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脏”东西》是一本由[奥地利] 梅拉尼·莱博尔 / [奥地利] 莉莉·雷西特著作,未读·未小读·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脏”东西》读后感(一):给孩子们的“垃圾学”小知识——循环才是自然的真理
说起来垃圾,人们总想到是又脏又臭的没用的东西。
但是,自然界中是否有垃圾呢?
那为什么人类的生活中会有“垃圾”呢?
作者从这些疑问出发,带领我们重新审视“垃圾”的问题。
首先,作者介绍了自然界对我们所谓又脏又臭的“垃圾”的处理。动植物会死去,也会排泄出于它们自身无用的东西,但这所有的“脏东西”对于自然来说,都不是垃圾,而是自然循环中“了不起”的组成。
那转到我们人类的现代化生活之中来说呢?我们制造了太多使用时间过短而循环时间过长的东西——它们成为了自然无法正常消化的东西。尽管我们会以各种方法来处理“垃圾”,但是“垃圾”依然在荼毒整个地球。
所以,是时候来改变这个观念。我们需要从一次性使用转变为循环使用的方式,从减少产生“垃圾”这个源头出发,来解决“脏东西”。
整本书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复杂,但是我觉得它最有意义的地方,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循环。换成我们更熟悉的一句话便是:“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
近些年来开始倡导垃圾分类,其实也是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分门别类,不管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厨余垃圾,它们都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个人从一开始就分开“垃圾”,相对收集完垃圾再来挑选出还可以再利用的东西,要为宇宙节约多少熵啊!
书中有比较正统的环境保护的知识,也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比如为什么以前的中世纪欧洲人看起来总是脏兮兮的。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是一本可以收获知识与乐趣的绘本。
但这本绘本的图片比较魔性,配以相对较大量的文字,我家闺女不到4岁,没有那么大耐心等着我介绍完所有的内容,她对那些图画更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相对更适合相对大一点的孩子,例如幼小衔接时的小朋友,可能是最适合的人群。对于大人来说,这也是本比较有意思的书。
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而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出发来做。或许我们这一代来说,去改变一些已有的习惯比较难,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全新的,我们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学习与成长。
不管是为了我们自己,还是为了我们下一代,如何让这些“脏东西”变成“了不起”的,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了不起的“脏”东西》读后感(二):趣味十足的生态百科
《了不起的“脏”东西》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看到这本书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近一两年提倡垃圾分类的热门,没翻开车前我先想象一番,带着构想去与女儿一起阅读此绘本。
每次带孩子读绘本前我会先观察书封面,根据书封面内容鼓励孩子自已去想象去构思。作者应用夸张而有趣的手法绘画一个怪人儿坐在马桶上,连接马桶的下水道里游着几条鱼儿,不但有海洋动物还有陆地动物,手法形象逼真。
看到封面后我就知道这本书打破固有科普书的枯燥乏味,从有兴趣角度出去把内容做的有兴才能引起读者小朋友的兴趣。另外书中穿插着逸事趣闻、儿歌、打油诗、菜单菜谱、寻物启事等栏目,解锁了日常所不知道的生态百科和垃圾趣史。
不得不佩服作者“脑洞大开”。
“脏”东西指的是什么呢?垃圾吗?在许多人眼里垃圾就是被丢掉的东西,已经没有可用价值的东西,丢进垃圾堆里人人都嫌弃的东西,可真的是这样吗?
在人类眼里垃圾是最恶心的东西,而在苍蝇眼里垃圾可是好宝贝呀。苍蝇们视垃圾为宝贝,被称作宝贵的婴儿房。动物的尸体和粪堆能为苍蝇的卵提供最好的保护。它们是某些传染病的发源处,也是幼虫的食物。
我相信宝宝们读到这里就能明白为什么垃圾堆里苍蝇是最多的。尤其是夏天路过一个垃圾堆旁边能看到大批量的苍蝇成群结队的在垃圾堆里游荡着,有时候家里也有一两只讨厌的苍蝇。读完这里就能明白为什么人类是非常讨厌苍蝇的。同时也能很好的与孩子互动,告诉孩子们远离苍蝇的同时也要搞好自已的个人卫生。
绘本告诉我们自然界其实是不存在垃圾的。通过大自然的智慧循环把垃圾变废为宝。森林里的腐殖土是非常有营养的土,无论种菜还是花都长的特别茂盛。
这些营养非常丰富的腐殖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年四季中树叶经过轮回后把枯死的树叶、树干、树皮、树的果实,还有森林里动物的粪便,尸体落在地面上通过微生物如真菌、细菌负责分解最后变成了疏松的土壤,腐殖土。腐殖土被称为“黑色的金子”,有助于森林里植被生长。
哈哈,垃圾不只是垃圾吧,通过万物运作后还能成为“金子”喔 。
以上有趣的点只是本书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识期待着你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喔!
