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06 02:20: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1000字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查莫维茨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8-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一):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提醒读者,切莫把植物的活动方式与人类的行为等同看待,并援引植物生理学家阿瑟·加尔斯顿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对“没有足够支持证据就提出的古怪说法”保持警觉。正是这样的理性态度说服我阅读下去。

如果一切就此打住,也许就不会有额外的惊喜。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道出了他的良苦用心:整本书使用了原本只适于表达人类经验的语词(比如看到、嗅到)描述植物,意图就是敦促读者以新的方式思考视觉、嗅觉、植物的本质,以及那个终极问题——我们是什么?

话到这里,显然已经探触到了艰深的哲学命题,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原则同格”。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从自然对象(包括植物)那里反观到自己。由此,也就不难想象这本书将会为读者呈现何等独特的面向,它所开启的又将是一段何等非凡的阅读之旅。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二):当我们再次与这些生命相遇时,多了几分亲切与熟识

  办公桌旁有一盆红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魔怔了似的去想,她每天不动声色的消磨着时光,随着春去冬来,一树又一树的花开,她能看到日出日落吗?能嗅到每天手冲咖啡香吗?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吗?能记住每周一给她浇水的养花人吗?

  直到遇到丹尼尔·查莫维茨的这本书,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出发,讲述了科学家在植物身上取得的发现,去探索植物内在生命背后的科学。

  丹尼尔·查莫维茨是遗传学博士后,几个章节分别从人类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本体觉和记忆这几个维度的产生入手,牵引出对于植物是否有这些感觉的好奇,既有基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的科学阐释,又有奥维德、莎士比亚、毛德凡布伦等文学家诗意的引言,不得不感慨作者的博学。

  读完这本书,当我们再次与这些可爱的生命相遇时,多了几分亲切与熟识,“去触摸栎树的叶子吧,你知道它会记得自己被触摸过。但是,这颗树不会记住你,反而是你记住了这棵树,此生此世都会留有对它的记忆”。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三):尽情去发现

  我一直很喜欢读科普类的书,因为这些知识总是会需要的,除此之外也能给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在过去植物对人们来说就是能量的来源,除了产生氧气之外还能够提供食物和营养。人们总会在生活当中忽略植物的微妙变化,那些在小学生物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其实只是皮毛,有很多更有意思的现象在这本书呈现了出来。作者把植物和动物的关系拉得更近,也就是让植物“活”了过来。

  植物的生命力比动物更强,想想一棵小草都可以顶破石头,向日葵可以跟着太阳摇头,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心中产生了无数的疑惑,这么神奇的构造原来不仅仅存在于动物身上。几乎每个人家里都会养大大小小的植物,就算家里没有楼下的小区绿化也会有,人是离不开植物的,这点不可否认。作者的写作方式也很有趣,他用拟人的方式来写,每种现象都活灵活现,不仅让读者了解也让读者记住了这些知识。

  有的人在养植物的时候也会产生感情,但是这种感情又说不出跟对宠物有什么不同,当看了这本书之后也会更加爱护自己的植物。这本书也适合给孩子看,因为这种叙事的口吻刚好会让孩子感兴趣,书中的图片也不死板,知识量不亚于课本,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轻松很多,也能在其他人当中脱颖而出。

  说植物和动物有共通点并不足为奇,植物有着自己的触觉,比如说含羞草还有捕蝇草等等这些直观的能够感受周围环境的植物。可不看这本书是不会知道它们具体运作原理的,向日葵也不是单纯的白天就朝着太阳看,在夜里也有着运动。这种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科学的依据,作者验证这些说法时做的实验我们自己也能做,当自己透过表象看到了植物的本质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植物也有着自己的精神,哪怕环境在艰苦,也要用自己的生命力证明自己,哪怕已经只剩下躯壳也要屹立不倒。原来植物能够教给人类的还有很多,它们也有着自己的进化,不敬畏自然是不行的。植物有美有丑,但是都有着自己的用处,就连一株小草都在与自然做斗争,这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四):植物和我们一样,都能感知到这个世界

  从藻类植物出现,到登上陆地成为蕨类植物,然后再到裸子植物和现在的被子植物,植物在地球上生存了二十五亿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进化过程。动漫里常有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角色,那么,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岁月之后,植物是否也和动物乃至我们人类一样,具有五感、记忆和智力呢?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一本植物类科普书籍,作者是丹尼尔.查莫维茨,一位遗传学的哲学博士,也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的主任。《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他多年的研究成果。

