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9-04 00:5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经典读后感有感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是一本由8字路口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读后感(一):《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

  2019年3月22日,以皇后乐队主唱Freddie Mercury生平为题材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在中国上映。全片的高潮,就是皇后乐队在 Live Aid 的精彩演出。我看完电影,立刻在网上搜到当时演唱会的视频,被现场的气氛感染。这时我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过一场那么伟大的演出。世界上最大牌的明星们聚在一起,只为了援助一个遥远的国家,埃塞俄比亚。 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这个演唱会筹办的目的和过程,也描述了当时埃塞俄比亚因饥荒导致人大量的饿死,很多地方都很让人感动,印象深刻的是在演唱会现场播放的宣传片里,一个非洲4岁多的小女孩已经奄奄一息,因为她被媒体拍到,后来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奇迹般的活了下来。20年后,在live 8的演唱会上,她和麦当娜站在了一起。 因为我们同属于"地球村”的大家庭,所以,即便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即便我们的生命从不曾相逢,因为大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世界大同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读后感(二):八字路口展现了强大的叙事能力

  很惊奇,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我在读到这个故事之前竟然不知道。

  感谢八字路口团队精心把故事挖掘了出来,奉献给错过1985年那次全球盛况的中国人。

  这是关于人类的大爱与救赎的故事,我相信这件事地球上仅此一次,不会再发生。这个故事有关信仰,有关人性,让人相信人类的悲欢还是可以相通。

  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书中那位作家所评述的:地球上最富有最安全最被宠坏的一群人齐聚一堂,试图帮助另一群人,一群遭受蹂躏、羞辱和危险的人。

  这是最高级的“人”的意义所在。人不仅在于其字体结构的象形意义,更在于其抽象意义的互相支撑。

  听冰心先生的女儿、吴青教授讲过多次,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对其他的人要有大爱。

  这种爱超越地域、超越国家、超越民族。

  这场演出诠释了这种大爱,也让人明白摇滚乐的意义所在。就像吉尔道夫所说,通过摇滚产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认知,这是那些符号化的音乐比不了的。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摇滚的原因之一。

  艺术和生命、现实、政治、社会息息相关,摇滚即是从人类喉咙里迫切发出的声音,是呼喊、渴求、控告、祈祷。

  在这本书中,八字路口展现了强大的叙事能力,书中有几句话特别好,我想划线标记,但是忍住了。因为这书我只有一本,还是冯老师的签名版。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读后感(三):像是读一本科幻+悬疑题材的混合体小说

  收到快递信息的时候,是周五早上,我猜是冯老师的赠书《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到了,等不到下班回家时再取,上班提前出门,绕路到菜鸟驿站取出,上了地铁,拆开包装,打开书,一入沉迷,心流开启,像是读一本科幻+悬疑的混合体,必然啊,坐过站了……

  36年前的1985年7月13日,100多位著名的摇滚明星不计名利、不辞辛劳、甚至不计前嫌,复活了早解散的乐队,从世界各地,赶到伦敦或费城,举办了一场名为“Live Aid”的演唱会。

  当时,有7.2万人在伦敦温布利体育场、9万人在费城约翰·肯尼迪体育场的现场观看了演唱会,同时,有140个国家约15亿人通过直播在线围观,演出一直持续了16个小时。

  让我感受到奇迹的地方还在于,来自各方的赞助,包括场馆、直播等等,保证了演唱会如愿完成,演唱会的票房收入都捐给了埃塞俄比亚,拯救当时的饥荒。

  如果所有书都像《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一样,做成文库本,用5万字准确描述出一场线头繁多,名人轶事错综复杂,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故事,并且通过一个很结实的结构有组织的叙述出来,我想,那能让我卸下一些不必要承担的认知负担,让我在有限的生命里看完更多的书。

  类似于电影“点印”的方式,我提前享受了剧透的乐趣,不过,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你,也不必着急, 暂定8月30日零点上市,由读库出品,到读库线上商店搜索购买最保险。

