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是一本由[美] 布兰迪·恩格勒(Brandy Engler) / [美]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读后感(一):也许爱情并不总是完美结局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我很爱我的爱人/女朋友,但是我们之间出了一些问题。
加上心理师自己的情感问题,爱情纠葛,是12个故事了。
心理师想要帮助每一对来求助的情侣、夫妻,找到爱情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只是一定要每一段爱情都要求happy ending吗?
心理师的前几个求助者,在从诊疗室得到一些指导之后,爱情中的问题反而变得愈发复杂难解,男人便消失不见了……问题尚未解决,我隐隐的感觉,其实是感情的彻底破裂了。
爱情中遇到问题,男人们也会寻求解决方法,只是,有些感情两个人共同努力,依然会维持下去,有些感情,不论怎么弥补,结束了就是结束了,也许挣扎一下,努力一把,面对不完美的结局,自己也可以坦然接受了。
让我想到了医院的icu病房外,医生在里面拼命抢救老人,老人的子女在外面苦苦哀求医生,救救自己的家人吧,声泪涕下,这番努力之下,即便老人依旧是驾鹤西去了,子女们心理上也是更能接受的。
我们的爱情,爱情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是苦苦哀求,寻求情感咨询师,寻求心理医生,甚至是占卜、求卦,也许有用吧,也许只是努力之后更能让自己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结局。
心理师(作者)自己的爱情观,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我是不太能接受的,做有钱人的小三这种事,即便冠以“爱情”的名号,我仍然难以接受。
我在看到心理师自己被米拉玩弄于股掌之中,就隐隐的感受到这不会是一段完美的恋情了,倘若真的追求真爱无价,那这份爱也应该是彼此坚定的选择,而不是犹犹豫豫难以决断的取舍,在看到米拉对心理师说自己的婚姻不幸福,自己和妻子没有感情,但是由于家族利益无法分开时,我真的为心理师担忧。
看到最后两个人并未走进婚姻的殿堂,也算是印证了我的想法。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读后感(二):《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男人并不坏,只是不会爱
在看金庸所写的《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时,我最讨厌的不是里面恶贯满盈的四大恶人,不是一直闯祸做坏事的阿紫,不是背叛师门欺师灭祖的丁春秋,而是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
按说淳兄除了男女关系混乱一些外,并未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但我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理所应当觉得男人花心,就是世间最大的恶!
在生活中,我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只要是被我发现明明追求着我,还在四处偷偷拈花惹草的男人,就会迅速将其列入渣男行列,然后果断拉进黑名单,这辈子都不想再和他们有任何瓜葛。
然而,我最近看了一本书——《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看完后我慢慢改变了之前偏激的看法,仿佛从书里,我才刚刚开始重新认识和了解男人。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是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戴维·兰森和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布兰迪·恩格勒合著的一本心理学书籍。书的封面颜色粉蓝相间,简单的蓝色线条组成的极简画面与多彩粉红组成的热闹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像极了这世上来自不同“星球”的男女。
都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女的不同思维及认知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具体的诠释。布兰迪把她在私人心理诊所遇到的11个不同男人的心理咨询案例整理出来,就是为了让男人更了解自己,让女人更理解男人。
她没有替男人“伸冤”,她只是让我们懂得:男人并不坏,只是不会爱。
一,男人的不坏体现在重视老婆上
一位40岁刚结婚8个月的银行高管保罗找布兰迪进行心理咨询时,说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他还是会在有压力后第一时间去找按摩女解决自身需求。
刚开始布兰迪不明白,为什么保罗爱自己妻子,却不爱和妻子发生亲密关系。后来在对保罗的多次疗愈中她发现了保罗真实的心理需求——害怕妻子离开他!
