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是一本由[日] 吉竹伸介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一):有点小确丧
有点颓,有点小确丧的漫画书。我还有点没看懂,不知道下一个图是要按照下面的顺序还是旁边的顺序,所以,可能是我个人问题。不过很喜欢这种简单明了的线条,喜欢这种呈现方式,可以说很有治愈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们也要把握好每一天。不要求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过,但是至少不要辜负每一天的时光。幸福就在身边,我们要善于排解自己的情绪,感受身边的小幸福。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二):今天也要好好地活
“有的人就连看到水龙头滴水,都能触景生情。” “即使我不在了,也希望不要为我不在的原因悲伤,就为‘不在了’这个事实悲伤就好。” “孤零零坐着的模样,活像个和果子。” “我离开人世的那天,飞在天空中的直升机,就是我的转世。要朝它挥手哦。”
这是一本将一个普通上班族在工作中偷偷画下的小图,集结而成的生活速写集。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作者走上了插画家的道路。在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这些“平常事儿”用“有趣儿”的方式呈现出来。上千幅微型速写,配以独特的“俳句”式短句,精妙无比,让人读了能会心一笑,产生共鸣。每个普通人的无聊日常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别有趣味。这本书里画满了作者暗戳戳的敏感的拧巴的不能跟人分享的傻傻的有点孤单又兀自开心的生活痕迹,使得看书的我有点害羞又有点偷窥般的窃喜,我觉得自己像是在拿着一个被飞蛾抛弃的蚕茧,仔细地研究每一根蚕丝,大概,敏感且有过孤独感的人才能明白吧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三):人生中尴尬的10个瞬间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是一本将一个普通上班族在工作中偷偷画下的小图,集结而成的生活速写集。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作者走上了插画家的道路。在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这些“平常事儿”用“有趣儿”的方式呈现出来。上千幅微型速写,配以独特的“俳句”式短句,精妙无比,让人读了能会心一笑,产生共鸣。每个普通人的无聊日常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别有趣味。
1000多张速写小画,捕捉生活中触动人心的瞬间,肯定有一幅能打动你~~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四):生活中的乐趣其实很多
日常稀疏平常的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在这其中有趣的小事儿呢?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其实有着许多乐趣,不信,来看看日本的插画师——吉竹伸介画笔下的世界。
作者吉竹伸介毕业于筑波大学研究生院艺术研究科综合造型专业,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工作中偷偷画下这些小图,最后集结成《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吉竹伸介走上了插画家的道路。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浮光掠影,把一些平常的事儿想方设法有趣地表现出来,上千幅微型速写,再加上独特的短句,让人感同身受,看似无聊的生活日常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
以上这幅图,你有共鸣吗?对我而言,青春好像被狗啃了。既没好好地学习,也没好好的玩耍,什么都没干好,倏忽,一下子就到了老大不小的年纪。也不知道怎么就浑浑噩噩蹉跎了这么多年。
在应该做这事的年纪却总是把本该做的耽误了。其实这也能引发我们思考:青春里,我们到底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一点都没错,总感觉人际关系好烦。一点都不擅长处理。总是习惯性地避开复杂的环境和人,希望活在自己构建的象牙塔世界里,才是美好的。一点都不喜欢人际关系中的虚伪圆滑和套路,可是想要混出个模样,却只能顺应社会,变成这样。
不过,对于我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真诚实在的交往,简简单单就好。活下来本来就不容易了,再去圆滑,真心累。所以我还是选择做自己就好,即使没有多大的作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吧。
作者所画的小图,很多都让人有所赞同。
像我这种特别爱怀旧的人,总是忍不住就会触景生情。听到熟悉的歌,就会想起当时听到这首歌的场景,然后就各种怀念,各种思绪,五味杂陈。那一刻,就会跌进自己营造的世界中,不断地回想过去的画面,特别想回到那时听到这歌的时候。经常还止不住地掉眼泪。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久了,无聊孤单还是怎么的。
记得在学校时,当时临近毕业,我也会触景生情,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很是留恋和不舍。同学说我是多愁善感。可能吧,可能我比较重感情吧。总有那么多的舍不得和怀念。
孤独也许真的是人生常态吧。没有谁会一直陪着谁,也没有人会让你一直依靠。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一个人久了,孤零零的感觉固然是有的。只是比起失望心寒和烦心,孤独之感根本就不算什么。反而觉得一个人时最舒服自在,想去哪就去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顾虑和迁就别人,挺好的。开始的时候觉得又无聊又孤独,时间久也就习惯了。
时不时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天天重复着一样的日子,会觉得难道人就是生而无聊?不上班无聊,上班也无聊。丧丧的日常写照。想去旅游,想过每天都精彩的生活。只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真实地反映了喜欢一个人的行为,藏不住的喜欢。尽管克制自己不要让他发现自己喜欢他,可是眼睛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他的踪影。喜欢 的人就像一道光,远远都能看到他的存在。忍不住用余光去捕捉他的身影。真是美好的情愫。
