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本由[美]卡森·麦卡勒斯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一):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书评沙发
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初读《伤心咖啡馆之歌》时,对故事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文章中的咖啡馆柜台,阿米莉娅小姐的打字机,在我脑海中都有若隐若现的画面出现。而后我仔细回忆,终于想起,大概是多年前看过这部电影,是电影频道放映的,遂又上网查询,果不其然,也的确是一部老片子了。只是当时也许还年幼,看得一头雾水,无法理解主人公们的所作所为,更没法体会他们的爱恨情仇了。只是还好,又碰到了原著作品,勾起了我的些许记忆,我想有文字的阅读和电影的回忆的双重作用下,我是能从自己的角度好好品味它了。
印在封面的上那句,“被爱者往往只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蕰积了好久的那种情感的触发剂。”是这个故事的外衣,冷酷彪悍的阿米莉娅小姐,曾经是个即使有着帅气丈夫也不为所动的悍妇,却以任何人都无法说明的原因爱上了她的罗锅表哥,于是她变了,一如当年她桀骜不驯的丈夫马文为了她而开始学好一样。谁能解释她的表哥好在哪里?他身材矮小,背后一个大大的罗锅,长相也是十分不喜人的,而且又是个信口开河、爱吹牛、喜欢讲八卦的家伙,可就是这么一个谁也喜欢不起来的家伙,阿米莉娅小姐却对他像块宝一样的捧在手心里,甘愿为他打破自己的原则,甘愿为他做出改变。而当年的马文呢?他英俊潇洒,即使恶名远扬也有不少的姑娘愿意投入他的怀抱,可他却偏偏爱上了性格古怪、沉默寡言的阿米莉娅小姐,愿意为她尽力做个绅士,甚至把自己所有的家当也都交给她。想起了王菲的那首歌,是啊,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可阿米莉娅并不爱马文,表哥也并不爱阿米莉娅,而面对罗锅对自己的迷恋,马文也只有忽视与嫌弃。当马文再次回到小镇,他心中曾存在的那一份爱,已经化作了最深的恨。我并不认为这个故事中谁的结局最惨,每个人都没有好到哪里去。阿米莉娅以一种最残酷的方式伤害过马文,而马文利用罗锅又用一种最暴烈的方式报复了她。当斗殴时罗锅跳进他们两人之间掐住阿米莉娅脖子的那一刻,罗锅成为了另一个阿米莉娅。作者说,“灵魂深处的爱情感知是极具个人色彩的事情。那是一种奇特的孤寂感,而正是这种认知让人痛苦。”当这种认知破碎之后,我想大概痛苦也消失了,只留下空洞一般的心和需要忍受一生的恨。
作品集中其他的故事,包括这一个,我想内核大概是痛苦吧。“……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渴望与被爱者时刻交融,即使带给他的只是痛苦。”只要爱还在,痛苦就不会告辞。而对于被爱者,他们也能感受到许多的不可承受之重,于是他们惧怕或憎恨爱者,也是有理由的吧。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二):伤心咖啡馆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忍不住又进行了重读,再度的时候才慢慢体会到这本书的魅力。这是一本非常小的书,很多短篇组成的一本书。最长的小说就是书名字的那篇。也是最富有魅力,忍不住一读再读的。我会重读想起来有点好笑,因为我读的时候觉得情节有点乱。所以重读进行梳理。才发现压根不是我想的那样,我阅读第一遍后觉得乱纯粹因为自己阅读太快忽略了一些主要情节。比如这篇最开始的部分,也就是我认为的没有给出结局的部分。当重读才发现不但内容主题值得重读,结构也值得深层剖析一些。确实特别,那么久还能一直有读者甚至被美国前总统推荐给自己的女儿,确实不一般。