  从很早以前,植物就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生存资料,我们吃的粮食、蔬菜瓜果、身上穿的衣物、住的房屋、使用的各种工具等等,都可以从植物中取得。但我们长久以来都一直认为,植物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从没感觉到它们对外界有任何的反应。

  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一直对植物和果蝇进行观察和研究,他在书中提到“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基因差异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大。”于是“我开始探索植物生理和人类生理的相似之处。”

  植物因为不能自主移动,所以一生都必须忍受各种各样的磨难,持续变化的天气,大举入侵的虫害等。因此,植物也演化出了复杂的感观和调控系统。植物没有眼睛,但有能感觉出各种波长光线的蛋白质,所以植物也和人类一样具有“生物钟”。植物没有鼻子,但能释放和闻到(吸收)让植物果实成熟的乙稀物质,并能让一些寄生植物知道那些对象是可以依附的等等。作者同过各种我们在自然中很容易发现的现象,讲述了植物是如何获得视、嗅、尝、触、听觉的,其中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补蝇草(钙)和含羞草(钾)的叶片闭合,是通过电流来控制矿物质含量的多少启动的。看到这里我觉得植物其实是很有智慧的,它们仅仅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构造原理和生理功能去应对地球上,它们生存所要遭受的各种困难,并且能生存的比动物久。

  我相信没有谁会不喜欢植物,它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这本《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用简单易懂的事例,给我们讲述了植物是如何和我们一样进行视、嗅、尝、触、听的。植物也是生物,同样有着生命和智慧,只是因为生理结构的不同,所以在感受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之处。

  各种形态的生命,共同拥有着宇宙中的这颗蓝色星球。我们人类并不是地球上独特的生命体,我们也和动植物,乃至细菌一样,都是地球上生命进化后的结果。我们的智慧相较于其他物种来说,是要显得高级一些,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承担起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使得地球上的各种生物能勃勃生长,长久不息。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五):植物的秘密

  从初中开始,就对生物课情有独钟,大千世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世间万物,每一个生灵的存在都有着他特殊的使命和意义,即便看似脆弱看似渺小,但却必不可缺,无可代替。

  最近迷上了科普类的读物,之前自己也很少会去摆弄这些花花草草,对此也不甚了解,不过此书倒是给我揭示了植物与众不同的一面。

  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获得遗传学的哲学博士,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他对植物和果蝇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上,《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他多年研究成果。

  我们何曾又想到过植物如何交谈,植物是否能感知到我们人类,植物是否能闻到空气中汽油的味道,植物是否有记忆。我们都知道,人类与植物的区别是人类拥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本体觉、记忆等不同的感知器官,能够让我们清楚的了解、适应和分析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作为不同于人类的植物,是否也存在这些奇妙的感觉呢?这当然不是童话故事,也不是胡话,在查莫维茨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中,他用这些拟人的词语,引起读者对于植物的好奇和关心。没想到那些一动不动,不能说话,似乎毫无感情的植物,会有如此丰富的“感官世界”。查莫维茨用活泼日常的语言,在书中为我们一一做了解答,娓娓道出一个神秘的植物世界。

  在这本书下的植物,不再是那些没有情感、一动不动的“老古板”,而是如人类一般会看、会闻、有感觉、有记忆的的生物。记得十多年前刚搬家时候种下的一朵宝石花,如今已经长得满满一盆了,不知在这十多年的日子里,它会想些什么,会有注意到我吗?会闻到每天的饭菜香吗?或许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主观想象而已。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你下一次在公园漫步时,不妨花几秒时间自问一下:草坪上的蒲公英看到了什么?草闻到了什么?触摸栎树的叶子吧,你知道它会记住自己被触摸过。但是这棵树不会记住你。反而是你记住了这棵树,此生此世都会留有对它的记忆。

  大自然的网络系统神秘复杂,变化多样,《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仅仅选取了一小部分特别的例子,讲给我们听。植物,作为我们进化史上不可或缺的“朋友”,多年以来一直陪伴我们生活至今。当你看完这本书之后,再去看看身边的这些“朋友”,相信你一定会有全新的感觉。我们应该善待所有的自然生灵,并且敬畏他们,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处。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六):你眼中的植物可不只会光合作用——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lue编辑

  当我们从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没睁开双眼的时候,就已经先行通过声音——啼哭的形式宣告了自己的到来。而外面的世界对于出生的婴儿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新世界,要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这五感来了解。动物界的所有动物了解这个世界也基本上是通过这五感来直观感受的。

