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之匣》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潘多拉之匣》精选点评:
●很清新的故事,美好又纯真,没有人间失格的沉重。
●潘多拉之匣并不太像他的调性,还是维庸之妻比较精彩
●“我什么也不知道。不过,在我伸展的前方好像洒满了阳光。”
●没有任何理由可讲,也不是因为突然感到生命可贵了,只不过现在我不想再装腔作势罢了。 ——《潘多拉之匣》太宰治
●如果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一生写照,斜阳是他的临终遗言,那么潘多拉之匣就是他的回光返照。原来寂寞的他内心深处也期待美好的生活啊。而维庸之妻则更是作为人最可怕的状态,无论是热烈地生活还是决绝的求死,都好过“不是人也无所谓啊,我们只要能活着就行了。”
●写人物心理真真假假,微妙之处值得玩味,像云雀这样心口不一,又细腻又不自信的人设,也是人生之一种。在战败的岁月里,几个姑娘的美好形象,整本书都在找活下去的理由吧,而且越后先生说了,献身就是活得精彩。非要这样竭尽全力劝说自己,可见真实心态有多糟。
●两篇结尾“在我伸展的前方好像洒满了阳光”、“不是人也无所谓啊,我们只要能活着就行了”太宰内心有多矛盾、多煎熬啊 .....
●书信体刻画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病中少年,轻松自然,宛若你我
●这个人,怎么能把痛苦这么轻盈地写出来
●一个有点慢,有点调皮的故事 高级的丧,大概有着饱满的希望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一):这本写的略平庸了…
第一篇 潘多拉之匣,我觉得这短篇的名字反而比内容很有意思,而内容不太适合太宰治的风格吧,有意想表达一些积极明快的主题,用书信体的格式写下来,越看越觉乏味,有些流水帐了。
第二篇 维庸之妻 故事用一个很清淡的语气讲真一个很残酷的故事,这一点来说比较出彩。但可能这个故事太短了,点到即止。让人觉得有点不够回味,立意也略浅显。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二):评《潘多拉之匣》
《潘多拉之匣》真不愧是个魔盒,居然能让人看得如此欢欣雀跃。明明是动荡的背景年代,主人公却因为治病躲在一个健康道场内,每日都和相同的人交往着,却足以迸发出全新的体验。尤其是男人们背后对女人们评头论足的那段,虽然从现代眼光来看不免有冒犯之嫌,不过一想到那个丧到极致的太宰治居然也会像情窦初开的少男一样对女助手们产生别样的情愫,并最终因为无法开口告白而错失了和竹小姐的姻缘,总让人觉得大开眼界。没准青春就应该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心惊胆战,自卑而又自信,美好又留有遗憾。相比之下《维庸之妻》就让人很难受了,明明知道这样的渣男就应该以最快速度抛弃,留下对方自生自灭,但对于传统的日本女性而言,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因而宁可自己受到伤害也要继续帮助无能的丈夫,不免让人唏嘘。如果说《潘多拉之匣》是爱情的美好,那《维庸之妻》刻画的应该就是婚姻的坟墓了。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三):无题
本书由太宰治的两篇组成,潘多拉之匣和维庸之妻。
昨晚看完了潘多拉之匣。一直知道打开潘多拉魔盒,邪恶、愚昧、丑陋等就会降临人间,使人类堕落,但现在才知道,原来除了这些之外,潘多拉魔盒里还有希望,只不过只有希望被封锁在了魔盒里。太宰治的这篇文,应该也是他人生魔盒中的一点希望吧。文章的基调非常积极,主人公云雀由于生了肺病,来到一家道场疗养,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人,室友如越后狮子、都都逸,道场的助手即护士小麻、竹姑娘,都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照顾,“我”用书信的形式展现在道场中的生活,而书信形式本身就能让人感受到积极的,正面的心态。“我”在两个姑娘间左右摇摆,最后竹姑娘嫁给道场主,“我”在听着广播里越后狮子的演讲中故事戛然而止。“我”自诩为新青年,面对外面发生的一切,“我”已踏上了“不知航向何处的大船”,但“前方好像洒满了阳光”。正如最后演讲中的关键词“轻盈”,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自由的对未来的希望。
这真是太积极太正面的太宰治了!
