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10 00:16: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1000字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是一本由【日】松浦弥太郎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一):不够惊艳,但足够温暖

  是目前读到的松浦弥太郎书中最“散”的一本书。是随时可以拿起来读的,书中的逻辑也是简单的,中心思想就是希望每个人可以保持自己的“基本”(或许应该参考他的《一百个基本》这本书)。我的理解是,人应当要保持善良和温柔的特质去生活,不要太纠结于当下的得失要将眼光放长去生活,要在这样自律的日常中寻找自己的热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比以前的书,觉得这本书更多是写给他自己的,是自我的一个整理。在读者看来是觉得太跳脱的。

  当然其中还是有太多可以汲取的好点子了。虽然相较其他的书不够惊艳但还是温暖的书。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二):《我想要始终不渝的生活》

  很简短的一本小书,算是日本出版人松浦弥太郎的一本小小的散文集。书中松浦弥太郎崇尚“基本”的生活,我对于他所说的“基本”的理解是一种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的一种生活规则,给我深刻印象的几点有:作者称自己每日晚间十点左右就寝,黎明四点半左右起床,或跑步或晨读或在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做些自己欢喜的事情,佩服可以自律生活的人,是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作者称自己在不同的年岁里都对外界保持好奇心,去极致的努力工作,思考如何去创新,看到此处忽觉自己的心态有些衰老,可能是因为工作也可能是对未来的迷茫导致自己整个心态或者是人生观都变得有些苍老,失去很多活力和对生活的好奇。还好心理问题是其妙的,事无大小,全在一心感受,还是要经常有意识地刷新自己的心态;作者的另一个做法也值得尝试“与人一起喝酒,吃饭时不抱怨工作,不发泄不满与怒气,也不自夸。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三):读《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

  很早之前就有在书店看过,100个基本,然后就没有然后~

  2018.12.15 周末天 躺在家里,刷着微信,突然看见书店小姐姐发《写给想哭的你》松浦弥太郎先生要来广州,于此先生完全没有任何了解,单纯想要看这本书而已,然后在书店买了好几本他的作品!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出现在我的书单里,每天翻几页,是的每一篇都是很鸡汤的,而且先生的书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每翻开一页字都是稀松的,看起来是可以很快读完的!

  这是我读到他第二本作品,里面先生有说,他的书希望的是让别人看起来没有压力,小孩子翻开来也是能看下去的,这也就能明白书本字少还稀疏了!

  这本书写满了自律,很多都是对大人们的劝慰,希望作为大人们的成年人,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喜欢的~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四):读松浦的理由

一下子在图书馆借了好几本松浦弥太郎的书。比起想喝鸡汤,不如说更想知道鸡汤到底怎么熬。

可以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就像松浦在自己的人生中熬鸡汤一样):

1. 主题要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在目录里以全能的方式归类:从生活的最基本、金钱、兴趣,到时尚、朋友、写作、计划、工作、创业——要让普通人从中读到自己的人生各面向,一旦认识到人间的烦恼是通用的,并相信作者的思考比自身经验更可靠,那鸡汤就顿时有了营养。

2. 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页数在2-4页之间,也就是说,字数牢牢控制在800-2000字的范畴里。不能动不动学生思维泛滥,以为写得越长越有水平。

3. 段间距必须要明显,且一段不能太厚重。这简直是写公众号的必备技能。并不是说一定要写短句,但段落一定不能占据太多行数。

4. 注意排版。标题与正文要有“呼吸”的距离。标题竖排更有格调。标题占据一页更具有“确信感”。适当运用插图。

5. 标题最好有创意,像是“说吧,说‘我喜欢钱’”这样的标题,就比“喜欢钱很正常”要抓人眼球。

祝福大家能够自产自销温暖的鸡汤。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五):文章摘录

  art 3

  不断尝试新事物的秘诀是不设立“做与不做”的界限

  兴趣是非常个人的东西。兴趣很小,有些不好意思与人说,可谁都有这样痴迷的爱好。

  兴趣是享受、是治愈、是休息

  art 4

  购物是一种相遇

  art 5

  和仪容一样,说令人愉悦的话。成为对方“还想见面的人”。

  不断看到世界上的新事物,不断遇到比自己更了不起的人。我想要从这样的人身上学习很多。如果不这样做,便觉得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想要进入自己平常没有涉猎的领域,聊自己平时不会讲的话题,喜出望外地听到新鲜的未知的事。这是成人交友的基本乐趣。