原来,保罗的妻子欲望很大,总是希望保罗能及时配合她的节奏。然而,40岁的保罗不能像20岁时那么勇猛无敌了,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会偷偷服用一些药物。久而久之,保罗就对自己吃药才能变强壮这件事很失望,有沮丧感,因此不敢轻易和老婆发生关系了。
为了缓解这种症状,他只能靠外面的按摩女缓解压力。
除了性生活不和谐,保罗的妻子家境优渥,地位显赫,而他的职场之路却并不顺遂,为了能够在妻子面前继续挺直腰板,维护比较Man的形象,保罗越活越累。
如果没有保罗的解释和阐述,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背叛妻子、四处寻花问柳的渣男,但当保罗懊悔地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渴望帮助,渴望心理、精神救赎的病人。
当我们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后,男人,似乎就没那么坏了。
二,男人的不坏体现在他们也需要真正的爱上
查尔斯要和他的未婚妻凯莉结婚了,但凯莉总是对查尔斯天天要做的角色扮演的游戏心生厌倦。查尔斯常常让凯莉想象他是别人,比如他是查尔斯的朋友、父亲、兄弟等,这让凯莉难以接受。查尔斯也发现自己心理有问题,于是他拉着凯莉一起走进布兰迪的心理咨询室。
“角色扮演和想象对情感是无害的,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种说法布兰迪经常听患者和医生们说,她也很同意这个观点,因为这能让情侣更亲密、更贴近彼此。然而,查尔斯若是热衷于此,肯定就有不对劲的地方了。
通过心理治疗,布兰迪发现查尔斯从前受过很大的情感伤害。几年前,他本与两小无猜的未婚妻要结婚了,但未婚妻却在结婚前一晚和伴郎睡在一起。第二天一早,当哥哥告诉他这个消息后,查尔斯就像染上怪病般,从此变得寡言少语,也不再相信女人了。
凯莉是他经过未婚妻背叛一事后被动交往的第一个女人,而他之所以开始钟爱角色扮演,也是希望借此发泄自己埋藏了很久的情绪垃圾——幻想,成了是他逃避压力、缓解过去悲伤的一种方式。
在查尔斯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只是一个被爱伤害过,害怕爱但又渴望被爱的一个悲情的男子。查尔斯并不如凯莉表面看起来那么变态,相反,他只是在进行自我疗愈。只是,他疗愈的方式不得章法,给现任女友带来了沉重负担。他并没有多么猥琐,他只是找不到正确的爱之路。
此时,唯有情侣二人坦诚相待,解开心结,互相了解后,他们的感情才会有崭新的开始。
由此可见,男人表面的坏,有可能是他曾受过情伤,他心理病了。我们不能再用“世上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来形容这群可怜的男人了。
男人,也有他们的难处和软肋。
三,男人的不坏体现在懂得自我救赎上
不论是保罗还是查尔斯,以及布兰迪在书中提到的其他9位男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治疗和帮助的痛苦的男人。
他们有的权势冲天,有的腰缠万贯,有的籍籍无名,他们既不是变态,也不是行为不轨的“禽兽”,他们就是平常的男人,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不同阶层。任何人的男友、丈夫、兄弟和朋友都可能跟他们一样。他们是我们都认识的男人,也是女人们想要了解的男人。
看完这本书后,当我再仔细思索男人时,便觉得他们没那么可恨可憎了。
段正淳,那个风流倜傥的花心男,似乎也没那么不堪。毕竟,段正淳是真的爱着他爱过的每一个女子。看到正妃刀白凤伤心他会立马赔不是;看到小镜湖畔的阮星竹独守空房多年,他会绕道抽空多加陪伴;看到恨他入骨的姑苏王夫人死了后,段正淳也流下悔恨的泪水,希望马上自尽随她而去……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女人很简单,我们根本不怕痴情的“坏”男人,也不怕有病的“坏”男人,我们怕的,是根本不爱我们,却又嘴上抹了蜜,只会甜言蜜语骗我们钱和身体的坏男人!
男人的坏有很多种。
看到这篇文章的女性朋友们,希望你们平时多关注下自己身边的男人,看他是真的坏真的渣,还是被某种坏情绪暂时折磨地受伤了。前者无救,该分就分,若是后者,记得此时的你该拿出一个女性独有的杀手锏,用你的宽容和爱拉那个“坏”男人上岸,共筑彼此的珍爱港湾!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读后感(三):经常寻花问柳、搭讪美女的男人一定是渣男吗?这本书告诉我们真相
年轻的时候看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怎么看都觉得佟振保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佟振保留学归来,就与风情万种的有夫之妇王娇蕊纠缠不清,当对方深陷情网,想要离婚找佟振保要个未来,佟振保却落荒而逃。
多少年后,佟振保娶了贤良淑德的孟烟鹂,却觉得妻子过于保守,婚姻生活缺乏激情,白玫瑰变成了领口上的饭粒。于是佟振保在外面花天酒地,公开玩女人,让孟烟鹂痛苦不堪。而再次与王娇蕊相遇的佟振保发现,心中的那朵红玫瑰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热烈,红玫瑰也可以因为婚姻变得像白玫瑰一样的贤淑。
原来,女人到底会变成红玫瑰还是白玫瑰,要看她嫁的是什么样的男人。佟振保也终于因此解开了自己的心结。
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评判一个男人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他用情专不专一,有没有用心对待自己的伴侣。
然而,《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颠覆了我对男人的刻板印象。天天在外寻花问柳的男人,一定就是好色?总爱去酒吧搭讪美女的男人,一定就是情场骗子?对婚姻不忠的男人,一定就不爱老婆了?
