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5-01 0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精选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是一本由侯杨方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一):读史使人明智

  清朝开疆史,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讲述了清朝气势磅礴的征战和开疆拓土的历史,包括多尔衮如何统战明朝战将及各方势力,如何收复台湾、康熙如何统战蒙古力量,乾隆时期如何评定西北叛乱等,各方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权衡,一一进行生动的剖析,渗透作者独到的见解,视角独特,富有启发性。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二):清朝这面镜子

  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现实的镜子,对现在中国来说,清朝这段历史确实被作为一面镜子来看待。从起兵东北、占领北京、征服中国、剃发易服到洋务运动,现代中国不仅继承了清朝的疆域版图,也面临同样的现代化困境。

  一直以来,清朝史尤其是近代史一直是人们阅读的热门话题,在中国历史类图书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除清朝之外的中国古代史、包括清朝的近代史。侯杨方是科班的历史专业学者,他的研究方向一直以人口史为主,前些年他对清朝人口爆炸和番薯盛世的说法提出抨击,引起学界关注,但当时他并没有提出相关的数据分析。

  《征战》是侯杨方撰写的清朝史的第一部,接下来还有两部,分别是《治世》和《名臣》。最近几年,他出版过两部盛世的书,写的是西汉盛世和康乾盛世。

  《征战》的内容主要是清朝开国史,类似于魏斐德的《洪业》一书的主题。但同样的主题,不同作者总有不同的写法,即使同样的历史,不同的历史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清朝史与中国其他王朝史不同的是,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多,虽然很多史料并不对外开放,但仅仅开放的部分,就已经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这种资讯淹没对研究者来说,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歧路亡羊的结果。

  作为专业史家,侯杨方对清朝历史有自己的打开和进入方式,比如对同一史实进行不同史料来源的对比,从而做出更中肯客观的判断。同时,作者带有历史研究者特有的问题意识,从头到尾,层层设问,循循善诱,很多人们常见的历史疑点都在这本书中迎刃而解。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大可以借助侯杨方的引导来窥见历史对现实的镜像意义。

  现在一般都将1644年作为明朝灭亡的正式时间,实际上,崇祯皇帝自杀后,南明仍然坚持了28年,直到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侯杨方认为明亡于1644是满清精心编造的“一个政治谎言”——

  ……实际上,清朝オ是明亡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而清朝坚持认为明朝亡于李自成,亡于崇祯十七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撇清灭亡明朝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化、正义化清军入关消灭明朝的军事征服行动。相应地,也可污名化明朝军民抵抗清朝的行为,史可法、郑成功、李定国、焦琏以及江阴、嘉定民众的顽强抵抗就变成了逆历史潮流而动,抗拒合法正统的清朝一统天下。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三):一部征战史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很多时候我们会问有关中国历史的问题,会问中国的来龙去脉。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而距离我们最近的王朝时代是明清,从这里了解中国的历史是最容易上手,最容易理解的。侯杨方讲清史《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着眼于从战争角度,回答大清帝国的崛起过程以及疆域打造过程,是我们了解中国统一辽阔的国土如何演变为现在这样一个状态的通俗而又详细的读物。

  作者侯杨方是复旦大学教授,他被称为“探险家”式新历史学者,足迹遍及帕米尔高原的多个重要河谷、山口,在十几次考察帕米尔、南疆、罗布泊,以及中亚、南亚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进行了“精准复原”,并研制了一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侯杨方注重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和历史启示。《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分为开国、拓土两大版块,分别讲述明清嬗代的战争和巩固开拓疆土的战争。

  本书写作上非常通俗,语言类似于讲课说书,思维有较强的跳跃性和广度,对某一个问题可以一口气读完,在思索中回味。

  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中,战争是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开疆拓土的战争,还是清末面对列强入侵的战争,还是清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清朝的历史充斥着大量的战争。《征战》这本书着重于讲述开疆拓土的战争,展现的是大清的崛起过程。这本书其实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小部落如何成长为大帝国。这就有了很浓厚的现实意义。现在是一个鼓励创业的时代,一个小企业如何成长壮大,与大清帝国的崛起有着某种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道理和现实的巧合。

  仅举一例。

  祖大寿是明末最为重要的将领,其手下的关宁铁骑也是明朝最为强大的部队。皇太极对祖大寿求贤若渴,一心想将其招降到自己麾下。当时大凌河已经变成孤城,但祖大寿还在坚守,拒不投降。皇太极多次致书城内,想劝降祖大寿。直言自己只知道打仗,是一个粗人,不熟悉怎么教养人民、怎么抚绥军士,对于山川地理情况也不清楚,所以自己只能领兵打仗,其他的事情交由将军,二人结成生死同盟,共同富贵。这体现出皇太极非常深远的用心,因为双方交手过很多次,他知道祖大寿是明朝最善战的将领,他很想完整地接收这支明朝最精锐的军队及其指挥者。皇太极不止一次地给祖大寿写信说大凌河孤城被困,他并不是不能打下这座孤城,因为已经有红衣大炮可以攻城;他也不是不能长久地围困,但为什么一定要劝说你祖大寿投降呢?“但思山海关以东,智勇之士,尽在此城”,“若杀尔等,于我何益?何如与众将军共图大业”。

