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类文章往往点击率高,点赞率高。
虽然不一定能有什么新的见解,但是至少,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给自己的不良感受找到一个出处,一个解释,一个定义。
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不舒服,很难受,却不知道是哪里痛,哪里有伤口,哪里曾经被人狠狠地打了几下,捅了几刀。
即使知道怎么回事,于事无补,
但是“知道”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有的人,可能是看到这类写原生家庭的文章太多,觉得厌烦,
或者这类文章戳中了他自己不想面对的部分,
还有的人,在看了一些心理学文章,也做了一定的学习调整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个样子,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产生了愤怒,也会掉转头来质询——这类写真相写原生家庭的文章,对现在的生活有毛线意义啊?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我们学习和了解心理学,了解原生家庭,提起那些往事,应该是为了改变此刻的自己。
改变,是一种目的。
然而,不改变什么,也可以去了解。
人不是一定要那么功利。
我们可不可以,不为了什么,不抱着改变当下,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的,纯粹地去探究我们自己的真相呢?
放下目的,以一份平常心去了解,
过去不曾了解的自己,过去不曾正视的情绪,
其实恰恰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这是我的看法。
2
我们聊原生家庭,
不是为了推责,开批判大会,找到我当下人生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
我们聊原生家庭,仅仅是为了了解,为了看见。
这份了解和看见,其实于我们,有很深的意义。
因为理顺了那些一团乱麻从未处理的各种情绪和各种故事,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我们才能把原生家庭无形的影响和控制,变得越来越小,真正地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好自己。
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小J,
她和父母的关系都一般,小时候父母常常争吵,重男轻女,也常常打骂身为女儿的她。
现在她自己做点生意,经济状况是家里几个姐妹里最好的,父亲望子成龙却养出了一个没什么出息的儿子,还要求这个女儿能够对弟弟负起责任,带他做生意上路,以后可以自谋出路衣食无忧。
来访者小J说,自己一和父亲说话就觉得父亲的情绪让她难以忍受,
父亲就像个婴儿,他提的要求无论是什么总是要求别人必须去满足他。
“我就算做一百件事,如果有一件事,没有做好,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对我生很大的气,否定我、斥责我”,
这种感觉强烈地勾起了她童年时不得不去负担父亲恶劣情绪的创伤场景:
她从很小开始就是父亲的出气筒,父亲从来没有在意过她的情绪,承接过她的感受,安抚过她,守护过她,父亲给了基本的“养育”,然后就站在道德高地,一直要求这个女儿提供“情绪价值”
——在这个故事里,父亲无法面对他人生的失败、不开心以及内心的各种冲突,所以毫无反抗能力被忽视的女儿就成为了这个父亲发泄投射“自己无法忍受也没有能力处理的情绪”的最佳对象。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巨婴父亲很多。
即使是现在,在很多家庭,这样的爸爸也很多。
去分析这样一个很常见的原生家庭的环境,
对这个来访者有什么意义?
让我把这个故事讲完。
她和父亲不在一个城市,她不想给父亲打电话。因为一打电话,她就会觉得很难受。
可是不打电话,父亲会责怪她不孝顺,家里亲戚也会对她有看法,觉得她比较冷漠。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心里也有自我审判,而她,也有这种审判,
她因此,承担了深深的内疚,甚至被内疚压得喘不过气。
没有分析过这一切之前,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难受,
分析了之后,她才知道,自己面对这个已经成为老人的父亲,还是那么难受,是因为这个人依旧用过去那样的模式,在对待她;
是因为只要面对他,听到他的声音和语气,那些曾经的潜意识的创伤感觉,都会被勾起,因为他这么多年都还是如此,没有能力意识到自己对女儿做了什么,也没有办法做出改变和调整。
分析了之后,她看到了,一遍一遍进入她想要逃离的创伤的场景,对她而言,其实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因此,她就能够,不再那么内疚和自责。
她就能够允许自己,不那么经常地给电话父亲,拒绝父亲提出的一些过分的要求。
而不觉得,这样的自己,是一个坏人。
3
小J和我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她说,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到,按父亲希望的那样给他多打电话。
其实我已经知道他当年做的那些事情,也是因为他的局限吧,也是一种必然吧,也不可能改变了。我理解了。
“我为什么不能就把他当做随便一个什么亲戚,拿起电话,和他友好地聊上几句?”她喃喃自问。
我说:“那是因为你,有恨啊。”
有的父母会这样质问儿女,为什么你对我还不如你对隔壁的谁谁,你看你对谁谁那么温柔一脸笑意,为什么我一和你说话,你就那么冲,拉长个脸,好像我和你有深仇大恨?!
我养你长大这么辛苦,你为什么不拿我当恩人,反而拿我当仇人?
可是,事实就是,你养我长大没错,
在那些我不得不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里只能倚赖你的日日夜夜里,你除了养我长大,也曾经深深地伤害过我、践踏过我、吞噬过我、利用过我,
只是这些,你都没有意识到,也不曾看见过。
在你的记忆里,只有对我的好。
但是在我的感受里,却不是这样。
是的,我不会对自己的恩人好像仇人。
如果,我对一个人好像仇人,
那一定是有原因的,
即使我自己还没法义正辞言地把那个原因解释清楚。
如果我连友好地聊上几句,和你之间都做不到,
那是因为我们那些年的纠缠里面,有深深的恨啊。
你可能还想看
《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会长大》
第一课:远离父母,不等于你很冷漠
第二课:划出“我”的界限,就是对父母的背叛?
第三课: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能被爱了吗?
<The End>
有一种看见叫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