《了不起的“脏”东西》读后感(三):关于垃圾的百科全书
一提到脏,你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垃圾对吗?垃圾是什么?百度百科告诉我们: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 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而我们生活中很多丢弃的东西并不是算是无用的,比如我们随手丢的矿泉水瓶,扔的电池,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生活制造出来的垃圾,大自然是无法分解消化的,这些东西充斥着生活,给人一种脏的感觉。
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再微小的东西也能有用武之地,垃圾不是脏的代名词。
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捷,不只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垃圾,还要让孩子解锁不知道的生态百科和垃圾趣史。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才能将环保做得更好。探究垃圾分类深层次原因,从小培养科学精神。
“垃圾”也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需要一本以“脏”东西为出发点的科普百科,讲述你不知道的生态百科和垃圾趣史。而《了不起的脏东西》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打开书的目录,通过目录可以看到这本书有21大主题,囊括百科通识,让孩子了解有关自然生态、人类文明、城市建设、人体知识等等知识。
目录大自然是如何自我清洁的狐狸喜欢翻垃圾桶,垃圾桶里有他们喜欢吃的食物。臭掉的食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垃圾,却也是苍蝇很好的卵房。动物的粪便虽然很臭,却是蜣螂育儿的最佳场所。大自然中没有垃圾,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空中,自然界中的“垃圾”都被期待着,一些动物产生的废物会有其他的“买主”,这是一种循环,即使再小的东西也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大自然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自己重要的角色,《了不起的“脏”东西》把自然界分为烂泥制造者、粉碎者、清洁工、大胃王、劳动监察员,这些生物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清洁工作,他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工作着,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循环。
内页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400年才能分解完,牛奶盒子要100年,塑料瓶要1000年,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是不是再也不敢扔垃圾了。
有一种魔术棉,他可以吸油,同时不会吸点水,拧干后还可以继续使用,吸收的石油也会浪费,这种魔术棉最开始是一家德国蜡厂的问题产品,当时,机器没有生产出正常的产品,而是不断地吐出这种纤维,最初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要用它来干什么,一度把它当作垃圾。
因为不知道用来做什么而被当作垃圾,而知道了它的作用则变成了有用的东西。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样的“垃圾”。如果靠大自然的清洁小分队工作,这些东西要经过上百年才能被完全分解,而如果我们坐以待毙的等待,就会生活在垃圾场里。
内
以前的人们不会集中存放垃圾,也不会想着去处理垃圾,垃圾越来越多,城市也越来越脏,环境越来越差,加上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环境问题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垃圾成倍的增长。后来人们开始作出努力,改善自己生活的环境。
垃圾变废为宝很重要的阶段之一就是分类,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不用同处理方法。人们也越来越能意识到垃圾的价值。既可以让环境改善,又可以从垃圾里换得“金币”。通过分类对不同垃圾进行不同的解决办法,可回收的垃圾被循环利用,有害垃圾再处理,在生活中形成一个循环概念,像大自然一样形成一个闭环,这也是人类在大自然中学习到的。
没有我们现在用的马桶之前,在欧洲出现了一种职业——木桶先生/木桶女士,他们用便桶和斗篷搭建起一种可以移动的厕所。
关于臭味还有一个放屁艺术家约瑟夫,他可能用屁模仿动物的声音,还可以吹灭蜡烛,甚至演奏国歌,因为这个特异功能,人们都会排着长队去看他。
这些有趣的小历史和富有幽默感的画风,勾起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喜欢上这本书,把晦涩的科普趣味化,让孩子知道原来科普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了不起的“脏”东西》是一本关于垃圾的科普书,内容丰富有趣味,孩子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关于“脏”东西的各种趣味知识,知道再微小的东西也能有用武之地,而所谓的“脏”东西也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革新我们看待自然生态、人类文明的方式。
《了不起的“脏”东西》读后感(四):快带孩子一起逛逛这座垃圾博物馆吧!
