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谣贰·晋国卷》是一本由文简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一):烛椟——他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那一日,烛椟卧马去离,一马,一人,醉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属于烛椟的最后一个镜头,一分侠气,九分疏狂徒一醉。男儿本色,归去时却尽是情怀内的颓哀。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烛椟为刚,亦可为柔,为刚时豪唱大江东去,为柔时吟曲扬柳岸,晓风残月。 英雄气刚,儿女情长,烛椟内心刚与柔两种美的特质无疑是他生命中的一种和谐,一种流动的圆融,但当烛椟内心的刚与柔被礼法现实不可逆转的现实给以割裂的时候,刚与柔实则会趋向于对立,而不论是刚压倒了柔,还是柔压倒了刚,烛椟这内心本身的和谐美最终还是破坏殆尽了的。 刚予以自由,予以侠气,予以义薄云天,柔予情,予以对宓曹的承诺。 烛椟是士族,他不可能不受孔门周礼的浸洗,同时也深受规矩门法的约束,他的身上本该有雍容守法的气容,可是当他渴望去弥补过去对宓曹失约的不信时,这种礼的柔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不复存在了,烛椟的刚柔起初是同向发展,义薄云天与重诺,情与义,而礼法现实对他的不允也正是造成了他内心的不谐。 归去,何处是归乡?西风瘦马,此后的天涯烛椟恐是只能以酒渡己,配剑孤马,黄昏人后,再无烛椟,只有不问来处的幽并游侠。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二):跌宕的情节能否遇到圆满的结局
这本《竹书谣.晋国篇》是承接了《竹书谣.秦国篇》的故事主线。 我们的主人公阿拾跟随着晋国赵鞅府世子赵伯鲁以及红云儿赵无恤来到了晋国, 这个阿娘一直提到不让她去而在每每梦话的时候一直提到阿藜在晋国的国度, 阿藜是谁? 阿娘为什么不让她去晋国,她已经无从知晓了, 而机缘巧合之前遇到的世子一行人来到的这个国度, 又有什么样的危险正等待着她呢。
如果说来到晋国是为了逃避伍封,逃避自己的感情, 那么到了晋国之后, 她是狐氏后人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等待着她的是危机还是能解开阿娘梦话中的疑问?
这部大女主的小说,从第一册开始就循着这首歌谣而起, 随着故事的发展, 阿拾从一个年幼在街边乞讨的孤儿,成为晋国的神子子黯,并站在高高的祝台之上参加祝祷, 而这一炉的艰辛,和以后的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 相对于神子,或许阿拾更希望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女子, 或许她想着一直生活在将军府, 只是现实往往并不能如人所愿。 经历了晋国的种种,阿拾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有了自己的情愫, 只是身为神子的她, 又会在未来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呢?
而随着伯鲁让出世子之位, 赵无恤也逐渐展露了锋芒, 二人一起在秦参加了抵抗秦国罪太子围城之战。 在晋阳协助地动之后的城池修葺。 种种的接触之中让之前默默无闻的无恤逐渐走到了赵鞅的眼前。 是否未来无恤能成为世子, 也是很令人期待的。
这本书的最后二人分别赴齐,也将故事带入了另外一个国家, 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样的险象环生呢? 竹书谣是否会解开谜底,阿拾的真实身份是不是会在这找到答案呢。 而一路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阿拾能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放弃了公子利的爱慕,逃避了伍封的照顾,本可留在秦国,却一直想要多去太的地方走走的阿拾, 最后能不能找到一个能让她想要留下来的地方呢?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三):最难看破莫过情
本书是竹书谣的第二本,晋国卷,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拾离开了秦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晋国,寄居于赵氏府邸,经过一番笔试阿拾被太史墨收为徒弟阿拾成为了晋国的巫女。阿拾凭借自己所学,占星象,问歧黄,善谋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黄池会盟、雍城大战后,阿拾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雄才大略获得人们的认可,得到师傅的赏识,器重。从此阿拾更是声明远播,开始代替师傅祭天并展现神迹,以谋略搅动政局。
