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每分钟七人感染的致命毒物,四千年来没人真正了解它
日期:2018-04-13 13:30:23 来源:槽值 阅读:

每分钟七人感染的致命毒物,四千年来没人真正了解它

  有一部新剧,我觉得你必须看

  是必须必须必须的那种,必须看

  但你可能又会怕因为一聊到生病,很多人会比看恐怖片还怕

  所以想了半天,决定受点罪,看完整一季的6小时

  再写出来,让读者自己相信我,这已经是最贴心方式

  这部剧,讲癌

  但不是星巴克致癌那种不知哪来的伪科学

  它可以说是:

  迄今为止关于癌症,最深入最科学最权威的一部剧

  看它的每一秒,手在抖,肉都似乎在疼

  好在最难以下咽的部分,Sir已经代你看完:

  癌症:众疾之皇第一季

  Cancer: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Season 1

  这世上但凡顶级毒物,大多是长得花俏的

  比如毒蘑菇

  比如蛇

  比如癌

  它们的五彩斑斓,其实带着一种让人莫可名状的恐怖

  它们的顽强生长,也总是以一种人类难以理解的方式

  不

  不搞医疗科研的我们,自然看不见它

  也不用看,绝症不治晚期随便一个词便能叫我们闻之色变

  人皆畏死,中国人尤其

  但不了解学习,其实是荒诞行为,尤其当猛兽就在身边: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病例数据

  每天约1万人诊断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

  而在美国,三分之二的男性和三分之一的女性有生之年将被确诊患癌,几乎每人都有亲友患癌

  如此频繁,如此靠近如此无知无觉

  世上最容易让人视而不见的,就是恐惧

  所以癌症:众疾之皇难得:它应该算第一部直面癌症的纪录片

  它的原型,是印度裔作家悉达多·穆克吉的普利策获奖作品众疾之皇·癌症传它从4000多年前第一次有癌症记载的古埃及医方讲起,结合真实案例分析癌症治疗的跨年史,集知识性权威性故事性于一身

  纪录片则更进一步

  真实的医患对话专业的病理演绎 MSK/NIH/NCI(斯隆&凯特林纪念研究院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亲口讲述

  正符合东家PBS(美国公共电视网)的一贯调性,它旨在用非商业节目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达到媒体告知启发大众社会责任

  从前世到今生,纪录片众疾之皇的使命没变过:

  认真科普

  毫不意外,一出世,就拿到豆瓣 9.1

  但在Sir看来,五颗星只能算保守因为它实在回答人们太多疑问

  如果你也是去过公立医院凡人,你一定懂:

  挂号半小时,苦等三小时问诊?

  三分钟

  三分钟能问到啥?

  医生,我这是啥病?--难说,要查

  那严重吗?--不好说,先去查

  会反复吗?--怎么说呢,看个人

  问完三句话,还是个医盲

  再看看后面排队的劳苦大众,自己都不好意思于是排队划价排队拿药,排队吊水,走人

  真不是怪医生

  医生累医生忙可病人也懵,病人也难

  不大不小毛病,都没时间解释清楚,更别提癌症

  众疾之皇就珍贵在这里它真的在扫盲

  它会温柔平静,但也严肃科学地回答你:

  癌症究竟是什么病?

  哪些人会得?为什么?

  哪个身体部位的癌症可治愈?哪些部位不行

  能不能预防?怎么预防?

