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是一本由吴光驰著作,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一):这本书可能救你孩子一命
文/王大宝
在我小时候,父母都是放养。似乎养一个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只要保证他一日三餐不会饿到,一年四季穿的暖和就好了。现在每一个家庭都把孩子当做了宝贝。很多被放养的孩子长大成为父母之后,并不会具备那些急救的知识。往往在孩子最需要救护的时候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还是在这些时候能够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的急救常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也不能说我们的父母有多愚昧。但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父母是用错误的方式来应对我们受伤或者生病的情况。比如说,轻信某些偏方,甚至是迷信。这些错误的做法往往会耽误病情和救治时机,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比如感冒了一定要发汗这个说法,其实就是错误的。如果感冒发烧首要的是要降温,而不是用一些方法来让体温升高。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教会我们如何处理孩子感冒发烧,这一常见的症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比如说咳嗽、感冒、消化系统出问题、过敏出疹子、传染病高发期等等;除了这些生病的情况,还有孩子的意外伤害的情况。不是每个人都有专业的知识,来应对这些情况。在这些时候,如果在手边能有这样一本书用来速查,那一定会救孩子一命。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二):有备无患的“育儿宝典”
最近,朋友的妻子和儿子突发流感双双住院,而此时的医院,已经人满为患,近期的流感让很多家庭尤其是婴幼儿深受其害。生病住院,大人们不安心,孩子们更遭罪。由于孩子正处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的抵抗力不强,如果父母不注意,孩子们很容易生病、受伤。所以,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减少孩子生病受伤的几率,无疑对父母来说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迫切需求的知识。
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知名儿科专家吴光驰所编著的这本《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伤害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一一道来,本书内容详实、丰富,满满的都是干货。
边读此书,边对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50年前,作者开始从事儿童营养研究,对中国孩子营养结构致病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50年来,作者在临床不断摸索和验证,对儿童营养问题深入研究,先后获得北京科技进步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等大奖。现在,作者倾心于儿童营养与疾病科普工作,他的科普作品被众多妈妈传阅,并作为科学规划孩子营养结构,为孩子打好健康人生基石的必修课程。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孩子常见疾病展开,对孩子常见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识病、应对和养护方法。第二部分全面梳理了孩子在日常养育、游戏、活动、饮食、出游等各方面的安全隐患,教给父母预防和应对孩子意外伤害的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阅读本书,可以让家长们成为孩子最好的医生,从容应对孩子面临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学习本书介绍的各种疾病、伤害预防及治疗方法,可以为孩子健康成长加上一道“保险”,是家庭常备的“育儿宝典”。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三):用知识武装自己
孩子生病、受伤了怎么办? 这几乎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 哪个家长不是在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 当孩子第一次生病的时候,幼小的孩子表达不清楚自己的状况,这时候家长就更着急了,孩子发烧的时候也更加不知如何是好。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 这里面包含了6大类50种常见疾病的家庭防护,37种意外上海预防和急救全攻略,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咳嗽了怎么办,怎么样防止危险发生, 这里面都有相应的介绍。
同时,书中还介绍到了关于孩子用药的问题, 孩子生病了要正确的使用药物,作者指出了三种常见的用药错误,1,用药不准;2、剂量不对;3、重复用药。 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例如孩子感冒初期还没有出现病菌感染的时候,给孩子服用了抗生素,而感冒中出现肺部感染,却只吃了感冒药,这些都是属于错误的用药方法。
对于常用药物有医嘱的按照医嘱服用, 没有医嘱的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 如何使用退烧药、磺胺类药物、止咳药、平喘药、驱虫药、激素类药物、铁制剂、钙制剂、锌制剂、中药冲剂,这些药物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项作者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给孩子喂药让很多大人伤透脑筋,孩子因为不喜欢药物的味道而哭闹、呕吐,往往一次药物并没有吃多少,洒了很多, 最后孩子难受,大人也难受。 掌握如何给孩子喂药的技巧,对于家长来说是有效帮助孩子减轻哭闹的好方法。
作者在文末还介绍了家庭急救箱需要常备的一些物品,这些常见的急救用品是有孩子的家庭不可或缺的。
曾经看到过网友说家里厨房油锅起火,两个大人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上小学的孩子淡定的开门拿着楼道里的灭火器灭了火的事情。 紧急的情况不经常发生,人们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往往也是慌乱中不知怎么办了, 平时储备好应急的方法,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才会冷静的处理。
储备好了必要的知识,对于每个家长来说都是很必要的, 不但能有效的武装自己,更是更好的爱孩子的方式。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四):育儿必需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天使,需要我们用心的呵护。
当你每天神经紧绷的为了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忙前忙后,稍微放松一下,突然发现孩子出状况了,生病受伤了怎么办呢?
