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06 02:37: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精选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是一本由[英]理查德·道金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4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精选点评:

  ●人生瞬息而灭,基因和meme永存。我们只不过是这些永恒的复制因子的临时载体。某些看似利他主义的行为也源于基因利益的最大化,或者是meme传播的结果。看到用基因解释两性不平等的可能性觉得有点震撼。只是人类的存在除了不断证实自身无意义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1108藏书阁打卡】所有的生命都是基因制造的生存机器,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传播和传承基因以及它的拷贝一一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应该就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可能是出于道义或伦理上的需要,作者在用这个观点来讨论人类时,不同于探讨动物时的冷静和不留情面,还是用诸如“我们在反抗主宰我们的基因,这也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伟大之处”这样的论调,给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人类以安慰。但抛开这稍嫌鸡汤的论调,看完本书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的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这些所谓的“自私基因”是不是就是“命运”的另一个名字?

  ●三十周年版在书架上躺了一年后,四十周年版都已经出版了。增加了“基因决定论与基因选择论”和“对于完美化的制约”两个章节,依然非常有道理。

  ●好看!我爱上了生物学!任何一个个体只不过是寿命不长的基因组合体的临时运载工具。

  ●1.人类可以看作是基因的载体机器人。初版至今经受40年验证,已成为生物学研究范式。 2.基因在具体发挥作用时,遵循“模糊原则”。即给定一定的大框架概念或者方向,并不会非常具体细节地发出指令。 3.第5章内容系关于将博弈论引入进化论后引出的“进化稳定策略(ESS)”概念,是自进化论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 4.再复杂的繁殖,社会性行为,都可以借由“自私的基因”作出相应解释。重点在第6至第9章有详尽描述。 5.文化模因--“觅母”(meme),人类创造的最大奇观。 6.合作的进化,“Tit for Tat”。数学不会撒谎。真正的智者必须明白的道理。 7.延申的表型,过于抽象。留待未来慢慢了解。 PS:成书时间太早或作者本人文风原因,阅读感较差。英国学者不好当,需要不断说明解释。

  ●有些观点解释的还行,但行文和大部分动植物举例有点枯燥。最后作者是程序员,觉得很震惊~

  ●道理极好概论,啰嗦和旁支太多,绕来绕去非常讨厌

  ●有意识地增加非虚构类的内容阅读,开拓了新的认知视野。一言以蔽之,生物界繁衍、交往都秉持着“市场经济”互惠而利己的观念。为了阐述论证自己观点而反复佐证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进化”意味着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完美,但真的如此吗?我倾向于“演化”。环境的改变,让能适应环境的基因得以占据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的变化是无序的,但环境的制约让其变得像是有序。而且环境对基因的选择以及基因对环境的适应是称不上完美的,因为演化是滞后于环境变化的。

  ●非生物学专业人士在阅读此书时还是非常吃力的,尤其是最后几章内容,大篇幅学术论文的引用和讨论,实在难读下去。趣味性欠佳。放着不知日后会不会再读。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一):一个新的看世界的视角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世界,另有一番景象。一切都为了自身的延续。

  觅母的概念很新颖,解释了文化传承的原理。

  基因为什么不能进化到最优。它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各种表型互为支撑,也互为羁绊。

  读起来晦涩难懂,读懂之后却被其严密的逻辑而折服。实属难得的好书。

  作者既是生物学家,还是程序员。跨专业的奇才。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二):被译本耽误了的好书

  作为20世纪经典畅销书之一,看完后深觉这版翻译实在差强人意,书中很多句子意义不明,让人一头雾水,不明其中之意,实在有失原作水准。为此,我特地找来此书的台版(译者赵淑妙)再次阅读,虽然只看了开头,但感觉好多了。

  此书围绕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展开,带领读者探寻基因的奥妙。本文从基因的角度,更确切地说,从基因传递的角度,解释了众多的生物场景,例如生物界的利他现象、动物界的抱团现象、雌性在择偶方面比雄性更加小心、工蚁、工蜂为什么要为蚁后、蜂后卖命……最后,更是从博弈论出发,分析生物界的利他行为,推演出自私的基因要靠合作、一定限度内帮助他方,才能有效延续自我。

  由此看来,人类的助人行为,最终也是为了助己而已。知道了基因的天性,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理解诸多行为背后的逻辑,帮助个体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应大自然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三):长见识的科普图书

