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 ,正是需要老师给予爱的时候”。———来自一场讲座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一场讲座上。第一感觉,好像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于是我就在心里默念了三遍这句话,终于每一次默念,都能从脑子里迸发出一些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当默念到第三遍时候,发现这句话就是真理,能够帮我解决好多遇到的问题事件。后来,每当我在处理孩子问题遇到疑惑的时候,想想这句话,心中就会豁然开朗很多,似乎很难解决的事情一下子就解决了。今天,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得到一些启发。在老师心里,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概括起来也就是不听老师话的时候。就拿我的日常幼儿园工作来说吧,每当看到孩子调皮捣乱,不听话的时候,我就用这句话告诉自己:他们现在需要我的关爱。也正是这句话,让我越来越理解到幼师这个职业,靠的就是无私的爱,有耐心的爱,否则,你是坚持不下去的。
不可爱场景一:爱挑食的小朋友
班里的壮壮小朋友,是一个特别挑食的小男孩儿,只吃白色的东西,其他带颜色的饭菜吃嘴巴里都吐出来,所以老师每次都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多吃点不同种类的食物,虽然孩子很难接受,但是有时候看到他能尝试性地吃一口,老师就会觉得特别满足。今天中午的面条里边有一些别的菜,肉之类的东西,在以前就算挑干净他也不会吃一口,今天孩子主动说老师你能不能光给我盛面条,听到这句话其实心里特别开心,就把面条里其它东西全部挑了出来,虽然很麻烦,但是为了孩子能多吃几口饭,值了。有些孩子需要先顺着他,哄着他。如果直接来硬的,只会适得其反。班里孩子也比较多,特别忙的时候,碰上孩子因为吃饭闹,有时候内心实在压制不住,就很想发脾气,但是每次都克制自己,在内心说:他现在不可爱,现在需要我的关爱。也正是这种心理暗示,让我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发脾气,取而代之的是耐心教育引导。现在,楠楠小朋友进步特别大,来幼儿园2年了,在老师的坚持不懈努力下,孩子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从刚开始的几乎不吃—尝试接受部分食物—几乎不挑食,我觉得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说靠的是什么,我想说靠的全部是爱,当你把爱给予了一个“不可爱”的孩子的时候,孩子得到的是你对他的关注和爱,冲着这份儿在老师心中的存在感,他只会变得越来越可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家经常都会说孩子不听话什么的。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想一想,是不是对孩子的爱过于少,孩子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去引导孩子,感化孩子,让孩子慢慢进步。
不可爱场景二:任性的小朋友
班里有一个女孩,是一个特别有脾气,任性的女孩儿。如果你不顺着她,推门就走,你越是不让她做什么她偏偏要做什么,不让她做就要使劲闹。但是老师对她一直都是特别有耐心,不厌其烦地用各种方式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慢慢明白怎么做是对的,可以说是用尽了耐心和爱心。每天中午睡觉,是最头疼的时刻。别的小朋友都乖乖的躺床上听老师讲故事,慢慢入睡。她会一直吵着我不要睡觉,我要玩玩具,我要这,我要那……或者直接没有理由地推门就跑。她跑了,追还是不追?不追,保证不了孩子的安全,追?教室里孩子怎么办?每次也是把老师磨的没有脾气,甚至就想发脾气。每当我想要发脾气得那一刻,我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发脾气,不要发脾气,保持冷静,好好给孩子讲。每次,费了很大劲才让孩子情绪稳定。所以,当一个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正是老师需要给予爱的时候,用心平气和有耐心的爱代替急躁批评下严厉的爱。如果在他们不可爱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责怪,置之不理,那孩子只会越来越不可爱,越来越糟糕。当他们不可爱的时候,或许他们只是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我们只有选择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孩子才会慢慢变得可爱。现在的她,特别乖巧,再也没有发生过之前的现象。度过了那段磨人的时期,孩子现在特别明白老师的苦心。有一次给她聊天的时候,谈到了小班的她,孩子特别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师,以前总惹你生气,谢谢老师那么爱我。”其实你对孩子付出的真心和爱,孩子都是特别明白的,在孩子最任性最不可爱的时候,如果你选择了陪伴和理解,选择了不厌其烦地引导,孩子一定会发自内心感谢你,并且会转化成行动,变成最可爱的样子。您还在为自己的学生调皮捣乱感到困惑吗?您还在为自己家的孩子不听话而焦虑么?一个法宝:使劲儿爱他,关心他,陪伴他,他一定越来越可爱。
不可爱场景三:适应能力超慢的孩子
天天刚入园的时候,可以说就不愿意来幼儿园,每天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教室里都能听到走廊上“我不要来幼儿园”的哭声。刚开始孩子就是不坐凳子,躺地上不起来,怎么拉都拉不起来,好不容易拉起来了,会继续躺地上。孩子说话声音特别大,吵,每次他的声音都能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在幼儿园,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融入集体特别慢,不合群。经常不是故意把下水道堵了,就是把卫生纸全部泡到盆子里,自己还觉得特别好玩儿。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孩子特别喜欢水,每天都在水池边拉不走,使劲儿玩,哪儿都弄的是水,每天都会换湿衣服。孩子的种种表现,有时候真的让老师不知如何是好。班里老师们也在一直想尽所有办法,一点一点引导孩子,哪怕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哪怕不进步,不要退步也好。有时候孩子好一阵儿,过一会儿又不行了。说句心里话,总有那么一刻,让你想发脾气,老师也是普通人,需要照顾全班孩子,如果一个孩子用了老师太多的精力,老师的耐心也会逐渐接近底线的。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每次看到他犯错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特别难过,就觉得这样的孩子,太需要老师更多关爱了。除了爱,能让孩子发生变化,别的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每天都用最大的耐心去对待他,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自信。多关注孩子情绪的点滴变化,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近孩子的心灵,给孩子安全感。两个月后,终于发现孩子不再去玩儿水了,也不怎么躺地上了,这算是进步特别大的地方。有一天,在吃加餐的时候,他拿了一个圣女果放到了我手里让我吃,我说你吃吧老师不吃。可是他一直推着我的手,往我嘴里塞……这件事让我高兴了好几天。还有一次,我下班骑着车回家,给他说完再见后,我大概走了十米,听到他叫我,说了句:老师,你骑车慢点!当时感动的又掉头回去,给孩子说了句谢谢。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时刻温暖着我。或许每次老师对他的爱,他都真正感受到了,所以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虽然说孩子适应这么慢,需要老师很多精力,虽然说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们也都在用爱,让孩子越来越可爱。小班时几乎每天都“闹事儿”的他,经过一年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中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会在偶尔不开心地时候发脾气,大闹一场,这种频率越来越少。到现在中班马上结束了,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越来越少,也融入了集体,交了很多朋友,有时候还会去给别人讲道理。看到孩子发生的这些变化,作为老师,不仅激动,更感动。感动的是:通过努力,孩子终有所成长,有所变化,付出的这份儿爱是值得的。
当一个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正是需要老师关爱的时候。这句话越品越有道理,对我来说,这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作为父母也一样),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有爱,有爱,多点爱。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如果你和孩子们计较,那就是你不懂事。相反,我们要把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更懂事,诀窍就是:爱。记得:他不可爱,你就要爱。你越爱,他就越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