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义经》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1-05-07 04:10: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义经》经典观后感有感

  《义经》是一部由黛りんたろう / 木村隆文 / 柳川強 / 一木正恵执导,泷泽秀明 / 石原里美 / 伊藤淳史主演的一部动作 /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义经》观后感(一):很历史!很凄美!很日本!

  由于对于日本的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看了YAHOO JAPAN 上面对义经的讲解

  很诧异 居然还有日本人认为他是成吉思汗的化生...汗

  对于这部大河剧 我觉得泷泽和符合秀美的条件 呵呵

  《义经》观后感(二):很喜欢

  追这部剧到第十集,汗~因为我是一集一集下的,比较慢,怎么说了,还是比较喜欢的,第一次看日本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剧,但是真的很喜欢,先不说泷泽在剧中的演技,他的扮相我就很喜欢,私下里我觉得他更应该去试试光源氏,整部剧给我的感觉很厚重,看完一集总会想着看下面的,呵呵,推荐大家去看~

  《义经》观后感(三):不咋的

  十二世纪中叶,日本爆发平治之乱。平、源两大家族相互角力,最终源家落败,源义朝(加藤雅也 饰)也被乱军杀害。在此之后,义朝爱妻常盘(稻森泉 饰)及两个孩子赖朝(池松壮亮 饰)和牛若丸先后被强大的平清盛(渡哲也 饰)俘虏,并暂时保得性命。数年过去,牛若丸与敌人的孩子共同成长起来。为防止将来对自己不利,清盛将常盘嫁与他人,并责令牛若丸出家。 投身鞍马寺的少年经过数年磨练,终于成长为武功高强的青年豪杰(泷泽秀明 饰)。某日,他从新宫十郎义盛(大杉涟 饰)得知自己的真正身世,从此背负起为家族报仇的使命。自此,浩劫辈出、浩浩荡荡的源平合战拉开了序幕……

  《义经》观后感(四):不知是被谁感动

  如果不是因为takki我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去碰冗长的大河剧的,不过老实说历史剧确有他自身的魅力,第一集之后就很情不自禁想往下看。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都是大有盛名的实力演员,大河剧在日本的地位可见一斑,takki在里面是主角,自己自然很是高兴和自豪.

  随着剧情,心情变得很沉重,越到后来,几乎没有一打纸巾完全没有办法看片.

  记得最后一集,虽然之前也略知剧情,但是看到义经拿出刀准备自刎的时候,自己一下子地泪如雨下,完全是哭出了声音,难过到了完全无法控制,不知道是因为takki要死了,还是义经要死了,恍惚着那镜头,不知道为了谁那么伤心,真的是哭了很久很久啊,现在想来是自己太入戏了吧.

  《义经》观后感(五):有些沉重

  仅从电视剧来看,忽略历史的复杂性。 论站队和目光长远的重要性:义经选择人性全无的异母兄源赖朝(参见源家子杀父,兄弑弟的光荣历史)而背弃讲究人情的平家,无视可以保护自己的藤原长辈的劝告,最终沦为坏人手中做坏事的工具,不但平家故交满门死难,而且最后自己还难逃一死,令后人哀之。平家最后太惨了,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只想说为什么不先从福原港登船移民我大南宋,以后再收拾源赖朝那个婊子养的杂种[撇嘴][撇嘴]

  就中国文化而言,仁义礼智信,仁是最高的准则。由仁爱推己及人,儒家的孝,悌,忠,是一种双向的思想,即“君待臣以礼,父待子以慈,兄待弟以友”,这是一种双向的关系。源赖朝不止杀义经一个弟弟,还有另一个异母弟源范赖,其所作为在中国人看来过于刻薄寡恩,完全无视孔孟之道,是属于瑜不掩瑕的极品。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明朝皇室满门灭绝有那么惨了。。。后来的努尔哈赤杀掉舒尔哈齐确实是迫于无奈,也没把他儿子济尔哈朗怎么样,源赖朝逼死源义经父子纯属丧心病狂。另外印象很深的是,为什么和尚僧侣如此凶残?!平重衡被一堆和尚斩首的场景实在太变态,这确定还是佛教徒?

