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不在照片里》是一本由周文慧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一):选择,选对,平安,幸福!
《回忆不在照片里》,作者周文慧,青年作者,写过很多故事和道理。喜欢做饭,吃泡面时也要整两菜,处女座难得的有趣,尘世间一条梦游的鱼。
90后的年纪,80后的经历,70后的悲悯。回忆不在照片里,故事全都在这里。
从今天起,和你分享日月和星辰,牙膏和马桶,分享生活的琐碎和生命的壮阔。从今天起,和你并肩,打败漫长的岁月和不安。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愿我们这一生换来的快乐,同舍弃的自由一样多。 每当我回头看自己,总觉得自己一直在做错事。从前我选择原谅别人,现在我选择原谅自己。那些年少的懵懂,莽撞,不安,矫情,背后却是一颗透明的心。它们是时间留下的,最美的琥珀”。这段话深深的触动了我内心那根深埋已久的心弦,它被重新撩拔一番,弹奏起曾经我深爱的那段恋曲。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青春年华可以浪费,我人生中的那段最美好的时光,却被自己换成了这八个字“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浪费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最适合成就自己的时间里将自己的一生活活葬送了。我的人生没有波澜起伏的励志故事,也没有众览山河的阅历为我铺路,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家乡的一方十亩的小天地中,不曾涉足其它。成长至今从未有梦想可言,也不知梦想为何物。我的人生只有用“无趣”二字形容。然而生活虽然无趣仍旧还要继续,迫于世俗的眼光与父母的催促,我虽然被爱伤透,却仍然还需择一人陪自己过余生。
以上是节选了部分书中的内容,总之,书里的文字读起来轻松愉快,让我回忆起许多往事,五味杂陈,愉快的,心酸的,只有自知。五个部分的内容娓娓道来,具体内容,等你来品。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二):瘦小能吃界的一枚文艺逗比
校内网正热的时候,就是文慧的粉丝。现在终于结集成册,透过油墨书香去品评她的文字,特别是几篇关联性很强的文字单独划在一个单元,一口气看下来,又是另外一种阅读体验。这姑娘瘦小但饭量不小的姑娘,既有着文艺青年普遍的多愁善感,又自带一种逗逼属性。她眼里的世界,不是什么北上广深大都市的瞬息万变,也没有七大洲八大洋想去看世界的高大上。她带我们看到的,是乡村小镇日渐荒芜的无奈落寞,是代际之间无法逆转的思想差异,是骨肉至亲不易言说却深沉似海的爱,是异乡独自打拼的艰难与探索,是把酒言欢不醉不归的友朋之乐,是疲惫之余从不忘却的梦想,是挫折无语后继续前行的倔强……喜欢她的文字,因为她讲述的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别的人”,而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愿意记录那些美好短暂的瞬间,或是那些感慨万分的故事,用最朴实的文字,勾勒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悟。不盲目励志,也不愤世嫉俗,更不矫情伤感。最喜欢“有什么用”系列和“张先生”系列。“有什么用”系列里的好多文章,当时看到好多网站都在转载,足见热度。关注的都是当时一些热点的新闻,婚恋、求学、老年人自杀、宠物等等。她以普通人的视角,亲身经历的感悟,总结出直击心灵的答案。“张先生”系列完全可以拍一部都市言情轻喜剧,一个五大三粗,不懂浪漫,一个瘦小倔强,古灵精怪。于柴米油盐之中延续你侬我侬的缱绻,于争吵怒骂之后学会成长蜕变。有时候甚至觉得“张先生”系列是本恋爱指南,讲的不是王子公主的童话,而是最平常的小两口智斗攻略,例如当天的架必须当天吵完、吃火锅比买玫瑰更实惠、一个人也要爱自己等等。反复品读她的文字,说正能量有些俗,但确实可以让人以一种逗逼自嘲的心态找到各种一往无前的理由。或许,这就是以文字渡人吧。愿有更多人看到文慧的书,听听她的故事,体验那份尘世喧嚣中不落俗套的小美好。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三):回忆不在感慨里
一个本应该学习准备面试复习的晚上,因为在床上躺了一天昏昏沉沉,毫无状态。索性想起前两天买的学姐的一本书,一个晚上读完啦。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学姐之前发在公众号上的,所以读起来也很快。最喜欢的部分是,当然和张先生的最后一部分,文字温暖可爱,有些偷偷记在小本本上,以后日后有机会留用。最感触的是,《山高水长莫相忘》,同样是科大毕业的共同的经历往往能引起同样的共鸣。最不喜欢的是孤独症患者,和文艺的四表叔,读起来很别扭。只是在感慨一种并不是很真实的情绪。这种情绪只是出于学姐的感叹,而不是故事精彩,所以有些空洞。