是我没错了。活得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害怕做错事,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以前更是拘谨,现在还稍微好些了。显得唯唯喏喏的,虽然知道这样不好,可是真的好难改。害怕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只能尽量让自己不要那么掬束吧。很羡慕那些自信而落落大方的人。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日常都会碰到的事情,细细地看,有不少引发我们感想和共鸣的。生活不是缺少乐趣,而是缺少发现。愿你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趣味。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五):重新审视生活,无聊的小事也能变得趣味非凡
01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轰轰烈烈,就算不能过成诗,也要过得精彩。但现实却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会像明星那样即便是吃个泡面都会上热搜。普通的人的生活,无非就是起床,吃饭,上班,如此循环往复。偶尔加上父母生病,孩子不听话,被老板骂等让人变丧的事情。
这样看起来,普通人的生活简直是无聊之极,让人瞬间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别失望,如果换个角度去审视生活,无聊的小事也会变得趣味非凡。比如今天上班穿了一双红皮子的新百伦运动鞋,突然感觉好可爱;比如上班之前突然想到自己走在路上肯定会想到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欢快的出发;再比如 发现从晾着的衣服的正下方看去,好像极光。如果这些小心思、小想法用一幅幅小图画出来,再配上文字,是不是会更有趣呢?
事实的确如此,而且也有人去这样做了。
02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吉竹伸介将在工作中偷偷画下的小图,集结而成的生活速写集。从作者能在在工作中偷偷画下小图,就知道作者会是一个想法奇特,懂得发现生活,享受生活的人。而更让人感到奇妙的事,作者并没有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而被老板指责不务正业,而是从此走上了插画家的道路。这就是生活的神奇之处,你不知道它发给你的哪一颗糖是酸的,哪一颗是甜的,而哪一个又是能改变你命运的。
初次翻阅本书,你可能会觉就是一些毫无逻辑,没有次序的小图,配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但它会让你越翻越着迷,因为你会在这上千幅小图中发现你的生活日常,那一个个小人仿佛就是你自己。这本书的吸引力之处就在,作者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这些“平常事儿”用“有趣儿”的方式呈现出来。上千幅微型速写,配以独特的“俳句”式短句,精妙无比,让人读了能会心一笑,产生共鸣。每个普通人的无聊日常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别有趣味。
03
如果不是这幅小图,我们可能早就忘记了那时候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小本,上面抄满了喜欢的歌的歌词。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流行“歌词本”,那时候没有打印机,没有复制粘贴,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是自己亲手抄上去的。还会在空白处画上喜欢的图案,贴上喜欢的贴花。谁的歌词本里面的歌最多,设计的越漂亮,谁就会成为班里羡慕的对象。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花尽心思写的小本,早就已经成为废品不知道躺在哪个垃圾堆里了,但那时的记忆却不会随之消失。那时候多好啊,可以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费尽全部心思,并且为此乐此不疲。但是长大之后,我们再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会计较利益得失,会换算成本收益,失去了那份单纯的小美好。
“你有没有在电车上哭过呢“
很多人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得人人不足以谈人生。如果没有在电车上哭过的人则不足以聊生活。当然,这个电车不单纯是指电车,它泛指一切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说一个人在深夜里痛哭,那一定是遇到了让他为之伤心的事,而这件事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就蹦出来,让人瞬间泪流满面。但还好,因为深夜的痛哭,可能只有自己和孤寂的黑夜知道,天一亮,擦干眼泪,你还是昨天的你,没人发现你的异常和昨夜流过的眼泪。但是在电车上的哭却不一样。那得是经历了多大的伤痛,受了多大的委屈,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掉眼泪,表露自己的伤痛呢?一定是这种痛让你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感受到那种痛吧?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平淡无奇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
有一副图大概是作者工作了一天,遇到了麻烦事,无精打采的站在电车上,累了一天的他,还要挤电车。这可能是大部分上班族的常态。如果是其他人,可能会觉得更加烦躁更加丧。但作者却看到了旁边大婶购物袋里的草莓,草莓的颜色漂亮极了,作者的精神因此恢复了一些。
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日常的琐碎,职场的压力已经让生活变得很苦了,为什么不给自己加颗糖,让它变得甜一点呢?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六):“对哦,今天也有好的事情发生呢”
文/林小白
01
我已经难过了好几天。整个人浸泡在丧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
熬夜无果,听歌无果,倾诉心事无果,在行尸走肉之时,蛮翻开一本小书,竟然被治愈了。
坦白说,刚翻开《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时,我满脑子都是“这是什么鬼”“这要怎么看”“没有一个顺序吗”,后来才发现,这本书就是由一幅幅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小图组成的,每一幅小图就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甚至连个字都没有。
但再翻下去,不禁觉得“唔,我们的每一天不就是这样的吗?有开心有难过,有寻常有意外。”
02
“你有没有在电车上哭过呢?”