说起一本重要的作品的时候往往对于作者是不能不介绍了解的,这本书的作者 卡森·麦卡勒斯 美国近代非常重要和传奇的一位作家。 22 岁完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创作。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3次中风,29岁瘫痪。 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也是作者年轻时的作品,大概跟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关,作者总能敏感的抓住人物内心的孤独, 人物身上奇诡的行为和内心深处的渴望。爱与被爱。欣赏这本书之前了解不同人对这本书的看法,总结来说大多看到的便是我们从情节中看到的爱与被爱。第一遍的时候我忽略了一些情节,重读的时候感受最深和关注的非常不同了,就是人命运中无法脱离的疏离,也许会在遇到一个人后完全改变,但是命运的巧合和意外幸福与不幸就是是一层纸的厚度。我们固执的选择在我们有一些经历之后便的毅然截然。就如女主,在两个男人离开之后完全可以选择重新开始,但是却选择了伤心枯萎。曾经辉煌的咖啡馆变成了伤心破落之地。
这本书的情节挺奇诡的,流氓改头换面,男人气质的女主,还有流浪汉的表哥。经历的情节出乎常人想象,如果年龄在小一点估计读完,一定十分不解,如今年龄的增加。书中的一见钟情,荷尔蒙冲动还有后续人物荒诞的故事。展示了衣服独特的命运影响。人为何那样子,不可解也无需解。因为那样所以就会那个样子。就像谢霆锋的歌,因为爱所以爱。书中的感情如出一辙,没有任何道理,一切也因为不可解的爱,变的可解。
薄薄的一本书,在我们这个越来越热闹世界,人却越来越孤独。所以多读读越能理解生命中孤独的本质吧。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三):因为爱,所以孤独
一个人形单影只的时候,大概总是有人会觉得你可怜,然后意味深长的用过来人或者是先知的语气对你说,找一个爱你的人就不会觉得孤单了。只是,有爱就不会孤单了吗,有一个可以去爱的人,就可以有勇气和整个世界对抗了吗?隐约记得有本书名,好像是叫“越爱越孤独”,或者是什么类似的名字,我不关心那本书的内容,但是这个名字,会有一种让人感到绝望的悲凉,最无法医治的孤单,其实是因为爱而生的吧。
卡森·麦卡勒斯大概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吧,她也一定爱过,所以才可以把爱写的那么深,把孤独写的那么真。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始终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又或者是这种折磨让她笔下的故事看上去可以凄凉到绝望。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我最早知道的麦卡勒斯的作品,这本不厚的小书里收录了她的七篇作品,其中,与本书同名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占了这本书一半的篇幅,它的故事让人在一种扭曲了的爱的绝望。
阿米莉娅小姐是这个故事绝对的主角,她拥有那个镇子上绝大多数的财富,但这从来不会成为她继续辛苦工作的阻碍;她勤劳而又勇敢,保卫正义、和人打架什么的从来都是她的强项;她有着一手酿酒的好手艺,镇上的人们甚至在她不在酿酒之后再也找不到可以代替她的酒坊。她爱过人尽管人们都觉得她的爱情是那么不可思议,可爱了就是爱了,而且还因为爱而遍体鳞伤。
在这场爱情中,阿米莉娅小姐是唯一的女主角,她在多年之前有过一场仅有十天的婚姻。十天后,她的合法丈夫马文·梅西被打出了家门,而且甚至从此不再提起他的名字。那场婚姻里,马文·梅西是先爱了的那个人,他甚至为了爱情收敛了所有恶劣行径,变成了一个兄友弟恭的好人,他对待阿米莉娅就如同供奉自己的女神,所以失败得婚姻之后,他身上的恶变的更加暴虐。
马文·梅西是第一个因为爱而更加孤单的人。
阿米莉娅小姐爱的是莫名其妙出现的一个罗锅男人,罗锅身材矮小,体质孱弱,甚至还有着一身的劣习。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阿米莉娅小姐却愿意让他进入自己的生活,让他在自己的生活里充当那个可以称之为核心的角色,甚至因为他的存在而多了对家的依恋。但是,这个故事里注定了不会有任何美好的结局,罗锅在马文·梅西再次出现之后背叛了阿米莉娅小姐,他以对马文。梅西绝对的崇拜和顺从把阿米莉娅小姐伤到体无完肤之后决然离去,再也没有回来。
阿米莉娅小姐是第二个因为爱而更加孤单的人。
罗锅在马文·梅西出现之后,用尽谄媚、恭奉的言行,只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关注,这种几近扭曲的感情不是爱情,但到底也是与爱相关的。尽管故事的最后他们一起离开了小镇,可并肩而行,就一定不会觉得寂寞了吗?况且,他们之间从来都没有过平等的关系,并肩什么的,即便书中不说,我们也知道一定不会出现。