  于我而言,这本书像是关于摇滚乐的通识课,一下子打开了我了解摇滚乐、著名乐队、摇滚明星的天线(书后附录里有乐队演出节目表,那是很好的索引),我甚至开始搜索当时的现场视频或乐队单曲开始补课。

  不仅如此,摇滚的精神上扬到终极意义,让我感受到,这次音乐上的行为艺术,产生的力量越过性别、国籍、肤色、政治、恩怨、亲仇等等直达爱的最高境界——地球是个大村庄,通过无私的感情,你我互相依靠,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的生活,我们其实有同一个梦想。我想,这也是书名《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恰如其分的总结。

  自这场演出始,“Live Aid”的影响力延续至今,我所能感受到其中之一务实的部分是,这本书的版税会全部捐给Live Aid基金会继续帮助非洲。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的问,这样一次演唱会最初是有谁发起的呢?它对于摇滚乐(精神)在中国的启蒙有怎样的勾连呢?书里有直击重点的真实资料(图片、文字、采访等)帮你了解音乐,以及由音乐开始生发出的更高、更大、更实际的意义。

  我经常听到有人问(我有时也会自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看这本书时的某一个瞬间,我觉内心充满希望。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读后感(四):但把它写出来,出版了,让并不太熟悉这场演唱会的中国人了解它,不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与延续吗?

  打开快递时,我几乎有点儿吃惊,这么小的一本书,比一本字典大不了多少,二百多页,也不算厚。小开本的书在现在是不流行的,书店里的书几乎都是大32开,大16开,国际标准A4开本等等。小,就意味着单薄,没实力,陈列起来不显眼,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更过分的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是极简的,白色封面上只烫金印了书名、作者、出版单位等信息。除此之外,没有装饰,没有颜色。不禁令人疑惑,作者和出版社,是有着怎样的底气,来出版这本书,做这样的设计。

  带着一点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前面的主体部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竟然没有停下来拿起手机去翻翻朋友圈。除了8字路口的语言组织和叙事技巧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应该是书中所写的那场演唱会,被它散发出来的博大的爱的精神所感动与吸引。 上世纪八十年代,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由于天灾人祸,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无数人挣扎在死亡的边缘。1985年7月13日,世界上最大牌的一百多位摇滚明星和乐队聚在一起,为拯救陷于绝望的非洲难民,举行了一场二十亿人观看的义演。(本书摘要) 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场演唱会的缘起、组织、盛况、后续以及对整个世界持续几十年的影响。

  好吧,我承认,我从来就是一个伪摇滚迷。除了三十年来一直听的崔健,所熟悉的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黑豹唐朝魔岩三杰等有限的几个乐队。对于书中所写的那些大名鼎鼎世界级的大牌乐队与歌手,除了有几个名字略有耳闻,几乎没有听过他们的歌。在我看来,称它为地球上最伟大一场演出,不是参加者有多大牌,演出水平有多高,而在于这场演唱会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博爱精神。你不了解他们,不熟悉他们的歌,不影响你被他们所打动。 意外的是这场演唱会的组织者并不是一个一呼百应的什么大人物。相反,他是一个差不多有些过气的二流摇滚歌手。凭着一腔热情,以一己之力,把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乐队与歌手几乎囊括殆尽,举办了这场演唱会。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持续不断的做着相类似的工作。 更令人感动的是那些为这场演唱会所感召,默默的捐出自己的存款、硬币甚至结婚戒指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有些明白它的装帧设计了。做成这个样子简直是故意的,是源于对内容的自信,也是对于现在这个浮躁社会的一点儿反击与调侃。在现在的中国,这种题材并不热门,甚至有些小众,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本书的的投入产出能否达到平衡。但把它写出来,出版了,让并不太熟悉这场演唱会的中国人了解它,不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与延续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