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是一本由马马也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一):越长大越孤单
渐渐地明白你必须要学会跟一些人告别,学会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默默成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人长大了,笑着笑着就会哭。只有时间才会治愈一切,就像宫崎骏所说,没有谁能够陪你走到最后,人生就像列车,每一站都会有人离开,你必须跟那些下站的人挥手微笑告别。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二):既然有缘结伴,唯有珍惜二字不可辜负
读完了这本书,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触动人心!特别崇拜会写故事的人,遣词造句那么的平滑细腻,情节扣人心弦。有生活的苦涩和美好,有爱情的甜蜜和无奈,有对生命重新的认识,有不甘平庸的命运的选择。都是最贴切自己生活的经历体会,岁月慢慢让人学会了爱和包容,好多真挚的情感得之不易,既然有缘结伴,唯有珍惜二字不可辜负,愿这世上所有的相聚,都是曲终人不散.....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三):作者让我更加明白什么是爱,是陪伴,是年少无知,是倾尽全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轨道,但是如果把大家的人生轨道做成一张表,我感觉其实每个人所要经历的却是那么的相似。
人出生的时候没有先导片,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家人和朋友总会一个个离开,我们只能靠自己去面对属于我们的每分每秒。
当然,人生路上还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个她。不管早到晚到,你要相信她一定会出现。马马也说,总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这个世界对你所有的刁难。
这句话极大地鼓励了我。我一直是个比较自卑的人,可是内心又不愿意妥协。直到我女朋友的出现,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我相信她才是老天赐给我最大的宝,没有她,我可能无法对抗这个世界。
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支撑你度过很多道坎。
这本书我花了快一周的时间才读完。并不是作者写的晦涩或者不吸引人,反而是因为他写的太刺入人心,太直接,太鲜血淋漓,让我没有办法一口气读完。这是近两年来,我读的文学性最强的一本故事集,每一篇都看得出,是作者用尽力气写出来的。作者让我更加明白什么是爱,是陪伴,是年少无知,是倾尽全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读完这本书我只想说让我们活在当下,去做想做的事,去爱自己所爱的人。不要在乎结果,等我们把想做的都做了,想过的生活都经历了,最后的自己才是完整的自己。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四):有一些文字,会安静而沉痛地在流淌
一直以来,对于什么故事集,小说集,随笔集,鸡汤集,我总以为,要么就是特别会写故事鬼斧神工如张嘉佳或者犀利毒舌如宋小君等,我从来不知道,还有一些文字,会安静而沉痛地在流淌。
马马也说他自己是一个靠写字为生的手艺人,这个我是能看出来的,他的文字,可以看出匠人精打细做的功夫在 。要我说,马马也不仅仅是一个手艺人,更是一个浅笑着吞咽悲伤的诗人。他不会告诉你生活到处都是希望和明亮,他会让你看到这世界也有残酷的一面。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人长大了,开心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13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老牛的火焰龙》。倔强而长情的爷爷,苦楚等待了一生的师妹,这多像刘德华的一首歌《黑蝙蝠中队》。在爷爷一次次的挂念里,在家人一次次地不理解中,师妹最终遗憾地走完了这一生。“那条回家的路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也没有走完,最后他放弃了,他要随她而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好好爱她。”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两个老人,在生命的暮年,对彼此能见上一面,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望。这种超越了爱情的情感,令人震颤。
死是冷的,可是爱不会冷。
不知道我和将来的另一半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定会争吵、会为柴米油盐而烦心,会分手、会复合、会生儿育女,但希望,我们彼此之间不会有遗憾。
珍惜身边的人,每一分每一秒,套用一句很俗套的话来说,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趁着爱人在身边的时候,用尽全力地去爱吧。
很好的阅读体验。真庆幸从此知道了这样一位作者。
幸福也好,悲伤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哭过之后,总会天晴的。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长大。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五):人长大了,痛并快乐着
马马也的文字是这样的,让你笑中带泪。他说着别人的故事,但你就觉得像是在写自己。他的视角只是在记录这些故事的发生,告诉你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和你一样的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他不会教你要怎么做,甚至不会给你任何提示,他只是在告诉你,如果你这样去选择,你可能遇到的人生会是这样。
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怪兽大林》。主角大林绝对是个性情中人,这在当今的社会已经很少了,因为他们更多的存在于我们的青春岁月中,存在于我们的二十几岁,存在我们没心没肺天真无邪的大学时光里。作者写的大林,我们每个人身边一定都遇到过。他们侠肝义胆,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是你青春时期最好的玩伴,你们也曾发誓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可是誓言往往随着大四毕业,大家踏上各自奔赴前程的火车烟消云散,当年吹过的牛喝过的酒也都逐渐变成了回忆。
看马马也的文字,能让人回忆起很多非常美好的岁月,能让人的思绪稍微停一停,问问自己,你还记得二十几岁的自己,是什么样吗?