书中有这样一幅小图,作者捕捉到电车上有个男人坐在两个人中间暗自垂泪。看到这张小图,我想到了自己也曾见过的,在公交车上靠着车窗流泪的长发女生,以及那个拼命在公交车上忍住眼泪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总归不是那么容易,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无法忍受泪水的人,当天是经受了多大的糟糕,我不敢设想。
就像是去年年底北京大兴的那场大火,让多少人在寒冷的冬夜,拖家带口,背负行囊,连夜撤离。在那个晚上,又有多少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落下了自己的眼泪?
正如亦舒说过的:最折磨人的或许不是一场惨烈战争,而是烦琐的日常生活。
03
“虽然,我们彼此不能确认什么,但我能陪在你身边。”
多少人都在用一种略微心酸的方式爱着一个人。我不敢跟你确认什么,或是我早已知道确认后的结果,所以就这样吧,就这样陪着你,但是我不迈出这一步。
“等待不过是小事。”
如果,我已经知道只要我等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那么等待真的不过是小事。但倘若结局未知,暂时的等待不过是小事,持续的等待就不能称之为小事了。
你瞧,生活就是这么难。
04
然而,生活有多丧,就可以有多美好。
我认为书中最美好的一幅图大概就是一辆停工的吊车,它垂下的钩子正好“勾住”了当晚的月亮。作者说“吊车将月亮吊起来”。
那辆吊车可能停在那里很久了,每天可能有无数人从它身边走过,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吊车和月亮能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
诗人里尔克说过:假如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去指责生活,而应该指责你自己。
这话有几分道理,毕竟,治愈日常的丧,一些小确幸就可以做到。
就像是你满腹愁绪,突然抬头看到了“吊车将月亮吊起来”一样。
又比如,你拖着疲惫的身体挤上了公交车,不小心看到站在旁边的大婶的购物袋里的草莓的颜色漂亮极了,瞬间觉得自己的心情也明朗了一点。
再比如,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穿了双红皮子的运动鞋,觉得很可爱。
有时候我们都很惊讶,原来只要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就能点亮我们阴郁的心情。正如我的坏心情被《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所治愈一样。
05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而什么是生活呢?大概是不潦草地对待每一天,抑或是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好好地去过每一天。
最好的日常生活是小但持续的充实。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人生似乎没那么艰难了。
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发现路上步履匆匆面容凝重的行人也不少,路边摊的大姐又弓着腰用力地踩着三轮车出摊了……
大家都这么认真用力地生活着,即便生活可能虐了他们一遍又一遍。
在心情明朗的时候,看到公交车上的小情侣相视一笑,看到来这座城市旅行的女生开心地拿着手机拍照……
嗯,每一天也可以很美好嘛。
06
把日常生活当作是一份尊贵的工作,悉心经营,留作自己精神生活的补给。
就像是一枚硬币永远有正反两面,很多时候,学会从另一个方向来看生活,大概是更高级的活法。
“从晾着的衣服的正下方看去,好像极光呢。”
谁说不是呢。
换个角度看日常,其实蛮有趣。
—END—
林小白: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樊登读书会签约作者/多平台认证讲师,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七):用书里的画做了锁屏壁纸送给大家!
