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有没有刷票的嫌疑?
我们学校旁边有个大地影院,离学校不远,所以我经常会过去看电影,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影院的经理。
电影传出有“刷票”嫌疑之后,我特地去采访了一下影院的经理。
经理说一开始预售成绩非常满,但是在增加了电影场次之后,突然出现一些退票的情况。
通过预售增加热度,这是之前某些影片用过的招数,《后来的我们》是不是也用了同样的营销方式,这个不好下判断。
但有一点可以看到的是,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7.0,一天之内下降到了6.5。
今天再次打开,已经变成了6.4。
哦,写到这一段话时,我又手贱去点了一下豆瓣,发现已经下降到6.3了。
但是你问豆瓣评分有没有问题,我是真的没有见过一天之内可以降这么多分的电影。
这个是场外的话,我就点到为止。
首先,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刘若英《后来》这首歌,一直都特别喜欢,也是真的很有感触。
其次,我去看这部电影时,整个影院都是满座的,我估摸着周围都是情侣,但我却是一个人去看的。
最后,影院里真的有一些人看完之后就哭了,整体的氛围很容易感染人,情绪很容易被带动起来。
但即使这样,我还是一脸冷漠地看完了整部电影。
你说这部影片不好吧,但其实很多细节还是挺让人有感触的。
比如看到林爸爸给方小晓写的那封信的时候,也比如看到和林爸爸一起过年吃饭的人慢慢减少的时候,以及送走小晓后林爸爸一个人孤独地关上门的时候。
这些细节真的令人非常感触。
但感触之余,我发现很尴尬的是,这些都是与“林爸爸”有关的,却和男主角女主角没什么关系。
太空白了,太简单了,太理所当然了,甚至显得老套,无趣,让我看得几乎没有什么波澜。
说一下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
就我所在的影院,上座率很高,人很满,但是一眼望过去,很少看到情侣组队来看。
事实上,这部电影适合和闺蜜来看,和兄弟来看,甚至说适合和父亲来看,都没必要和对象来看。
一个已婚男人在机场见到了自己落魄的前任,然后带着她去开房,一起回忆往事,一开始也没做什么,但随后说到动情处,就拉着人家去开房。
额,这种电影你说要拉着对象去看,我真觉得不适合。
昨晚看SIR电影对《最好的我们》发布了影评,标题是《从没见一部国产爱情片这么爆》,下面被顶到第一的留言是这样说的:
“今天和男朋友去看,他哭着跟我说,对不起我还是放不下她,然后我们分手了,真的太难过了。”
你看,《最好的我们》变成了《前任三》,这种片你应该偷偷拉着前任去怀念,拉上现任真的不适合。
因为这部影片陷入了一个悖论。
它的主题应该是珍惜,因为你不珍惜一个人,以后当你“学会了如何去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了我们”。
但这个珍惜的主题,林见清放着现在的老婆不珍惜,却和一个前任探讨,这不是一种悖论吗?
所以我不建议情侣们去看《最好的我们》,除非双方是初恋,否则看着看着,发现“最好的我们”不是“现在的我们”,那就糟了。
林见清一碰到方小晓,两个人口中的金句就疯狂地冒出来,说实话,前期还好,后面就显得煽情过度了。
剧情也看不到太多的波澜,偶尔有点跌宕起伏,也看不出揪心的地方。
你比如说,方小晓爱一个然后失去一个,这通通在我意料之中,我一开始就知道方小晓不可能跟那些公务员们在一起。
至于突然间在地铁上分手那一段,说实话,这一段真的是强行转折了,看不出太多的铺垫,只是让人觉得“方小晓要跑了”。
到后面林见清有房子了,然后他找方小晓复合,方小晓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我现在不喜欢房子”之类的。
糊里糊涂,不明就里。
但是好在有井柏然和周冬雨的演技撑住,总算没有出戏。
最大的好评,给了林见清的父亲
当然,我对演技好不好没有太专业的评价,我只能说这个角色能不能感染我,林见清的父亲做到了。
我上面就已经说过,这部电影所有能触动我的细节,几乎都是林爸爸演出来的。
给方小晓写那封信的时候,和他吃饭的人慢慢减少的时候,一个人孤独地关上门的时候,坐在火炉前面双手捂着膝盖的时候。
林爸爸那种臻入化境的演技,狠狠地把整部电影的泪点推上了一层。
所以我对于整个朋友圈都在怀念那个“后来的我们”真的没有什么感觉,我也真的找不出有什么可以怀念的人。
其实隔了一天再回忆一下这部电影,满脑子都是一些固定的画面,比如在按遥控器的林爸爸,在厨房切东西的林爸爸,坐在火炉前的林爸爸,在火车前等待但已经看不见什么的林爸爸。
似乎都是林爸爸。
所以为什么明知道这是一部打着《后来》的IP来卖情怀的电影,我也不愿意给它差评?
因为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连眼泪都没有流过的林爸爸,撑住了这部电影。
最后。
我觉得吧,可以看,至少在这个五一假期中,去看一部电影,好过到处旅游,和别人挤得浑身燥汗。
但是注意几点。
第一,你不要抱着过大的期待,说真的,如果你带着几包纸巾想去痛哭一把,你还不如呆家里单曲循环《后来》。
第二,你不要和对象一起去看,你完全可以将这部影片看成《前任4》,因为这部影片一边和前任煽情,一边叫你珍惜,这个悖论完全不成立。
第三,当你看完之后,你想发个朋友圈,说“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你得知道自己说的是谁。
如果你连“我们”指的是谁都不知道,就别发了。万一给现任看到了,可能还得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