我有个朋友,高中老师,收入非常不错。他三十有五了,至今单身。说句实话,他长相非常一般,眼睛小嘴巴大,比林永健还难看。家里人着急,总给他介绍对象,可是他从来没瞧上过。一吃饭他就跟我吐槽,他觉得自己条件不错,为什么就是遇不上一个对的人呢。
我说,兄弟,你还记得你读大学那会儿吗?你追求你们班一个女孩子,天天早上给她买饭团,加肉松和萝卜干,刷两层辣酱。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你都给她送到教室。据我所知,那姑娘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姑娘,长相身家都没有过人之处,你为什么就愿意对她这么付出呢?
他迟疑了一下,说,那时候没有想的太复杂啊,有感觉了就去追求,喜欢了就为她付出,她高兴我也高兴。
我告诉他,兄弟,那不就结了?其实不是别人不够好,而是你变了,你长大了,说得难听一些,你世故了。适当的隐藏自己也不是什么遭天谴的事儿,但我们的生活不是拍电视剧,别总给自己制造戏剧冲突。你现在总觉得不如意,是因为你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你想要的东西更多了。改变别人不容易,改变自己还不行吗?
说得我哥们眼含泪花,不知道是让他想起了初恋,还是真心悔过了。
即使我们彼此都找到了幸福的归宿,即使再无缘相见,也会在某个夜里想起在一起度过的那些疯疯癫癫的青春时光。
人生最疯狂最美好最单纯的日子,也就那么几年。好好珍惜吧,把它们封存起来,这对以后的漫漫人生,都是一笔财富。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六):我很感动,因为书里面流动的情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些故事,到底是真的,亦或是半真半假呢?
其实知道答案,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文章里面的情,是骗不了人的。
马马也很会写情,爱情,亲情,友情,他不是用辞藻去堆砌,也不是抒发一通情绪,替你总结人生经验,而是用朴实无华的大白话,跟你讲故事,就像邻家哥哥一样。
感情是真的,不管多么离奇,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其实本原都是爱,这也是这本书感人的地方。
看作者介绍,马马也刚过三十而立,这个年纪是男人最有诱惑力的年纪,成熟稳重,事业有成,阅历丰富,但又不会完全失去生活的激情。洗尽铅华之后,他并没有去写那些很没有技术含量的鸡汤,或者是所谓的“金句”,他用自己的笔调,描绘了岁月的印记。真实,沧桑,残酷,撕扯,得到,失去,幸福,和解……他的笔下没有无病呻吟,一个字都没有,你在他的书里面看不到虚情假意,看不到矫情励志,有的只是同龄人走过的那段岁月,以及共鸣。经历过同样时代的人,会有亲切感,今日青春正好的人,明天也会有类似的感喟,一代一代无穷已。
其实,马马也书中写的大多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恋爱分手,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看的时候你会觉得,我靠,为什么别人都能活得那么与众不同,就算衰,也衰的惊天动地,看上去波澜壮阔。而我呢,我却活的寡淡无味。
其实,这就是心态的问题。 你眼中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平淡的。可是如果你认为会有故事发生,但通常也就发生了。遇到一个喜欢的人,那就执着地去追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千山万水只为一人,就算最后不能在一起,那也是可以写进书里的精彩片段。如果想实现一个梦想,那就不留后路地去做吧,没有尝试,连1%的成功可能性都没有,那你的人生就真的永远都是灰色了。但是,正因为大多数人逆来顺受,不愿意付出,所以看着这样的故事会过瘾吧,如同梦境一样。
所以,其实已经无所谓故事是真是假了,我就算知道故事全都是虚构的,人物全都是自己杜撰的,我也仍然感动,因为里面流动的情。故事不过是个树干而已,马马也在这个树干上面开枝散叶,长满了自己的、他人的、道听途说的故事,想必是把很多真实和虚构全都打碎,然后揉和,如镜中月水中花,让很多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样的一个刹那,命运的十字路口,失手就错过的爱情,来不及奉养的亲情……
被感动是好的。这表明,内心始终有柔软的一隅,不论岁月如流冲刷记忆,始终保持着这份柔软,如成人之后的赤子之心。读过,如果不动心,那会多么糟。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七):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
