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夏洛特把《简爱》带到读者面前,第一次读到这部小说是因为要完成“外国文学”的作业,我几乎是一目十行,”一夜看遍长安花“的,《简爱》弄得我头晕脑涨。别的不说,就是小说中那些人物的名字,已经让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记住几个。简爱,约翰、弗切斯特等等,记得当时也还没有互联网,为了完成作业,我们不得不去学校的图书馆"淘宝”。
光阴荏苒,几十年后再读《简爱》,我被夏洛特优美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了,其实细想想,确切地说应当是翻译的精彩,因为我读到的是译著。
再次读到《简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小说的思想内容。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在探讨人的精神思想归属,或者说是在探讨人生的意义。
通过这部小说,从主要人物简爱这一人物形象上,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渴望得到爱是每一个生命的天性,这无关贫富贵贱,聪明还是愚蠢。童年的简爱由于父母双亡、舅父病逝,她寄身于舅母家。可是舅母一家人对简爱冷漠无情,甚至还欺辱仇恨,最终换来的是简爱深深的仇恨。简爱在修道院中,终于获得了一些善良人的真爱,她因此而快乐和幸福。
男主人公弗切斯特虽然良田千顷、富可敌国,但是因为他被迫接受一段无爱的婚姻,导致他同样生活在缺乏真爱的痛苦之中。当遇到简爱以后,他便不顾一切地要选择和简爱结婚。
其他人也是一样,比如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
付出真爱才能得到真爱这是获得真爱的唯一途径。
小说中,简爱和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是最有利的证明。
小说还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爱。正确地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分享。这种付出,可以是耐心地倾听,安慰;也可以是一掷千金;这种爱可以是偶遇时的举手之劳,也可能是一生的相依为命。真正的爱是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好,并为此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小说还告诉我们,没有爱人之心的人注定无法获得人生的幸福。
“路有方向,佛在心中”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有人把爱比喻为“鸟儿”,我想说那是别人的爱;而我们自己的是一条根、一棵树、当我们的爱之树根深叶茂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鸟儿落上枝头。
我想,鸟语花香就是对相爱的幸福的形象描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