学姐的文字,和我写日记很像,在过去的日子里不断的去鼓励自己,在跌跌撞撞中找到了光和方向,调整心态,憧憬着未来。学姐在书中,把那些负面的情绪过滤掉,然后用温暖的文字拥抱给每一个敏感却不矫情的灵魂的读者。
但如果是回忆不在照片里,那真的在这些感慨里,真的在这些对于时光的谅解,真的在这些不断修正让自己变得温暖的道理中吗?读完总觉得有些不过瘾。
嗯,我感觉回忆应该在更具体的故事里,虽然我们都是普通得在普通的人不过,青春里可能没有什么成就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值得去拿来炫耀。但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我们都在那里啊。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够用更多的故事去记录下当时的我们。那里有我们的回忆。
学姐毕业前有拍一个微电影,一直期待着,但最后好像也没能上。如果可以,希望学姐能够用更精彩的故事把那些回忆写下来。这本书对于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或许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但作为回忆,回头望去,现在的我们已经足够坚强可能不再需要这种拥抱,但回忆中当时那个少年已经渐渐模糊,我们已经不太能感受到他当时的悲喜,如果可以能因为一些文字变得清晰,我相信我们依旧会热泪盈眶。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四):喜欢这样温暖有力的小品文
读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文慧写的《回忆不在照片里》感觉非常好。这是作者多年写下的小品文的首次结集出版,全书满满的全是干货,按五个主题分成五部分,有些是对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怎么从大学生转变成社会人的指导,有些是对长辈亲朋的回忆,有些是浪漫的二人世界,文章覆盖范围很广。
我很喜欢这样温暖有力的文字,从生活的真实和琐碎出发,处处对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透着悲悯、宽容的态度,归结出做人的道理,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让我们学着对这个世界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人是很复杂的生物,生老病死总是难免,怎么过一辈子?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心里都该掂量一下,努力活下去,找寻自己的方向,无愧于自己,不虚度此生才最重要。
作者对故乡的姥姥等老年人的书写,透着浓浓的感情,一辈子都留在一个地方会限制你的想象力,会看不见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所以一个人还是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看来作者的内心里是住着一个冒险家的。作者对自己的小弟的描写颇为有趣,“我弟弟从小思维奇特,三岁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母鸡,每天晚上要爬到纸箱里去咯咯下蛋。”读到这里我忍不住会心一笑。还有作者写如今社会上普遍的低头族影响范围很广,就连乡下的小弟和小妹都染上了这种时髦的病,好不容易来大连一趟,却整天低头看着手机,姐弟虽然是面对面,却咫尺天涯,心里的距离更是遥远。本该是亲情时间却被手机给占了,这种变化不管是好是坏,社会的变迁谁也阻挡不了。当人们醒悟时再回头也是百年身。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暗暗觉得独自在大连打拼的作者就像是身披铠甲的女勇士,倔强坚强,面对挫折,用勤奋和不忘初心顶住了压力,不但在陌生的异乡站稳了脚跟,而且还能生根发芽,像野草野花一样,灿烂怒放,这些点滴都很值得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学习。
作者的文字真实宽容、温暖有力,不浮夸不煽情读起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人生遇到难处怎么度过?作者把自己的伤口掰开揉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用富有哲理的文字打动人心,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值得我们放在手边反复阅读。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五):爱因何而起,缘因何而灭