这本书接着竹书谣秦国篇,很意料的好看,比我预想中好看,文简子的故事起源于一段传说,女主人公的生世之谜贯穿全书。此书有宫斗、有阴谋、有战争、有背叛,有亲情,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有爱情,一个是秦国篇的将军伍封,是阿拾情窦初开最初的信仰,而这本晋国篇出现的无恤我想才应该是她的真命天子。文简子的文笔并挥洒自如拿捏得当。小说以主人公阿拾的视角展开,故事脉络依照当时的史实。整书格局宏大,各国微妙的政治关系都被一一诉诸笔端。同时也展现了春秋末期时整个社会的风貌和人物风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架构本来就比一般的要庞大,从秦到晋,还有后面的各国,但是作者的思路很好地控制了故事的发展,环环紧扣,情节衔接自然。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在这本书里,更多的是看到情这个字,很多人的命运都逃不开这个字,很多人因为这个字而改变。阿拾出生就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小时候被王府的王爷在下雪天拣到,请了老师教授她功课,这是她的师生之情。伍封救了她,还给她最大的呵护,这是养育之恩和崇拜之情。公子利倾慕她并想留她在身边,这是男女之情,少女阿拾的成长之路伴随着她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慢慢修炼出了她越来越强大的内心。
文简子的文字在刻画人物内心和经历方面着墨很多,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命运,读之令人泣然泪下。在她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企图和谋略,为之不惜牺牲性命、利用他人、出卖灵魂,然而却让读者对他们恨不起来,是乱世让他们不能独善其身,是国仇家恨让他们不能遵循自己的内心,爱自己所爱的人,这一切都是时局弄人。宓曹、叔妫、潭姬她们的命运都随乱世漂浮,在历史长河中开出绚烂的花又消失于世不留一丝痕迹。
看完晋国卷还是有很多的悬念未解,接下来故事的发展,阿拾的生世,她与无恤的爱情到底会走向什么结局,都让人无比期待接下来的齐鲁卷。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四):愿得一人心
故事跨越了多个国家和时间,读故事顺便读历史,真好。
拾女的爱情观是瑶女给的吧,当她问自己,能不能做到瑶女那般牺牲自己,而自己给出的答案终究是自己自私,她反省了私心,却最终还是作出了跟瑶女一样的选择,为了爱人,一再委屈自己。无恤问她,公子利爱慕,伍将军爱护,你可以轻易成为秦国最尊贵的女人,为何你还要走?当时还在情伤中的阿拾没有正面回答,可是,当赵无恤说,我此生不会娶她人,只会有你一个妻子的时候,阿拾才明白,赵无恤比她自己更懂自己的内心,她兜兜转转苦苦寻觅,口口声声说孤独终老的话,心中所愿不就是为了有一人真心,白首不相离。
那么多爱慕她的男子,有将她转赠她人的伍封,有希望囚牢她一生公子利,有得之不到宁愿毁掉的于安,缺只有一个说出,我此生有你足矣。
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总会错过很多作者卖下的却不能细写的伏笔。
比如公子利挣得阿拾的强势与伍封的妥协,伍封珍视阿拾,年少稚嫩的少女,没有见过风浪的柔弱少女,需要他的保护和庇佑,或许寄居在他的羽翅之下,终究与相守苦寒的原配无法抗衡,他宁愿孤独终年,也不愿再次幸福,比起复仇大业,拱手将她轻易的送走。
比如于安负伤遇到了四儿,又遇到了阿拾,在他人生即将走上覆灭的转折点的时候,他遇到了两个可以扭转局面的女子,可是,他选择了赵稷。如果,他没有放弃,他留下来陪伴阿拾,或许后面没有了赵无恤,没有了血腥,他许了她一生安稳,可是,仇恨就是这么可怕,他宁愿轰轰烈烈的殉葬。
比如四儿,她的一生简单美好,她是最令人心疼的女子,最是重情重义,为了与阿拾一起,她一生本可以安然在将军府度过,却为了阿拾颠沛流离。她心境最明亮虔诚,可是,每个人都轻易伤她利用她,于安利利用她麻痹阿拾,毒死伯鲁,赵无恤利用她逃出生天,她在这场复仇浩劫里面,被巨浪拍打,艰难前行,就算如此,她心中依然相信美好,就算爱人心中另有其人,她生儿育女心中满足,就算爱人欺骗背叛,她也选择与他共赴死亡,她是唯一一个,让我落泪的女子。
比如阿藜,暗无天日的十九年,他被救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无法原谅,我也被仇恨填满,要做赵稷的帮凶。故事开头,写了小男孩的惊慌和勇敢,他的脖子里面,挂着母亲十几年前的一束头发,赵稷本是诗云浪漫之子,生生被命运逼成了举起屠刀的恶魔,我感受到命运车轮的无情,它朝前碾压的时候,每个人渺小得如同蝼蚁,春秋战火绵延,除非改变格局,改变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易平定天下。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五):珠书谣----伤晋
历史长河,朝代更迭,我喜欢历史,喜欢看历史剧,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小说,然历史长河中最让我着迷的历史片段不是隋唐时的繁荣昌盛,大元朝时期的开疆拓土,大清前期的康乾盛世,而正是前秦时期那个动乱,无义战的春秋时代,为何如此,不是单单喜欢他的战争形态,而是我觉得那是一个人才井喷的年代,各种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是文化学术的一个大时代,没有政治的操控,思想是开放的,是集单纯的时期,各家各派相互辩论,相互促进,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盛世。今天我就拿到一本写春秋时期的小说。书名为《竹书谣贰晋国卷风起天阙》。