答案是否定的。
而要解开这个秘密,必须走进男人的心底里,才能得出答案。
与女人爱分享爱倾诉的性格不同,男人大多数都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那点脆弱,拿出来与人分享。
这本书《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的作者布兰迪·恩格勒,得益于自己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曼哈顿开了一家心理诊所,却惊奇的发现,那些纷纷来咨询的人,并不是觉得爱情大过天的女人,而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男人。这让布兰迪万万想不到,而一番咨询下来,布兰迪也发现了这些看似不忠渣男心理的脆弱点。
戴维是金融行业的金领,有房有车,颜值身材通通在线,待人接物都非常绅士,看起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钻石王老五。然而,在感情上面,戴维却十分的迷茫。
他有着一个感情比较稳定的女朋友,却经常去酒吧跟朋友们喝酒,比赛谁搭讪收集的美女电话最多。
因为颜值和经济条件的加持,戴维在异性面前极具吸引力,但是他并不享受与其他女人约会的过程,而是更喜欢要电话号码的过程。
经过心理咨询师布兰迪的层层分析,这才拨开表面,找到了戴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原来,戴维从小成长在一个家庭成员个个都是学霸,个个都很优秀的环境,他很有压力,成为了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让自己成为完美的人,他常常会感到焦虑,也会感到自卑。
戴维虽然时常表现得自信大方,魅力迷人,实际上,由于他过分自恋,需要不断搭讪女人,让女人来肯定自己的魅力和能力。
在这样的状态下,戴维就在在爱情中迷失自己,不知道爱情究竟是什么。
因为他内心实质上是自卑的,他需要用事业、金钱来包装自己,需要从女友、众多美女、家人那里获得赞赏和肯定,这些成为满足他自尊心的良药,如果一旦女友背叛自己、搭讪美女不再有效、经济状况不再良好,戴维很容易一蹶不振。
我们需要从心底肯定自己的价值,爱自己,这样我们才拥有爱别人的能力。
所以,一个总爱去搭讪美女的男人,不一定就是情场骗子,他或许只不过是个自卑的普通男人,希望从女人那里获得褒奖,以此来抚慰自己的内心。
中年男人保罗是一名银行高管,他经常去外面的按摩屋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
对于自己出轨的行径,保罗供认不讳,但是他却坚称自己十分爱自己的妻子克莱尔,他认为对方十分有魅力,但当对方主动亲密时,保罗却提不起兴趣,这让克莱尔十分受伤。为了满足妻子,保罗不得不通过吃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然而面对按摩屋的女人,保罗却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完全是金钱交易,保罗可以当对方不存在。
面对心理师的探寻,保罗不得不承认,跟外面的女人在一起,保罗十分有优越感,但是面对妻子克莱尔,他却感觉到焦虑。
究其根本,保罗在妻子面前的焦虑,源于他内心的自卑。保罗出身一般,但克莱尔却是个富家千金,保罗是靠着自己一路打拼,才拥有了现在让人羡慕的高管职位。
虽然保罗看起来是个上流社会的男人,但骨子里,还是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在克莱尔娘家面前,保罗感觉自己无法融入,始终像是一个外人。保罗在妻子面前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内心,所以在她的面前,保罗总会觉得焦虑不已,压力山大,出轨只不过是他解压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像是饮鸩止渴,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破坏自己的婚姻。
男人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强大富有活力,实际上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内心脆弱,需要女人时刻的肯定、赞赏和支持,才能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
男人有时候所展现出的一种迷之自信,很有可能背后掩盖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自卑感。如今女人越来越独立,在各行各业都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不少男人备受打击,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去找回失落的男子气概与自信。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与王娇蕊本可以修成正果,他却临阵脱逃,后来娶了孟烟鹂,内心却又放不下王娇蕊,频频出轨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其实从根本上说,佟振保也是个自卑的男人,他害怕自己驾驭不了如红玫瑰般火热的王娇蕊,却又嫌弃孟烟鹂的寡淡,花了半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什么样的女人,不得不说是可悲的。
