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心者,万物之本原也。我心即天理,我心即本原,无违我心。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盖所见之,皆心之所想也。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闻而不可招,招而不可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心一也,金石可镂;心生旁骛,则事无成矣。吾所以善养吾浩然正气者,盖“俭以修身,静以养德。”孟夫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斯如是也!
众心一也,其势锐也。势锐则气盛,气盛则事易,事易则便成。如此,疫可消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如是也。
正心诚意,通大修之道,即迎光明也。
王守仁,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一年春天,王阳明和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的回答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就是:
你没有看这朵花时,这花就和你的心一样是寂然,像是没有存在过一样;当你来看它时,它的颜色才在这时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这样便知道这朵花并不是独立于你的意识而存在的。
未看此花时,并不是此花不存在,而是它本来就存在,只是没有应机显现,进入人的意识而已,所以说“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看到此花时,花就会进入人的意识之中,心就会对这朵花有感通,它就存在人的意识之中,所以说“此花不在你的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