  总之关于癌症,那些医生来不及讲的大实话,它一次性全交代

  癌症是什么

  说起癌,巨蟹座的朋友都会有点郁闷

  巨蟹座对应的英文单词Cancer也是癌症的名字

  而Cancer来自希腊语Carcinos,螃蟹

  癌症,就是螃蟹

  在显微镜下看癌细胞中央一团组织,又伸出许多只腿,像螃蟹一样

  所以这种病的本质是细胞生病单个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

  健康细胞会分裂成两个同等正常的细胞,而恶性细胞却会无节制分裂,分裂成345个不等部分这种野蛮生长先出现在某一部位,再转移攻击其它身体器官,如肺乳房血液

  癌症不是一个器官病了,而是全身性很多器官先后患病,接着,全部垮掉

  癌症,是人类自己的细胞杀死人类自己

  这种恶性细胞有多强悍

  悉达多·穆克吉在原著里写:

  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里这些白血病细胞在培育皿里已存活了近30年,仍在以可憎的增殖能力生长,而这些细胞的源头,那些女性已经死亡30年了

  技术上,癌细胞可以永生

  它是以病人的身体或生命代价,想尽一切办法繁殖自己,它只管它自己

  历史悠久,可它又突如其来

  因此我们到现在,还对这个敌人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个细胞必定分裂自先前的细胞,所以癌细胞也来自没有癌变的细胞

  可健康细胞突然开始无节制分裂的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到今天,连抗癌先锋的美国医学界无奈摊手:

  很多致癌突变,可能只是每天数十亿细胞分裂中偶然复制错误结果

  说到历史悠久

  已知的第一次书面提及癌症,是在4000年前,埃及医师起草的15尺长卷

  卷本上,有古代埃及已知的全部疾病和治疗方法编号

  病例45:乳房肿胀变大和变硬

  治疗方法一栏,和胡青牛医书中的玄冥神掌差不多,写着类似的治疗答案

  

  There is none.

  好,那是古代

  今天,显微镜下已经能观察到各种癌细胞的模样

  那么,4000年后的我们,能在治疗方法一栏填上什么呢?

  不同的癌,已经各自取得了一些突破

  1血癌

  癌症的历史,至少是现代史,始于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癌症,它以体液形式迅速增殖异常白细胞,排挤健康血细胞,最终导致出血感染和死亡

  如果把正常骨髓造血比作草坪,白血病就像野草,会杀死正常的青草

  猜猜哪些是癌细胞,哪些是正常细胞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血癌 = 必死无疑

  圣·贞德儿童医院的前外科主任唐诺德·平克尔,今天已经一头白发

  他还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小女孩曾经问他:

  我快死了,我快死了,平克尔大夫你不能救我吗?

  平克尔大夫说着,对着镜头瘪了瘪嘴,垂下眼帘

  他没有再说下去

  那是一个外科大夫集体举手投降的年代

  因为条件有限,小病号们在确诊三个月内会陆续死亡,病房是一间间空出来的

  医生唯一能做的,是让他们走得平静一些

  今天,情况变了

  中国的真实情况说不好,但在美国,通过施用化学药品放射疗法骨髓移植法等

  儿童白血病,可以达到近90%的存活率

  纪录片中的小男孩卢卡,不巧就是那剩下的10%

  虽然才六岁,但他对白血病房已经很熟悉

  一天二十四小时,口罩蒙得严严实实,鼻子里手上插满小管

  这几天,他格外难受

  前不久刚刚移植了姐姐骨髓的卢卡,身体反弹强烈

  肚子上成片的红色皮疹高烧不退针孔口的血液无法凝结医生说,肝脏也快不行了

  好动的卢卡,下不了地了

  妈妈为逗他开心,连上了足球教练视频,以前的小伙伴们在屏幕上,活蹦乱跳地跟他打招呼

  已经二十天不能说话的卢卡只看了一眼,眼睛就湿了

  离开世界时候,卢卡没来得及过七岁生日

  他想过,血癌不让他过

  但起初送他入院的,却是另一种癌横纹肌肉

  在肌肉瘤被控制住的两年半中,血癌悄悄侵蚀卢卡的小身体

  大夫们说,是治疗肌肉癌的药物导致了继发性白血病

  不用药,卢卡两岁会死;用了药,他死于六岁

  卢卡的案例不是孤案

  有些疗法,比如放射性疗法确实可以使肿瘤迅速萎缩,但是

  X射线本身也是非强大的致癌物

  高剂量下,它能导致白血病骨癌和放射引起的其他类型癌症

  请记住这一点:

