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次碰见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他问她有几个兄弟姐妹,她回答说:“我们是七个,两个在城里,两个在外国,还有两个埋在教堂的墓园里。”她每天晚上都携着点心和小碟子,到那墓园的草地上,独自地吃,独自唱,唱给在土堆里睡着的哥姐听。虽然墓园里永远都没有回响,但她烂漫的童心却不曾感到生死间的阻隔。所以任凭华翁多方譬解,她只是睁着一双灵动的小眼,回答说:“可是,先生,我们还是七个人。”
启发:
只要心还在,就会有希望。
故事二:
一个路人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他就把这堆土带回了家。一时之间,他家里竟然香气满堂。路人好奇而惊讶地问这堆土:“你是从大城市来的珍宝呢,还是一种稀有的香料,或是价格昂贵的材料呢?”
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
路人又问:“那你身上浓郁的香味是从哪儿来的?”
泥土答:“我曾在芳香四溢的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启发:
生命,本该就应是美丽与芬芳。
故事三:
有一天,沙漠与海洋谈判。
“我太干,干得连一条小溪都没有,你却水太多,变成汪洋一片,”沙漠建议,“我们不如来个交换吧。”
“好啊,”海洋欣然同意,“我欢迎沙漠来填补海洋,但是我已经有沙滩了,所以只要土,不要沙。”
“我也欢迎海洋来滋润沙漠,”沙漠说,“可是盐太咸了,所以只要水,不要盐。”
启发:
有的谈判,看来非常理想,却永远谈不成。
故事四:
一名小镇牧师连续两次发现一位老人在布道时呼呼大睡,这使他感到丢面子。
“那个老人是谁?”牧师悄悄地问一个每次陪伴老人来教堂的小男孩。
“他是我爷爷。”小男孩答道。
“孩子,听着,”牧师严肃地说,“如果你有办法让你爷爷在做礼拜时不打瞌睡的话,我就给你25美分。”
小男孩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在以后的两个星期,老人果然每次都十分精神地倾听牧师布道。可是在第三个星期,牧师发觉老人又睡起觉来。
“我对你非常失望,孩子,”牧师又对孩子说,“你难道把我的话全忘记了吗?”
“没有,牧师大人,”男孩回答,“可是我爷爷愿意出50美分,条件是我不弄醒他。”
启发:
价格,是服务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