书名起得很有创意,我们通常将回忆与照片联系在一起,总是睹物思人,此书从书名就开宗明义,告诉我们照片只是线索,本身不是回忆,希望读者为了今后拥有美好的回忆,就要珍惜当下,创造有意义的生活。说真的,人的一生完全是为自己写自传的一生,阅历拆开来看,阅是阅读,历是经历,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书、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头脑丰富起来,而后者则是走一步看一步,不可能按照别人为你设计的路一路走下去,毕竟你不是棋子。
书内的目录也是极有创意的,比如第二辑,看我,都是以同样的构句方式形成书名的,像一串线将一粒粒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一气呵成,你看“我要你有什么用”“上大学有什么用”“我养你有什么用”“人老了有什么用”“人死了有什么用”,类比式的题目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原来是红尘中人,并不作高深莫测的说教,也只是儿女情长的依恋,把生老病死人人都要经历的情况写成了一段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活着的时候,我们只顾往前走,向前、向前,再向前,却忽略了我们为什么向前,只是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向前进,但是你是否注意到身边的风景,注意到时刻变化的祸福,我们有时候很冷静,知道自己与大众一样是必死的艺术,有时候却很狂热,总以为凭借着自己的小勇气和小聪明就要改造世界的秩序。
书原来可以这么写,书的第五辑,刺猬先生和梦游的鱼,写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老张先生那么不懂风情,并不是其是理工男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对于中年的爱情有着别致的看法,不再相信海枯石烂,不再质疑柴火油盐,只是认识到自己如果从这儿跨出去就一定会让家庭遭受不测,所以他安身立命地做一名工人,赚钱、赚钱、再赚钱。而我作为梦游的鱼,但愿长眠不复醒,梦里的世界是飘浮的,是虚幻的,是甜蜜的,是轻松的,而现实中的我在传统的压力下要做贤妻良母,这不是一天一夜就可以成就的,这需要我们无时无刻的坚持与努力,也许做一天生活的顺民并不难,难的是在日以继夜、日复一日的平淡中寻求自己的价值,也许我们女人并不属于花瓶,更应该属于那枝凌寒独自开的梅花。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六):回忆在岁月的流逝里长存
回忆在岁月的流逝里长存 评《回忆不在照片里》
一开始看到的书名的,更多的是想反驳书名,回忆当然在照片里,只是不是全部。 历来出门比较喜欢拍照,把遇到的、喜欢的都拍下来,记录下来,留给未来的自己去回味和纪念。毕竟,我们的记忆力,在达到一定的巅峰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不断地衰退模式,过往经历过的人和事,会慢慢的消退,记不大清,那些美好的记录也就消失不见。、 记录的方式很多,可以用文字,可以用DV,而照片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钟爱的方式。我则喜欢用照片记录下来,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生活。翻开过去的老照片,回味过往的人生。 当然,我也认同作者的观点,回忆不在照片里,不完全是,并非全部。 照片,它只是一个媒介,我们通过摄影,将时光定格,把生活的缩影,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能够停留下来的,并让人得到的回味的,还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残存在你记忆里的份量。更多的时候,照片则是唤醒你对过去的记忆。 她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并齐结成册,也是对过去的自己做一个总结。当她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味,在记忆的海洋中重新整理自己对过去的认识的。 她的文字中记录了很多的故事,有对人生的迷茫和理解,有对过去的感慨,有对未来的憧憬,有时下社会人最实在的内心诉求,有与张先生过往的小事件;但我可不可以单纯地认为,在回味和总结了过去的经历后,更多的则是展望对未来的期许,开创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时,她记录下与张先生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诉说他的不浪漫,他的自信和温暖,亦是向他表达爱意,期待陪伴彼此走到时间的尽头。那句:“我不愿意跟任何人交换一生,除了你。”张先生,在她心里的份量,由此可见。 