提起垃圾,我们想到的是毫无用处、甚至又脏又臭的东西。
“所有人都认识它,制造它,随意丢弃它,嫌弃它。”
所谓的垃圾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还是因为我们对它了解太少,忽视或是低估了它的价值呢?关于垃圾的科普读物有很多,然而既能全面透彻的详解相关知识又能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却实为难得。
就像这本《了不起的“脏”东西》那样,它以科学严谨的思路和风趣幽默的讲述方法道尽了垃圾的方方面面,告诉我们关于“脏”东西、废弃物以及更多我们所不知道但是会感到惊讶的一切!足以颠覆我们以往对垃圾的认知,有机会重新审视被嫌弃的垃圾,认识到我们随手丢弃的“脏”东西其实不是垃圾,而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翻开它,就像来到了一座跨越古今中外的垃圾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共有21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是以关键词和概括性主要内容命名的,其内容包含并不仅限于自然生态、人类文明、垃圾趣史、城市建设、人体知识、日常生活、太空知识和前沿科技等,从多个角度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垃圾的深层思考。而对于整个博物馆的游览顺序也有它内在的逻辑关系。
•先是提纲挈领的提出了垃圾不只有一面:
在我们把垃圾扔掉之前,是不是得好好想想:垃圾只是废弃物吗?除了被扔掉难道没有更好的去处?还有那些我们认为和垃圾一样臭烘烘脏兮兮的动物,它们真的很不爱干净吗?有趣的是作者让一只昵称为“小丽”的小苍蝇作为导游来带领我们游览垃圾博物馆,拟人化的设计增加了很多趣味性,这种安排也很有深意,想来苍蝇作为脏动物的代表,它们如此钟爱垃圾和臭东西,一定对垃圾的好处和价值更有体会吧。
•接下来从大自然的智慧循环讲起。
大自然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更是为我们如何处理垃圾树立了好榜样——零垃圾、少垃圾、可回收。自然界中没有垃圾,在其中产生的各种废物都有它的买主,而这一切都是循环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大自然是可以净化自己的。
•然后回到人类自身,了解一下关于人体垃圾的小常识。
同大自然一样,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产生各种垃圾,比如:鼻屎、耳垢、屎尿、呕吐物,皮屑、头发、指甲甚至是汗液。你会了解到原来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废物利用自己的排泄物了,只不过听上去有点味道和倒胃口:把稀释后的粪便涂抹在皮肤上,用尿液漱口。还好这些已经成为历史,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从排泄物中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尿素!以前的人不怎么洗澡,头发和皮肤长满了跳蚤和虱子,贵族身上也有!他们身上很臭怎么办呢?你猜对了,所以浓郁的香水才会有用武之地啊!类似这样的垃圾趣史还有很多,看过以后还是很庆幸生活在现代社会啊。
•接着带你了解你未必知道的厕所简史。
图文并茂的展现了厕所由一个地上的洞慢慢进化到现在的马桶,感叹厕所的进化史也是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史啊!
•后面还有:污水的净化、人造垃圾的产生和清理、随意丢弃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看到“丢弃和变废”“运输和摆放”那两个主题后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我们在享受物质的极大丰富时也在不停的制造垃圾,很少去考虑这些垃圾最终去了哪里,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嚼过的口香糖,随意丢弃的纸巾,要将它们完全降解居然需要五年时间!家有小baby几乎都要用到的纸尿裤,完全降解需要450年!很多垃圾如果很不幸地扔到了不该出现的地方被风吹走被水冲走,早晚会流进河流海洋,那会对海洋生物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比如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会随时间慢慢被分解,产生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当成浮游生物误食,然后鱼类贝类最终还会被送上人类的餐桌,它们体内的微塑料最终又还给了我们……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啊,看到这里让人不寒而栗:乱丢垃圾岂止是污染环境,更是一种慢性自杀啊!知道了这些你还会乱丢垃圾吗?
书里还提到电子垃圾拆解回收的工作很费钱,所以电子垃圾通常被运到人力成本相对便宜的国家,可是拆解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虽然为一些人创造了经济价值,却也给另一些人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国家、城市为了发展经济,企业个人为了创收,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牺牲的仅仅是环境吗?还有我们的健康、生活质量还有未来。
读过这些以后会让人感到有些沉重,然而正视现实是改变现状和未来的第一步,后面的几大主题还是让人充满希望的: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物品被买入和丢弃前都要三思、对待垃圾我们都想出了哪些办法等等,这些主题可以鼓励我们跟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减少和更好的处理垃圾的问题,唤醒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心里种下一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我想这也是作者创作这本垃圾科普读物的初衷吧。
书中的动物人物形象都很俏皮搞怪,在孩子的眼中很有吸引力亲和力 。全书更是穿插了儿歌、打油诗、菜谱、寻人启事等栏目,将动物拟人化有情节的情景设置,为整本书的趣味性增色不少,实测了一下是好玩停不下来的节奏。
插图的配色也很独特。运用了很多鲜艳的荧光色对比色,让人一眼看去就想起安迪·沃霍尔的波普风格画,令人惊喜的是书里果然提到了这位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原来他同样是个收藏家,生前曾把很多舍不得扔掉的东西装进纸盒里,在他死后,纸盒被一一打开,人们通过它们了解到了这位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也帮助人们更好的观察和了解他所在的时代,看,这也是垃圾的一大价值啊。
在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的今天,如果能把垃圾的来龙去脉方方面面都彻彻底底地了解一下,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和不这样做会产生的恶性影响,那么“垃圾分类”将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会有更多的人以此为己任对垃圾合理分类回收利用,甚至减少不合理消费来减少垃圾的产生,无论对于环境还是我们自己甚至是未来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了不起的“脏”东西》这样的垃圾科普读物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如果有更多的孩子甚至成年人都能读到这本充满环保理念的书,我们的未来、地球的未来也必然会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