《竹书谣贰晋国卷风起天阙》是文简子《竹书谣》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只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历史青春文学图书。是由“文简子”创作的一部以春秋末期历史为背景框架,高度还原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风情的长篇古代言情小说。
《竹书谣》系列小说主要讲述了因一曲“竹书谣”而引发的晋国六卿之乱到三家分晋之间的历史风云。“一曲歌谣风云起,天下将倾素手扶”原本只想解开身世之谜的阿拾,却被卷入于当时动荡的时局之中。书中所写,家国天下、儿女情长的种种道尽了她从贱民、山鬼到成为祭坛上君臣俯拜的晋国神子以及最后定居鬼谷的波澜起伏的一生。
而本书《竹书谣贰晋国卷风起天阙》主要讲述了阿拾逃离秦国,住进赵氏府邸开始调查起自己的身世。冥冥之中,她总是感觉智氏府中藏有她想知道的秘密。偶然间阿拾拜太史墨为师成为了晋国神子。一场黄池会盟、雍城大战后,她凭借自己的智谋得到了师父的认可。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人陪伴在她左右。他的温暖、贴心逐渐让她走出情伤。两人携手赈灾,终于确定心意。阿拾因代师父祭天时展现神迹,从此声名远播。
阿拾:本书《竹书谣》女主人公“竹书谣”里青眼亡晋的狐氏后人,是贱民都嫌弃的“妖物山鬼”。自小在秦国将军府长大,身世成谜。她精于心算熟读兵书,过目不忘,敏锐机灵。她倾国倾城,拥有动人乌发以及摄人心魄的碧眸,所见之人无论贵贱皆叹于其美貌。虽为一介女流,但她上可登神坛,下可践污泥。在历经家国之战、爱恨情仇后她这一生几经浮沉。在这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乱世里,期望用一代代人智慧的累积去思考、寻找解决这个乱世病症的“良方”。
简子用细腻的笔触织成了一张绵密、纤巧的线索之网,这张网合理地依附在故事的骨架之上,故事内容、情感、思想在其上自然生长。不肆意不妄为,一切都显得那么刚刚好,是一部不错的历史题材小说,很喜欢,期待后续简子能带来更加精彩的作品!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六):当年的小儿已经长大
窗外火辣辣的太阳不知疲倦的炙烤着大地,一天到晚不同鸣叫的知了似乎也怕了这炎热早早的躲了起来,屋子里面的落地扇呼呼的吹着,桌上摊开的《竹书谣之风起天阙晋国卷》的书页也跟着哗啦啦的作响。当终于在这个燥热的季节读完这本书之后,留给我的只是一片萧瑟。。。 阿拾离开了秦国,离开了伍封,她以为在听到那个让人心碎的事实之后,她可以将伍封彻底遗忘,她可以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只是,早已情根深种的阿拾,又怎么会懂得情殇比剑伤的苦与痛呢?当阿拾终于再次见到伍封时,两个人原来的隔阂似乎在一刹那间烟消云散,误会虽然解除,两个人却再也回不到过去。当年的不告而别,已经在两个人的心里留下了一道再也无法消融的裂痕。 我讨厌伍封。讨厌他的懦弱与自以为是。他告诉阿拾,他要将阿拾送给公子利只是因为公子利可以带给阿拾更好跟稳定的生活,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阿拾与她的孩子。他的理所当然在我看来,只是一种逃避,可耻的逃避。他知道阿拾早已深深的爱上他,阿拾的一颗心早已紧紧的拴在了自己的身上,但是他仍然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残忍的拒绝了阿拾,将阿拾拱手让人。虽然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无往而不胜的将军,但是在情场上他依然是一个可耻的逃兵!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伍封与阿拾最后会不会形成陌路,甚至于伍封再一次狠狠的伤害阿拾。伍封对于感情的态度总是给人一种很不放心的感觉,就像是一头嗜血猛兽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来张开血盆大口,对着我们娇弱可人的阿拾狠狠的咬上一口。。。 阿拾始终是一个惹人怜惜的女子。她从来不愿将自己的苦楚展露在同伴的面前,她每天都将自己最好的模样带给同伴,她用自己的笑容与开朗感染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是这样一个满怀心思却又隐藏自己心事的女孩儿才更加的让我们心疼与怜惜。生而为女子,不愿做阿拾。。。 在《竹书谣》的第二部中,阿拾来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晋国,住进了与自己有些千丝万缕联系的赵氏府邸,如愿以偿的成为太史默的弟子,阿拾似乎距离自己的身世的秘密也越来越近,然而早已湮没在时间里的秘密会如此轻而易举的便被阿拾得到吗,这无常的命运又将会带给阿拾什么样子的惊喜或是变故呢? 阿拾与伍封的关系在阿拾再度离开秦国之后,也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两个人明面上都放下了彼此,伍封即将迎娶伯赢,而阿拾也似乎终于找到那个可以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如果事情就这样下去,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纵然有些遗憾,又有何妨。但是我们无法揣度的是文简子在漫漫人生路上又会给这些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考验了,只希望不要太虐才好,因为阿拾真的需要一个幸福的明天吧!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七):大时代谱写的一首恩怨血泪歌 写至人间繁花落尽的那一刻
