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有多久,没安定下心来静静地阅读了。
阅读的对象,并非特指那些有字之书;还有那些“无字”之书,比如自己的心。
读有字之书易,但能够领略“言外之意”却不易。
读无字之书的人少,能够参悟透彻的就更为稀有。
这二项,大约属能者之事。
对于愚钝如我之辈,只适宜浅略地反省自己,以更好地改往修来。
曾经的热爱就在整日琐碎的忙忙碌碌中搁浅。
一路随着人潮的裹挟,拼命向前追赶……
却在人群分流的路口,突然发现:在所谓的“追梦”的路上,自己早已迷失得太远。
整日步履匆匆,却忘记了最初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幸好还有一分自知,深刻地明了”自己向来不是地球的中心“,所以可以很坦然地走出喧嚣之外。
终于决定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觅得一清静之地,与自己的心灵作一次深刻的对话。
记得《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审判自己是最难的。
确实如此的。
独坐观心时,最容易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那些平日里不曾觉察的各样微细念头纷至沓来,学习的、工作的、为人处世的……形形色色,活像一个精彩的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于这纷乱无序中,去探拔最初的那根主弦,喑哑、晦涩。
那曾经为之疯狂投入全身心精力的弦。
到底是谁使它蒙尘?失却了昔日的活力与生机?
想说:
沿途的花园着实美丽,所以不自觉地去猎奇了;
某个老妇非常孤独,所以忍不住坐下来聊天了;
遇见即将被杀的生灵,所以停下来去寻求救助……
若找理由,千条,也嫌不够。
可这样,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归因外境,无非是给自己的虚伪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但,如实承认,才是改过迁善的进步阶梯。
念转一瞬间。
既如此,何不坦然、从容面对。
或许,曾经在过度绝望中,耗尽了所有的悲伤。
所以,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如此地平静、淡然。
像个旁观者一样,静静地看着那似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主?,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是从头再来?还是放任不管?
这确是一个需要花时间深思的命题。
总要给自己一个交待才行。
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