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头脑和心的区别,很简单。
比方说有一个人恋爱了 ,后来又失恋了。
失恋是一种很大的痛苦,他无法排解,后来只有一个办法,找到一个知心朋友向他倾诉这份失恋的痛苦。
那个知心朋友听到他的倾诉之后,想劝他把这件事情放下,想想看该怎么劝,没办法劝。
后来那个知心朋友蛮聪明的,他想出一句话来了,跟那个失恋的人说:你要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句话倒是符合理性的啊,他的潜台词就是,你如此钟爱的那个女子,现在离你而去了,你很难过我能理解,但你要知道她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女子啊。
那个失恋的人听了这句话之后,头脑想通了,因为它完全符合理性,他头脑想通了,他的头脑做出一个决定,把这件事情放下,他的头脑刚刚做好这个决定,心里又一阵的难受起来。
李清照那首诗写的好,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下了眉头”叫头脑相通了,“却上心头”心里又来,这就是头脑和心得区别。
头脑和心哪一个更根本?心更根本,在头脑里边活动的是概念、判断、推理,
在心里边活动的是生命体验、生命感受。
试想一下,我们是否可能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把我们心中的生命情感给它消解掉呢?不可能。
这就是王阳明以及王阳明之前的禅宗,再之前的孟子所讲的心,不是西方哲学讲的理性,理性是头脑的工作,头脑的能力。
心是生命情感,生命情感的本真的存在平时你看不到,它在关键的场合它突然爆发出来,那叫什么,当下呈现,所以现在我们看到朱熹的理学跟王阳明的心学,对立在哪里?
朱熹的理学要我们用我们的头脑去理解天理,然后再诉诸生命实践,试想一下,我们头脑中理解了一种道理,它能不能成为我们生命实践的东利?不可能。
生命实践的动力来自什么? 心,就是生命情感。
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去行动,去实践的动力绝不来自头脑,驱使我们行动的是情感的力量,而情感发自于心。
这个发自于心的情感要在他的本真的真相里边,那叫天理,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心即理,此理非概念判断推理,不是自然科学的定律,都不是,是生命情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