这本书里有一些丧丧的插画非常适合做手机锁屏壁纸呢!于是手欠制作了一系列给大家使用!使用了之后感觉时间过得更快了呢(误!
无论日子如何平凡,今天我们也要好好地过啊~~~
使用效果如图:
做了白天版和夜间版,大家自取吧!!
白天版:
夜间护眼版:
祝你们使用愉快!
注:《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这本漫画合集,是作者生活的随笔速写,这本书让作者走上了插画家的道路。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浮光掠影。把一些“平常事儿”想方设法“有趣儿”地呈现出来。上千幅微型小画,配以独特的“俳句”式的短句,精妙无比,让人读了能会心一笑产生共鸣。那些看起来“无聊”的日常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日常。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八):《今天也要好好地过》:发现生活的美好
我的单位是酒店婚庆行业,由于疫情原因开业时间被无限延长。每天只能宅在家里,过了假期最初的新鲜感就觉得每天都很无聊,我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和我一样的想法。但有些朋友却把无聊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比如这位网友@冷阿狗,他把嗑完瓜果皮洗一洗,粘一粘,就变成了一个半米高的米奇。
《太阳之塔》 的作者森见登美彦说:“日常生活中的90%,其实都发生在大脑中。”如果把脑中的想法都绘画下来会不会变得更有趣呢?
比如:发现从晾着衣服的正下方看去好像极光;杂志封面上好多女孩朝我笑;把街头的垃圾箱看成机器人;上班之前突然想到自己走在路上肯定会想到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欢快的出发... ...
事实上确实有人这么做了。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今天也要好好地过》。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的作者吉竹伸介最开始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是平时非常喜欢画涂鸦,一次这些涂鸦受到了同事的夸奖,他获得了信心和动力,将自己的速写整理成册,自费出版送给亲人朋友。后来,这本书被出版社编辑发掘成了正式的出版物,吉竹伸介也成为了插画家和绘本作家。
吉竹伸介松浦弥太郎说:理所当然的事情,也要一一确认。越是微不足道,越用心去品味。在这个过程中,必会有新的发现。由此收获的每个微小喜悦,支撑着我们每日的生活。
初次翻阅的时候,说实话我惊了一下,因为它看上去毫无逻辑,再加上毫无关联的话语,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因为书中满是对有趣的日常生活场景速写,搭配简单短小的俳句,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流行这种歌词本,就像这副图一样,那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专属笔记本,我还记得当时喜欢林志颖,在超市里买了22元的卡带,然后把里面的歌词小心翼翼的摘抄上去,不小心写错字就要重新来过。
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复制粘贴,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是自己亲手抄上去的。还会在空白处画上喜欢的图案,贴上喜欢的贴纸。虽然那个费劲心思的笔记本已经随着搬家而不翼而飞,但那时的记忆却不会随之消失。
那时候可以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费尽全部心思,并且为此乐此不疲。但是长大之后,我们再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会计较利益得失,会换算成本收益,失去了那份单纯的小美好。
丰子恺在散文《剪网》中提到: 当你想到做事的代价,你就会忽略事物本身的意义,你的心就会被钱等代价所占据,“价钱”,就是使事物与钱发生关系。可知世间其他一切的“关系”,都是足以妨碍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的。故我们倘要认识事物的本身的存在的真意义,就非撤去其对于世间的一切关系不可…… 对于世间的麦浪,不要想起是面包的原料;对于盘中的橘子,不要想起是解渴的水果;对于路上的乞丐,不要想起是讨钱的穷人;对于目前的风景,不要想起是某镇某村的郊野。倘能有这种看法,其人在世间,就能常常开心而赞美了。让我们发现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单纯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有一副小图,有个村子叫担心村,他们认为如果拼命的担心明天的事,那么明天的时候,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因此这个村里的人时常为各种事情担心。
其实,很多时间我们不需要太认真,不要再脑中想象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时间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停留。
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写到:“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让自己的心保持觉察,不迷失在过去与未来,关注当下,平凡的生活也会变得兴趣盎然,一个崭新的世界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将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为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总觉得我们的时间还有很多,但是等我们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们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多。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 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 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的作者韩梅梅说:“上帝让我们活一日,我们便愉快地活一天。记住:期待着明天但又不为明日发愁的人才是真正从容的人。”