  我们对于自身和其他动物的了解可以说是相当深入的,而植物在我们的眼中是属于那种站着不动不能走路的生物。动物能够运动能够发出声音能够感受到痛苦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植物呢?植物是不是就不具备上述这些特质呢?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对于职务的认识可能就停留在读书阶段的生物教科书上关于植物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植物的了解也多停留在对常见植物的种类进行识别,而对于植物究竟是不是也听得见,看得见,可能很少人能给出答案了。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的丹尼尔•查莫维茨编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夙翻译而成的《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就对植物的感觉从科学研究结果的角度为我们进行了科普。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惊奇地发现我们身边的植物其实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或者忽略的秘密。例如植物有没有眼睛,显然同动物乃至人类相比它们是没有长出两只甚至多只明显的亮晶晶的眼珠,但是这并不代表植物们对光线没有感觉。在第一章中作者就通过介绍达尔文对加那利虉草(一种属于被子植物门下的百合族植物)的向光运动的实验展示了植物的原始视觉究竟是怎样的,而接下来的1918年的美国农业部两位科学家怀特曼·W.加纳和哈利·A.阿拉德对马里兰猛犸停止生长,开花结果的时间研究的实验为我们在达尔文研究得出的植物的向光运动特性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什么事光周期现象。

  介绍到这里有必要先按下一个暂停键,转过来看看本书的语言逻辑性。作者在第一章中介绍关于植物的“视觉”时所引用的这些实验都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实验,是经得住推敲的。而且作者在介绍这些实验时所用到的文字都是比较科学严谨的,没有夸张成分在内,这和另一本《植物的秘密生活》相比就显得更加的科学。对于植物学不太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但是这一份枯燥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大量科学工作者辛勤研究的汗水,就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学习。

  上面谈到的是关于本书的语言文字风格。接下来继续之前的话题,作者在介绍植物能够看到什么的时候,将向光运动,光周期现象乃至植物的视觉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为我们一一展现,这个展示的过程就是一场奇异之旅。如果在第一章中你看过关于植物的视觉研究还觉不过瘾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关于植物的嗅觉,听觉甚至记忆等神奇的科普足以让你觉得这本书的物有所值!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七):植物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书《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一本关于植物“认知”方面的科普书,它主要介绍了植物是如何看、嗅、尝、触、听、方位感知、记忆等等以及它们在这些功能能看、嗅、尝、触、听、方位感知、记住什么,这些内容是我们在初高中生物课本中较少或者说是不完全接收到的知识。

  在本书里,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通过许多的例子来证明植物的上述特性。比如,为了证明植物是如何“看”的机理,他举出了达尔文父子所做的著名的“向光性”实验,用五个对照样本,测试植物对光的感受力。这个实验,我们在中学时代就学习过,可以说是植物最显著地特性了。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植物对不同的光波长会做出的反应,也认识了“短日照”和“长日照”植物,以及植物奇妙的植物光周期现象。我们不禁感受植物原来和我们一样拥有视觉能“看到”不同的光和周围的环境。

  植物不仅可以“看”到光,还能“嗅到”不同的味道。比如菟丝子能嗅到番茄与大麦的不同味道,从而选择自己的生存策略和对应的喜好。植物还能通过发达的根系,主动的选择吸收土壤及水中的微量元素,以及水分,主动适应生存环境。当干旱来临,它们能能够快速的作出最利于自己生存的策略。最有名的植物当属捕蝇草和含羞草了,它们对触觉有最直观、最明显的反应。比如,捕蝇草由于自身生存环境缺少必须的氮和磷,它们进化得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够食肉——捕捉苍蝇和其他甲虫通过分泌消化液溶解吸收。而且,捕蝇草叶片的闭合速度非常之快,能够在不到十分之一秒时间内合拢,实在是一种非常惊人的植物。此外,植物通过亿万年的演化,已经具备了辨声、辨别方位甚至记忆的功能,这些特殊的能力都是为了让植物在自然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

  在谈到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之时,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举了一个有趣而真实例子来说明。他说到:“在用来自缅因州森林的木材建造的房屋里,我们醒来,倒一杯由产自巴 西的咖啡豆烹制的咖啡,套上由埃及的棉花制成的T恤衫,在用塔斯马尼亚岛种植的桉树制造的纸上打印报告,用汽车把孩子们拉到学校——而这汽车的轮胎由非洲的橡胶制作,使用的燃料则是汽油,也是由亿万年前死去的苏铁植物转变而成。”实际上,作者还没有完全的概括植物对我们每天每时每刻的影响,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由植物净化,我们的食物无论是根茎叶、果实以及各种肉类归根结底来自于食物,我们睡的床、坐的桌椅板凳皆来自于植物。

