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脑》是一本由[英]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脑》精选点评:
●本书内容可以概括如下:好好睡觉很重要。要想效率高、充分利用好大脑的脑力,请晚上好好睡觉,白天身体状态好,学习和做事情效率自然就高了。书本身写得一般,算是睡眠的科普读物,还是提供了不少关于睡眠的有用知识。但是也没有比别的睡眠书更重磅。给2星是因为书名,噱头完全是跑偏了,这种书名有诱骗读者的嫌疑。
●读了这本关于睡眠的书而无法入睡,养生朋克无误了
●老生常谈
●非常通俗的关于脑科学和睡眠方面知识的科普,总的来说,看最后的总结就可以了。
●改善睡眠的那些方法可行
●1入睡效率=平均睡眠时间÷躺在床上的时间。2睡得久不等于睡得好。从浅睡到深睡,到快速眼动期,完成一个周期。3. 半夜易醒,不等于睡眠质量差在睡眠周期结束的节点,人天然就容易醒来,只要不是过分频繁,4. 不用强求早睡早起5. 白天小睡有最佳时间,如果你早上6点起床,那么你的完美小睡时间就是下午1点半。起床时间每晚半小时,小睡时间就延后15分钟20分钟左右就够,6. 要想晚上睡得好,运动可以帮助你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90分钟的剧烈运动。相对剧烈的运动适合安排在入睡前6小时。7. 睡觉前避免接触光线刺激8. 巧用白噪音让入睡更轻松9. 多睡一个周期,能提高工作效率10. 最后,如果你想快速入睡,告诉你一个非常有用的小技巧:躺在床上假装打哈欠。
●新发现就是,人在睡觉时,大脑也在对白天的学习进行分类整理,睡眠本身对学习也是有贡献的。
●这本书真是纠结到不知道如何选标签,磕磕绊绊的到了后半截才明白讲的是心理学,全书用一句老话就能总结“早睡早起身体好!”……结束谢谢观看。
●当当阅读器
●这是一本让我先打零分,然后再打满分的作品。 我是看了标题和作者进来的,因为自己也喜欢心理学,也比较感兴趣,但是看完第一部分我真的想放弃,觉得讲了一堆无效的睡眠实验,毫无意义,觉得在浪费时间,但是觉得不想辜负理查德·怀斯曼的作品,就坚持读下去,读到最后两章的时候,终于看到了重点,并且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兴奋不已,此时联想到文章第一部分的铺垫,觉得还是值得的,怀斯曼的用心良苦,终究会有读者理解的。但是看到这么低的评价,让我这个喜欢潜水的游客,都我不得为他正名一下。不想让这么好的一本作品被埋没了。其实,文章的实验成果好好使用的话,会有很好的帮助。至少我认为可以很好的利用睡眠的思考,让自己多一些思路,当然还可以在梦的解析上,在亲子教育上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
《夜脑》读后感(一):纠正书名,本意应为:夜晚是学校,通过睡眠能提升力量。而不是写睡眠学习。
一、
书名英文:Night School: Wake up to the power of sleep
书名本意翻译:夜校:唤醒睡眠的力量
翻译标题的人将发掘睡眠力量歪曲成睡眠记忆。如果按睡眠学习打星,⭐就一颗。
二、
本书只需要看最后总结。通篇实验描述,没必要看。
三、
以后看书要
1、先看书后面的总结 前面的目录,总结出自己获取什么
2、看英文原标题,搞清楚本书真正主题。(发现很多英文书标题和翻译出来的意思差很多。有的没什么,有的影响太大,如本书)
3、细看之前来豆瓣看看书评,要么会节省时间不用细看书了,要么就能知道本书哪些是有价值的,可以细看重点看
《夜脑》读后感(二):程式化时间点
书还没看全,记下这几条我认为很受用的概念:
早起定闹钟:以90分钟为单位,这是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在周期快结束的时候起床不会太困难。
入睡环境:避光+白噪音-->如果环境嘈杂可以盖过噪音助眠。
睡眠节奏:入睡效率>=90%
入睡效率:5天内(白天无小睡)平均睡眠时间/在床上耗费的时间。
完美小睡时刻:早上6点起床的话,完美小睡时间就是下午1点半,起床时间每晚半小时,小睡时间点就延后15分钟。
闲扯:
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分段模式的,天一黑就睡,会在半夜一点左右恢复精力从梦中醒来。玩一会儿,累了,再次入睡。
如果你晚上睡不着的话,白天可以去做运动,剧烈运动要发生在6小时前。
辟谣:
