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平衡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07 00:26: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平衡读后感锦集

  《平衡》是一本由格伦·哈伯德,蒂姆·凯恩著作,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衡》精选点评:

  ●作者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书很通俗,道理简单: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历史上几个大国的兴衰,古罗马、中国、西班牙等,认为造成衰落的原因不是宗教、军事、扩张等,而是因为经济失衡,并由此提醒当下的美国政府注意经济衰退。

  ●在佳作如潮的英美史政类畅销书中,这部属于偏差的,没什么独立思想和有力论据,东拉西扯,空洞无物,词不达意,一大半内容都是照搬其他经典名作(像2流大学生书评集),尤其对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明显羡慕嫉妒恨,时不时拉出来讽刺批评几句,结果只是暴露作者自身学识的浅薄与思想的平庸,就这种水平居然是“商学院院长、总统经济顾问”?怪不得美帝这几年经济衰败国力暴跌,有这种猪一样的笨蛋智囊,不垮台才怪呢!

  ●3.5星吧

  ●全书一句话:就经济实力=GDP*人均GDP*GDP增长率,其他都是畅销书文体。有些经济学家啊,不想总想弄个大新闻,就把世界史批判一番,naive!

  ●想读这本书的缘由是一位社科院院长的荐书。通读下来,感觉比较一般。从经济、政治制度、行为(损失厌恶)失衡分析了几个经济体的衰落,最后两章读起来很无趣,围绕美国财政悬崖问题纠缠不清,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不会衰落。就是一本畅销书,理论并不深邃。

  ●有辱书名。

  ●说了那么多,总之就是还是你们牛

  ●这类书必然是大而化之,但是这本格外糟糕:提出的原则是较为笼统而无法捏在一起的若干判断;举的例子讲得太粗疏,而且很难和其提出的原则信服地对应。此外克服美国当代政治困局是一个主题,但因为对此我缺乏了解所以不太清楚讲得究竟如何。最后是翻译得挺糟糕的,有几个地方我怀疑根本颠倒了原意。

  ●内容应该是仿《大国兴衰》而成,只是罗列了一堆帝国的衰亡简史,提出衰亡的原因也没有很独特的观点,真的有点浪费表情。

  ●只能是一家之言吧,主要观点无非就两点:健全民主的制度和充分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大国兴旺的基石;美国没有衰弱,只是面临着麻烦,美国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美国很可能不会衰弱(其实是想大喊:只要做的对,美国就永远不会衰败!可能想了一下自己也觉得很白痴,于是底气不足地改了口气)。论述确实比较空洞,言之无物(中信出版社的通病?),也可能是中译本存在阉割?反正这样看起来,也就财经杂志专栏写手的水平。当闲书看看吧也就。

  《平衡》读后感(一):在找准平衡中寻求发展与提升

  在找准平衡中寻求发展与提升

  通过纵观全书,笔者感受颇多。最为重要的是,历史巨著、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25年之后,又一部跨度从罗马帝国到今日美国长达2000多年的大国兴衰史诞生了,这就是《平衡》。它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历史与经济完美结合的好书。

  我们常说,史政不分家,而笔者此时此刻想借用此话,史经不分家也不为过。诚然如此,我们细细品读此书,可以反复思考一系列问题。从古罗马帝国、中国明朝、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亡的根源何在?

  虽然有些文明胜过其他文明,但这些文明的佼佼者或早或晚都衰落了。从大国的兴衰中,我们可以洞见什么,需要反思什么,又会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可以发现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平衡、更需要反思、还需要反思。

  哈伯德和凯恩将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糅合在一起,大胆提出了一种大国为什么衰落的新理论。希望了解美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美国能否逃脱衰落命运的人,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从古罗马帝国、明朝时期的中国、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亡的根源何在?其实,就是没有平衡好发展与传承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对平衡把握得不好。

  最重要的是,哈伯德和凯恩将21世纪的美国与这些衰落的大国进行比较,鞭策美国有效地解决财政失衡、赤字高企的实际问题。如果不重新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平衡,他们发出警告:美国必然重蹈那些大国的覆辙,走向衰亡。

  《平衡》一书的确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那些需要了解历史、经济类人士的必读之书。即使对那些跟历史、经济无关的人士,也应该把这些知识再次学习、温习一下。

  笔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会发现《平衡》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管我们的文化水准高低如何,不管学历如何,这都是一本难得好书,的确让人受益匪浅。

  《平衡》读后感(二):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大国兴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句中国古话同样适用于《平衡》。格伦•哈伯德和蒂姆•凯恩,前者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另一位则是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强强联手的这一部作品,开篇就点明了当前美国的困境:财政悬崖、福利泡沫、民主的悖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两位作者打算从历史上寻求对策。

