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思泉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04 02:5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思泉涌》读后感锦集

  《文思泉涌》是一本由保罗·J·席尔瓦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思泉涌》读后感(一):一本目的明确的书

  对于科学论文写作者而言,这是一本目的明确、效果明显的书。书很薄,读起来很快,核心观点就一条:安排时间来写作。围绕这一点的讨论足够充分和令人信服。虽然作者的语境是在心理学领域,但显然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适用。我建议国内大多数的博士研究生都读一下这本书,因为科学论文写作实在是很多人的短板。

  《文思泉涌》读后感(二):一本简单实用的写作指导手册

  学术写作难免枯燥乏味,很多时候都会本着能拖则拖的心态,将拖延进行到底。这本小巧玲珑的册子语言简洁易懂,在轻松的氛围中给读者指点出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非常实用。书中还根据不同的学术写作类型给出不同的方法,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还是著书,都能找到对应的方法和对策。

  《文思泉涌》读后感(三):文思泉涌笔记

  如果你觉得写作很难,那是因为写作的确很难。

  多产的写作者并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他们只是花了更多时间在写作上,同时,他们的效率更高而已。

  改变你的写作习惯并不会使写作过程变得更有趣,但是会使它变得容易和轻松。

  写作是一项技能,而不是什么天赋或特殊才能。

  像所有的高级技能一样,写作技能必须通过系统的指导和实践来培养。

  人们必须学习相关的规则和策略,并努力实践。

  解决之道:

  让别人尽情拖延、做白日梦和抱怨去吧,你所要做的就是:坐下来,写。

  《文思泉涌》读后感(四):简单有效的办法

  整个学生时代, 写作对我都是很痛苦的事情,还可以想到被要求写周记的痛苦。日记?怎么可能有人自愿这么做!工作以后才理解 这些文字对于沟通的重要,都不要说写作了。

  作者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用计划,进度,控制和管理,当然也有一些文例的介绍来帮助。我觉得有收获,除此外,也大概没有更多的密招了。

  几点让我有新的角度(不是简单的归于所谓项目管理的方法)认知,

  1. 对拖延的借口的分析,时间,准备,工具和环境,时机和灵感,所有这些都会出现在很多人的写作开始中,其实你需要的就是开始,从一个计划,大纲开始。

  2. 突击写作者,Binge Writer, 这个分析到位。坏习惯,既浪费时间也毫无成效。所有改变应从这个改变。

  还有就是练习,练习,练习

  《文思泉涌》读后感(五):一个总结

  在导师发的众多资料中,“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这本书第一时间引起了我的注意,放到kindle里在碎片时间里翻看一下,如获至宝,本书绝对是同我一样在学术道路上刚起航,还没摸到门路的菜鸟的红宝书。

  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第一步就是要把那些到嘴边的借口都咽回肚子里去。借口诸如“找不到时间写作”、“我要先做一些数据分析/看几篇文章”、“我需要……(硬件)才能更好地写作”、“我只是在等灵感”……,都一一被驳回。找不到时间?学术写作是学者的工作,应当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而不是找时间;先做些准备工作?这些与写作相关的工作都应当包括在写作时间内,用你安排的时间去做这些事;要更好的硬件?呵呵;没灵感?学术研究不是搞艺术,程式化的工作需要哪种所谓灵感?

  第二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即制定写作计划。具体的要素即明确的目标Target和细分的任务Action,区分主次,把计划成果用表格记录下来。(我已经仿照作者做了这么个表格啦~)进一步地,还可以组成互助小组。

  在本书的第五部分,作者还介绍了学术文章的文风——简单、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善用“:”、“;”、“——”;最最重要的,是别再用类似于“实际上”、“这样”等等这种没有意义又让句子复杂的词语。

  《文思泉涌》读后感(六):期末看看这个减轻罪恶感

  高效写作的要求:制定时间表、设定目标、时时跟踪工作,奖励自己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找时间去写作,也是要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只要是在找时间写作的,最后都会变成突击写作!道理还是有的,哈哈哈,自己一直以来都是灵感至上者,感觉必须要有灵感才能开始写作。没有灵感,那么都是在浪费时间。

改过自新的突击写作者通常都不懂如何管理他们的写作时间,因为,他们以往的激励工具是最后期限和罪恶感,他们没有规划目标、同时管理多个写作任务和执行计划的经验。

  其实解决办法还是比较正常的,写好目标、列出具体步骤,具体化每天的任务。区分出先后顺序。列大纲标题和摘要(摘要要有所有包含你的论文的关键词)导论(导论的开始,先总结、概括你的论文,描述问题的缘由和理论依据,目的在于论证本文存在的意义、第二部分则是核心部分,描述相关理论、总结已有研究,并且更加具体地阐述你做研究视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利用好小标题和副标题来突出重点、第三部分介绍你的研究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结论讨论参考文献