书中提到的睡眠性学习指的是开启存储性功能,作者说的「自动学习」:说是在睡觉的时候,大脑把白糖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自动分析归类、储存,从而形成认知结构,如果你希望提高这方面的水平,试试晚上增加一个睡眠周期,延长睡眠时间。
《夜脑》读后感(三):笔记
人的大脑是24小时连续运转的,睡觉时,大脑会将我们在白天的所思,所感和所为自动分析,归类并储存,从而形成我们的认知结构。
快速眼球运动——人在睡觉的时候,会间歇性地出现眼球快速移动的现象。在眼球快速移动的同时,脑电波显示,大脑神经元的活动非常活跃,跟人清醒的时候一样。如果这个时候把人叫醒,对方就会说自己在做梦,并详细讲出梦境的内容。
睡眠的5个阶段:
1⃣️入睡期
昏昏入睡,脑电波频率开始变慢,呼吸也开始放慢。
2⃣️浅睡期
大脑活动逐渐放慢,心率变慢,体温降低,全身肌肉开始放松,有的人会开始打呼噜。
1⃣️➕2⃣️=浅层睡眠。大概会持续20分钟。如果最近累或者姿势不对,会感觉自己正在下落,然后身体突然一抖,自己就惊醒了。
3⃣️+4⃣️:沉睡期——深层睡眠,持续30分钟。
1⃣️——4⃣️:非快速眼动期。身体平静/放松,大脑会产生一些零碎的想法,但是不会产生有完整情节的梦,很多艺术家运用这个阶段来获得灵感。
进入快速眼动期,做完第一个梦之后,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就完成了,事件大约是90分钟。之后又会回到非快速眼动期,整晚的睡眠就以90分钟为周期重复循环。
早上6点起床——完美小睡时间就是下午1:30,起床时间每晚半小时,小睡时间就延后15分钟。
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90分钟的剧烈运动(——适合安排在入睡前6小时),瑜伽或者简单的拉伸可以在睡前进行。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概90分钟,以此看自己需要睡几个周期,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起床时间。在周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起床就不会太困难。
晚上11点睡——早上6:30起来,5个周期。
睡觉前最好把家里的灯都关上,避开手机,电脑屏幕的光。
周围生意嘈杂可以播放白噪音。
如果想快速入睡,就是躺在床上假装打哈欠。
《夜脑》读后感(四):预知未来的训练方法?
被书名误导 (๑⁼̴̀д⁼̴́๑)
所谓睡眠中自动学习,指的是梦里头脑会整理复习白天所学的内容…真是毫无惊喜
不过书中所写着那些秘密训练方法,倒是让人有几分好奇,虽然看起来大概率是不怎么靠谱的…
比如下面这个(ˉ▽ ̄~) ,如果有人成功了,可以来交流下
秘密:你是否有预知未来的天赋?
以下两项实验,能帮助你发现自己是否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实验一
(1)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日报,这报纸至少要有20页(但现在别急着去买)。
(2)在你的床头柜上放一本睡梦日记。
(3)就寝前告诉自己:我想要梦到我选择的那份报纸里明天第5页将会刊出的图片或者故事。
(4)运用睡梦日记记录下你的梦境。
(5)第二天清晨,买一份报纸,翻到第5页。比较一下你的梦境与第5页上刊登出来的图文有没有相似之处。如果你在这个随意的小测试里表现平平,那你就可以在晚上安心地睡大觉了。因为你知道,你的梦预知不了未来。但是如果你的相似度高出了一般正常范围,你就可以接着进行实验二了。
实验二
(1)这项实验需要睡梦日记,一颗六面骰子,一个塑料杯,还有一位朋友。
(2)你需要再一次在床头柜上摆上一本睡梦日记。在就寝前,你将骰子放进塑料杯,把手罩在杯口,然后再摇杯子。接下来,把杯子倒扣在你的床头柜上,这样你就不会知道骰子的哪一面朝上了。
(3)就像之前的测试一样,梦醒之后你就在日记上记下你的梦。
(4)清晨,你揭开杯子看看骰子正面显示的数字。然后用下面的表格对应地找到新闻页码(不要直接用骰子上显示的数字,因为报纸的前面一些部分报道的新闻,或许可以根据前些天的报纸推测出来)。
(5)买一份你选择的报纸然后递给你的朋友,让他们阅读你昨夜的睡梦日记,然后再对比报纸上第5、第7还有第9页上的图文。最后,让他们选择哪一页的报纸上的图文与你的梦境相似度最高。还有,不要影响他们的选择。
(6)如果你的朋友选择的页数与骰子对应的页数相符,那你就成功了,反之就表示失败。
(7)请重复实验10次。如果你成功了6次或者6次以上,说明你可能拥有过人的天赋。
《夜脑》读后感(五):是什么让我们钟爱黑夜?