  反观明朝崇祯皇帝。在北京一战后金军暂退后,崇祯皇帝召见袁崇焕以及祖大寿、满桂、黑云龙等总兵。一见到袁崇焕,崇祯皇帝就质问他当年为什么要杀毛文龙,为什么在北京城下逗留不战,致使北京城外的老百姓遭受了这么多的罪。据说袁崇焕回答不出来,崇祯皇帝立即下令锦衣卫将袁崇焕逮捕。祖大寿这个“第一战将”吓得面无人色,出城后立即率领手下关宁军东奔,出山海关回锦州去了。崇祯皇帝让大学士孙承宗发了几道命令,甚至下了圣旨,要求祖大寿回援北京,但祖大寿坚决不听,打出了山海关。

  忠于明朝,却备受寒心;实为敌我,却爱惜将才。这种鲜明的对比,从一个用人的细节展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道理。创业同样适用。

  这本书还回答了众多历史疑问,比如:明朝为何纵容努尔哈赤?为什么欧洲武器挽救不了明朝?明朝是因为没钱才灭亡的吗?大战山海关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朝究竟亡于谁手?《尼布楚条约》究竟意味着什么?乾隆为什么一定要打金川?等等。这些问题,在其他图书或网络上也时常出现争论。侯杨方的解读有他自己的逻辑,这些逻辑基于历史史料的分析,并对史料中的真伪予以甄别。

  此外,这本书关于清朝疆土的巩固过程,有非常明晰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清朝疆域的打造过程,知晓其历史渊源。也在思考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四):征战:看金戈铁马与人性钩沉

  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帝制朝代--清代,留下非常庞大的资料库,也一次次引起剧烈争议,甚至牵引着我们复杂的情感波动。所以,包括我在内,许多人都自以为对它非常地了解。但其实,在我们忽略的背面,在金戈铁马之上的清,可能才是它的真正面目。或许,透过《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我们可以更了解后金、了解清。

  封面与目录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是被称为「探险家」式新历史学者、复旦大学教授侯杨方先生,立足于丰富的史料,完整呈现清王朝开疆拓土战争史的一本历史读物。这本书从萨尔浒之战到大凌河之战,从己巳之变到甲申国变,从平定准噶尔到金川之战,详细地讲述这个小小部落通过怎样的战略决策,开创了如此庞大的中央帝国;并在讲述事件原委期间,不断地针对历史问题展开分析与解读,揭开大清帝国崛起的众多谜团。

  白山黑水间的战场

  长白山山脉有座萨尔浒山,这里住着一群以捕鱼和狩猎为主的女真族人。这些女真族分为建州三卫,由明朝任命的都指挥使作为各自部落首领。万历二年,王杲统一建州三卫,被明军消灭。但这场战争出现了一个意外:前往劝降的建州左卫及其子均被明军误杀了。而他们正是努尔哈赤的祖父与父亲。于是,这导火线引发了「十三甲起兵」,揭开了努尔哈赤长达三十多年的部落统一军事行动的序幕......

  以前读清史,我多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开始读起。偶尔读过少许努尔哈赤的故事,但对白山黑水那三十多年的战事,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甚至是看了这本书,看了「萨尔浒之战」,我才明白为什么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的恩怨由来......

  清、南明、农民军的三方角力

  跨过白山黑水,女真人也是多面受敌:东方的朝鲜、西方的蒙古、北方的野人女真、还有西南方的大明;所以,努尔哈赤走后,皇太极是真的想过议和称臣。但是,随着松锦之战的胜利,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皇太极开始动起入关取代明朝的念头......于是,清、南明、农民军,三方角力开启了新一轮的博弈......

  最近读《南明史》,我才留意到这个时空发生的那些故事原来还有如此复杂的背景。但,以往听闻的故事是一个面,顾诚老师的叙述是另一个面,这本书的讲述更是截然不同的观察角度;合着看,挺有趣的......

  南不封王,北不断婚

  与蒙古人联盟是清朝的基本国策,而联合则是最佳的联盟方式。所以,清皇族都与蒙古族,特别是科尔沁部,世代联婚,既有出嫁蒙古的清女子,也有迎娶蒙古王公之女的皇家子弟。这属于清廷笼络、怀柔蒙古的一大措施。

  与之相反的是,清廷撤藩之后,并不再封王。而是通过分派土地拉通底层民众、打击有故国情节的知识阶层等方式恩威并施,展开统治。

  相对于前期的征战史,这阶段的历史,我们相对比较熟悉,包括康熙御驾亲征准噶尔等系列战事。但延着书中的征战、拓疆史连串看下来,还是格外有感觉,甚至其中某些内容,还挺值的深思的......

  封底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书中军事知识的含量非常高,语言讲述非常之简洁扼要,颇为客观且详实。当然,人是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动物,作者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特别侧重呈现历史人物在那时那刻的「当下」状态,让我读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本书属于非常不错的通俗读物。与此同时,书中对各历史事件、各方角力分析的视角很独特,再结合其详实丰富的史料基础,非常值得再三思考与回味,是一本对我挺有启发的历史读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