  该书副标题为“从古罗马到今日美国的大国兴衰”。史家吉本用了六卷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方方面面详细阐述古罗马衰亡原因。两位作者则集中笔墨,挖掘最根本的经济原因。作者认为,民主制度、对外贸易、军事扩张等带动了古罗马的经济腾飞,而古罗马后期衰落恰恰是因为经济失去活力造成的。作者在书中把建造哈德良长城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这并非主观的推理和臆断,作者通过1994年《科学》杂志关于世界铅产量(公元前750年至20世纪初)以及哈德良前任图拉真时期罗马货币贬值的图表等论据,证明当时古罗马自由经济的崩溃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严重倒退,最终使得帝国走入死气沉沉的暮年。

  讨论“古代中国的衰落”,作者则围绕郑和下西洋展开。作者反驳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观点,认为在1400年之前的几个世纪中,中国的技术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吃惊。作者援引彭慕兰的名作《大分流》的观点,“最需要回答的问题不是中国为什么和欧洲国家不一样,而是1800年的中国为什么和1300年的中国不一样”。作者用搜集的数据以及对当时经济实力的测量回答了彭慕兰的问题,认为古代中国的转折点出现在15世纪,海外贸易的严重收缩导致经济失衡,中央集权、独裁统治、利益集团斗争是政治根源,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儒轻商、零和博弈等观念则是行为失衡的思想根源。

  如何探讨历史?本书在研究方法上角度新颖。作者运用了各种现代化的经济学工具:数据和统计、模型和图表、公式和计算,近年来流行的“行为经济学”更是大放异彩。作者认为,考虑行为因素和找到经济实力衡量标准同样重要,因此必须探究行为因素在总体层面是如何导致国家失衡的。来自新大陆的白银整船整船地运进西班牙,但它还是一次又一次地破产;生产力革命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西班牙的统治者却对此视而不见。1900年,英国国内一片恐慌,因为在欧洲,其竞争对手的工业实力已经赶上来了,也许是不愿承认国力的相对衰落,英国不愿意扩大与属地的贸易范围,以及进行除自由贸易以外的合作。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为大小经济问题提供条理清晰的推理以及系统性的观察,本书将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结合得相当好,让历史在人文思辨之外,更多了一份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使得作者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这种说服力对于本书是很重要的。从两位作者的身份就可以看出,此书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策论,研究历史是为了当前形势建言建功。总结大国的历史教训,作者的出发点是让美国尽量避免重蹈大国衰落的覆辙。因此本书最后几章重新回归到当下的美国。作者再次提醒美国政府注意经济衰落的一些表象,为医疗和福利计划、财政赤字开出药方,并提出几个美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这为我们观察美国提供了思路。同时对我们中国也是一个提醒。中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对于中国和全世界都有好处,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中国必须更加爱护环境,调整收入分配不均,解决农村城镇化等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的,不只是对本国经济的增长预测和相应的政策,应该放眼全球,增长维持“多长时间”“多少年”并不是重点,适当的放缓也是好事,重点是这个过程我们要保持平衡。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见豆瓣主页联系方式,谢谢。

  《平衡》读后感(三):美国政府啊别再乱花钱了

  这是一本经济读物,可惜我的经济基础比较浅,对美国现状没有提前做特别多的了解,有的内容看起来有点吃力。

  但是这本书总体还是很啰嗦的,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如题。以下摘录看本书的主要几点收获。

民主的弱点

民主的弱点不是投票者的非理性,而是当选者的理性。没严格的预算控制,政治家们没有控制财政赤字的动机

  为了当选,两大政党都会极力承诺花钱,赢得选票。

衡量经济实力的指标

  重商主义强调财富的存量,没看到财富流动的价值( 这里哟一个例子:弗莱德的乔治的对比)

  亚当斯密提出一个新概念:年度劳动量。一个国家的年度劳动量是一个国家年度消费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末,库兹涅茨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即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注意总价值实际就是价格。“最终的”强调供应链不算,二手不算,半成品不算

  本书认为: 经济实力=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率*增长率的平方根 (生产率是个啥?没看懂这里)

