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硇洲岛火龙果及红色旅游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勇担青年责任,“惊鸿”社会实践队于硇洲岛开展调研实践,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他们一同经历了许多,感触颇深,收获颇丰。
陈列室: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在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惊鸿”社会实践队得以进入陈列室参观。一走进大厅,“惊鸿”社会实践队便看到一座巨大的渡海先锋营战士群浮雕。陈列室资料组组长陈存华从这里开始,向在场人员动情地介绍起这段渡琼作战历史。
“惊鸿”社会实践队回忆到当时陈组长讲解时的画面:“陈组长向我们娓娓道来有关渡海战役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声音与情绪相配合,时而低沉,时而高昂,所讲述的故事直扣人心弦。在场一位女老师心有所感,不禁落泪,在人群背后默默用纸巾擦拭泪水,甚至就连陈组长,明明已经讲解数次,却再向我们讲解时,仍红了眼……”
岁月或许会被蒙尘,但历史从不会被忘记。硝烟虽散,精神却永存。“惊鸿”社会实践队在陈列室的参观过程中不断进行触及心灵的反思与历史感悟,实现理想与信念的双升华。
火龙果:热情似火的硇洲岛人民
“惊鸿”社会实践队队员在硇洲岛镇上居住,白天外出走访各村落,在偌大的火龙果地和郁郁葱葱的蕉林里来回穿梭,与数位农户与干部展开采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实践活动。队员们虽均是第一次来到硇洲岛,但都表示岛上的生活恬静,安闲舒适且自由自在,人人安居乐业,处处洋溢着岛民热情好客的淳朴自然氛围。
“有一天下午,我们经过一家租车店铺时,阿姨热情地从冰箱提出一袋火龙果送给我们,让我们在路上吃以免中暑。尽管当时的确炎热得很,但阿姨那温柔善良的笑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我心里,我感受到了温暖与清凉,调研实践的路途不再走得那么辛苦。”一位调研队员讲述道。
“我特别记得那一天下午,我们实践调研走到了比较远的村子,采访结束后联系不到车接我们回去。我们只好在烈日炎炎下行走,就在这时,有一位骑着三轮车的阿姨向我们热情地招手,并停下来请我们上车,载我们回镇上。明明素不相识,她却主动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心里很感动。”另一位调研队员回想起。
硇洲岛并不大,稍微停留两三天便可差不多逛完,“惊鸿”社会实践队队员生活了五天,从各方面都真切感受到了岛民们的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看似小岛岛民较闭塞,但其实不然,他们像大海一样广纳百川,欢迎各地外来人员的进入,有极强的海岛文化包容性,他们以各种实际行动展示出硇洲岛人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美好品质。
问卷调查:在实践过程中超越自我
调研实践活动开展中,“惊鸿”社会实践队为进一步深入认识硇洲岛居民以及外来游客对于火龙果种植的了解程度,队员在岛上随机发放50份调查问卷。
尽管前一天晚上,队员们已经一起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设想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案——部分人不认识字怎么办?他们不配合怎么办?不欢迎怎么办?但在问卷发放前,队员们心里还是会有些许忐忑,毕竟对大家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参与问卷调查。紧接着,队员们一同到打印店取得问卷后,便开始兵分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主要对临街店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两个小时过后,实践队员们汇合,大家脸上并没有之前出发时的忐忑,均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一位实践队员说到,在展开问卷调查之前,他是个腼腆的人,连和人说句话都不敢,本以为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没想到居民们的热情使他的拘谨一扫而光,他由此感谢此次问卷调查活动,让他变得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