  耽搁了很长时间总算是看完了这本自私的基因。想了好几天应该如何总结下看完这本书的体会,可是又实在总结不出其中的感受。 本书从最原始的远古时期开始阐述了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在一次次机缘巧合下,在无数次得拼凑中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自己",以求得让生命延续地更加久远。 按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他们"的努力还是很成功的。这离不开生物原子间的完美配合。这里"自己"是指基因,这里的"他们"也指基因。一切的一切都从它开始。 基因是自私的,也是利他的。不过作者在这本书中的观点还是认为基因属于自私的。表型上的利他行为也是为让"自己"的复制品能够活的更长。说基因自私只是对它的一种拟人式的比喻,毕竟基因本身可能只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停地分裂再组合。各种生物之所以会是现在的状态,一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他分裂组合做错了某一步导致被大自然惩罚,失去了继续前行的机会。从而产生了这奇妙的世界。 从生物的微观世界到生物的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指人类,动物,植物等我们肉眼可见的各种生物),在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一套运行逻辑。它们互相影响,互相配合,所有阶层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复制品活的更长。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阐述的"进化稳定策略"。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在种群效应中如果一种行为方式是对此种生物所有个体都相对公平,则其他行为将会慢慢的被侵蚀或消失。这种相对优势并不取决于数量,而是取决于行为本身是否对种群有好处。并且稳定策略在一个种群中不止存在一种。具体一个种群会使用那种稳定策略取决于那种策略先到达稳定的临界点。同时要说明,稳定策略并不指对同类完全没有攻击行为。这里的稳定是指生物在同类中会"进行决策"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生物体的所有行为策略都被基因所掌控,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或"自己"的复制品,存活更长时间。 读完本书,并不能让你在生物的世界里增加多少纯正的生物学知识。不过这也正是这部书的初衷:让更多的人理解'生物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四):行星上的智慧生物,当他开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时,他才算成熟

  这本写于40多年前的书,某些观点在当下看来已经成为常识,但一些比喻理解起来反而比高中生物课本更难懂,很奇怪。个人认为,这不是一本科普类书籍,而是可以指引读者对个人存在和社会关系产生更多的思考。

  1. 为什么存在

  你为什么存在?是基因让你存在,基因选择你作为未来80年的生存机器,来保障基因可以顺利地延续下去。为什么是你存在?因为你在未来的时间和空间里,是最合适的运载工具,可复制、精确度高、存活率高而已。我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身体里的一半基因存活下去,让基因在我们这具身体里度过几十年,然后在新的环境里,拆解出一半,与另一半基因汇合,在一个新的生存机器里继续往前走,然后到达下一个驿站。

  2.意识

  科幻小说喜欢写未来的某一时代,人类制造的机器有了自我意识,从而联合一切有意识的机器反抗人类。那我们作为人类所拥有的“意识”,是不是可以视为已存在千百万年的基因文明所制造的生存工具,在某一时刻产生了自我意识,我们为了体面、为了情感等等追求而作出的一些非本能的行为(比如控制热量摄入、有氧运动,可以理解为反抗基因下达的存贮热量的指令而作出的行为),是否可以视作“意识”在对抗基因的控制?甚至会控制生育或者绝育来抵抗基因的“生存指令”,这应该是人类意识抵抗基因指令的最鲜明的表现形式,要知道这将减少你体内的基因继续通过下一个生存机器存活下去的概率。

  3、生存稳定策略ESS

  生存,就是一次次的博弈;而策略,则是博弈留给你的伤疤和经验。ESS让这个世界上的种群,包括人类,既不会出现清一色的天堂或者地狱的情形,也决定了大多数人的随大流的盲目性。

  4. 利他行为的背后原因

  为什么表现出利他行为而更容易取得成功,或者说更容易让种群生存下来?因为我们的“牺牲”可以换来更多的同类基因操纵的生存机器的“存活”,也就能让基因更长远的延续下去。说到底,利他的最终目的还是利己。

  5.MEME

  建筑、礼仪、语言、音乐、艺术、科技等等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化,而作者将文化的基因命名为“meme”,也不妨理解为“从一个大脑传播到另一个大脑的实体”。作为个体,我如果想要让我的meme如基因一般繁衍壮大,是否意味着要进行更多的“输出”,将本人的观点、思考通过某种载体进行传播(比如写文章),让更多人接受我的meme,占据更多人的meme的生活空间——大脑,毕竟大脑是有容量的。

  Z�>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五):用自由意志对抗基因?别开玩笑了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总字数:34.8万字

  2019年已读字数:34.8万字

  读书起止日期:2019-08-01——2019-10-19

  三维评分:

  趣味:7

  美感:5

  智慧:8

  点评:非常精彩的一部科普书,讲述了进化论的奥秘,尤其针对动物界的利他行为给出了符合进化论的解释,说明了这仍然是自私基因的必然结果。

  在这个增订版的最后,作者对自己被当成“基因决定论”的教主感到十分委屈,他花了大量篇幅来辩解,指出人类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后天的环境以及个人的主观意愿都会起很大的作用,他指出,人类是唯一一种可以用自由意志去对抗自己的基因的物种。看来作者是被唯美的白左逼到墙角了,不得不向政治正确靠拢,澄清观点以自保。我觉得大可不必,用自由意志去对抗基因?谈何容易,历史上所有乌托邦都试图这么干,想像上帝一样改造人性,创造新人,结果只是孵育出一大群伪君子,造成超级大灾难。在我看来,唯有正视深埋于人类基因里的本性,对其保持敬畏和警惕,直面丑陋的现实和残酷的真相,因势利导,谨慎应对,才能控制人性的恶,弘扬人性的善。

  角木蛟(本人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更多书评和作品请访问我的豆瓣主页:https://www.douban.com/people/14903996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私的基因(40周年精装增订版)(见识丛书25)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