我们不能每次因为孩子出现一点问题就要抱着孩子跑去医院的,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加重病情的。
我们身为父母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育儿的知识,学会辨识,懂得基础的护理,不要因为遇到问题就变得手足无措,要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育儿的问题是还是在于大人的正确认识,不盲从,不愚昧无知的行为。
这本书非常实用,因为是专业儿科医生的教给我们的方法,所以可以说比那些网上的种种五花八门的猜测要科学靠谱。
只要孩子一旦生病,很多家长会有病乱投医,各种吃药打针,并不了解病情的原因,也没有确诊,最后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尤其在本书中的意外伤害是做为父母的最不想发生的,但是一旦发生了又欠缺相关的常识,不懂得如何在第一时间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很多时候,需要一点用心,平时多看看这类的书籍,不要等到真的发生危险了才后知后觉。
本书一共8大类,40多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供读者参考,以及38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可以帮助家长们随时随地翻阅查看速用,也是做为医学常识多一种了解和学习。
所有常见的儿童疾病,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治疗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哪种情况适合对应的治疗方案,给予相关的意见提供判断。
不只是文字参考还有图片相结合,温馨的小贴士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包括一些疾病的防治问题非常全面的,配有对应的食谱食疗方法,非常贴心实用,供参考使用。
反复看了几遍,熟读于心,不要等到真的问题出现才想着翻书查看的,看完本书发现,更多的情况是可以完全避免发生的,主要在于大人平时对孩子的照顾和细心的护理很重要。
我们不希望孩子生病受伤,但是很多问题又不可避免,需要我们父母不断的学习育儿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新技能,要相信科学不迷信,多了解多沟通,让孩子的身心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五):每个父母都应该学的育儿知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今冬流感最严重的时候,每年冬天,小孩的发烧、感冒、咳嗽都是最常见的,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大人的时候了,小孩生病,有时候太小,无法准确描述确切症状,整个人无精打采是大人最着急的时候。很多时候,小孩发高烧的时候,大人急急地去挂急诊,冲到医院面对长长的队伍望人兴叹。
这本书的吴医生针对从医工作中总结的各种感触撰写的这本书,就像是家长的一剂定心针。很多父母没有经验,一生病就着急,还让医生下猛药,其实这对小孩的健康非常不利。因为医院本身就是病毒的集中区,路上的折腾,等待的嘈杂,只会加剧小孩的病情。
第一章讲的是发烧。孩子一发烧,家长就会非常紧张,吴医生在这里就解释了孩子发烧的本质:孩子发烧只是表象,是体内防御系统与病毒进行对抗。对于低热体温,温度不超过38.5℃的孩子,只要进行适当的物理降温,扛过去,反而让孩子获得更好抵抗力,以后少生病。物理降温我们可以多喝温开水,用温水擦拭身体,洗一个温水浴,切记不能用酒精擦浴。如果高热到惊厥了,父母也不要慌张,可以先解开小孩上衣,把小孩身体转过来,清理呕吐物,往孩子嘴里塞牙胶或饭勺,保障呼吸畅通,同时还可以掐人中和物理降温,此时再送医会比较安全。
第二章讲的是咳嗽。针对咳嗽,很多家长会盲目用药,其实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因,从源头止住咳嗽。咳嗽一般有九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是感冒引起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还有肺炎、哮喘等原因。针对咳嗽,我们一方面不能乱用消炎药,也不能一咳就用镇咳药更不能使用成人止咳药或者完全不用药。遇到咳嗽,我们只有找到疾病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而具体是什么源头,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才能做出判断,不能盲目用药。
吴医生的这本书内容详见,后面还有针对消化系统、过敏等章节的针对措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必备书。
