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人开始怀念天堂超市酒吧时,他们到底在怀念什么?
品类多、质量好、平民化,是天堂超市的三大特点。
人均不过百,许多进口啤酒甚至比原产地更便宜。
一位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的酒吧老板曾表示,自己在刚开酒吧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天堂超市进货。
除此之外,更让年轻人着迷的,是在这里你可以不用装作很老练,也不用装作很有钱。
不提供点餐、送餐,进店自己去冰柜挑想喝的酒。人们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在这儿学会了怎样嗨。
“有酒有故事,可以放下面具卸下伪装,不用太高的消费,给各阶层一个放松的去处。”
或许,这才是天堂超市对这些年轻人最致命的吸引。
不像酒吧,更像超市。这是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一开始,这里确实只是一家小卖部。
2008年,一个河南人,一个广东人,在北京三里屯派出所西侧50米的一个巷子里,开了一家烟酒便利店——天堂超市。
图源:天堂超市官号
凭借着花哨吸睛的进口香烟、古巴雪茄,和品类繁多的洋酒,天堂超市从一开始的10张桌椅,一路辗转成为京城夜生活中心的酒吧坐标。
图源:天堂超市官号
酒吧的主要客户基本上是千禧一代。
而据网友描述,天堂超市里的梅格妮数量是三里屯最高的,更有趣的是,这里面虎扑JR的数量也不输三里屯任何一家高端酒吧。
两个宿敌群体,却在这里把酒言欢。听起来很魔幻,但却很真实。
在北京市区近千余家大大小小的酒吧,数三里屯最具“网红”属性。
相比后海、南锣鼓巷里的某些伪摇滚,地处夜生活繁华中心的三里屯酒吧街,才是“酒吧文化”的开山鼻祖。
这里曾是北京夜生活最繁华的娱乐街之一,是北京夜晚经济最鲜明的符号。
几年以前,有朋自远方来,总要带着去趟三里屯,见识见识那里的风采。
十几年前,望京还没有地铁,SOHO还没开。整个望京在《大长今》的冲击之下逐渐“泡菜化”,蹦迪之路举步维艰。
二十块钱一口价的黑车,成了那个年代年轻人通向热爱的“和谐号”。
和上海、广州相比,北京的迪总透着一股江湖儿女的气息。
而脏街更是成为北京蹦迪历史进程里不能抹去的一笔浓墨。
那时候,被那些只蹦迪,不买酒,搞垮的酒吧不在少数。
旧的去了,新的就回来,这里便成了永不落幕的蹦迪天堂。
三里屯,因距离东直门三里路而得名。太古里、工体、酒吧街、使馆区,是三里屯的主要组成部分。
1981年,工人体育馆举办了一场歌星汇聚的演唱会,一身蓝衣白裤工装打扮的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宣告中国摇滚乐的诞生。
工体夜景|图源:澎湃新闻
此后一段时间,三里屯周边商业兴起,文艺复兴。
为了发展经济,三里屯南北向的主路上建起了一排大开间的临街商铺。特色商场从此进入大众视野。
南路的汽车配件一条街,两年时间,发展到170多家店铺,销售总额超过3.1亿元;而北路,得益于外交公寓的诞生,在1995年开业了第一家酒吧。
这时候的酒吧,提供洋酒和西餐,酒吧风格也比较西化。因为来这里消费的顾客中,外国人占了95%。
1996年,国安俱乐部将工体选为球队主场,附近的酒吧顺理成章成为了球迷的聚会大本营。世界杯期间,周边的酒吧夜夜爆满。
人们不断地试探、享受,这个新鲜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
酒吧的灯,日落亮起,凌晨熄灭。
文艺作家在这里寻找缪斯,摇滚青年在这里灵魂摆渡。
从此三里屯与最初的小村落再无相干,摇身一变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100多个国家大使馆环伺周围,外交公寓掺着酒吧,一栋挨着一栋。
要说住在三里屯是一种什么感受?
知乎网友给出了简练的答案:环境好,邻居素质高,死贵;便宜的,老破旧,像SOHO这样,鱼龙混杂、噪音不断。
三里屯六月二手房房价趋势图|图源:二手房网站
看一下三里屯周边的二手房房价,有着20多年房龄的幸福一村,和2010年之后建造的首开铂郡,二手房价格基本持平,都在9万+/平米。
图源:二手房网站
显而易见,这里就是地段价值决定房子价值的板块。
例如被CBD高管,传媒界大佬甚至不少圈内名人都相中的瑞安君汇,二手房均价也在11万以上。
瑞安君汇|图源:百度图片
整体来说,三里屯的房价走势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态势当中。商业地标、交通便利,如果是考虑投资,可能分担的风险要比其他地段低很多。
北京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在三里屯被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坐着公交往返百十公里只为蹦迪的年轻北漂,还是身居亿万豪宅,日进斗金的财富精英,阶级的差异并不妨碍他们喜欢一样口味的啤酒和脏摊。
三里屯,给了北京“另一种可能”。
///
如今,这条街道的灯已经不常亮起。昔日繁华不再,周围的居民再也不用抱怨噪音太大,灯火通明的酒吧街音乐骤停……
与其说我们怀念那个物美价廉的超市酒吧,不如说我们更怀念那个可以肆意狂欢,尽情拥抱的从前。
等下一个转机来临,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庆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只希望在被允许的时候,给自己找到一个喘息的仪式感,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