是什么让我们钟爱黑夜?
——《夜脑》读后感
33的音频版
最近发现,身边的人已经越来越晚睡了,早的12点,晚的到凌晨。我忽然想问,我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开始逐渐钟爱黑夜了呢?
对于夜晚,除了静谧,对我来讲,其实还有点小小的恐惧。恐惧于白天读的书,多半都是恐怖故事,或者偶尔忍不住小小的好奇心,看了一个惊悚电影。但是简单的调查才发现,我身边的很多晚睡的家伙,显然是从来不看恐怖故事的,那么,或许是因为忙碌?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得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年轻人,或者说是大学生。他们之中熬夜的比例相当之高,甚至有点让我怀疑人生。但是他们的熬夜,都是积极主动的。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夜晚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去休息和睡眠。问了很多身边的人,一部分人熬夜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是一个人的时间,才有机会去体会自己的生活,不被外来的环境所打扰。我渐渐发现,现在的人类,似乎开始刻意的躲避来自群体的束缚,转而去寻找孤独的自我。
我们倾向于在夜晚的时候不加掩饰的做自己。
之前看了许多文章在批判手机,觉得是因为手机里不计其数的信息,使得我们不知不觉之间深陷其中,忘了时间已经悄悄流逝了。这种时间的放纵很容易在我们反映过来的时候,已经鸡鸣三更了。但是我觉得不仅仅如此。手机作为新生事物,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会比较吸引眼球,里面的信息分门别类的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无论是游戏,新闻,娱乐头条,还是历史文化,然而更多的时候,那种不愿意睡觉的心理暗示,其实才是我们最放不下的根源所在。因为白天,我们疲于奔波在人际关系和社交安排当中。我身边的很多学生已经不断的在与我的访谈中抱怨,时间已经被数不清的社团活动,学校安排的强制性活动充满了,甚至有的时候都蔓延到了要挤占上课时间的地步。想退出社团,又觉得对不起一起的小伙伴,或者身边热情洋溢的学姐学长,想不去上课,又畏惧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是左右为难。然而更让自己为难的,是那个因为过度忙碌而总是无法睡醒的自己。
为了探究睡眠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终于不得不翻找书架,给自己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解释,去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青年人在如此青春活力的年纪,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然后我到了一本名叫《夜脑——在睡眠中自动学习》的书籍。虽然名字上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鞭策自己时刻不能松懈的,但其实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探究大脑在夜间的活动和规律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仅仅凭借书名来猜测这是一个讲什么的书籍,就好像我第一次看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然后我发现,我们的大脑在每天的思考时其实都会产生垃圾,等到了夜间,通过休息,关闭大脑的回路,然后用脊髓液将这些大脑中的垃圾冲走,以便为明天的脑运动做简单的清洁和整理,而这个过程,也是大脑在存储白天所学所想的一个过程。书籍从简单的脑部运动,探讨到脑电波,从脑电波到我们熟悉的梦境,从梦境到人类的生物钟,然后讲到了睡眠对人类的影响。睡眠不仅能够让我们保持精力充沛,而且能够让我们保持愉悦的心态,而长期的睡眠不足或挑战长期不睡,则会使人类进入癫狂甚至幻觉的状态,因此缺少睡眠的情况会使我们处理问题缺乏规划,做事急躁,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每天睡眠低于标准量2小时的人,死亡的风险会加倍。不过好在,书里还有一些贴心的解决办法,本着认真负责的心情,我还用这些方法解决了我妈妈总是在晚上被隔壁小孩哭声吵醒的问题。让我觉得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这让我想到,我的学生们之所以越发的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越发的想要远离别人,越发的钟爱黑夜,越发的睡眠不足,这其实是个糟糕的恶性循环,可惜,他们虽然知道我的建议或许有用,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想为此做出改变。就好像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我无法在危险没有到来之前,提醒他们来自“灰犀牛”的威胁。
也许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吧,就好像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要不断挑战肺的忍耐力一样,我们总是为自己的不果断,为自己的拖沓和弱小的自律能力找一堆的理由去掩饰,好像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为那个在黑夜中睁大的眼睛找到一个合理疲倦的借口。可是在我看来,一个人越是了解自己的构造,越是能够更科学更有效的去生活,越是能够从“无知的无畏”中摆脱出来。
如果你也想了解大脑的构造,或者更好的去掌控和把握自己的生活,我建议你先了解黑夜,因为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一日之计在于晨”是错误的,但是时间很是明确,它告诉你,新的一天,其实是从黑夜开始的。
另外,对自己的放纵和不负责任,才是你钟爱黑夜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