  我认为将时间和金钱用于交朋友上是最好的投资,我觉得这样的自己,从此之后也会为了在世上发挥作用而成长。

  art 6

  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有不被厌烦、被人持续需要的方法。

  art 8

  人活着就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

  投身于适合的领域,大人增加了“不做的事情”。

  最先想到的“受众”(半径里的人)是全世界的孩子和老奶奶。

  在脆弱这一点上,人类是一样的。人类既脆弱又易困惑,期望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也寻找着能拯救自己的东西。

  art 9

  成为大人之后,我渐渐失去了注意力。人一直走向衰老,所以无需刻意阻止。

  保持注意力的第一点是转变心情。第二点是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无法满足的好奇心。

  art 10

  我想要帮助迷茫的人

  我想要把别人注意不到的妙处揭示出来

  我想要把自己视作对这个世界有用的工具

  我想要把大家感受到却没有形成语言的东西写出来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六):始终不渝地生活,便是这样有基本执念的简单生活

  任何人都想过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举重若轻,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但世俗的各种标准总压着人匍匐前行,只有少数人敢于抛弃那些外加的包袱,轻装上阵,过上自己定义的「轻」生活。

  松浦弥太郎便是这样的人,规律作息、生活简单、定期整理,独立思考……遇见什么自己想要说的事情便写出来,即使是碎碎念也没有关系,日积月累,便写出了各种生活知识小卡片,汇总起来便是这本《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

  松浦弥太郎曾这样形容基本的生活:

「重要的是拥有自己专有的尺度感。只要有了这个尺度感,那么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自然一目了然。究竟应该拥有多少物品,究竟需要购买什么物品?为营造惬意的生活,必须自己切实对与衣食住相关的物品进行总体性的把握」。

  阅读此书,你会感受到松浦弥太郎在写作此书时也是轻松自由的,就像是那种能轻松约到一起在茶楼吃虾饺喝早茶的笑眯眯中年大叔,不讲时政,也不讲股市,只给你讲自己的过往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自在轻松,鲜活有趣。

  其实,这是松浦弥太郎刻意营造的结果:

为了很多的「受众」,也是为了「受众」中的我。 我写文章时,只用简单的语言。从事媒体工作时,为了能让忙碌的人也能轻松阅读,虽然想多写,但我也会写短一些,因为不想让迷惑和脆弱的人感受到压力。 我希望那些尽管不太明白意思的孩子在读到文章后,心中也留下点什么。向那些像老奶奶那样住在很远的地方的人,也能传递还没有人说过的内容。我相信这是最高级的实现自己价值的方法。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便是这样有基本执念的简单生活。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七):生活艰难也要保持可爱

  松浦弥太郎先生不知不觉已经50了啊,读过他许多本书。《日日100》,《谢谢你》,《100个基本》,《新100个基本》等,我能感受到他的灵感和才能(这么说真的很不情愿)的确是在枯竭了。他的文字开始有了迈入衰老后的焦虑感,不过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吧。谁的中年危机不是来势汹汹?也许他走过这个阶段以后,又会产生出新的生活灵感吧?

  伤心的是,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村上春树的好友也是经常合作的配图画家安西水丸先生已经去世的消息。真是迎面一击。我非常喜欢他为村上《无比芜杂的心绪》配的封面图了

  不过这本书有趣的点也还是有的。

  一是,松浦先生随着变得越来越大人,明白了只做适合自己的事。

  从一开始“我每年都要在书桌上放张白纸,一边回忆着“今年怎么样”,一边写下“来年要怎么做”的目标。然后将这张纸折小,塞在新一年的手账里,像是一年的护身符一样带在身边。”到后来“因此,大人增加了“不做的事情”。因此,大人是有计划的,而且计划变得简单了。”这变化之间也只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才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及不做什么吧?