从她决定和张先生分享日月星辰,分享牙膏和马桶开始,分享生活的琐碎和生命的壮阔时,已经做了一起共度余生的准备,一起并肩打败漫长的岁月和不安,期待未来的一生欢乐尤其多。 我则希望的是当她白发苍苍的时候,不后悔今日做下的决定,在回味过去的时候,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都可以让她有一种不枉此生的感慨。这也正是我为什么要用照片来记录下生活的原因。 生活有太多的无奈和抉择,如今的我可能还保留对未来的憧憬,然而未来的一切不成定数,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不论发生什么,只想对自己说,努力去做,不要让自己后悔,哪怕不停地折腾,也要为自己的人生多平添一份精彩。如今所有的故事,都将在未来得到验证,那时才能明白过去的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七):那些潺潺流动的人和事
那些潺潺流动的人和事
有的时候记忆就像一条唱着乡间小曲的溪水,静谧、安逸,然后又有着世间的从容和淡然,款款地流过村前的玉米地,向着远方,逶迤而去。这些记忆在时光的凝固中被定格,成为记忆里不动的风景,可是无论再经过多少年,它们都保持着鲜亮的颜色,只要从记忆的背囊里拿出来,就永远是新的。上面闪动着曾经的灰尘颗粒,一切仿如刚刚才发生过。
我经常就迷失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做了一个有些散乱的梦,它关于童年,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还有那些有些稚嫩和荒诞的行为。尤其,是我和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们的对话。我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梦境之后,我觉得一切的奇怪。那些事情是我曾经说过做过的吗?还是仅仅在梦里的自我模式?
时间过去得太快了,很多东西都已经朦胧不清,或者消逝不见。曾经的深刻记忆有的时候仅剩下一鳞半爪。只有一个点或者一句话,让人死死抓住,永不忘记。而这些就是事情的全部了,至于为什么牢牢记住的原因,有的时候也变得模棱两可。时间如水,它的冲刷速度和覆盖速度都是惊人的。
这些也都不重要,过去了的就过去了,不会再回来。重要的是我们要面对未来,非常奇怪,好像这样一说事情就很沉重。我们经历过太多的道德说教和历史解说,一些东西要铭记,一些东西要痛恨。起码,不能遗忘,否则就意味着背叛。是的,我们记住了,可是却没有深刻的印记。我们记住更多的不是僵化的历史,而是我们自己的亲自经历。
于是,我们说起了童年,说起了童年经历的人和事。还有那些听来的,只是我们亲耳听见的亲人和乡邻们的讲述。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含糊的,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乡村的微型历史。如果有一天,你追溯往昔,就会发现,你的所有足迹都在这些往事里。像阴雨天的泥土地,你把脚印踩进去,犹如打了一个坚硬的烙印在上面,岁月的烈火和时光的淬炼,把它凝固起来,永远不会消失,永远那样清晰。
还要把时代结合起来,融进现实的的步履里。曾经发生的是我们经历过的,现在的也是我们创造的。我们有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问题:人类记忆是为了什么呢?积累经验,积存知识,还是仅仅积攒我们自己的不同的履历?也许兼而有之,人类的生存是个复杂的现象,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剖析明白的。虽然剖析不明白,可是我们依然生机勃勃地活着。
是的,我们不要纠缠什么理论了,祛除哲学和宗教的形而上学与虔诚信仰,我们只是要快乐第地活着,任性地活着,也平凡地活着。记住我们的历史,记住我们的根,然后不管是自由还是纠结,只是向前脉动矫捷的步履,行走。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八):几分回忆几分愁之《回忆不在照片里》
xiaoxiaoblue编辑
回忆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回忆对于每个人而言可能都不陌生,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回忆,只不过会议的内容有些区别罢了。但是纠结下去回忆是什么?从字面上去解释就是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思考和追忆。而这个追忆的过程仅仅只是依靠我们的大脑记忆是不够的,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在年老的时候都会慢慢谁退,这个时候的照片就派上了用场。照片的用途对于很多人而言不仅仅只是一张照片,还承载了很多青春年少时的回忆。