最近这本书有点火,网上一直看到有在推荐,但是我对于畅销书啊,谁谁谁推荐这种,一直是不感冒的,主要这种类型的故事集实在太多了,水平参差不齐,鱼目混珠,很容易买到凑数的,所以除非它的口碑真的好,否则我不会轻易下手。
直到身边好几个闺蜜不约而同地都在朋友圈里面推荐了这本书里面的文字。之前并没有看过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所以感觉这个名叫马马也的作家,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闺蜜乐源说,她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是笑着笑着就哭了,有种心里面五味杂陈的感觉。她还说,上一次看书哭,是蔡崇达的《皮囊》。这本书,无论是故事性,还是文学性,都不在《皮囊》之下。她说了一句话特别高的评价,这本书里面,没有一个字是废话。
冲着乐源这样高的评价,我不去看看,心里就一直痒,于是下单买了一本。看了序言,就知道这个作者不一般,很会写故事。我是跳着看的,先看了第一篇《一了百了》,又看了最后一篇的漫画《猫的遗书》,就感觉这个作者的脑洞很大,而且很有创意,能把小说写得跟看电影一样精彩。看了《有些爱,不得不各安天涯》,我大晚上躺在床上痛哭流涕,然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了。我想起了往事,我曾经单恋过一个男孩子,后来那个男生在一次著名的空难中去世了,直到他去世,也不知道我喜欢他。这件事情对我的感情,我之后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尘封的回忆,我谁也没有说过,连自己也不愿意再想起,没想到看这篇文章,让我一再泪目,前尘往事不断涌现出来,大哭一场之后,心里的压力似乎释放了不少。
一个个故事让人笑,让人哭,让人感动,伴我度过了好几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想乐源被他的故事感动了,一定也是在某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我来说能打动人的故事就是好故事,因为从那些小人物的身上会发现你,我,还有他的影子,这些人承载的可能是我们年轻时候的信仰和梦想。
《有些爱,不得不各安天涯》、《不是超忆症患者的初恋》和《诀别》是我最喜欢的三个故事,马马也很会驾驭人物的情感描写,让你觉得就像在看电影一样,脑海中不断有画面出现,很美,有时候也很残酷,但善良的初衷从不改变。因为这三个故事我愿意以后去买他所有的作品。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他的故事,即使故事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很真实。
也许故事没有达到世俗眼中的完美,但是所有人物都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做了他们该做的事,爱了他们该爱的人,放弃了不该属于他们的人生。故事看完,生活还要继续。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随便翻开一个故事,让他带你走过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最后以《不是超忆症患者的初恋》中结尾的歌词结尾,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就像看《大话西游》的结尾一样,有一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在心头蔓延:
自古多余恨的是我,千金换一笑的是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八):总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这个世界对你所有的刁难。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里有一句话,总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这个世界对你所有的刁难。
忽然想起个故事。
故事里的女孩,我认识。
记得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像突然有了软肋,又同时有了铠甲。脆弱得好像必须仰仗那个人而活,他的关注他的一言一行都成了你存活的“氧气”,可是有时又觉得自己很坚强,只要对方一个眼神肯定,仿佛就能立刻满血复活,可以打败各种挡在爱情之路上的小怪兽。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她喜欢那男孩。
我鼓励了她很多次,叫她跟他说,她就是不听我的,总是摇摇头。
后来大家关系远了,只是偶尔吃饭谈起,我会问你们还有联系吗。
点点头。
然后呢?