  ————

  我想要试着尝试看看的有两个

  一个是把自己今年的目标和明年的目标当护身符携带,想想自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到底可以做什么。

  二是明白自己不想做什么事,不要浪费自己有限的时间。

  二是松浦先生对于工作的理念态度我很喜欢

  他做二手书店cow books和生活手帖等都抱着这样的观念:

  “我想要把别人注意不到的妙处揭示出来。”

  “我想要帮助迷惘的人。”

  “我想要把自己视作对这个世界有用的工具。”

  “我想要把大家感受到却没有形成语言的东西写出来。”

  ————

  现在的我真的是太浅薄了,我依旧没有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好什么,以及怎么在想做和做好之间搭建好桥梁。那我暂时就想当一个这样的自己好了:

  我想成为一个能发现生活中小小闪光点的人;

  想成为一个时时刻刻温柔体贴的人;

  想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于美食的偏执喜爱形成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人。

  人生真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啊,中年的松浦先生应该也是这么觉得的吧。过去半生的经验随着年岁老去要不断摒弃调整,他还在不断尝试着新的创业,压力和迷茫真是透出这本书了。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八):随笔整理

  前几日,顺着知了的叫声,走过了几条街,在高大的树林间穿梭,在荷花盛开的池塘边徘徊,想要停留过多,奈何忍受不住横飞的各种昆虫的袭击,夹杂着包落荒而逃。尔后拾阶而上,在转角处意外觅得一家书店,推门而入,其间的装饰很别致,很舒服的感觉。时间有限,在文学专栏处寻得松浦弥太郎的《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里面有一段文字是松浦弥太郎先生对于交友的看法,想和大家分享一二,遂整理了这篇文章。

  人也要努力成长, 如果想要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最好是与新人交往。让人觉得有成长空间的人,以及会让自身成长的人,都是新朋友。自己是无法让自己成长的。一直关系良好的亲朋好友,是无法让你成长的。

  长期交往的朋友是指在过去可能让你成长的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联性多半已经消失。要引发这样的可能性,促进成长,就需要时刻和未知的人有新的相遇。

  互相没有缘分的人即使成为朋友,也无法让人成长吧。我觉得机会是别人带来的。一直只和亲近的人交往,这种变成习惯的让人舒服的关系,还是重新审视比较好吧。

  过去的自己所做的无意识的、“朋友框架”之类的东西,真是没意义,我切实感觉到这是损失。若是从年轻时的自己的角度看,会觉得:“啊?为何要和这类人做朋友呀?”但我从此以后要交新的朋友,和这类人亲近。

  想要进入自己平常没有涉猎的领域,聊自己平时不会讲的话题,喜出望外地听到新鲜的未知的事。这是成人交友的“基本”与乐趣。与新朋友们相逢,自然会涌现出感恩之心。

  听到不了解的事情,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而且具有启发性,自己内心经常会发生“化学反应”。讨论各自的理解,产生新的想法,产生想要尝试的想法,过去一直模糊的事情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自己被人关心着令人开心,而对方也因为有人关心着自己而变得快乐。和自己相同类型的朋友互相交换对方不了解的内容,还达不到挑拨好奇心、令心情激动的程度。

  当然,与人交往是一件有正能量的事。我本来并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人,也理解有“因为与人交往很累,所以就这样吧”这样想法的人。不过,想想自己现在把时间和金钱都用在哪里了呢? 时间和金钱对成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时间与金钱是重要的。特别是时间有限,作为无论是谁都身有同感。

  因此经常要试着反省。我想要把时间和金钱用于认和交往新朋友上。这样的能量平衡,对我来说最幸福。而我觉得这样的自己,从此之后也会为了在世上发挥作用而成长。总之,我认为将时间和金钱用于交朋友上,是最好的投资。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九):固守基本,保持内心的丰盈

  固守基本,保持内心的丰盈——读《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有感(1041字)

  作者:苇眉儿

  生活一天又一天,每个人都奔走在世俗的路上,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无一例外。但是,认真活着,活得有趣,享受每一个美妙的瞬间,是我们应该追逐的目标和生活的基本。“所谓基本,是理所应当的事物,也是未知的东西。”独立特行的畅销书作者松浦弥太郎这样解释“基本”在他心目中的意思,这让我感觉很新鲜,也很妥切。