关注当下,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要让担忧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有一副图描述了作者在下班的电车上,因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筋疲力尽,车上还没有座位。这可能是上班族的常态吧,但作者却因为看到旁边大婶的草莓恢复了一些精神,仅仅因为草莓的颜色漂亮极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到处洋溢着美的气息,有时,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懂得欣赏美的心。不管我们是否看到,那些娇艳的花朵始终绽放;不管我们是否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已经来临,日常的琐碎,职场的压力已经让生活变得很苦了,为什么不给自己加颗糖,让它变得甜一点呢?让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起看那色彩斑斓的生活。
这本书中的一切都是小小的,小小的图、小小的俳句和小小的情绪,好像是在向我们抱怨生活,又是在和我们分享生活中琐碎却温馨的小小细节,好多细节我们都亲身经历过,也就不难解释这其中的代入感了。
朱岳说:“幼儿园毕业以后,许多事都可以看淡些了”,人这短短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不管明天、后天、还是很久以后,我们都要好好地生活啊。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九):阿 今天也有好的事情发生呢
临考六级的前一个夜晚
看完了茵梦湖和这本
感受到了某种轻松感和幸福感
作者是个观察细腻的男孩(在观察世界方面 会观察的永远是孩子)很多画可以引起人的共鸣 不管是那种怕打扰到人只想要我不被注意的小心翼翼 还是有时候有点悲伤的温柔(比如说观察生活中的水池、床上的小漩涡) 或者是一些能让人哈哈大笑的情节
总之很喜欢 8.8分吧
《今天也要好好地过》读后感(十):逃离情绪黑洞的绘本
4月10日晚21点,也就是昨晚,全球直播首发人类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分布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顶级望远镜,通过网络合体成一个虚拟望远镜,将观测到的黑洞数据,经由大型计算机“战队”2年的分析、整合,才“冲洗”出了一张黑洞的照片。现在铺天盖地到处都能看到那张黑洞照片,这里就不放图了,来张动图了解一下过程。
图源:NSF by Nicolle R Fuller有朋友会问,你一个学心理的,干嘛给我们看黑洞照片?
朋友们,你们仔细看这张动图,描述的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情绪黑洞”啊!引起情绪反应的事件从四面八方袭来,自动化的情绪反应系统开始解读,这个过程容易主观的歪曲、误解客观事件,如果你对事件进行负面解读,就会形成消耗自身精力的情绪黑洞,让自己落入负面情绪的陷阱。比如,早上上班,在楼梯口遇到同事,但他没理睬你,你马上就想:他为什么故意不理我?我做错了什么?我得罪他了?或许,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不值得人注意,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小透明。这样越想越难过,并且开始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证据,证明自己是个没有存在感的透明人。而事实上,那位同事在为自己支持的球队输球而伤心,根本没注意到你。
那么,该如何逃逸这样的情绪黑洞呢?
心理学上有很多理论和方法,比如情绪认知疗法的情绪ABC理论,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等等,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做介绍。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是一本能带来好情绪的绘本《今天也要好好地过》。作者是一个内向敏感的男生,通过绘画涂鸦心情,竟然结集出版,成为了插画家。看来,用正确的方式疏解情绪,对自己产生的价值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这位插画家名叫吉竹伸介,他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在上班的时候,偷偷画了小涂鸦,通过绘画排解心中对“寻常日子”的无聊和烦闷,出版过多部绘本,他的第一部绘本《也许是苹果》,获得了第六届“MOE绘本屋大奖”第一名。简直就是一个逆袭故事有没有?让我们通过他的绘画,更多的了解一下这位逆袭成功的插画家。
你身边有喜欢画画的朋友吗?或者你自己也喜欢信手涂鸦吗?喜欢画什么内容?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绘画内容解析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门学科叫“绘画心理学”,主要应用于儿童心理的探究。
心理学家们通过绘画的颜色、画法、画了什么、画在页面的什么位置等信息,解析绘画者的内心。在这本《今天也要好好地过》书中,大量的内容都是人物速写,作者喜欢画人物形象,并且是简笔画的涂鸦,代表了一种缺乏沟通的心理,内心紧张焦虑,但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是性格外向的人,画的是人物图形,则表示绘画者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你平时会信手涂鸦什么图案?是画人物还是几何图案?如果你喜欢画几何图案,则表示你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喜欢钻研,有条理,做事有计划。另一方面,也表示出你的自律带来的压力,对自己和他人比较苛刻,不容易靠近。做事认真谨慎是优点,但有时也要适当放松自己。
