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一次看《至爱梵高》怎么才能看懂?
日期:2017-12-18 作者:清欢 来源:拾文化 阅读:

第一次看《至爱梵高》怎么才能看懂?

  我心有瑰宝 灿烂如歌

  唯有画作 可为我吟唱

  12月8日,由奥斯卡获奖团队Break Thru Films和Trademark Films公司历时六年打造,世界上首部以全手绘油画呈现画面的动画长片在内地影院悄然上映。 

  这部电影打破了传统传记电影的条条框框,它没有讲述梵高的创作历程与艺术成就,而是以梵高的死因作为切入点,对这个“现代艺术之父”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感性的探讨。

  电影采用了来自15个国家的125位画师用手绘创作出的65000幅油画,以每秒12幅的速度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动态的油画世界,每一个镜头,都是基于梵高作品的任务植入与场景延伸。

  原作《麦田群鸦》1890年 系梵高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如果说电影是每秒24帧的真理,那么《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就是每秒12帧的感动。就像电影宣传海报上说的那样,“用一个回眸让你泪流满面”。

  带着对梵高的崇敬之情,我去看了这部电影。去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去看的话你一定要一个人去看哦,因为全程,怎么说呢,可能是为了表达敬意,是没有笑点的,影院里很多人都睡着了。如果你和朋友去看,他睡着了,你会很尴尬

  可能因为太小众,晚上十点多的排场,我一个人去了。电影院里几乎没有什么人,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安静。散场的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一起看电影的人,加上我才5个人。大家很默契地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相视一笑,大约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和自己一样,有同样的喜好吧。

  出电影院的时候,恰好飘起了雪,迎着路灯看着满天的飞花,我不禁想到电影里的那个场景:一只乌鸦停在了他的调色盘上,他没有去驱逐它,哪怕这只乌鸦正在偷食他的午餐。他只是蹲下来,静静地凝视那只乌鸦,然后开心地笑了。

  连偷食的乌鸦都能让他这么开心,这个人得有多寂寞啊。想到这一幕,突然间,我就很想哭。这个寂寞的人啊,哪怕他的作品已经足矣让整个世界的人为之着迷,他还是寂寞的。

  文森特·梵高,1853年出生,荷兰人,27岁开始画画,37岁自杀。他被称为后印象派代表,成为了历史性的艺术家。然而在他的生前,他却是一个卖不出去画的画家,他的一生,画的最多的就是他自己的画像,因为穷困潦倒的他并没有钱请模特。

  曾经有过不少导演拍过梵高的传记,黑泽明在自己的作品《梦》中以主人公进入到油画世界并与梵高相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梵高的敬爱。

  不过以梵高画作来创作一个油画世界,将梵高置于人们的口舌之间与回忆中来解读梵高本人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第一部。

  导演Dorota Kobiela从15岁起就喜欢梵高,尤其在看了梵高的书信集之后更是深受感动。这位不善言辞的画家,却极其渴望倾诉,喜欢与人交谈。

  他的一生之中写了800多封信,写满了他创作时的情感,这其中绝大多数的信件都寄给了他当时在巴黎的弟弟,提奥。

  在他的最后一封书信里,有这样一句话:“只有画画才能表达我心中之所念”,也正是因为如此,Dorota才有了以画作形式展现梵高一生的想法。“我希望能如他所愿,他的内心,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就由他的画来讲述吧。”

  电影主要讲述了主角邮差之子鲁兰为了寻找梵高自杀的真相推开了一扇罗生门。梵高存在于主角们的道听途说中,电影以回忆的方式展现他最后的岁月。这部电影的剧作结构十分单一,梵高寄给自己弟弟的信是这部片子里唯一的麦高芬(麦高芬:指推动情节发展的人事物),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梵高在影片里,是一个孤僻而又寂寞的形象,他不被人理解,甚至受到小孩子的欺凌落荒而逃,人们视他为疯子,不愿与他接近,即使与他的亲弟弟之间也只是书信上的往来,但是他的画作里以及影片中处处都流露着他对这个世界深沉的热爱。

  《杏花满枝》 1890年,梵高送给侄子小文森特的受洗礼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画依然是处处生机

  梵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是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在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的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的滔滔一生。

  梵高相信绘画的使命并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该是静止的,而应该是鲜活而且富有生命。

  虽说梵高是印象派画家,但是从巴黎街头到小镇河畔,那些斑斓抽象却富含热情的画作就像是梵高亲眼所见一般。但倘若你去了那些地方,你会发现其实他的作品比任何照片都接近真实。街角的咖啡店就是梵高画作里那样,在静谧的夜色里铺开了一片暖色的光;喝醉了之后所看到的天空也真的会旋转,美的仿佛那些黄金时代从未曾逝去。

  加歇尔医生家的女管家形容梵高是恶魔,在鲁兰与女管家的对话过程中,女管家处处流露出对梵高的不满与厌恶,在她看来梵高的死是理所当然

  然而随后当教堂声音响起,她瞬间变化的表情,露出的笑容真是让我觉得震惊,一个人的两面性竟可发挥至此!