  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老态龙钟耄耋岁月,红男绿女们所经历的生活点滴、吉光片羽,无一不显示其生活质量、存在状态和立世精神。与其浑浑噩噩,不如固守内心的基本,就算慢慢老去,生活依然年轻,我们的内心也会精气神十足。这样想来,固守内心的基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开心的事情。

  生活本没有答案,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用爱填满生活的罅隙,用真诚的态度为人处世,一路走一路有美好的风景,这样,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沿途的旖旎和曼妙,还有很多内心层面的积淀和累积。就像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新书《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中所写的那样:“每天每天地整理自己;过不贫乏的人生;不断探索新的生活;内在很重要;把成长当做关键词;用文字分享自己的小喜欢……”说到底,这样的生活方式,无异于古人所说的“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般朴实和接地气。大道至简,大美天成。很多的道理,随着人一天天的成长成熟,会慢慢悟出、悟懂、悟透。人不能一下子就懂的所有的知识和道理,需要后天参悟和不断实践。

  他在《慢下来才是生活》一文中说,“如果每天都有比赛,我觉得不可能都能赢。赢一半、输一半,我觉得平均下来不输不赢挺好。只有不求全胜,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有长久持续下去的可能”,我深有感触,生活工作中我也像很多人一样追求完美、全胜,这确实太难了,所以有时就会心累。换个角度,月有盈晴圆缺,天气时而碧空如洗时而大雨滂沱,人也会悲欢离合……别过于强求和硬逼,心中默念“为了想要赢时能赢,平时要经常输”,开心过好每一天最重要。

  而他的另一篇文章,光是题目就让我汗颜了——《要有只穿一条短裤站着也不难为情的身体》,是呀,自己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身材,还能奢求干好什么呢?看看镜中臃肿的身体,捏捏肚上的赘肉,是时候改变了。阅读的最大收获,应该是不断提升素质和丰盈内心吧。

  有人说松浦弥太郎的文字浅白到没有什么营养,有人说他絮絮叨叨,也有人说他的文章就是人生指南……我只想说,每个人的文字都有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能从书中学到固守内心的基本,这对我以后的人生之路很重要。

  我,也是如此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十):在路上,保持基本,慢慢老去

  今天读完的第二本小册子。松浦弥太郎的《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

  书名听起来有点像是“我想再向苍天借五百年”一样,其实书只有85千字,售价39元,很快就读完了。

  作者成长的轨迹稍微有点不同于常人,这没什么奇怪的,通常出书的人生活不是天天泡在书房里面憋文章,就是不断地突破自我做一些少数人才会做的事情。这么看来,正态分布的两端似乎盛产作家。松浦弥太郎讲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年幼辍学,孤身去美国打拼;后来开二手书店,做杂志编辑,开创意网站。不管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总体来说经历绝对是丰富的。那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能你想要读到的是他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实正好相反,这本书务虚居多,仅存的几章务实的内容关于他自己的锻炼与计划,都是理论上正确但是一般没人去做的事情。比如说建议大家理财分账户,比如说标榜自己的早睡早起身体好等等。

  整本书我读的很快,但这也不意味着这本书言之无物。事实上我认为普通人去写书,不是故事或者是小说这种长篇,就很难把书写的那么生动或者说具体。提炼出的要点是作者多年打拼的经验,有其独到之处,这本书是值得多次回读,甚至是列一个提纲去部分考虑执行的。对我而言,这样的小册子既能够满足我阅读的快感,因其故事经历本身足够丰富;也能够带给我思想上的交流与警示。比起我读的前一本书,这一本要值得更多。虽然两者同属畅销书范畴,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畅销书也有高下之分。

  我之前还读过松浦弥太郎的这一本书。正直。最近又忘记了,正好手头有这两本书,下一篇我打算把这两本书重读一下,归纳总结一个提纲。说句老实话,目前我的总结归纳水准还是不足,先拿这两部小部头开始吧。

正直7.5[日] 松浦弥太郎 / 2015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