罗锅是第三个孤单的人。
书中人物的孤单都与爱有关,他们都是越爱越孤独的案例,这些人物的身上,除了绝望的爱和孤单,是否还隐藏了些什么呢?罗锅的角色设置,是不是作者从自身病痛的有感而发,阿米莉娅小姐孤独终老的结局,是不是也映射了一些什么呢?麦卡勒斯的求我看过的不多,但是她的孤独,我想,也许我已经从这本书中读到了。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四):爱与孤独
知道麦卡勒斯,是因为她的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美国南方小镇,漫长沉闷的八月。一个总是温和微笑的哑巴,午夜的咖啡馆里喝着冰啤酒的人们,黑人对于自由的隐忍与矛盾的苦痛,期望改革的人疯狂绝望却又依然坚定前行的决心……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故事,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读此书时除了感受到极致的孤独外,还有一种将爱错付的无力感。
麦卡勒斯笔下尽是痛彻骨髓的孤独,不管是爱人还是被爱,不管你是何种身份,在文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孤独”。也许这一切和麦卡勒斯的经历有关,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三次中风,29岁瘫痪。
人为何会感受到孤独?在我看来只有爱而不得才会有孤独感。若是两情相悦,哪怕天各一方心里有的也会是满满的甜蜜。哪怕是单相思或是暗恋也会因对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兴奋不已,又哪里会有孤独感?只有相爱无望,或是爱而不得,或是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除了深深的叹息余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孤独了吧。
什么样的爱又是最好的爱?
世间最好的爱 不是懂你的言外之意 而是懂你的欲言又止 希望有人懂你的低头不语 小心翼翼守护你的孩子气 愿你找到一个像太阳一样的人 为你晒掉所有不值一提的悲伤 愿你也能找到一个爱你宠你 把你捧在手心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却会被那个能懂你所有梗,能你一言我一语笑闹不止的人吸引,仿佛有这样一个人,生活中就处处充满欢乐。甚至愿意为此舍弃一些原本付出一切也要守护的东西。
本书《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孤独孤独三部曲之一,一如既往的颓废与孤独。孤独感无法排解带来的压抑。是麦卡勒斯于1951年出版的小说集,共收录七篇麦卡勒斯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爱密利亚小姐、罪犯马文•马西和罗锅李蒙三人之间诡异荒诞的爱情故事,展示了欲望、甜蜜和心碎,用爱的荒谬印证了孤独的必然和永恒。说这则爱情故事荒诞,是看完全篇一直不能理解马文•马西对爱密利亚小姐,以及爱密利亚小姐对罗锅李蒙,罗锅李蒙对马文•马西的那种爱。没有缘由,没有结果,只有不停付出。马文•马西爱着爱密利亚小姐,从一个恶棍变为人人惊讶的绅士,但婚礼当日梦想破灭之后,从恶棍变成人人避之不及的凶手。爱密利亚小姐究竟爱罗锅李蒙哪一点?罗锅李蒙爱热闹,爱密利亚小姐甚至愿意为此开设一个咖啡馆,只要能让李蒙高兴。
爱究竟需不需要理由?很多人说没有缘由的爱才是纯粹的爱。当你因某一点爱上某个人,也很可能因为这样的原因爱上另一个人。但只要你的心不死,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会爱上不同的人,只是在不同阶段会因各种责任而对这份爱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愿每个人最后都能遇到一个刚刚好的人,不是仓促的将就,而是你想要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他正年轻;你想要平稳的幸福,而他刚刚好想安定。你们能一切都那么刚好,携手相伴余生。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五):如果不读小说会错过什么?