  《文思泉涌》读后感(七):很妙的小书

  最近陷入学术焦虑——这么说已经是抬举了自己——其实一星半点学术火花都还没冒出来。

  但是不论有没有成就,焦虑始终在。入睡时间越拖越长就是个明证,看上去再开心无脑的荒废时光,潜意识里始终有个“上进的小人儿”不肯妥协,她总在睡前冒出来,把书本纸笔摔你一脸,在喋喋不休地骂你不学无术。

  最后她摔给我两本薄薄的小书——《会读才会写》、《文思泉涌》。我各花了一个白天,读完了。就是这么薄。针对学术写作来说,前者是术,并且侧重于文献的阅读和解码;后者是道,是针对各种学术拖延症的一套拳。技术和思路都重要,这两本书都值得一推。

  说说《文思泉涌》。

  但凡工具书,很难逃脱的命运就是总有人如此总结:“哎呀,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完的,非得出本书”。

  这种论调倒果为因,其实正是写作者提纲挈领地找出要点、并一一展开思维辩证,坐享在作者的思维苦劳之上,你才能够顺风顺水地恍然大悟,并且误以为一切都是如此简单。

  《文思泉涌》就是很容易被这么低估的一本书,它的目标具体、操作简单,并且充满了幽默感。(没料到自己会好几次哈哈大笑)。

  提纲我就不列了。全书高亮的核心思想就是:“订好计划,每天都写,风雨不改”。

  但不要因为这个简单粗暴的概括就低估这本书,至少,看完书的我已经设定好闹钟和写出了计划表。光失眠光抱怨光喝二手鸡汤都没用,推荐看看这本书。

  《文思泉涌》读后感(八):文思泉涌的读书笔记

  这是一位交大博士师兄推荐阅读的书,书本比较简单,整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告诉读者如何突破障碍写出东西,个人感触其中的重点为做好写作具体计划并严格执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效率安排每天固定时间写作,养成写作习惯。截取一段来自本书作者的引用:”认真的写作者笔耕不辍,不论有无灵感。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规律性是比灵感更靠谱的朋友。“这一部分还讨论了突击写作者(拖延症患者)的一些心态,具体执行主要参考第三章《激励工具》,制定目标、挑选优选项(根据写作和工作内容重点安排写作,是写新的是修改老的还是校对,根绝不同的阶段重心来安排)、监控进展、如何处理文思枯竭(回归写作、专注写作、不要关注或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第二部分为第五章到第八章,从文风(精炼准确的语言描述)到撰写期刊论文和专著的步骤,这一部分是关于写作的具体技巧和实践经验。个人认为第五章和第六章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文风对于一篇文章影响很大,每个人文风不一读者感受不一。文风用中国话来讲就是遣词造句:用好词并不是让你用生僻的或者时髦的词语,而是用常用的词语解释专业的概念,且不断变换概念只会让读者混乱,所以要重复使用同样的专业词汇;造句中要善用分号、破折号、冒号等工具,同时避免被动式的语句。被动式语句是写作中经常碰到的,给读者的感觉很拗口,但是有些情况下只能使用被动句:如一些客观的概念、理论、构想,不要妄加主语如“研究者们”,作者认为有失客观性。撰写期刊论文和专著的步骤和思路,这一部分仁者见仁,回归到本质,每种写作都应该有既定的规则,我们要去遵守。

  最后讨论下这本书适合的对象。我认为不仅学术写作可以看这本书,其它类型的写作也可以借鉴。书中的推荐阅读也是不可多得的作者经验分享。

  《文思泉涌》读后感(九):《文思泉涌》读书摘要

  一 导言

  1.如果你觉得写作很难,那是因为写作的确很难

  2.写作不是比赛或者游戏,你想写多少就写多少,长短无所谓。千万不要觉得你有责任写更多,也不要为了发表而发表,写一大堆毫无意义的东西。

  3.写作是一项技能,而不是什么天赋或特殊才能。像所有的高级技能一样,写作技能必须通过系统的指导和实践来培养。人们必须学习相关的规则和策略,并努力实践。

  二 妨碍写作的借口都“貌似合理

  借口1:如果我有更多整块的时间,我就能写得更多了

  对策:安排时间写作,并排除一切干扰。做好计划并严格执行。

  借口2:我需要先做一些数据分析或先看几篇文章

  对策:在你安排的写作时间内,做一切你需要做的事。

  最好的自控是让客观环境不需要自控。

  借口3:我需要一台新电脑才能更好地写作

  对策:写作,你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

  借口4 我只是在等待对的时机,或者“我在灵感来临的时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对策:认真的写作者笔耕不辍,不论有无灵感。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规律性是比灵感更靠谱的朋友。