但是当你看到青年作者周文慧的《回忆不在照片里》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丝诧异。究竟作者这样的书名意味着什么呢?难道我们照片里面找寻不到我们的记忆吗?当你翻开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作者这样的书名本身并不是想表达回忆与照片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向表达一种对于我们身边人的相处的所思所想。
作者讲述的故事一共被分为五个部分,真正与书名扯上关系的是第四辑。这样的安排与同类书籍相比有一点点不同,但是当你翻开正文故事开始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浓浓的情感,就如同一杯浓咖啡一样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例如在第一辑中的第一个故事“时间的胶囊”中作者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我,母亲和姥姥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牵涉到了三代人,年龄跨度很大,从最小辈分的“我”的视角处罚来观察姥姥在日常中的一些表现可以说是没有多深的感情在里面,这其中也因为隔代以及没有居住在一起的缘故在里面。这个时候的“我”就可以作为一个较为中立的旁观者来记录姥姥的表现。姥姥对于妈妈的感情究竟有多深,可能从文中关于姥姥不喜欢出门,没什么爱好,经常忙完就坐在门廊旁的竹椅上,发呆一整天。究竟脑子里想了些什么,“我们却都不以为意”。从家人的表现也能够从侧面看出姥姥的孤独,身边人看不出但是旁人能够看出说明这其中也是一种遗憾。尤其是当姥姥得了老年痴呆之后母亲的表现,则更是让人感到遗憾。
如果说从“时间的胶囊”里感受到的是那种两代人之间不被理解的遗憾的话,那么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中你感受到的则是生死带来的那种撕心裂肺之痛,在“爸爸的朋友圈”中感受的是父辈一代努力想要与时俱进,尝试想这个世界述说自己的内心的欣慰,还能够从“最好吃的小龙虾”中通过小龙虾的媒介来回忆童年…….
作者在这些文章中处处都留有回忆的痕迹,但回忆又不是讲述的重点。回忆每个人都能做,但是能够做到珍惜当下,做好眼前的自己则难度更高。正如本书书名一样,回忆不在照片中,应该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来体现!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九):回忆深深烙在灵魂里
周文慧一位喜欢记录生活是小女子,生活中的一切在她的笔下化为芊芊文字,对我们娓娓道来对生活、人生的态度。用文字感悟生活,将寂寞化为铅字,于是乎,这本是就这样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生存的前提不能保证下,爱情如同那串糖葫芦一样,旁人看起来不贵,对我而言却是奢侈。因为很早就背负起生存的压力,没办法像同龄人一样,轻轻松松地吃一顿大餐,轻轻松松地谈一场恋爱,也因此总是悄悄地羡慕那些衣食无忧的女孩子,他们落落大方,衣袂翩翩,举手投足之间都无可挑剔。而不必像我一样,身穿着铠甲来生活,灵魂都带着沉重的枷锁。
只一句让我潸然泪下,画面回到我的大学,回忆起那段人民币异常珍贵的岁月,还有那段贫穷尖叫过的爱情。一个宿舍的小姐妹约好一起去玩,尽管是AA制,花不了几个钱,但我从来不敢去,一旦出去玩了,我那可怜的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每一次,看到她们兴高采烈准备,眉飞色舞的谈论,我都假装拿上几本书,去图书馆看书。其实天知道我的内心早已波澜起伏、波涛汹涌。还有那叫爱情的奢侈品也曾摆在我的面前,但却是我买不起的牌子。平时将头低到尘埃里的我,只在宿舍—图书馆—食堂—教室四点之间穿行,一个如阳光般耀眼男孩向我表白,我的心里闪烁着五彩的烟花,但低头看看自己洗的泛白的运动鞋。我默默的走开了。我怕这是一个玩笑,怕别人看穿我的贫穷,还有我那可怜的自尊心。
我们都以她的安静是源于孤独,而孤独是她这个年纪的人生活的常态。儿女大了,像鸟儿一样一只只飞出去,衔草含泥,筑起了自己的巢穴。而她守在旧日的门廊里,一坐便是春秋四季。
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便向那离巢穴的鸟,他们另起自己的巢穴,过起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会回来团聚。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迈的父母,做好了饭菜,坐在餐桌上安静的等待孩子的归来。突然刺耳的电话铃声想起,接起来的往往是失望与伤感。留在心里的是孤独与无助。所以“常回家看看”,一度是我们心头隐隐的痛。