周末去看电影,动画片《寻梦环游记》(Coco),讲得算是墨西哥版的中国清明节加蒲松龄半聊斋故事。
小男孩儿麦克天赋音乐才能,但是家长们不同意他学拉弹演唱,因为太祖的太祖就是搞音乐的,然后外出演出一去不复返。其实是被坏人暗害了。这期间的错会,矛盾等等延续几辈人。
这电影的主题讲起来很简单,就是家庭重要,交流重要,大我比小我重要。听上去都很平常,能用心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却不见得简单。
可是通过故事讲出来,小男孩历经千辛万苦起死回生的经历,发现的事实,悟出的道理就比单纯的说教深刻百倍。
讲故事的目的之一也许恰恰如此。因而有人说,我要是早读过这本小说就好了,我要是早看过那本小说就好了。
小说某种意义上就是通过故事让你辨识,成长,并且以瞬息的形式理解—所谓顿悟。因而某种意义上小说是你的触动力,是对家庭教育的第二次补偿,三观第N次整形。
比如说,如果你不小心对错了象,怎么办?
卡森.麦克勒斯的《家庭危机》这篇就在告诉你如何怎样。2019年正好刚刚译就她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伤心咖啡馆之歌》。
《家庭危机》是其中很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篇。男主人下班发现老婆大人又喝得烂醉,两个小娃随便放羊,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男主人于是跟老婆大人对质,人家说:哪里喝醉了,很清醒的。
这个故事几个线索同时跟进,就是家庭基本上是矛盾的主合体,琐碎让矛盾乘方,搬离让矛盾跳跃。
这两个人在路易斯安那州时还是好好的,因为是丁克族,亲戚朋友一大帮,喝酒也是快乐的。
现在,搬到冰天雪地的纽约,孩子一下填俩,老婆变成阿姨厨娘,身边无亲无故,她还能不郁闷,郁闷还能不让喝酒?大学教授的丈夫如今却觉得自己跟老婆鸿沟越来越大,真的要怀疑当初选错了对象。
因为丈夫完全可以如是想,家庭就是要牺牲的,自己不是也每天起早贪黑做牛做马?要不咱俩换换?
哎,爱情哪里去了?还是共产主义到来了,这些问题就全解决了?还是AI机器人到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丈夫生气,老婆更气。
结果呢?
感觉麦克勒斯很厉害,竟然就那么转过去了。
麦克勒斯的这几个短篇看上去不起眼,却都是生活与情感主题。
如果你正当年,或者已经做了父母——想给下一代传送美好的爱情观,《树石云》这篇就是最佳选择。这故事开篇很有画面感,报童送报,天气寒冷,送完去路过的咖啡馆来杯咖啡。从前的星巴克吧,但是可以卖酒。然后跟一个‘酒鬼’模样的人对上了话。三个人物:咖啡馆老板,报童,酒鬼。这三个人以酒鬼为主线,开讲。
这故事有意思的是酒鬼是个工程师,颠覆了理工男的形象——刻板,爱家。也许正是如此吧,爱妻觉得被忽略了,与人私奔离家出走。这样讲来人类的终极目的还是交流。后来工程师也想明白了,就是他一直以为自己每日抗粮,把银子都交给妻子,不就行了吗。他不明白也从没想到她会不满意。结果有一天下班回来,发现人家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工程师是初恋初婚,毁灭性打击,工作也辞掉了,满世界寻找,然后找不到,就酗酒。
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产生了心理变化。这就像高行健的《灵山》一样,就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爱情的真谛,找到了爱情观。
题目《树石云》很诗意,告诉你爱是一点一滴培养的,从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朵云开始。因而小时候读的那些”要爱护小动物“的课本似乎就有了道理。或者那句话里的爱小动物的男人不会坏的原意吧。
翻译这篇我感觉最好,所以译文流畅,甚至还用到了那句”你是行路人,我也是行路人“歌词,现去找来这首歌,歌名叫《与我同行》。
说回主题,就是不读小说,小的方面你可能会错过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的先前准备工作——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大的景观上,就是怎样打好手中的人生这副牌,生活给你柠檬,你要学会如何榨成柠檬汁再加糖喝下去。