很爱读《竹书谣》,第一次捧起这本书,从第一部盗拓闯入智氏府邸的密室,打开戒备森严的地牢时起,我就一直牵挂着那个被独自一人丢在漆黑牢中的阿黎,那个浑身是伤被人啃噬的孩子,那个为了妈妈和妹妹可以活下去而放弃自己生的希望的孩子。
带着对阿黎的牵挂,我一直追寻着读下去,不知不觉从三伏读到了立秋,夏日太阳的嗡嗡声和炙烤树叶的嘶嘶声伴随我翻动书页的声音,和冰镇的西瓜一起带来了宁静夏日最美的宁静,我是热爱的阅读的,但是阅读之于我也是痛苦的,我可以乐见书中情人洒泪分别,我可以幸灾乐祸于女主角时而在伍封怀中求而不得时而为公子利的大婚泣不成声,但是我不能看到胎儿陨落,我不能看到孩子遭受折磨。
所以读这本书是痛苦的。
女主角,我曾经是喜欢她的,我对她有种怜爱之情,她在极寒的夜晚出生,母亲刚刚逃出智府这座地狱就诞下了她,母亲却没有生产的幸福喜悦,刚刚骨肉分离割舍下重伤的儿子,就躲在马车中生下了女儿的她,心如死灰却要故作坚强,这个幼小的生命却是智氏菜桌上的一盘菜,吃人的恶鬼就在她的身后纠缠追逐,我无法想象一个女人靠着一双脚在极寒的夜晚被丢于城门外能够逃出生天,能够养活刚刚诞生的小生命。智氏的鹰犬和千里马的铁蹄既然可以在第二部跟踪芈拾辗转各国,为什么偏偏就是找不到在城门外就下车的她们母女?仅仅四岁就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小小的她也失去了生的勇气,一把火焚了母亲的遗骸也焚了自己身边的枯燥,就愿这火将她带走,和母亲一起走,远离这冰冷的人间,这人间之余她已经是比地府还阴冷的所在。
读到这里我的心还是装满了怜爱,可怜的孩子,愿有人解救你,照顾你。
这个时候,伍封出现了,他是阿拾的养父,他给她名字,给她知识,给她美丽的梦,他的每一次拥抱每一个亲吻,都让阿拾编织起美丽的怀春少女的红嫁衣,她是早熟的,她从7岁起便爱上了这个严肃的时远时近的将军,他流血她的心碎,他流泪她的心碎,他爱她她便发誓终身不嫁守在他身边,他离她而去,她也在梦中依旧思念他,在河畔在屋顶的星光下,她愿做他永远的小新娘,从7岁到12岁到14岁到15岁,他都是她梦中唯一的男人,为他,她愿意落下凡尘扁为泥土,从这泥土中,若开出娇艳的花那些都是她日夜为他流泪生出的美丽牵挂,终身不嫁,只为他。这是一段父女之爱掺杂了男女之爱和禁忌之爱的结合,足以让男人叹息让少女为爱自焚。
但是伍封终究是负了她,公子利的出现已经预示了悲剧的爱情故事,伍封的退步,却也永远无法磨平阿拾内心的寂寞。
晋国之行,赵无恤再温柔百转,阿拾的心也永远系在了那个在7岁就让她以身相许的将军身上,因为这是一份永远不会食言的禁果之爱。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八):冰雪素雅的春秋画卷
《竹书谣》晋国卷,是竹书谣的第二卷本,讲述了阿拾逃离了秦国后,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晋国,寄居在赵府内,从出身卑微的小丫头到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春秋时期是历史最乱的时期,各路诸侯纷争,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阿拾和无恤在一起相处中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另外她还要查找她自己的身世之谜,其实真相已经越来越近了,遇到的很多人好像都和自己的身世有关。在晋国遇到的智氏宗主智谣、师傅太史默、恶鬼盗跖等人,也许都是她命运之中有关联的人物了。
在这套书中还设计了诸多的伏笔,曾经在秦国卷里面的伏笔,在这本书中很多的人物在这一卷里粉墨登场,如恶鬼盗跖、智谣以及无恤、太史默等等都。作者把一个本来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刻画的栩栩如生,精彩纷呈。那如烟的历史故事都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
这本书虽然不是那种完全的叙事的历史小说,却依然细腻地描绘出特定的历史下那些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在那个历史时代中描写人物,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折射出时代的光辉。也涉及到那个时期的诸多人物。
阿拾的命运也是与生俱来、无可更改的,但是她的身份也注定了她的命运,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其实她何尝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少女怀春,只想与心爱的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她只想享受一点最简单的快乐,慨叹天下的女子都能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属于自己的自由。
