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06 04:06: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精选

  《英国人在纽约》是一部由Richard Laxton执导,约翰·赫特 / 丹尼斯·欧哈拉 / 乔纳森·塔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一):John Hurt成精了啊

  John Hurt成精了啊。我觉得只有刘洵(新龙门客栈里的贾公公)能演出那个调调来。

  小老头太可爱了。和移民局对话那段,傻美国佬公务员和幽默的不动声色的Quentin形成鲜明对比。

  看前半段的时候觉得这电影太大段大段堆砌Quentin的名言了,了解下背景后发现他的名言就是多啊,估计导演取舍不过来了。而且他的这些话,还都挺对我胃口挺witty的。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二):我自己的感觉啦?

  他这种不在乎别人看法,感觉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智,我也有过(当然我说的不只是gay这方面)。 道理我都懂。但是道理讲多了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怀疑 这是真的洒脱呢还是一种类似于逃避现实的表达。曾经也纠结我会不会是同性恋,我喜欢女性,也不排斥亲密的同性。后来搞不明白,就干脆不想了。我觉得,或许情感是两个人精神的交流与依附,而精神是可以被吸引的,与性别就毫无关联。而至于性欲,只是人本能所需,不过在精神得到慰藉时表达性欲似乎会显得更完美。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三):单薄不掩牛逼

  Every day you live is a kind of triumph, this you should cling onto. You should make no effort to try to join society. Stay where you are and wait for the society will form itself around you.

  异常牛逼的人物与表演,虽然电影略显得单薄,但单薄不掩牛逼。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四):沦陷于一开始。

  I have not been one for grabbing life by the throat ,for standing up and demanding my say. But I did at least lean forward in my chair from time to time,to remind fate that I was still here. 「英国人在纽约」里 Crisp 先生的开场白就让我沦陷,温和、妥协,我最爱的人生态度。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五):世界上总有这样一些人 只做自己 忠于自我

  老爷子一开口 就有种在看梅林的错觉

  世界上总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特立独行 不受世俗约束 谦恭而优雅 只做自己 忠于自我 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他们看透人生 同时用一种戏谑的态度享受它

  老爷子的台词几乎都可以用来作为警句啊

  look inward and ask not if there is anything outside that want,but whether there is anything inside that you have not yet unpacked.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六):真男人

  从片中Quentin Crisp的回答可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真男人的到来,但是就如同他所说的,真男人不会喜欢一个同性恋患者。影片虽说一直在围绕着同性恋展开故事,比如公开的谈话话题,跟年轻的画家,跟杂志编辑逛GAY的酒吧,被人恐吓等。但更为重要的是,是述说一个真男人的睿智生活,如何保持自己的风格,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又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如果要保持自我,那是必须付出代价的。片中讨论了关于幸福的秘密,其中Quentin Crisp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能使自己幸福,那么你就不会因为更其他人在一起二感到幸福。虽然这样,影片还是有趣的。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七):you're so queer,you're not even gay

  everal very usual mindsets or ideologies in that age, maybe mostly in 80er in US. But it is still very cute and much useful for the nowaday's china. And in addition, fabulous words involved.

  事实上很多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就是没有办法可以想像到那些问题的答案的简单程度的惊人。或许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可以说,我被称为最聪明的人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很无知。 另一个世界的人们的问题,所以不想多说了。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八):涵盖了非常多的同志文化

  同志真的是一个很特别也很敏感的群体

  这个群体被赋予过政治的暗示

  也被赋予过抗争的象征

  但作为同志群体的一份子

  其实并没有思考那么多

  因为我只是在寻找生活

  无论是睿智优雅的老年同志克里斯普

  还是年轻帅气、才华横溢却自卑的画家安格斯

  或者中年儒雅的菲利普·斯蒂尔

  都只是同志群体的一个个体

  虽然能代表一部分

  但永远无法诠释这个群体的全部

  在影片中

  可以看到各种GAY BAR和“密室”

  也能看到不同的同志如何发声

  影片中

  有小快乐

  也有小忧伤

  甚至还涉及了艾滋病

  这是一部纪实片吗?

  如果真的是

  那么拍的非常好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九):坚持做自己的人

  很偶然的在PPS上看到这部影片,喜欢有中英双字幕,喜欢Quentin Crisp在里面缓缓地清晰而带着傲气的声音。就像他说的,那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坚持自己是“芭蕾舞者”的姿态。

  John Hurt把一个年轻时遭受折磨,在晚年时期却在他乡享受自由,坚持自我,对自我无比坚持的作家演的淋漓尽致。甚至可能比真人更有魅力。

  里面萦绕始终的是一种谦逊,礼貌,疏远,骄傲的独白声音。即使是那么的谦逊有礼,却处处透露出英国人特有的傲慢内敛,极具魅力。

  在美国认识的朋友,杂志社的steel和演员Cynthia Nixon都展示对于老作家的深厚友情。美国人就是这样不同,喜欢与不喜欢都这么直接外放的表现给你看,直白的让人温暖。和Quentin的英国式礼遇截然不同。

  只是他们都如此诚实,诚实地展现着自我。诚实地照自己的样子去生存,并吸引他人。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十):start fighting

  电影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诉说,很喜欢这一句

  If your happiness is entirely dependent on another's love, you will never truly be happy. If your love is valuable to you, it is because you give it. You must be ready to expect nothing in return. Once you accept this, your heart will never be broken again.

  另外,fighting for the right is what one should do and must do when it makes sense

  老头儿说话的语调总是给我一种冷艳高贵,俯视万物的赶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英国人在纽约》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