大国衰落的根本原因

  经济衰落。经济衰落是制度停滞的结果,制度停滞主要是因为政府机构安于现状不愿作为

美国如何达到平衡

  回归宪制。即联邦制、有限政府、无条件的言论自由

  诚实制定定预算法案

  开括创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贫困,而不是加大支出

  改革税制,投资驱动增长与创新

  扩大经济规模,对外放,降低贸易壁垒

现代经济为创业提供一流环境:可以开拓的技术边界更为宽广。其次社会更加富有,更有能力开阔技术边界,再次经济活力转向服务业,对创业资本要求不像制造业火农业那么高

一些经济学常识

  经济自由度指数

  购买力平价指数→佩恩表(一个可以查各国经济数据的数据库,截止2010年的60年数据)→宏观产能及史研究

  马尔萨斯陷进:经济增长,人口也增长,文盲普遍,脑力没增长

  生产可能性边界:目前美国已经越过这个边界,其他国家会不断靠近这个边界

  三种经济增长因素:创新、投资、规模

  行为经济学,对人做出非理性经济选择是所处环境的研究

人们会接受一个好结果,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

  从众效应

  禀赋效应

  启发式思考

启发式思考:决策时走捷径,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包括沿用以往经验,模仿同伴的行为和决定,以及依赖表额能反应和情绪来做决定。古典经济学家觉得启发式思考算不上明智的决策,因为他们认为情绪、经验和其他的人的做法对典型的经纪人不能构成任何影响。身份认同也是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延迟满足能力 棉花糖试验

  损失厌恶

人们不仅仅倾向于高估所持有的资产的价值,而且比起价值翻番可能带来的快乐,更加担心失去他。人并不是拥有数据直觉、懂得高深理论的理性经济人

  经济为什么增长,这本书认为是制度,制度是技术发明报障。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的产生立水平额增长率

一个穷国实现经济增长并不是什么奇迹 经济发展是军事实力的基础

  后续准备读的书:《思考,快与慢》 前景理论

  《平衡》读后感(四):美国政府啊,不要再乱花钱了

  这是一本经济读物,可惜我的经济基础比较浅,对美国现状没有提前做特别多的了解,有的内容看起来有点吃力。

  但是这本书总体还是很啰嗦的,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如题。以下摘录看本书的主要几点收获。

民主的弱点

民主的弱点不是投票者的非理性,而是当选者的理性。没严格的预算控制,政治家们没有控制财政赤字的动机

  为了当选,两大政党都会极力承诺花钱,赢得选票。

衡量经济实力的指标

  重商主义强调财富的存量,没看到财富流动的价值( 这里哟一个例子:弗莱德的乔治的对比)

  亚当斯密提出一个新概念:年度劳动量。一个国家的年度劳动量是一个国家年度消费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末,库兹涅茨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即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注意总价值实际就是价格。“最终的”强调供应链不算,二手不算,半成品不算

  本书认为: 经济实力=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率*增长率的平方根 (生产率是个啥?没看懂这里)

大国衰落的根本原因

  经济衰落。经济衰落是制度停滞的结果,制度停滞主要是因为政府机构安于现状不愿作为

美国如何达到平衡

  回归宪制。即联邦制、有限政府、无条件的言论自由

  诚实制定定预算法案

  开括创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贫困,而不是加大支出

  改革税制,投资驱动增长与创新

  扩大经济规模,对外放,降低贸易壁垒

现代经济为创业提供一流环境:可以开拓的技术边界更为宽广。其次社会更加富有,更有能力开阔技术边界,再次经济活力转向服务业,对创业资本要求不像制造业火农业那么高

一些经济学常识

  经济自由度指数

  购买力平价指数→佩恩表(一个可以查各国经济数据的数据库,截止2010年的60年数据)→宏观产能及史研究

  马尔萨斯陷进:经济增长,人口也增长,文盲普遍,脑力没增长

  生产可能性边界:目前美国已经越过这个边界,其他国家会不断靠近这个边界

  三种经济增长因素:创新、投资、规模

  行为经济学,对人做出非理性经济选择是所处环境的研究

人们会接受一个好结果,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

  从众效应

  禀赋效应

  启发式思考

启发式思考:决策时走捷径,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包括沿用以往经验,模仿同伴的行为和决定,以及依赖表额能反应和情绪来做决定。古典经济学家觉得启发式思考算不上明智的决策,因为他们认为情绪、经验和其他的人的做法对典型的经纪人不能构成任何影响。身份认同也是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延迟满足能力 棉花糖试验

  损失厌恶

人们不仅仅倾向于高估所持有的资产的价值,而且比起价值翻番可能带来的快乐,更加担心失去他。人并不是拥有数据直觉、懂得高深理论的理性经济人

  经济为什么增长,这本书认为是制度,制度是技术发明报障。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的产生立水平额增长率

一个穷国实现经济增长并不是什么奇迹 经济发展是军事实力的基础

  后续准备读的书:《思考,快与慢》 前景理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平衡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