  《义经》观后感(六):注定的悲剧人生

  出生于大名混战的时代,义经注定命运多舛。作为被平家战败的源氏遗孤,义经被平家一族忌惮;而自幼在平清盛身边长大,又使源氏遗族对他心存嫌隙。武功高超、精于谋略为义经赢得名将声誉,可功高盖主,也引起身为源氏嫡流的哥哥源赖朝的多疑。侠义心肠与满腔赤诚固然引起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而对权力斗争的懵懂,对政治局势的蒙昧,使得义经注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空有国主之名,手无兵权的法皇,在平家衰败后,不得不倚重源氏,而为了遏制源氏势力,又心怀叵测地利用义经来对抗源赖朝。身为源氏族领的赖朝,从平家灭亡中吸取了教训,看出用人唯亲、兄弟互为制肘是导致平家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所以刻意重用外臣,疏远与义经的关系。可惜,义经不明其中玄机,接受法皇的进爵和奖赏,令赖朝下定决心不予重用,并最终逼得义经出奔奥州,被赖朝反间计所害,卷入奥州大名之位的争斗,战至最后一人,自尽身亡。

  本剧主题狭窄,着力把义经塑造为传奇英雄。可是,几个家臣追随义经,拼死效忠的理由不够充分。描述义经武功之高也前后不一致,一忽儿功高似神人,一忽儿却连暗箭也躲不过。泷泽秀明演义经的确赏心悦目,但显得呆板,把义经塑造成很单纯的人,说这样的人是乱世中崛起的英雄,有些牵强。与《利家与松》差距甚远,人物不够饱满,平铺直叙地把故事说完了事。

  《义经》观后感(七):不要有理想

  终于看完49集义经,大河剧看得少,这是第一部看完了的,另一部是正在播的天地人。没有好看的演员,大概是一部都不会看的。但从看人入手,还真是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看日本历史和平家物语等书了。

  虽说大河剧是比较严肃严谨的历史剧,如义经,细节上很讲究,但都被赋予了比较现代的含义,大大地发挥了一番。义经和平清盛的关系,平清盛对义经的影响——建立一个新国家,都算是新视角了。惟因如此,“判官的赑屃”才不仅仅是对美貌风姿对凄凉身世对战术奇才的惋惜哀叹,更是源于对理想执著追求却壮志未酬、对爱与自由热烈期盼却终究粉身碎骨的难以言说的郁闷。

  弟弟波澜壮阔的31年生命,真正出现在历史上的其实只有9年,三次著名的大战,未能走出时代的阴影。哥哥却以敏锐的政治头脑,实现“天下之草创”,建立了一个和平清盛所建立的不一样的武家政权,将历史向前推了推。

  弟弟不会妥协,只认准心中的理想,付出一切代价也在所不惜;哥哥却很会讲策略,很能妥协,会以退为进,武家政权虽还不彻底,与公家势力的千丝万缕联系没有割断,但终于“天下草创”。政治家不能是理想主义者,只能是实用主义者。

  久久不能平息,为什么美好的东西和美好的理想最终的结局都是破碎和失败?为什么只能讲理,不能讲情,情理交融有什么不好?还是不要有理想的好。这口郁气压在心里,好多天都散不掉了。

  《义经》观后感(八):“千与千寻”的续集?

  开学了,无聊之中无意间打开了这部电视剧,发现演员配置很精美,便怀着一颗平常心看了下去,没想到便到了有点一发不可收拾的状况了。

  先说演员,常盘真是名副其实,京城第一美女,清盛也很威严。而牛若丸,怎么说呢,那张稍稍凹陷的平面孔,真的让我想起了千寻······有时想想,就把“义经”当作千寻的续集来看吧,呵呵,尤其是前几集的少年时代。重盛小松大人果真是一表人才,不过貌似本剧过于美化清盛了吧,以至于原本是清盛的残暴移到了重盛的身上。至于中井贵一化的源赖朝,由于不久前看过中井贵一化的吉村贯一郎,一个“夸完老家夸家人,俗不可耐的乡下武士”,赖朝出场时中井贵一竟然又摆出那副乡巴佬的表情,让人不知道这个赖朝是天真呢还是城府过深,他真是逼死弟弟的那个阴险人物吗?不过再看看,中井贵一的眼睛,双眸明丽,还真的很像画像上的源赖朝呢,不过脸型的确是长了一些。到后来再看中井贵一在伊豆、在富士川、在镰仓的表现,这才松了一口气,的确是赖朝。

  牛若丸长大了,成为遮那王,遮那王去了奥州,行途中成为义经,由于主角的正面性,这个角色的演出是很难出彩的,我也没想难为演员,因为仔细品味这个义经的一言一行,叹服义经这个人的出色对我来说就很足够了。但是,一个出色的人,“对周围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的人,在政治权力的中心往往承担着一个悲惨的命运,赖朝妻族北条氏对于源氏本家的打压,赖朝本人对于嫡出和庶出的偏见,我们虽然在“试炼之时”这一回末感叹于义经受辱后表现出的个人修养之高,但是也可以预见到其难有作为的可悲命运。