维庸之妻,从妻子的角度来写,看完之后就只有一个感觉,嫁错了人宁愿终生不嫁,“不是人也无所谓,我们只要活着就行。”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四):《潘多拉之匣》读后感
2018年6月5日晚上七点左右看完
潘多拉,希腊神话中,宙斯用黏土做了个女人潘多拉送给人类,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潘多拉来到人间后,出于好奇打开宙斯让她带来的魔盒,于是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邪恶通通被释放出来,当她赶紧盖上盒子时,里面只剩下了“希望”。因此,潘多拉之匣象征了不幸与灾难,然而,这篇小说似乎反其意而用之,即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不幸,至少还有“希望”存在。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潘多拉之匣,二是维庸之妻。 《潘多拉之匣》主人公是患了结核病、自暴自弃的富家公子,在日本战败日他突然醒悟,决定去名为“健康道场”的疗养院接受治疗。在这里,他被起了“云雀”的绰号,他的情感在稳重温柔的护士长竹姑娘和可爱多情的护士麻儿之间摇摆不定。他将自己纷乱起伏的思绪记下来,寄给诗人朋友。 《维庸之妻》是以妻子的视角展开的作品。丈夫大谷是个落魄小说家,生活放纵、颓唐。大谷的妻子为了替丈夫还清债务,背上孩子去了丈夫欠债的酒馆打工抵债。在与食客的打情骂俏中,妻子找到了某种快慰。 “想知道这条路通向何方吗?那就去问一问那些蔓延伸展的藤蔓吧,藤蔓也许会给我们回答:我什么也不知道。不过,在我伸展的前方好像洒满了阳光,再见” “不是人也无所谓啊,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 《潘多拉之匣》作者借主人公和病友之口将苦闷的心绪用诙谐幽默的笔法写出,寄托了自己在战后废墟上萌生的对未来的憧憬。 《维庸之妻》也是通过这样可悲可叹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出场人物虚无的生活态度。 “绝望只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作者用不同的文笔特色描写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然而两者之间,却又存在这很大的相似之处,在生活的泥沼中,他们努力爬出,并学会了带着伤痕生活。虽然两个故事都非叙述是什么大事,但能够抓住人性的共性,也是文章精彩之处。 纵然浮世如朝露,亦然不枉活此生。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五):永失吾爱
读《潘多拉之匣》时,正值日本综艺节目《校园疯神榜》天台告白系列大火之际。由于书中云雀对待感情的态度,让我不由自主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云雀对于竹姑娘喜爱却不敢言明,刻意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描绘竹姑娘的缺点,以此压抑这份感情。而当友人对竹姑娘表示出极大好感后,又改变策略故意迎合,以消遣自己这份无法言说的爱。一直以新时代男人自居,实则是胆小懦弱才永失其爱。
这样的故事算不上新颖,只是一反太宰治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才显得格外珍贵。身边这样想爱却不敢爱的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才觉得天台告白系列温暖治愈。
看过好几个视频,唱着“即将开始就是爱,害怕受伤,不行不行不行”的可爱校长,“心与心的距离怎么那么远”的久保田,“小葵别哭,你哭我也想哭”的龙太……每一个都勇敢又可爱,让人笑着笑着就开始落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时候觉得青春是一件蠢事。披着“青春”的外衣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做着自以为很酷的蠢事而不自知。可是在看天台告别系列时,却忍不住感叹“青春真好啊”,可以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爱和不舍,却从不惧怕伤害。
中国式教育充斥着“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尊卑有序、遵守纪律”,我们尊重着外在的一切,唯独忘了要尊重自己。我们习惯于各种亲情家庭的道德绑架,没人问一问自己是否愿意;我们懂得礼仪廉耻,却从不懂得表达爱;我们明白时间的可贵,却宁肯为了社会规则和不爱的人浪费时间……我们缺失的恰好是最重要的:人,要尊重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可即便明白了尊重自己却也早已丧失爱人的能力。我们还生活在世俗的眼光中,门当户对、民族宗教、工作等等全都是障碍。就像游戏打怪一样,你必须克服一个又一个关卡,才能找到宝藏。而更多的人在这过程中,不得不放弃心中的宝藏去开辟其他的捷径。所以放弃一个人远比爱一个人来得容易。
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年少时的我们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可真正长大成人后,方才明白“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或许对于我们而言,爱更多的是“想触碰却又收回的手”,可依然期望爱是能让你站在天台上呼喊对方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