这本《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揭开了男人心底的奥秘,他们花天酒地,对感情不忠只是表象,并不是源于生理冲动,而是源于心理的缺憾。他们渴望用一段完美的亲密关系来治愈自己,可惜到最后却发现是个无底的黑洞。
或许,当女人更加了解男人,当男人更加了解女人的时候,这世上便不会再有那么多痴男怨女,或是对爱情失望的人了。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读后感(四):《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其实,男人的敌意背后是对浪漫和爱的渴求
在《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中,作者布兰迪与拉米的故事,着实能够令我深有体会—— 因为恋人拉米多看了几眼女服务生,因为拉米与女性调情,布兰迪醋意大发,半夜睡不着,将一盆凉水泼向已经熟睡、打鼾的拉米……于是拉米从睡梦中愤怒地追赶布兰迪,可追着追着最后彼此都笑了起来……… 曾经的我,因为一位美女喊我老公:Hello!帅哥—— 而我的老公会友好地回应:Hello——靓妹! 因为这个,我可以与他冷战好几天,而他却莫名其妙! 爱不仅仅是感受,它也是一种技能。 每个人都希望爱带给自己温暖的感觉。不过,要得到这种感觉并不容易,而且,我们除了感受到快乐以外,还会感受愤怒、厌烦、伤痛,甚至会陷入恐慌之中。我们害怕被拒绝,害怕遭遇失望,害怕失去自我,害怕被抛弃,这些恐惧感或许是不理性的,但大有人在。 对于亲密关系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如果你能从心底里感受到爱,那就没必要从别人那里索要爱了。 作为女人,我喜欢的是那种既富有激情,又情感细腻的男人。然而,我们要明白,男人不太善于分享情感。他们很少说,你的话伤了我的感情。 在《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中,11个来自不同城市和不同职业的男人,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主动寻找心理治疗师疗愈。一开始他们都是抱怨、焦虑、沮丧地走进布兰迪办公室,但当他们谈到自己的个人情感时,完全将自己隐藏的“防弹衣”脱掉,谈论自己的情绪时,不再那么假装坚强。 很多男人会抑制自己表达爱意,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显得自己很懦弱。在日常生活中拒绝表露感情,他们担心表达了情感之后会失去女人的尊重,更害怕这样会导致情感关系破裂……久而久之,男人就会将自己未表达的情感和未满足的需求通过生理反应表达出来。 但作为女人欣赏的男人应该是:除了强健的身体之外,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是。 在《11位男人对心理师说》中马克是令心理咨询师布兰迪难忘的一位。他来自纽约,为人和善,很快她就喜欢上了他。但通过几次的咨询,了解到马克对情绪的抑制和焦虑来自于他的童年—— 他说,12岁那年,他父亲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她的母亲悲伤过度,患上了抑郁症,不能出去工作,更别提照顾两个孩子了。 马克是长子,他能感受到母亲的悲伤,也不想再惹她生气,他只是希望她快乐。他说,为此他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还尽心照顾弟弟,确保他不会让母亲心烦。如果弟弟惹怒了母亲,马克会惩罚他,有时候我还会因此生气,所以他扮演着好孩子的角色。显然,马克这些年都没有为自己而活。 没错,因为失去父亲,母亲抑郁,马克不能不听话,不能生气,不能乱来…… 久而久之,马克变得焦虑、易怒…但面对马克的情况,最棘手的是:传统的治疗方式不能解决马克的问题,因为问题的根源与情感无关。 马克童年的遭遇,让他的人格发生了分裂,他的过度的想要负责任,想要独立的欲望却潜伏在暗处,只能通过暴力行为表现。他用幻想填补了现实的缺失,却也阻碍了他发现自己在情感关系中真正想要的东西。 与女朋友相处时,他总想让女朋友开心,罔顾自己的需求。因此在亲密关系中,当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往往他不会向伴侣要,而是责怪对方、生对方的气…… “绝大多数情况下,马克都是恼怒和沮丧。并且他不想让女朋友知道自己的情绪。”但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显然,他需要空间,因为不能做自己。在压抑怒火和其他自发的情感,令他恼怒、沮丧。 其实,马克被动状态背后隐藏的怒火就是解决他问题的关键。 人们总是认为恼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总在想方设法的避开它。但是恼怒能够深入挖掘情绪,能发现它是每个人自我的重要展现形式。这种情绪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权力和界限被侵犯了,这些权力和界限本来应该得到尊重。 显然,马克的爱被母亲恼怒的情绪掩盖了,必须让他认识到他内心的自我意识。 马克需要发泄怒火,他需要一个足够坚强的女人来忍受他的情绪,而这个人正是心理咨询师——布兰迪。 