除了疾病,吴医生在这本书中还罗列出了小孩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和如何急救的方法。孩子活泼好动缺乏判断力,如果看护不周,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作为父母,多学一点救护的知识,在意外伤害发生时,才不会措手不及,丧失最佳时机。
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小孩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所以更需要我们武装自己,多学点育儿知识,当父母都具有一定的安全养护意识,我们就能预防和避免几乎所有的意外伤害。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六):孩子不爱吃饭,试试这几招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话挺有道理,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关于积食,很多读者都不太了解。《儿研所主任医生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一书就有一章专门讨论这个话题,这本书的作者从事儿科研究50多年,对儿童营养问题有专业的建议。
那么才能判断小孩存在积食问题呢?书中阐述了五种症状,第一,小孩的食欲很差,什么都不想吃;第二,小孩的食欲好,不过吃一点就喊饱了;第三,小孩身体有明显的不适,比如食苔厚重,粪便干燥等;第四,小孩晚上睡觉不安稳,翻来覆去;第五,小孩发育缓慢,有的甚至贫血。
小孩出现了以上症状,家长也不要着急。只要父母学会了科学的养育方法,孩子会慢慢地康复,爱上吃饭,爱上美食,享受食物带来的快乐。
第一,纠正喂养方式。孩子胃口不好,家长不要逼着孩子吃饭。饭前别给孩子吃太多零食,饭后可以吃一点,要注意量。睡前不要给孩子食物,比如牛奶、水果等。油腻生冷的食物要少吃。
第二,给孩子做推拿。让孩子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孩子脊椎两旁,用拇指、食指、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由下而上捏五六次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第三,饮食疗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另外,小孩不吃饭也有可能消化系统出了小问题。那么如何调理孩子的肠胃呢?
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一,给孩子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可以添加到奶粉或辅食中。第二,饮食疗法。比如瘦肉干贝粥、枸杞山药粥、苹果米粉泥。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家庭医生,一个称职的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在这里,言西小熊只分享了“积食”这种最常见的儿童疾病。希望家长们了解后,让付诸实践,让小孩远离疾病,健康快乐成长。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七):家庭必备书籍《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
我的宝宝已经三周半,大大小小的疾病战役我已经经历了太多,小时候母乳喂养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断奶后就开始让人操心起来,特别难的时候是在她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每个月感冒,发烧,咳嗽都要轮班造访。
有段时间幼儿园里的孩子集体发烧,家长们在微信群里开始互相探讨,后来才发现是得了手足口病,这个病它传感,孩子们得隔离才行,所以我们就自动休息,我和他爸爸兵荒马乱的把她带到医院检查、验血,一番流程下来直到医生开了药才安心少许。
我虽然已经不太害怕她得病,但是一旦发生我还是手足无措。
我是一个考取了执业资格证的药师,虽然我的专业让我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不是很慌乱,但是在面对自家孩子的时候我的专业似乎不太显灵。
因为我们首先面对的不是孩子的疾病而是家人的责怪和不信任。
我的婆婆,对于孩子生病是深恶痛绝的,宝宝小的时候机乎不让我带孩子出门,我们都知道封闭的环境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每次带孩子出门几乎都要造成一次家庭危机。
婆婆的理由是我带着孩子出门,孩子就会生病,她却不知道正是由于孩子长期在家,抵抗力才会这么弱,一接触新的环境就会很快感染。我跟她解释这些她也不能理解,唉!婆媳矛盾真是永远的世界难题。
幸好孩子他爸还是站在我的一边的,起码他还是相信我的专业素质,替我抗了不少枪林弹雨。
孩子生病每次都是不一样的症状,有时候是感冒了,有时候是突然呕吐,腹泻,有时候就是咳咳咳,没完没了,种种花样让人束手无策。
都说医生治不了自家人的病,我看很有道理,心理关就是个大难关。