没有,只是好朋友。
这彻彻底底,就是一场独角戏。
她跟我说,他找了我们都认识的另外一个女孩,还是她的好朋友。
我在微信上问她,你是不是你真的伟大到了这个地步,现在你打算怎么办,你真打算这辈子当尼姑了。
她总是在网络的
那头咯咯的笑,然后沉默很久说,我也不知道。
有一天,接到奇怪的号码打来的电话,发觉是她。
那个时候我这边是下午一点。她那边是半夜时刻。
我说你好好的干吗没事学我闹神经衰弱。
她说,他们明天结婚,我是伴娘。
我听得真切电话那头有音乐的声音,她在一遍又一遍的重看my best friend's wedding。估计是把把最后那一刻钟翻来覆去的看,流着泪。
想起有一次,天下着小雨,我在地摊上翻不出柯南300集之后失望到极点,她扬给我看这张DVD笑得那么灿烂。
后来我跟她在我的电脑上看完那部片,我看不懂那部电影,我也一直不懂她为什么喜欢。
她在电话里跟我说,你知道不知道,有时候我多么希望我也能说出口,或者,或者至少做点什么。然后她笑了,我觉得其实我还是挺厉害的,隐藏得那么好。这么多年,也就是除了你一开始就猜出来了,其他的人都不知道。
我呵呵笑。
她说,永远别先动情,先动情的人都是笨蛋。
说了多久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后困到不行,不得不收线。
我对她说,赶紧泡两个茶包拿出来隔着,马上去洗澡洗脸,涂上厚厚的一层面霜,多擦点眼霜睡觉。早上起来睁眼前先弄点眼药水然后敷泡的茶包15分钟,然后再洗澡,完了以后记得马上喝一杯黑咖啡。
她不停恩恩。然后停了停,说,我忽然不想去了,可是那么多人,不去是不是不好,算了还是去吧。变得好像自言自语。算了,她忽然笑了,你忙吧,我泡茶去了。拜拜。
我说恩拜拜,然后我忽然想起来什么,说,你等等。她说恩?
我一字一句地说,把那张碟扔掉。她说,恩?
我说,你这个白痴,把那张碟扔——掉——!!!!
她笑,知道了,你这么凶这辈子都嫁不出去的。然后电话就挂了。
后来,我收到婚礼的照片,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四个人的合照。她站在新娘的旁边,穿一身简简单单的浅紫,带漂亮但低调的妆容,笑得谦卑安静。
和电影里面的julia roberts一样,最后一幕她穿浅紫,当送出最美丽祝福的伴娘。和电影里不一样的是,白马王子从头到尾看都没看她一眼,更没有拯救她的奇迹黑骑士,浪静风平。
那张照片的名字叫做,新娘不是我。
我不知道她和我的那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我只能讲说,高中、大学……一转眼,都变成了过去。
也许再过很多年,当我们看惯秋月春风,踏过无数惊风细雨,那个时候我们会知道,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永远会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等待,就总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这个世界对你所有的刁难。
爱上一本书应该就是因为它能触动你心底的某个角落吧,
无论是唯美的,还是残酷的,能带给我们共鸣,能让我们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能让我们微笑或哭泣,就是心中的好文字。
马马也的文字,美好而感动,单纯而温暖……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九):人长大了,其实很脆弱
作为马马也最好的朋友,我必须要第一时间来抢头条,说说我眼中的他。
马马也是一个金牛座的宅男。金牛座有多宅,你们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就知道了。他们可以一个月不出门,靠网络和外卖就可以活着,还活得不错。马马也是个编剧,脑子里自然不缺故事,经常会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平常在家,除了写剧本,写专栏,写书,最大的兴趣就是养猫。
对,都说男人不应该养猫,可是他养了三只猫。他把猫当作女儿一样宠溺着,要啥给啥。
我也是一个猫奴,看见流浪猫就想喂,看见被遗弃的小奶猫就想抱回去养。我跟马马也说,要是你的书里面会写到猫的故事就好了。
马马也说,我正有此意,要把身边的小猫写到故事里,让他们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至少在书里会活得更长久。
而你们知道吗,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师叁囍和插画师崔九九,都是养了很多年猫的老猫奴。
所以说吧,人跟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来的。一群爱猫的人,凑在了一起,做了这么一本满怀爱意的小说集。