周文慧这本自叙式的散文中,这段让人若有所思的佳句比比皆是。这本散文集共分为5个部分,“活着就要温柔相待”、“看我”、“原谅时光记住爱”、“回忆不在照片里”、“刺猬先生和梦游的鱼”。全部是她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她的人生经历。她 的故事中倾注了女性的细腻与柔情,一点点睿智的人生思索。
回忆不仅仅可以定格成照片,也可以化作文字。更是在作者的血液里流淌。周文慧的文字故事很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花茶,放一段轻音乐,拿起这本《回忆不在照片里》闲适翻阅。开启一段愉悦的阅读之旅。
《回忆不在照片里》读后感(十):珍惜身边的所有也许错过就是永久
很素雅的封面没有花哨的颜色却有着触动我心的文字。
书里的好多故事都让我感动,心灵上的触动吧,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里面的文章都是作者生活中的事,她用文字记录着身边人和事的点点滴滴,普普通通稀松平常确是每个人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从作者的文字里能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从小时候懵懂无知的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新鲜感与对未知生活的憧憬一直到对未来的迷茫,渐渐老去的父母和已经离去的亲人。看完这本书就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让我也对自己有所反思。
第一辑活着就要温柔相待,写的是父母和相继离去亲人,是全书的第一个章节也是让我触动最深的章节。我们生活在世上是孤独的总需要自己一个人走完,但也不是孤独的身边总有亲人在默默的关怀着你。从小不是很亲昵的姥姥许多年之后却的了老年痴呆,谁都不记得了妈妈也不认得,但妈妈还是每天坚持去姥姥家和她说说话吃顿饭,作者很不理解的问妈妈她也不能说话,也不认识你了,那你还去了干什么啊?妈妈只是说什么也不干,就是坐在那里陪陪她啊,原来,在渐荒的岁月里,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别。姥姥也以这样难以被人理解的方式走过人生最后的路。在我们忙忙碌碌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时候,身边的人和事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也许一次不经意的离别就是永别。当年爷爷去世的时候也是去医院看他,他一直拉着我的手,口齿不清的和我说着话,过了一周上班的时候接到妈妈的电话说爷爷去世了。现在还能感受到握手的温度和触感,但却永远的天人两隔了。
爸爸的朋友圈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爸爸,一个朋友圈一条问候的话语一个红包,在我们来看都是很平常的也不甚在意,他们认真的阅读朋友圈里的每一条说说或者图片,在下面留下认真的评论,连一个赞都点的诚意满满。他们在结婚生子的状态下表达恭喜,看见不好的消息往往还要打电话过去慰问一下,他们小心翼翼却又真诚的呵护这种情谊,哪怕是蜻蜓点水,他们也要报之以泉,也许这就是社交网络的初衷,现在我们的朋友圈都被微商和广告占据了,我们现在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天天回家就是玩游戏刷微博捧个手机玩个不停,父母想和我亲近一点聊会天,也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中,热衷于社交网络上的互动。而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无动于衷。随便应答两句敷衍了事。时代在飞速的变化社交网络也日渐发达,让我们渐渐忘记了怎么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忘记了小时候玩泥巴的乐趣。父母也想学习怎么使用微信和手机软件,不想被社会所淘汰,但是想要学习的心却在我们的冷漠中不知道如何开口,爸爸曾经和我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很心酸,爸爸退休了不在像上班时候每天见到那么多的同事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一下子退休的感觉可能让他很难以适应,对我说没事我给你打电话可以吧,不给你打电话我也不知道能在打给谁了,听完心里窝心的难受。现在爸爸没事就看微信运动,总是拿着手机乐呵的和我说谁谁今天走了多少步,又有谁占领了朋友圈,也许这就是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的简单的快乐。父母在渐渐地老去,我也终于变成了母亲,也许现在我对父母的忽视,将来有一天我也会遭遇同样的掉线,有着父母今天同样的伤感。
很棒的一本书,看完之后很窝心,能让我重新的审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