  三 激励工具

  1.制定目标

  目标设定是写作过程的一个环节

  把你的目标逐条列出来

  将目标尽可能的具体化

  2.挑选优选项

  如:有截止期限的写作任务

  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相关任务

  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

  其他

  3.监控进展

  切记:永远不要以不写作的方式对写得好的奖励

  4.文思枯竭

  高效的写作者无论想不想写,都会按时写作

  五、六、七 具体的写作建议

  1.简洁、单刀直入的文风

  2.撰写期刊论文(待补充)

  3.撰写专著(待补充)

  八 写作的认识

  1.外在的对写作的奖励很有限,而且难以预料-往往是在一堆拒信中能够找出一份用稿通知。内在的奖赏对于突击写作者来说更稀有。突击写作者总是带着罪恶和紧张的情绪,从来不觉得写作过程是有意义的。正因为长时间地持续性恶性循环,写作对于突击者而言总是精疲力竭的阴霾相伴,这更加剧他们对写作的厌恶。

  2.你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基因或是动力来帮助里写得更多。你不需要“想写“才写-人们通常很难喜欢这项毫无乐趣又没有截至期限的工作-所以不必等到你喜欢写作才写作。

  3.高效的写作有赖于习惯的力量,而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重复。

  4.令人讽刺的是,写的更多并不会让你喜欢上写作或者更想写作。写作很难,永远很难;写作令人头疼,永远都令人头疼。

  4.写作不是比赛,文章发表得更多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位更为成功的人、心理学家或科学家。

  5.一份写作时间表能够平衡你的生活-不是伪科学里所谓内心无欲无求之后的获得的奇妙平衡感,而是将工作与娱乐区分开来的平衡。

  《文思泉涌》读后感(十):超啰嗦的重读「how to write a lot」笔记

  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看完一遍之后不舍得还,拖了好久打算写个笔记把书和更多想看的人分享,再想看的时候来翻翻笔记。

  想要长期大量输出内容确实很难,但写作技能却和其他技能一样是能越练越好的。 我们总能找到借口不开始写作,这些借口包括不限于:没找到时间;要先分析数据;电脑不够流畅;没有灵感。其实在学习上我也是这样,一个小时之后我要出门了,没有多少时间了;现在不想学习。每每听别人这样说总能第一时间翻白眼,但是这些借口却很容易脱口。

  如果真心想要改掉写作上的臭毛病,那第一步就是制定目标,千万不要定今年完成这篇论文这种宽泛的目标,要着手今天写多少字数,今天把哪部分完成,根据目标选择首要完成部分。随时监控自己完成进展,定期回顾完成情况。注意“没有灵感”不在论文写作困难选项里面。

  考虑和有相同烦恼的相同水平的人组队打怪,定期对制定目标回顾,共同为彼此进步开心。

  学术讨论需要简洁的文风和直白的表达方式。对专业词汇保持前后一致;缩写词的谨慎使用;删去程度形容副词(extremely,remarkably,completely);合理利用分号表示句子并列关系;单破折号关联一个从句或词组,两个破折号中间连接插入语;such that更换成冒号或者破折号;“,and”后面的并列句需要主语。避免被动式,使用动词反义词来表示“not”(misunderstand➡️ understand)。however可以提到主语后面,用逗号隔开。 说了这么多要注意的,可还是要先写出来啊!!!

  期刊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先写大纲,大纲是写作的一部分,并不是“真正写作”的前奏。列大纲就是把论文思路理出来,而不是胡乱写一通。标题和摘要最重要,放在最后来写。导论部分先概括论文:描述选题依据,现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本文围绕目的展开的研究。研究方法应该详尽。结果利用图表形式展示。讨论紧跟结果,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质量也应该把握。

  提前论文之后认真读审稿意见并重新提交。在更改部分标注或单独回复。80%的拒绝率不应打消认真修改重新提交的信心。

  如果是合作撰写期刊论文,一定对何时完成自己部分工作定下规矩。

  执行写作计划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不仅是写作,执行任何计划都会有成就感和充实感。加油并坚持下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思泉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