  植物可以说是我们生存的来源,我们与植物生存息息相关,共同构成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我们越是对植物的了解越多,我们就越能感觉到人类社会以外的广博世界里还有如此令人赞叹的神奇所在。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八):无比精彩的植物世界

  (1363字)作为BBC纪录片的爱好者,曾经看过多部关于植物的影片,在那些高倍显微镜的镜头之下,植物如同人类一样有情感、有倾向、有爱好、有悲欢喜乐,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更为聪明。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中,作者说,植物具备极为精密的感觉系统,在不能移动不能随季节变化而迁徒时,他们演化出复杂的调控系统。而在现代遗传学方面,则揭开植物DNA的先进性。甚至在人类面临癌症的威胁时,也常常是从植物中寻找解救之法,比如中国中医药科学家屠呦呦教授就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提高抗癌能力。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植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植物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植物,跟据生物学的预测,未来也许当人类从这个地球消失时,唯一留存在地球上的便是植物,植物经过数百万年的变迁,慢慢消磨掉人类曾存在过的痕迹,重新把地球调节为下一次生命大爆发的适宜环境——这也是植物的力量。从《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洞悉为什么植物具有这样的力量。

  人类视网膜含有大约1.25亿个视锥细胞和600万个视杆细胞,相当于一部130兆像素的数码相机。视锥细胞或视杆细胞吸收了光,就向大脑发送信号,大脑再把信号处理为画面。而植物的视觉光谱波长比人类宽广得多,只是植物不具备人类的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处理为图像。我们观察到向阳植物天然趋光成长,看起来司空见惯,其实背后是植物的光周期本能: 他们能够区分颜色,靠蓝光知道向哪个方向弯曲,靠红光测量夜晚的长度。所以,只要叶子的光敏色素在夜晚意外看到红光,那么,叶子中的光敏色素就告诉植物,从而诱导改变植物的花期。人体中除了感知明暗的视紫红质,感知红蓝绿光的三种光视蛋白,还有一种隐花色素,用于调节生物钟;植物体内也同样存在隐花色素,只是不同的化学成分而已。

  植物的嗅觉,比较容易理解的是一箱苹果里只要烂了一个苹果,然后一箱苹果都会烂掉。植物能够察觉到空气中的挥发物,“嗅到”乙烯,于是熟了;“嗅到”敌人来了,于是释放“有毒气体”以抵御危险......植物彼此通信,又彼此不得不杂处在一起,于是踏入荒野杂生时,扑面而来的是是多样的植物气息。想想,不能移动,又不得不相处在一起的植物也相当辛苦呢。

  柳树皮可以入药,是因为柳树皮中可以提取一种叫水杨酸的苦味物质,这种物质能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但柳树能产生水杨酸不是因为人类需要,而是因为当植物本身被细菌或病毒侵害时,他们便会释放这种激素加强免疫系统。像一些叶子上的白点,就是在形成这种防御壁垒后的细胞病毒尸体。

  触觉方面,人类的生理感觉都经由感觉神经元传递到神经系统,而植物细胞受机械刺激产生电信号,进而有了触觉反应。另一个发现是不要总是去“摸”植物,被触碰的植物会长不到正常的长度,可能最终变黄死掉。

  听觉方面,给植物放音乐,他们会不会长势更好? 但已有实验表明,比起安静环境中的种子,暴露在莫扎特或密特·劳弗音乐中的种子萌发得更加迅速。

  感觉方面,植物知道上下,细胞中存在平衡石,对重力能做出反应,也具有平衡感。记忆方面,植物拥有记忆,除了可以凭借电信号传递信息,植物细胞本身也具有神经受体蛋白质。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读来非常震憾,特别是对植物做出了行为上的科学解释,这些答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之外,植物世界同样无比精彩——从此,走在路上,你不会对路边的植物视而不见。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九):植物也能有思想:植物的世界,有你想象不到的精彩

  台湾作家三毛曾经在她的作品《我的宝贝》中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养的一盆植物有些蔫儿,她随口就教训了这些植物几句,结果话音刚落,这些植物的叶子就神奇地挺立起来,把三毛吓得赶紧跑出家门。

  植物真的能听懂人的话么?在《聊斋志异》中,海棠或者牡丹花仙甚至可以化身为人,虽然是想象的世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倒也可以理解为“万物有灵”的表现。

  事实上,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表达方式。那么植物真实的“情感”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它们是如何与世界“交流沟通”的呢?