  治疗癌症的药,本身也会致癌

  2乳腺癌

  这种癌,可能是全球女性的头号公敌

  数据显示未来两年,每13个美国妇女,就有一个将罹患乳腺癌

  中国,也不乐观

  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中国较新癌症数据统计图(最右应为大城市

  它是今天女性最易发作的癌,也是最被小看的癌

  很多人以为,切除乳房,就能根治它

  错

  癌症是个有序过程

  它始于一个器官,传播到淋巴结,患癌时间越长,感染器官就会越多

  癌症也是个无序的过程

  医学家也无法预测,在原生器官之后,它会扩散到哪些地方

  也就是说对已经扩散的乳腺癌,切除整个乳房,也是无用功

  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外科肿瘤博士&医生威尔逊非常忧心忡忡

  就在不久前,她本人被确诊患有乳腺癌,而且是两个乳房都有癌,左右两边的病状还不一样

  右侧是进攻型的,左侧可医治,但也已经扩散到淋巴结

  她的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

  鬼门关之外,就指望一把手术

  乳腺癌被认为是,唯一需要当场做活体检验的癌症

  医生用手术刀切开乳房,取出前哨淋巴结,通过活检确认癌细胞有没有扩散,才能判断是否继续手术

  威尔逊医生收到的活检判断是,可以手术

  但乳腺癌仍然是个谜,它不比那些能对应上直接原因的癌症:

  如空气里的有害气体肺癌

  病毒肝癌/宫颈癌

  辐射皮肤

  而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原理,人类到现在还一无所知

  谜归谜,但又确实有迹可循

  原著众疾之皇里有句话:

  拉马齐尼发现子女修女是乳腺癌的高发病群体

  巧合的是,去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癌症数据分析也提到:

  城市女性患乳腺癌,主要与城市女性压力大晚婚晚育生活节奏有关

  由此能推导出的结论确实在情理上显得荒谬,所以Sir写在这里,仅供参考

  早结婚,早生子

  结婚造人,可以被视为一次生殖系统的体内大循环

  赶在癌细胞可能扩散之前,这可能是女性对付包括乳腺癌在内很多恶性肿瘤的一条狭窄机会之门

  到这里,再顺便聊一个关键问题

  癌症晚期,到底还有没有救?

  有,但不多色素癌肾癌

  罗杰斯先生,是一个幸运

  他找到了史蒂芬·罗森伯格医生

  你一定要知道:

  求医问症,未必要找天价名医更管用的,常常是某领域的研究专家

  罗森伯格就是

  从1970年代起,他就闷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鼓捣一样东西免疫疗法

  罗森伯格假设:在我们体内千亿淋巴细胞中,存在少数能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细胞,可惜寡不敌众难以成事

  如果提取这种细胞,培植成几十亿的千军万马,再注入患者体内便能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治疗癌症

  这就是免疫疗法

  它的关键就在于,罗森伯格医生和他在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同事们,真的掌握了从不同的肿瘤组织里析取出那个特定细胞的技法起名,T细胞

  任何疗法的开始都有牺牲者,免疫疗法也经历黑暗

  罗森伯格大夫,就失去过66例病人

  从第67例开始,他尝试了比之前高得多的T细胞剂量成功提高

  而纪录片里出现在罗森伯格大夫面前的罗杰斯,色素瘤已扩散,是标准的晚期:

  2011年,腿上长出一个黑痣然后在黑痣的凹面,一个小黑硬壳长出来现在,我的腿上

  罗森伯格大夫一边用手触碰那些黑色的小凸起,一边回应他说:

  我看到了,看到了

  不是所有大病,都要大手术

  罗森伯格大夫说:我提取一个色素瘤,找到一个抗癌的免疫细胞,够了

  简言之,一个小手术

  术前,罗杰斯一声不吭他的太太望着丈夫手指自觉地碰他的肩膀明显还是有点不放心:

  我18岁就跟了他,今年55岁了

  我们还要一起走很多的路

  没有他我不行的,我脑子会晕

  今天,对少数一些癌症种类而言,免疫疗法是最成功的疗法,比如黑色素瘤和肾癌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对其他癌症就不灵?

