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上车门,符老二跳下车,把食物拿下来。扛上肩,向小山村的老家走去。
现在是冬季了,寒风呼呼。村里的小河也近乎干枯,整个河床大部分裸露在外面。
河水已经变成了溪沟,少量的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水很清,悄悄的向前流动,不发出一点儿声音。或许是符老二耳朵不好使了,听不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不知道,这小河的水啊,是欢愉的流动着,还是忧郁的滑动着。总之是,不舍昼夜,倔强的一往直前。
寨子里静静的,村子头的二爷爷不在家,门倒是开着的,应是到后面的菜园子里劳作吧。
近年来,村子里的人们大都去了南方务工。也有找了钱的,回家把老房子进行了重建,两三层的砖房子,很是气派。
建完房子,又去外地务工了。现在政策好,孩子也可以在务工的城市上学。为此,村子里再一次人口出现流动。
村子里的孩子喧闹声,也年年渐少。现在,只有二爷爷和其老母亲,以及六婆婆等两个家庭三个老人在村子里。
寨子里没有养狗了,三个老人倒是养了几只鸡和鸭子。一路上,听到了鸡鸭的叫声。
半路上,符老二伫立休息。一眼望去,六叔家的砖房最高了,有四层。
前些年,六叔家全部都到外面务工。找了些钱,就回家盖房子。原来,六叔家也在半坡腰上,现在的新房子建在了山脚下。
房子盖好后,就先后为两个儿子取了媳妇。现在孩子也有了四个。大儿子一家在南方进厂务工,二儿子一家在南方做石材厂。
这两年,两老就在南方帮着他们带孩子。因此,现在不在村子里住,院子的门一直关闭着,锁上都长上了绿草。
“六婆婆,你在家呢?”符老二终于看到了守在村子里的老人了。
“啊,是老二。你回来了!”六婆婆高兴的说:“吃饭了吗?我给你做饭吃!”
“谢谢,我吃了呢?”符老二拿起一些糕点类食品递给六婆婆说道:“这个你能吃得动,尝尝。”
来到坡顶上的木房子前,符老二把门打开。灰尘好厚,因为回来的时间少。
符老二把家里的门全部打开,通风很重要。对于木房子来说,没有住人,出不了几年,就会烂掉。
村子里的几座吊脚楼已经烂了,因为主人不在家。没有人护理,院子里也长满了野草。
随着城市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村子里的人们不断住进了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寨子的没落也似乎成了一种自然规律。
看着静悄悄的村子,符老二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