  丹尼尔·查莫维茨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他写了一本叫做《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在书中,他将植物生长中能够感受光、热、触觉和人类的看、闻、感受甚至记忆这些也许只发生在人身上的感受,在植物身上“演绎延伸”出来,发现其中的相似点。这些发现,改变了人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就来听听作者是怎么描绘植物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的。

1. 植物怎么“看”世界?

  你不用认真观察也能发现,室内的植物总是冲着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垂头弯身。这是植物的向光性。这并不难理解。但是你可曾思考过,植物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看到”光的呢?

  《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和他的儿子做了一个植物学上经典的实验。

  除掉幼苗的茎尖或者不让茎尖见光,幼苗就会“失明”无法向光弯曲。

  所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的向光性是光照射到植物苗稍的结果,这就是植物的原始视觉。

  证明植物能够“看到”光和用哪一部分看到光这对于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用呢?用处就是植物学家可以通过控制植物看到光的时机来改变植物的生长周期。

  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植物测量的不是白昼的长度,而是连续的黑暗时期的长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母亲节是在每年的五月份,而菊花却开放在金秋九月,想要在母亲节赠送菊花,怎么办呢?在我国的明清小说《镜花缘》里,武则天命令百花在寒冬绽放,在科学家这里,他们只需要每天晚上点亮几分钟灯光,让种植在温室里的菊花一直不开花,然后在母亲节的前两周,晚上不再开灯,所有的菊花在同一时刻开放。

  我们说植物能“看到”周围的环境,并不是说它能像我们一样看到图像,而是它能够感知光的方向、强度、持续的时间和颜色,以便调控自己的生长。

  植物靠蓝光知道向哪个方向弯曲,靠红光测量夜晚的长度。在自然界中,任何植物在白昼将尽的时候看到的最后一道光都是远红光,它告诉植物该休息了。而到了早晨,植物看到红光又醒来。这两次照射之间的时间,植物就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生长。

  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努力去搜寻和捕捉光,必须知道光在哪里,自己是的光线是不是被挡住,自己什么时候繁殖。这一切都是光敏色素告诉植物的。

  动物和植物中都含有一种叫做隐花色素的蓝光受体。这种隐花色素的功能之一就是控制植物的生物钟。隐花色素吸收蓝光,向细胞发出信号,表明是白天。植物也有昼夜节律钟,可以调控生理过程,比如叶子的运动和光合作用。

2. 植物能闻到气味吗?

  买回来的香蕉有点硬,在袋子里装上一个苹果,很快香蕉就变软了。这是为什么?难道香蕉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变得“柔软”了?在我国古代,人们在房间里面烧香,让梨早点成熟。这又是什么原理呢?

  对于乙烯这个名词,我们都不陌生。上面问题的答案,就在它身上。几乎每一种水果成熟后都会释放出这种叫做乙烯的气体,它是一种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

  袋子里的成熟的苹果释放的乙烯让香蕉也成熟,两种水果交流了彼此的生理状态。水果为什么要释放乙烯,自己成熟还不够,还要用这种气体去影响别人吗?

  是的,成熟的苹果释放乙烯,让整个果园的苹果都成熟,动物们来到一个成熟的水果市场,就能集中进食,进而为水果传播种子。

  苹果们互相闻到了对方散发出来的成熟的味道——乙烯,还有一种植物叫菟丝子,这是一种寄生的杂草,它本身是不会进行光合作用的,它靠一种附属器官插到寄主植物的维管系统中,吸吮寄主提供的养分。

  但是就算是这样一种寄生植物,口味也是很挑。它可不是逮谁吸收谁,它的幼苗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寄主的味道,不久就会死掉。菟丝子喜欢的植物是——番茄。

  所以,这种恶性的杂草,也是有自己的偏好。它们靠准确无误地嗅着番茄的味道找到自己的最爱。

3. 植物能够感受到触动吗?