虽然我是专业的,不得不承认还是有短板,我每次还是得去药店找药师询问,然后让他们帮我找药,家里光是孩子的感冒药,咳嗽药就一个箱子那么多,我虽然很不赞成给孩子吃药,希望靠着抵抗力来对抗疾病,但是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难以坚持,只希望她早点好起来活蹦乱跳。
我看到这本书之前也做过很多学习的,面对儿科用药其实这是个特殊类别,即使是专业人士也是需要多做功课的,更何况没有这方面知识积累的宝爸宝妈们。
这本书里的知识很全面也很专业,推荐你们都好好的看一看。
孩子的事每件事都是大事。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读后感(八):看清家庭儿童急救、防护的误区
家里的孩子一旦生病,整个家庭就会紧张起来,甚至一团乱麻。就我来说,我最怕孩子发烧了,因为曾经女儿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住了四五天,抽了几回血,半夜还老是起来巡游,弄得人精疲力尽。一碰到发烧,我就恨不得一秒就把烧压下去,所以我会使用家里备着的退烧片。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生病是不用打针吃药的,只需要精心护理,孩子便能健健康康,因为他们的自愈能力是很强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许多急救或防护误区。
发热。发热大多时候是感冒引起的,合理的家庭护理,有助于孩子的早点痊愈。温水澡。往往我们以为发热是绝对不能洗澡的,怕病情加重。其实,温水澡是可以帮孩子降温的,只要低三四度就行,每次5~10钟,而且这个方法适用于各种发热的孩子。退烧贴。现在比较流行的产品,我家里以前就备有一些,本着让孩子的痛苦减轻一些。其实,退烧贴的退热效果很一般,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给孩子一点点解脱。
咳嗽。咳嗽虽小,却有可能隐含着大问题。误区一:一咳就用镇咳药。咳嗽,是一种机体的自我防御体制,它能帮助身体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如果一咳嗽就立马使用镇咳药,那痰液必然很难排出,日久就会导致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咳嗽的原因,如果有痰,就要先去痰。这样,咳嗽自然就减轻了。误区二:不用管,咳一咳就没事了。其实,咳嗽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如果一味地不重视,势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呕吐、腹泻。有几次,女儿发生了呕吐,狼狈不堪。作为家长,我非常担心,只希望她服药后能迅速恢复过来,可是有时候药物也见不得很有效果,甚至可能被她呕吐出来。其实,呕吐和腹泻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适量的呕吐、腹泻,是能够把有毒的物质或异物排出体外的,是有益的。这时候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要及时补水。因为呕吐与腹泻会使身体在短时间内散失大量的体液,此时最好的补充是口服补液盐,散失多少,就补充多少。
吃饭。现在的孩子,大多胃口都不好。我的儿子两岁的时候,胃口就不太好,一碗粥通常吃得剩下一半,成绩平平。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大口大口吃饭,身体健康成长。当孩子厌食的时候,我们硬是逼着他吞下去。其实,这样不好。孩子之所以没胃口,是因为他出现了积食。慢慢的,孩子的肠胃负担就越来越大,食欲越来越差。有时候,我会买健胃消食片给他吃,其实这样做只治标不治本。要治理积食,首先是要改变不良的喂养习惯,比如,不要逼着孩子吃饭,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饭后倒是可以吃一点,油腻的食物坚决避免,还有的就是:睡前不要喝牛奶。最后一点倒是提醒了我,原来女儿一直胃口不好,跟这有关系啊!改!一定改!
吃药。孩子小的时候,喂药是一大难题。有时候忙得满头大汗,孩子哭的稀里哗啦,还不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其实,喂药也可以很轻松的。比如,玩个游戏:互相喂药。孩子先把药(准备些维生素片)放进妈妈嘴里,再喂点水,妈妈开开心心地吃下了药;然后轮到妈妈喂孩子,这个过程会非常的顺利。喂药时,切不可选择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的时候,否则很容易就把药喂进了气管。另外,也不要拿吃药、打针、去医院这些借口来吓唬孩子,这样的话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胆小,而且极其反感打针、吃药,以后的喂药,恐怕就是难事了。
这本书,真是一本父母的好帮手。碰到一些疑难问题,翻一翻,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诀窍,太实用了!为你打个call!
发自我的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