读这本《竹书谣》晋国卷被春秋时期的风物所吸引,对历史风貌、人文情怀产生兴趣。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春秋的历史还是下过很深的功夫的,在她的笔下,两千多年前昔日的光华如同眼前,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如同看到一幅温婉柔美而又明朗开阔的春秋画卷,这画卷中一样有喜有悲,有男女恋慕之美,都在这烟雨迷离之中。
这本书给人以历史和艺术的享受。如同在那繁花满眼,在历史的画卷中的看到那个时代的景色,深深浅浅的墨色,细细密密的勾画,烘染出的春夏秋冬的画意,清秀而典雅,带着淡淡的忧郁。那情致和意境,让我重新走进了春秋时期的天地,令读者久久不能忘怀。描写的是那样清雅隽永,宛若一个让人神清气爽的梦境,难忘那幽人空山的春秋情怀,透出历史的沧桑。
作者的文笔细腻,字字珠玑,句句考究,写的精致好看。是一本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的好书。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九):离秦入晋声名鹊起
《竹书谣》是文简子的一部著作,这是一本书写春秋时期故事的书籍,全书一共四本为一套,之前读过第一本,竹书谣,秦国,看到里面的故事真是非常精彩,而且书名起的也真有水准,婉转悠扬古风之韵呼之欲出。书的封面设计也是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第一本那种冰雪素雅之美让人陶醉,本书的封面更是金光四射,大放光彩。城楼之上,一长发飘曳美女,华衣锦服,气势非凡,旁边香炉袅袅炊烟,城下万人跪拜,场面宏伟壮观。远处青山碧水连绵不绝,地面草青鸟鸣,生机昂然,蓝天霞云仪态万千。尤其是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竹书谣更是遒劲有力。如此美妙的画卷,岂是一个好字能够形容。
本书的作者文简子,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女性,对于作品完美要求近乎苛刻,创作竹书谣全书用了近七年的时间,把全部的精力都倾入作品之中。作者创作作品时达到忘我的境界,如此用心,怎能不出精彩的作品。字斟句酌用来形容作者一点都不过分,书中的一器一物皆有出处,一草一木都附注真情。无怪乎有人感叹,从来没见过有人把春秋写的如此精致好看,可是谁有能体会作者在书中付出了情感,流淌了多少汗水,才换的一曲歌谣风云起,天下将倾素手扶。
本书是竹书谣的第二本,晋国卷,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拾逃离了秦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晋国,寄居于赵氏府邸,阿拾开始调查自己的身世。阿拾总是感觉智氏府中有蹊跷,也许其中隐藏着跟自己有关的秘密,阿拾开始认真调查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拾被太史墨收为徒弟,就这样阿拾成为了晋国的神子。阿拾凭借自己所学,占星象,问歧黄,善谋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黄池会盟、雍城大战后,阿拾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雄才大略获得人们的认可,得到师傅的赏识,器重。从此阿拾更是声明远播,开始代替师傅祭天并展现神迹。在这期间有一个爱慕者伴随着阿拾一起成长,他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终于使得阿拾走出感情的阴影,重新打开心扉,接受爱意,共同携手开创未来。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动荡不安,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想要好好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那个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男人想要作成一件事情都是极不容易的,更何况是一个柔弱女子。可是阿拾却做到了,凭着聪明,坚强不屈的性格,四处闯荡。学会了一身的本领,具有安邦治国之才。也遇到了自己喜爱和爱自己的人,在儿女私情中挣扎徘徊,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子。
《竹书谣》是文简子花费七年时间创作的精品。其创作背景是群雄逐鹿,战争不断的春秋时期,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作者却把一个柔弱女子刻画的如此精彩。从出身卑微的小丫头到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左右天下大局的智者,期间的故事都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作者的笔触细腻,字字珠玑,句句考究,雅到极至。这样的一本好书,值得仔细阅读。
《竹书谣贰·晋国卷》读后感(十):若这一切始于爱?