  现在是第十七回“弁庆的弱点”,还是继续看吧,虽然前些天有些厌烦,看义经难逃的悲惨命运。

  《义经》观后感(九):义经和山内一丰的比较

  看了《功名十字路》后,又看了描写日本古代传奇人物的《义经》,两部大河剧看完,思索着义经为什么会走到31岁就自杀的这一步,不禁对两个主角进行了一番比较。

  一、山内一丰本是家臣出身,没有实力,也没有野心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争天下,所以两位老大根本没有压制之心,至少防得没有那么严;而义经则不同,和赖朝是异母兄弟,都有号召天下的名义,加之他自身也很有本事,赖朝从开始就对他防范有加,后来更是变本加厉。

  二、对变化莫测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上,二人大有差异,虽然山内一丰自己很老实,但他前有竹中半兵卫(演过《爱情白皮书》的筒井道隆演的)对全局的分析,后有六平太经常的信息通报,这对他判断局势很有帮助,而义经身边的家臣虽然都忠心耿耿,但说难听点,都是匹夫之勇,没有分析劝谏的能力,主公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已。所以义经很长段时间都被法皇所蒙蔽左右,被法皇成功离间他和赖朝的关系。

  三、再比较二人身后的女人,山内的老婆千代很有政治头脑,经常能帮助老公,而且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老婆,以及织田信长的妹妹、丰臣秀吉的妈妈和妹妹关系都不错。别小看这样人际关系,对山内大有好处。义经名义上的老婆是哥哥赖朝安排的,二人没有感情,也基本没有什么互动,他的爱人静夫人过于文弱,虽能抚慰义经的心灵,服侍他的生活,但对外基本没有什么用,这不是她的过错,只是在这比较两个女人的不同罢了。

  很为义经慨叹,政治上太过幼稚、天真了。

  另外,看两部大河剧,每集片尾都会放几分钟的“纪行”,介绍纪念有关历史人物的神社和古战场,很有意义。

  《义经》观后感(十):“如果”的悲剧

  我说过,看《义经》是个很巨大的事情,不亚于作为一个不得不去做的任务来完成。至今完成到第三十九集。

  最近为此找了一些相关日本的书籍,当然不会太史学角度,得到了一些旁人所写画的漫画书籍来阅读,例如目前作为起始的《漫画日本》。这是一本由韩国人写的相关日本的漫画,风格有点像蔡智忠。里面说到一些日本人由来已久的作风方式,尽管我也只是阅读了十分之一,却对看《义经》解开了很多谜团或者说是困扰。

  比如说,《义经》中我最不能明白的事情之一在于赖朝和义经之间的交流。虽困乏于长途距离不可对视,却也未能明朗于书信。在我看来,那些书信把非常需要阐述清晰的思想和解释都被莫名其妙的语句所替代。因此,义经尽管善战骁勇,却一直苦恼于来自兄长莫名的漠视。其实赖朝心里是有相信他的位置的,但是赖朝需要测验他,几次三番。然而义经虽一直怀抱着充分的亲情,忠诚于赖朝,但他却没有让赖朝能够看到他赤红的心。

  一直以来看这个剧集就让我对义经产生怜悯,进而成为一种着急。但略读了一些《漫画日本》后,就可以理解一些这样的情形,进而只能怪罪于日本式的暧昧。日本人在语言上是很少直白的,尤其在负面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说“不好”“不行”“不可以”。因此,绕来绕去就是日本人语言的根本。其次,日本人是习惯于换位思考的,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提供对方的方便。例如,即使进入室内满头大汗也不能开口说口渴了,但主人是需要了解到的,并及时提供茶水。还有,不给对方带来困扰也是一个原则。不开口说口渴,是不希望给主人带来麻烦,尽管看上去一点也不算麻烦,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的。

  所以放到赖朝与义经的交流上,就不难看出,绕来绕去就是书信语言的根本。赖朝要测试义经,当然不会光面堂皇地告知;义经却认为亲情是固有的,因此只要怀抱着就可以了的心情。换位思考在此体现出其弱项,即是思考错位。如果义经了解赖朝,知道自己是需要通过测试才能得到哥哥最大的信赖;如果赖朝起初就不怀疑义经对其的忠诚。

  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因此悲剧总是会产生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义经》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