而小说就是那甜蜜的糖。
凌珊(美国)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六):爱与被爱的悲悯之歌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了作者卡森·麦卡勒斯一共七部作品。所有的故事都在写爱,却又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种爱情。作者的文风孤寂、阴暗、绝望,甚至有一丝诡谲。
与本书同名的小说描写了一段悲剧收场的三角畸恋。主角阿米莉娅小姐、马文·梅西和雷蒙表哥,都不是传统意义上招人喜欢的主角。阿米莉娅是个毫无女人味的人,虽然有钱,但身材健壮、有一双斗鸡眼,性格上生性孤僻,对男欢女爱毫不在意,一门心思都在她的生意上,还喜欢和人打官司。马文·梅西则是个除了脸长得俊其他一无是处的人,品性恶劣、好勇斗狠、玩弄感情、无所事事。雷蒙表哥就更不用说了,是个身体有缺陷的罗锅,而且来历不明,完全靠“吃软饭”生活。
很难想象,爱情会发生在这三个人身上。马文爱上了孤僻的阿米莉娅,甚至为她洗心革面、耗尽钱财,最终一文不名离开了小镇。阿米莉娅对马文的爱嗤之以鼻,却爱上了来历不明的雷蒙,为他开酒馆,一切都为了讨他开心。雷蒙则迷恋上了对几年后返乡的马文,为了他对阿米莉娅动手,最后将她洗劫一空离去。
乍一看,这爱情来的莫名其妙,但深思一下三人的性格和经历,似乎也情有可原。
阿米莉娅应该是个孤独的孩子,父亲在她十多岁就去世了,也没有其他亲人,自己一人孤独地经营着父亲留下的产业。在她孤僻的外表下,其实很渴望一份爱与关心。当她与雷蒙在一起后,她会向雷蒙倾诉父亲以前的事,雷蒙这也是她唯一会吐露这些心声的人。父亲的些许回忆,是她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刻。孤独的阿米莉娅渴望亲情与陪伴,所以全盘接受了“表哥”的说辞。
马文也曾是个可怜的孩子,被父母抛弃,差点死去。文中提到“孩子的心是最精致的玻璃心。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充满沟壑。”有如此不幸、缺爱的童年,马文会长成一个恶棍也不足为奇了。但当马文遇到阿米莉娅,也许是她的那份对事业的专注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吸引了他,他爱上了她,仿佛她能给他带来梦寐以求的稳定和安全感,甚至愿意为她洗心革面。
而雷蒙表哥,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者,虽然因为阿米莉娅的收留,安顿下来,但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阿米莉娅小姐的咖啡馆,他一直是个核心人物,甚至“咖啡馆是因为有他才这么热闹”。他喜欢与咖啡馆的各式各样的客人聊天,吹牛。直到遇到身世复杂、经历丰富的马文。他艳羡地说马文去过亚特兰大,曾经蹲过监狱,仿佛马文的经历就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因此产生了仰慕之情/爱情。
这部作品里,三个主角都不是“正常人”,三人之间的感情也很畸形。作者在书中借由这段三角畸恋的描写,写出了自己对爱情的观点。
“世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被爱者往往只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感情的触发剂。……灵魂深处的爱情感知是极具个人彩色的事情。那是一种奇特的孤寂感,而正是这种认知让人痛苦。”“那么被爱者,也可以是任何一种类型的人。最稀奇古怪之人也会有人爱。”“由此,我们大多数人都宁愿去爱而不愿被爱。……被爱者惧怕并且憎恨爱者,也有充分的理由。因为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渴望与被爱者时刻交融,即使带给他的只有痛苦。”作者认为,爱是一种很私密的情感体验,而且爱与被爱是无法对等的关系。爱可能很卑微,但却不一定能获得回应,甚至只会得到对方的恐惧与伤害。爱情不是救赎,反而可能是推你下深渊的那一只手。无论爱与被爱,都如此让人绝望,因为孤独而爱,却因爱更孤独,仿佛是一首无穷无尽的悲悯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