当马克发泄了自己恼怒和悲伤的情绪以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在工作时也能积极发言了,这既轻松又自在。原来做真实的自己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事啊! 坦诚是需要勇气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马克终于实现了一次飞跃。这是真的进步,爱已经出现在马克的幻想世界中,而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坚定和自信。有了自信,她也很少发怒。他的微笑背后再也没有怒火,马克开始变得很开心。马克的性格改变已经体现在他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之中,咨询师始终要与患者保持友好、共情与理解的关系。 作为心理咨询师,布兰迪是合格并且坚强的。布兰迪的来访者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包括华尔街金融界新星戴维,他总是强迫性地想认识更多女性;内向的查尔斯,他认为自己的女友太漂亮了,于是总与她保持距离……这11个男人来咨询初期,都很易怒。他们烦恼,焦虑,不停地抱怨,他们都非常渴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女人。而从这11个男人身上,能够洞悉男人在寻觅过程中的欲望与恐惧。 面对患者的怒火,布兰迪她可以冷静地平静对方的怒火。布兰迪知道: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倾诉,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当他们发泄了压力,痛苦就会逐渐减少。 要想让患者感受到疗愈的效果,咨询师最有效的技巧:给予患者真诚的爱。 心理医生帮助患者回忆,改善他们对情感的恐惧;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 每一个患者都是带着问题而来,或许是童年时所带阴影,伴随着他们长大以后迈不出去的一个个坎。克服恐惧这个过程很漫长,对有些伤害深度的,可能会持续一生。庆幸的是:每一个患者都有巨大的改变,并且在短时间内改变。有些患者没有继续来访,证明已痊愈;有些痊愈后不仅给家人带来幸福,还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比尔就是其中一位。比尔有双性恋倾向。原因来自童年经历,心理师布兰迪帮助他回忆过去。回忆过去能够让他明白,他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会影响他对女人的看法,而这些扭曲的本性都来自于母亲对他爱的缺失。 然而比尔是个很努力向上的人,治愈后的比尔,把他所有的过往都告诉了妻子娜塔莎。这种冷静而诚恳的态度,终于让娜塔莎开始为改善两人的关系做出了改变。比尔不再跟情人卡拉联系了,但他还是很感激卡拉,因为她让他知道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生活重新有了目标,卡拉让他热情为他人提供帮助,脱离了以前空虚的生活。比尔决定去一家慈善机构做志愿者,帮助贫困孩子接受教育,同时他也为卡拉设立了一项助学基金,每年给他一笔钱用于教育。最后一次来就诊时比尔的眼里泛起了眼泪,并对布兰迪说:“我想谢谢你这么长时间以来给我的真诚关怀和同理心。”他还说:“无论我跟你说什么,你都能接受,你让我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我想让你知道,光是这一点就治愈了我。” 的确,在咨询的过程中,布兰迪都能感受到患者内心的痛苦,她耐心倾听,并且眼眶湿润。这是咨询师与患者之间产生的共情。 为了给患者提供空间,她告诉他们:你们不必承担什么责任,我无条件地接受你们的怒火。这正是患者一直所渴望和追求的。只有建立了理想的医患关系,才能真正了解接受患者内心的自我;了解患者的渴求是咨询师的工作。咨询师需要倾听和分析患者内心的想法。 人人到期待爱情,因为能够享受对方的陪伴、被对方所爱,但给予爱意味着要冒险,要接受不确定。 保持亲密关系需要勇气。马克或许也知道他会遭到我的拒绝,但还是把他对布兰迪的情感告诉了她。这真的令人高兴。 很多患者都很难表达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害怕遭到拒绝。害怕出现自己不能接受的结果。 掌控亲密关系需要自信。马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表示他跨出了自我的第一步,做到了和接受真实的自己。这将对他开展下一段爱情也好处。 他已经从一个消极的,具有攻击性的人变成了一个坚定自信有勇气的人,他成了全面的男人。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是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戴维·兰森和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布兰迪·恩格勒合著的一本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博士布兰迪在曼哈顿开了一家诊所,本想帮助女性解决情感问题,没想到上门求助的多数是男性!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想说:“帮助了男人,也就帮助了女人不是?” 