书中最后一个故事叫做《猫的遗书》,是马马也写的故事,崔九九配的插图。这篇文章其实是临时起意加进来的,是为了祭奠叁囍家的爱猫赖赖。赖赖突然因病去世了,叄囍悲痛万分。马马也感同身受,写了一段故事,祝福赖赖回喵星以后,能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没有想到的是,马马也写完这本书之后,他家的大公猫茉莉突然一蹶不振了。马马也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创作上的瓶颈,在家里一瓶接一瓶地喝可乐。最多的一天喝了5瓶600毫升的可口可乐。每当这个时候,茉莉就会跳上桌子,走来走去,很像是要把可乐瓶子推倒在地,怕他继续喝就会血糖飙升的感觉。马马也有时候写不动了,茉莉就像有心电感应一样,默默地趴在键盘上,把头靠在他的背弯里,低着脑袋求摸头,摸一摸,马马也就被治愈了,创作中的狂躁症也就慢慢消失了。
古怪的是,马马也交完稿之后,茉莉就突然病了。它开始不吃不喝,不愿意动,成天嗜睡,躲在床底下阴暗的角度里不愿意出来见人。我说,该不会《猫的遗书》成真了吧?它感谢你陪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没什么好报答你的,就用了最后一条命,帮你完成了这本书。
他很难过,他去雍和宫烧香,给茉莉拜菩萨,求菩萨保佑它挺过这一关。
他说只要茉莉能好起来,他会再收养更多的流浪猫。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茉莉已经半个月不吃不喝了,两个月之前还被人嘲笑是个十多斤的大肥猫,现在转眼已经瘦成皮包骨。
医生说是它年纪太大,身体机能衰弱,属于正常老死状态。马马也不信啊,一个月前茉莉还脚下生风地上窜下跳,怎么转眼就被判了死刑?他买了最好的营养膏、营养液、罐头,每天硬往茉莉嘴里灌,灌了有时候还会吐出来。他的手上满是茉莉挣扎的时候不小心被挠伤的血印子。
啰啰嗦嗦给大家说了这么多有的没的,没有逻辑没有条理,希望大家不会看得云里雾里。但我其实想说的是,不管是人与人也好,人与动物也好,甚至人与花花草草也好,都是靠感情,靠爱在维系着。马马也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要给大家营造一个温暖治愈的世界,他会告诉你,这个世界有得到,也有失去,有幸福,也有撕扯。但是归根到底,是为了纪念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妙时光。
周日下午去地坛逛公园,看到了遮天蔽日的银杏树。当时我突然就想通了一个道理,拍了一张照片发给马马也,我说你看,现在这些银杏叶子还是碧绿碧绿的,可是再过两个星期你来看,就全都黄了,黄了之后再过两个星期呢?全都得秃了。生命也是这样啊,只要活得有质量,到时间了,就让它开开心心地走吧。
马马也给我回了一张照片,是他和茉莉的合影。茉莉已经瘦的脱了形。照片里马马也笑得很知足,茉莉靠在他的怀里,很安静很安静。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伤痕,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不图更多,只是希望有缘看到这本书的你,能成为马马也的知己,他给你讲故事,释放你的情绪,让你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没什么大不了的。
哭过之后,送一句歌词给你:生来为了认识你之后,与你分离。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
:马马也金牛座的执拗脾气上来了,死也不相信茉莉就快跪了。他前天换了一家医院,证实之前看的是个庸医。茉莉被检测出重度脂肪肝,正在接受输液治疗。它暂时应该不会回喵星了,真是个大喜讯。
真真是,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
《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读后感(十):知道的越多,想说的越少
在今天这难得的下雪天的下午,我一个人咕咕唧唧的喝着凉白开。
放眼望去,一地的鸡毛不曾让我错愕;那些或心酸或甜蜜的回忆,反倒给了我不太富裕的脸蛋添加了几份喜色。那些一眼望不穿的雪花里,是几个青春年少的成长故事。
