难过了。”
可能这时孩子开始相信,今天不会被狠骂一顿了(至少今天是这样吧!)
“我只想问问你,你觉得这次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口气缓和,表达关心)
“…是因为…考题太难了…”“前一天晚上没睡好” “考试时突然肚子疼”等等(可能原因有很多,也有可能听起来不合理,不靠谱的;当然也可能有部分事实)
“哦,是这样的。你觉得下回可以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呢?”
………(有些交流和对话,内容不要指责,而是把这个时间当作彼此了解的机会;ta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能感受到在对儿女安全的氛围中,渐渐地愿意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期望)
3.表达可以提供协助
最后,
“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帮你?”
这是对孩子进一步构建安全感的邀请;因为孩子会知道ta自己在学习上需要的帮助。父母借此已经把孩子需要的情感需要传递过去。只要态度和口气上是真诚和支持的,多半孩子会接下来,因为儿女天生就是会爱父母的,需要父母的爱的。只是在过去可能很少能够获得,因为父母给的方式不是儿女能够明天或是理解的。
试过了,没用的!
若是有的父母会说,这一套是没有用的,我们试过了。我的解读是:
第一, 可能你们现在的关系已经“很糟”了,不是一两次的尝试就能让孩子“相信”,然而若是你们希望改善关系,就必须要坚持下去。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有效的;只是时间还没有到。也可能孩子不相信,因为“伤痛”很重,他们不敢轻易相信。
第二, 在尝试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有可能是语气的问题,或是试了几回有点失去耐心,让孩子感觉这不过时父母换了套把戏,目的还是一样,就是催逼ta更努力学习,要更听话。
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变的爱”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是在处理的方式上走偏了,修复关系的路会变得更长了。因此,在表达“无条件”的爱的时候,不论孩子的表现好或差,不会改变我们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的。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肯定和鼓励,表现不好的时候,不要认定孩子就是不好,依然一如往常地爱他们,关心他们。
真正的祝福
这个过程就是给孩子做榜样、教给孩子怎么有个面对困难的心态、处理棘手事件,并在其中成长,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支持与爱。你说,这是不是给孩子真正的祝福?物质的供应不是不重要,而引导儿女建立健康的心态,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独一性,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以善待人的爱心。这不比“物质”上的丰富更可贵吗?
安全感是关系的核心
这样儿女就会真的感受到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绝对是儿女内心安全感的核心基础,没有安全感时,亲子沟通是很难畅通的,当沟通不顺时,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其实大部分的亲子问题都是可以避免掉的,这么多年的咨询个案让我看到太多太多的家庭在这种痛苦中翻滚、受伤,反复冲突。
祝福各位亲子关系美好,学习“无条件”的爱是个最好的起头。
欢迎留言,给我们反馈。现在开放和本文相关的提问,如果你有有关恋爱交友、夫妻关系的问题,并且愿意游老老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作答的,欢迎提出。为了能回答得准确,提问请不要少于100字,提问主要内容请包括:
1、事件(发生了什么?)
2、这个事件对你们关系上的影响
3、你的期望
我们不能保证接到提问就立即回复,但会尽快处理,公开回复。谢谢!
您的幸福
我们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