在布兰迪在书中提到的这11位男人中,有的权势冲天,有的腰缠万贯,有的籍籍无名,他们既不是变态,也不是行为不轨,他们就是平常的男人,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不同阶层。 他们其中有征服欲太强的男人, 遇见强势的女性会倍感压力的男人, 说女人都是骗子的男人 讨厌没激情的男人 不想表现得太柔情,抑制情绪的男人 归根结底,他们缺的不是女人,而是爱。在我们身边的男人、丈夫、兄弟都有可能跟他们一样。 但有一点十分值得赞扬的:那就是他们面对自己的问题,都是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治疗和帮助。做到早治疗早康复早幸福。 事实上,没有哪个男人能做到那么完美。无论什么样的男人,他也只是一个寻常男人而已。因此,作为伴侣,应该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和爱。 一个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希望他改变,但他不会改变。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女人,希望她不改变,但是她一定会改变。——周国平 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 男人生气的理由: 这些男人生气不只是因为妻子的样貌变丑了,也不只是因为妻子没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性感。男人们认为,伴侣体重增加,就是直接拒绝的意思。意味着她不需要自己,不值得她保持身材,还可能意味着她不再关心自己了。 引自 保罗 | 强势的女人让我倍感压力。 这种说法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看待男人的思路:男人对自己伴侣的不满,可能根源上来自于感觉到对方对自己不在乎的模样,男人喜欢美貌,也需要爱。 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11个男人慢慢敞开心扉,说出了很多令人震惊的、只能对心理师坦白的真心话。原来,我们在过去的生命里积累的问题、未抚平的创伤,在遇到爱情时,全都会呈现。而这些,我们无法逃避,只能面对。 通过真实的对话还原,通过心理医生的分析疗愈, 或许你会懂得: 男人表达爱时有些许笨拙、扭曲。但坚强外表下的压抑和苦闷中,他们进行了漫长的挣扎和改变,才在心理上完成了成熟稳重的男人…… 我欣赏他们能迈出这一步,这总比那些把问题隐藏起来的要好得多。隐藏的结果,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也许女人在找男朋友时,会问自己的一些重要的问题: 他是怎样应对情感和情绪的? 他能够处理好恼怒和悲伤的情绪吗? 他是会发脾气,还是会将这些情绪隐藏起来? 他是会主动处理还是会咽下这些情绪? 他是怎样应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的? 他能够接受和给予爱吗? 他能够跟你相互扶持吗? 你们能成为彼此的避风港吗? 即便你让他感到挫败,你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他也能保持对你的爱吗? 他能否不沉迷在爱里无法自拔,而是在爱里找到自己吗? 这本书对配偶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观念——这些都来自真实世界中赤裸裸的真相,来自那些真正受过相应的磨难、经历过相应的痛苦和真实的人。 读完《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人们对男人的想法和观念,即将被颠覆。 “爱”从来都不容易,与浪漫不一样。爱不只是一种温暖的感觉,爱是有韧性的,是不屈不饶的。而男人是很难做到,他们很难成为女人们所希望的样子。而作为伴侣,要给予对方理解和爱。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男人才是我理想的伴侣呢? 面对爱情的不确定性时,他能够保持坚定;面对女人的吵闹和威胁时,他能够沉着冷静;他能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权力欲望,用自己的力量创建并维持自己的情感关系;他不因索取,而因给予和分享变得强大,通过帮助身边的人获得力量;他能努力挖掘别人的长处;特别是伴侣的长处。他非常尊重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不将别人的成功视为威胁,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不需要通过揭别人的短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我想:倘若能够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全面的男人。 通过阅读《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我从中寻找到答案——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耐心、勇气、容忍。而这些技巧往往被我们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