  科学家只有一句话

  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的原因

  以上很多问题,有的答案在范围有效,但总体的答案仍然太少

  我们必须清楚:迄今为止的癌症研究,就是在盲人摸象

  医生们或许找到了一些表面联系,尝试过很多灵或不灵的疗法

  但一碰到实打实的问号,医学家说得最多的是:

  我(们)不知道

  关于癌症,我们知道的太少,不知道的太多

  我们不知道:

  癌细胞消失后,会不会再次出现?什么情况下可能复发?

  也不知道有些疗法怎么时灵时不灵?

  甚至,为什么有效?

  2012年,7岁的艾米丽已经是白血病晚期

  她的主治医生忍不住尝试了晚期肿瘤救星免疫疗法

  可是,培育出的淋巴细胞输入艾米丽体内,却加入了癌细胞阵营,反而攻击起健康细胞来

  那一晚,她病到了人类极限

  但极限之后,转机来临

  一个医师在混乱之中,为她注射了一种儿童关节炎药物,居然救了她的命

  病情不仅稳定下来,就连血癌细胞也从身体里消失

  没人知道为什么

  也没人知道,艾米丽的这种健康状态,能维持多久

  纪录片里,艾米丽已经9岁,她去复诊,没发现癌

  她的爸爸妈妈说:这是个伟大日子

  很无奈

  因为如此干货的第一癌症科普美剧,居然要以一个毫不科学的词来收尾:

  运气

  病来如山倒,病去靠运气

  面对癌症,我们只有过小小的胜利,放眼整个人类,仍在长线溃败

  虽然胜利终会到来,但终点很远,路很长

  在胜负未卜的路上,我们应该做什么?

  是时候,问出今天最后一个重要问题了:身为健康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癌症?

  这个问题,由Sir回答

  我们再不能无知地谈病色变,对待癌症,要知己知彼

  知彼知道癌症是什么

  虽然已经帮你看完全剧,但找个合适的时间,也许你还是可以陪家人一起看看

  尤其不要盲目相信网络谣言,因为迷信比无知还可怕

  知己知道自己是什么

  了解你自己的身体状况环境因素饮食和作息习惯,并且有意识循序渐进地调整它们

  已故复旦女教师于娟(1978~2011年),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珍贵建议

  这位海归女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在乳腺癌晚期的病中,写下了生命日记为啥是我得癌症?:

  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点阅读原文,Sir已经放那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细节)

  对了!

  最后的最后

  同样身为工薪族,想转达本纪录片给大家的特别提醒:

  由病毒引起的肝癌和宫颈癌,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癌症类型,其中,宫颈癌疫苗国内也已经可以接种

  有这一类担忧的朋友,请尽早咨询专业医生

  衷心祝我们远离大病,永葆健康

  这篇文章来自Sir电影

  槽值小妹关注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公众号,Sir电影是我最喜欢看的一个

  每次看毒Sir的文章,会觉得很过瘾他总能把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细细撕开,剖析给你看

  这个公众号的前身是非常有名的毒舌电影,喜欢影视的朋友一定不陌生

  Sir的嘴很毒,骂烂片损烂演员,时不时戳破一些影视圈的谎言和怪相

  正因为他坚持说真话的性情,让他的毒舌电影聚拢了一群真正热爱电影的人

  去年经历了一次意外,一切归零

  好在,毒Sir带着毒舌2.0版本回来了Sir电影

  重新开始的毒Sir,还是老脾气,只说真话,怼烂片,荐好片

  这种坚持,始终用心做内容的认真态度,实在太难得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看完这些文章,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欢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Sir电影,更多精彩文章等着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每分钟七人感染的致命毒物,四千年来没人真正了解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