水木林华在《一生有你》的歌里唱到: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李健后来又唱了《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我们都还没有老去,却似乎懂的了全部的风花雪月、人间冷暖;我们都还没有经历过,却总以为我们承受的一切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我们太容易把眼睛看到的东西拿来当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太容易把新闻联播的美好当做自己以身作则的品性…在不断的信息爆炸里,我们自身也被粉身碎骨了。读马马也的这本《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才更深刻的明白,我并没有长大。并没有像马马也故事里的某某某那样,了无牵挂的说走就走,放开一切,头也不回的可以纵身一跃。中岛美嘉的那首《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被马马也讲的深入骨髓,听着中岛美嘉的歌再看马马也写的这个也叫《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的故事,这感觉简直小有几分酸爽。
悲剧不总是因为心凉,或许还有悲伤,一些注定无法解开的结,是需要一个像马马也这样的作者来描绘的,这感觉像极了某副名画必定须得由那个癫疯的画家来完成一样。开篇的两三篇故事都有连接性,我原本以为他会在十三篇故事中汇集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却不曾看到最后又散落一地,鸡毛乱飞。我曾试图去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那种起承转合的细致与精华,却不曾习的半点精髓,通篇的文字是巨大的工作量,一个故事三处转,四处合,不读文学系简直糟蹋了,但只读文学系又通才不适。马马也的文章也有类似的效果,看似现代的写作风格,却也有细致的行文手法。前两篇把我看入迷了,之间的关联和后文的揭示多少有一些隐晦和镜头画面的感觉,这写作手法也是需要用心揣摩的吧。
看这本书之前和朋友讨论余华的《第七天》,许多人听说余华是从《活着》开始的。那些真正读懂《活着》的人是不建议再继续读《第七天》的,但也有一些人还是看明白了《第七天》的精彩之处,虽然是用死人的角度去讲解人性的某些品性,但却没有把书名叫《死了》,这个玩笑如若读懂了,捧腹大笑的或许就是傻瓜吧。在《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里面,开篇用一个奇怪的厌世的故事揭示后文的风格和主调,确实有些惊艳;不继续读下去以为又学余华的《死了》那样编出一些大的人生哲理来了。读下去之后,却发现作者在讲故事,也在讲道理,更是用思考和记录的方式在阐述自己的理想。
故事的基调是悲观的、可怜的、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总有几分悲伤能逆流成河,总有一些人儿读懂了会笑。这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这是马马也给这个娱乐世界嘻哈不断的现实一点悲的清凉。记得陈丹青说过,一切极端的追求都是不正常的。看过多的喜剧误导了我们思维的辨识,以为自己会一直开心畅怀的笑下去;但中国的喜剧界翘楚达人陈佩斯说过:一切的喜剧都是以悲伤为前提;悲伤的程度越高,越容易喜极而泣。这感觉像极了这本书中的那些个主角们,不同的悲伤和喜乐胶着着、缠绵着,你无从分辨故事里主人翁的心态,也只好随TA一起流浪、飘摇。
马马也的真名在文中多处出现,或有亲身经历,或有过许多的思考;北京奇葩多,从来不缺乏讲故事的人;但能把故事讲的有些意思,还不太乏味,能继续看下去的,还真太多。争奇斗艳表现在文字上是极端无聊无味的,但文字上表现出来的争奇斗艳反映在脑海里却有些奇思妙想。那些你也曾经历过的事情,别人用文字表现的很深邃、很有说服力、也很有思考力,这就是一种表现能力和思考能力;马马也无疑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实力的。突然想起大学同学说过的哪句话,他说:知道的越多,想说的越少。读罢整本《人长大了,开心都想哭》,我想,马马也是愿意做一个“知道的越多”的人吧——十三篇简直不够!
似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养猫,马马也也问了一个我曾经问过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写了一个关于养猫的文章,文章中引用了一个他奶奶讲给他的故事,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象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这只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我觉得鲁迅的这个故事补充在第十三篇里,效果应该也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