喜欢画圆形或同心圆的人,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或缺少亲朋的支持,渴望融入某个团体,寻找归宿感。画螺旋状圆圈的人,思虑较多,正在思考问题,此时不宜打扰。画五角星的人则是个乐天派,如果画的是不规则星型图案,则代表希望引人注意,渴望被看到。
以上说的仅仅是绘画心理学的冰山一角,如果你对绘画心理学感兴趣,可以看看《儿童绘画心理学》以及《梦境与涂鸦》,主要针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与治疗,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更多支持、理解和真正的关爱。
前面说了喜欢画人物简笔画的人,是一种缺乏沟通的心理,内心的紧张焦虑,不想告诉别人。吉竹伸介通过绘画,缓解内心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着自己对生活的总结和反思。
吉竹伸介和大多数工薪族一样,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工作并没有改变生活,“还是老样子,手头的余钱少得离谱”。我们以为工作是为了赚钱,但和日常的生活花销、高攀不起的房价、昂贵的医疗费相比,工作真赚不了几个钱。生活的压力大,活得很辛苦,又该怎么办呢?“如果人生不用受苦,那也用不着享乐了”,这样一想,还是要为了那份快乐努力起来!
每个人都知道,面对生活的压力,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拖延的后果就是造成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书中,这样写道:“最幸福的人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不消沉的人。有意义的人生,也是有压力的人生。”压力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资源,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当生活的压力过大时,我们要及时调整节奏,缓解压力,让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面对问题。“如果不清理一下,我心中的过滤器,功率会下降哦。”
适当的哭泣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我们的观念里有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无形中给男性角色又增添了压力。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纳杰日达·舒尔曼曾说:眼泪确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
有的人会说,哭有什么用,又不能解决问题。没错,你生活中的压力问题只能自己处理,但是哭可以释放情绪压力,让你在面对困难时富有韧性,不会被困难压垮。“消除做不到,但是减少还是能做到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兴趣爱好抵消压力。就如本书的作者吉竹伸介一样,绘画不仅为他排解了压力,更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通过绘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爱默生说:“艺术家一开始总是业余爱好者。”找到你的兴趣,为你的生活开一扇窗,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艺术家。
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回忆过去,就是在计划将来,正在经历的“此刻”往往被忽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有梦的虚幻属性,是梦境在现实中的延伸。可以说,我们很多时候,是清醒的活在自己的梦里,习惯性的任思绪飘飞在幻境里,无意识的脱离了“此时此刻”的真实。
试着这样做做看:在生命的旅途中,驻足片刻,留在“此刻”一会儿,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从晾着的衣服的正下方看去,好像极光呢”,专注在当下,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让我们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此刻”的能力,专注正在做的事情。假如你正在吃饭,放慢速度,让一切慢下来。观察碗中的米饭,观察它,好像第一次吃米饭一样。看看米粒椭圆的形状,光洁润白的颜色,全神贯注的观察每个细节,夹一口米饭,闻一闻米饭散发的香气,感受一下当你闻到米饭的香味时,你的胃是什么感觉?接着把米饭放到唇边,慢慢放入口中,不要咀嚼,用舌头探索米饭的触觉,有意识的咀嚼两下,感受每一次咀嚼产生的味道的变化,觉察吞咽的意向,当咽下后,还剩下什么感觉?
这种吃米饭的方式,是一种训练注意的方式。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生活内容,让我们熟悉到视若无睹,如果我们能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温和的注意当下的生活,就可以从生活中获得更多乐趣。
在《今天也要好好地过》绘本里,有许多呆萌可爱的小图,很多生活小场景,经常引起共鸣,惹人发笑。作者通过绘画排解心中的情绪,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利用兴趣爱好抵消生活压力,将压力转化成资源,成为改变生活的动力。改变,从现在开始。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写到:“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让自己的心保持觉察,不迷失在过去与未来,关注当下,平凡的生活也会变得兴趣盎然,一个崭新的世界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