  我不禁在心底问,她所敬重的上帝,是否也知道她内心面对梵高时所流露出来的阴暗面呢?这才是真正的恶魔吧?

  鲁兰一直执着于寻找梵高的死因,他不相信梵高是死于自杀。争执中加歇尔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对她说:“你这么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但你对他的生活又了解多少?”。

  是的,我们总是关注梵高的死因,却很少有人关心他在活着的那些年,是怎么活的。

  很多人喜欢《星夜》的浪漫,可是却不知道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病院中画出来的,不知道当时的梵高经受着怎样的抑郁和折磨,看到了多少悲剧性的幻灭。

  很多人喜欢《夜晚的露天咖啡座》,觉得这幅画色调明亮。可是却不了解这个可怜的画家患有天生的色弱,只能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创作。

  很多人喜欢《向日葵》浓烈、厚重的色彩,但是却不知道在弟弟长期资助下,却又一事无成、看不到未来的他,在患有日射病的状况下依然热爱阳光,对梦想充满渴望,这种热烈的渴求足以使他吞下含有水银、砷这类重金属的松节油。

  其实梵高怎么可能不去死呢?他的一生都是可怜而又孤独的,那种沉重的孤独感几乎伴随着他的一生。他爱的人,全都离他而去。

  他离开家人搬离南部来到奥维尔小镇,他渴望和镇子上的人成为朋友,他是热情而又善良的,教小女孩画画的时候极尽温柔。但是人们视他为怪物,都想远离他,可是即使被人嫌弃他还是用很卑微的语气告诉那个人“她真的没有打扰到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忍不住了,他自卑,低到了尘埃里。他抑郁,他觉得自己是“贱民”,他的家人不在身边,被心爱的女人不断拒绝,与高更的决裂(受到刺激的他愤怒地操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与加歇尔医生的争执,都是他心头跨不去的坎。

  在这部影片里,作者认为加歇尔医生的话是压死梵高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他8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只卖出去一幅作品:《红色的葡萄园》

  他曾在信中伤心地写道:“我们生活在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成功的希望的时代。画卖不掉,即使你要的只是一个极小的数目,可是你仍然什么都得不到”。

  加歇尔医生告诉了梵高关于他弟弟提奥支持他画画的真相,那些财务上的、感情上的、生理上的重压足以逼死他。梵高在死前表示,他不能再成为弟弟的负担,他觉得他“是为了大家好”。

  回顾整部电影,梵高的感受,他的爱,他的孤独。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却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艺术家的灵魂,从来都不是普通的灵魂。

  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另一种对美的追求,他们讲自己内心的美丑善恶倾诉完之后,便将自己献给那流动的星河。遭人冷眼也好,受人唾弃也罢,在他心中他始终认为这个世界终究会有一天因为他的画作而更加美好

  星空之谜,这个谜不是他的死因,也不是任何一种未知的答案,而是梵高对生命的挚爱。

  “我梦见了画,然后我画下了梦”。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可是他的热情从来就没有因为困顿而消减,也从未逃避过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他是为真理而努力生存的人。

  对于艺术的同感,使得梵高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他笔下的那些光线变化成银幕上的动画、音符不断地展现在世人的眼里。

  我只是觉得遗憾,为何人们不理解梵高,为何只有等他死了,才能从这个“贱民”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魅力

  其实,我宁可他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也不忍心看到他这一生所受到的种种折磨,但我想于这个疯狂的人而言,他能用回眸与世人在眼泪中重逢,或许也不枉此生。于是只能安慰自己,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这个人无限的才华,便只能夺去他生命里其他的东西

  就像他说的那样:“只要活着的人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死去”。

  黑潮,已自昨天开始盘旋

  那一刻,所有的向日葵

  都在调整方向

  那一刻吹落满树红叶的 是风

  而不是季节 所以完不成的

  仍是你原始的梦想

  背过身去,以一只独眼

  睥睨着深渊中丑陋的夕光

  你终于理解了

  这跻身的土地本是一个圆球

  走了很久

       最终,仍要回到出发的地方

  ——致梵高

  - END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一次看《至爱梵高》怎么才能看懂?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