因为一曲竹书谣,有狐氏全族遭灭顶之灾。竹书谣现世,标志着巫师们预言的祸国妖患即将出现。愚昧的世人笃信不已,正因此毁了阿拾一家。因为有狐氏的眼睛异于常人,她被赋予灵药的称号,然而时也命也。晋国智氏一族历来夭寿,可能是上天对他们家残暴不仁的惩罚,也因此他们笃信吃狐氏肉,饮狐氏血,定能长寿。密室里怀孕的女子,满身伤疤的男孩便是这可怜的狐氏后人。为了活命,为了破除诅咒,智氏掳走了阿拾的娘和阿拾的哥哥。想必,读到这里你也和我一样对《竹书谣》这部小说好奇不已吧。 为小阿拾的命运担忧不已,为小阿拾的娘亲捶胸顿足,为小阿拾的哥哥心痛万分。幸好,欲与娘亲共赴黄泉,生无可怜的她遇到了将军。读书、习字、出谋划策,成为了有身份的贵女。且看《晋国卷》中,文简子将如何勾勒春秋战国的画卷,让我们走进那个古老的时代,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此时,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寥寥几笔,在《竹书谣》里他们鲜活靓丽,性格鲜明,敢爱敢恨。 “我等你归来,你却离我而去” 她是蔡国小公主,因国家动荡,流落她国。被当作货物买卖,被当作舞女玩弄,只因她有张祸国殃民的脸蛋。她也曾是王上的掌上明珠,也曾拥有众星拱月的光辉。几次三番与阿拾对阵,总是惨败而去。“同是孤儿,同有悲惨的身世,凭什么你过得比我好?”宓曹要报复曾经虐待过的他,要报复害她几经买卖的她。遇到烛椟是宓曹始料未及的事情,她没想到,即使已是残花败柳之躯,在烛椟眼中依然是那白月光。多年来流浪各国,烛椟所求不过是找到宓曹。金屋藏娇,纳为妾室,有了身孕的她本以为日子会好,一向温良娴淑的正妻使了计谋,令她难产。她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与烛椟在一起的日子。若是早一点遇见该多好。 “我爱着你,要将你变强大,这样谁也抢不走你!” 代表着晋国出使秦国的赵无恤,在第一次见到阿拾时便知道他们缘分不浅。尚在襁褓中的她被母亲抱在怀中,是赵无恤送来了鼠皮夹袄,让母女俩熬过冬天。为了请求将军宠姬,阿拾一人前往竹林寻竹胎,大雨滂沱的那夜是赵无恤给了她一盏灯。受情伤无处可去的她,被赵无恤带往晋国。接受挑战,为逝世夫子争口气的阿拾接受挑战,做了太史墨的弟子,还成了人人敬畏的巫童。赵无恤的爱不是独占,不是强留,他给阿拾足够的空间,不干涉她的任何想法,尊重她,疼爱她,也会偷偷地关怀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阿拾以为此生此世只爱伍封,却不想遇见赵无恤才是她今生今世注定的缘。 《晋国卷》里,阿拾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智氏尊主对她的迫切渴求,太史墨要她远离智氏,娘亲曾经的梦中呓语,让她抓心挠肝,智氏究竟与她的身世有何相关?为什么他要喝她的血,吃她的肉?娘亲口中的阿离被囚禁在哪里?一个个问题环绕在脑海中,这一次,阿拾能够揭开这个困扰了她许多年的秘密吗?她和赵无恤能够相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