  儿歌里唱的“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虽然是劝告儿童爱护小草,但是你知道吗?植物可能真的能够感受到外界的触动,它们不光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触碰,还能够区分冷热,知道什么时候它们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摆。

  最明显的植物就是捕蝇草了。当虫子落在捕蝇草的叶子上时,捕蝇草就会猛然合上叶子的两瓣。好好消受这顿美食。捕蝇草感受到了身体被触动,然后才对猎物下手。它的神经传递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的触觉发生过程是这样的:接触物体,神经受到激发,向大脑发送信号,大脑告诉我们这是痛觉还是温觉还是压觉。通过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元的活动,我们能够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生理感觉。

  事实上,植物细胞受到机械刺激,正如神经细胞受到的机械刺激一样,鞥呢引发细胞内外离子条件的改变,从而引发电信号。这信号可以在细胞间传递,并在包括钾、钙在内的离子通道、钙调蛋白和其他职务祖分的协调活动中发挥作用,这和动物极为相似。

  除了上述的三种能力,植物还有“听觉”“判断自己在何处的能力”和“记忆力”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这本书中,作者可以说用一种特别调侃和调皮的方式,来展示植物在自然界中得以维持生存必备的技能。联系人类身体的功能,让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植物与人类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它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地球的生态,同时也深深地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心。几乎可以说,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极大的爱心来观察植物的生活习性,从中也能看出来他对于植物世界深深的热爱。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十):品味生命之美

  植物是否存在智力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新观念。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是说青草树木是没有生命、没有感知觉、也没有情感的。但是《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将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科学家通过不同的实验,来验证植物到底有没有感觉。本书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认为,由于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迁徙、寻觅食物、寻找掩蔽处等方式来选择环境,它们只能产生更复杂的感觉和调控系统来抵抗和适应环境,所以植物存在着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本体觉和记忆等心理功能。

  拿到《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这本书时候,就会发现书籍的包装非常精美,我看着很喜欢,小孩子也特别喜欢。

  而且孩子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将书封翻开,背面是各种植物的彩图,很精细,对照书中的内容去读也非常的有意思,像一个小小的探秘游戏一样的。

  孩子这两天一直跟我玩植物名称的 “飞花令”,看谁知道的植物种类多,知道植物的习性多,有不知道的知识就去书中去翻找,整个暑假学习到不少植物的知识,也算是没有白过。

  (1)植物学家达尔文

  孩子的课本上学过,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所提出的“进化论”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而并不广为人知的是,查尔斯.达尔文在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著作之后,用20年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植物生长中的光效应的实验,这一实验至今还在影响着植物研究。

  如图所示,达尔文设置了五株受过不同处理的植物幼苗,检验幼苗的向光性。

  通过这个在1880年发布结果的简单实验,达尔文验证向光性是照射到植物苗植的结果。苗植看到光,把信息传递给植物的中段,叫它向着光的方向弯曲。达尔文父子便这样成功地展示了植物的原始视觉。

  这个实验印象中好像高中的时候学习过,实验原理也不复杂。准备找个合适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下这个科学实验,顺便让孩子自己观察,写一篇科学小论文,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

  (2)植物的触觉

  说起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往往是山羊、兔子、牛、马吃草的情景。一般都是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自然界仍然有能够以动物为食的植物,比如,猪笼草、捕蝇草等。

  捕蝇草最吸引人的地方肯定是它捕食的方式了。捕蝇草通过红红的“嘴巴”和释放带香味的花蜜引诱昆虫。当昆虫降落到捕蝇草的嘴巴里后,嘴巴不会闭合,而是通过里面的细毛感知昆虫的运动。如果20秒内昆虫活动两次以上,嘴巴才会合起来。这样是为了避免吃进去碎颗粒等无机物。接下来捕蝇草的“嘴巴”会在一秒之内猛地闭上,并且叶子凹陷下去,叶子边上的“鬃毛”像笼子一样将昆虫死死困住。捕蝇草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有时候连青蛙都难逃它们的“魔嘴”。之后,便可以美美的“消化”这些昆虫了,5到12天之后,“嘴巴”重新张开,不能“消化的”肢体碎片被“吐”出来。当然了,捕蝇草也进行光合作用,吃虫子只是他们补充能量的其中一种方式。

  达尔文和约翰伯顿发现了捕蝇草的这一特性,并加以研究,提出了捕蝇草是利用生物电的原理来进行捕捉小动物,这与某些动物的生物电有相像的地方,间接证明了植物是有触觉的。

  更神奇的是,捕蝇草需要知道理想的一餐什么时候正爬过它的叶子,合拢它的捕虫器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重新开启捕虫器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捕蝇草必须确认在它叶子表面晃悠的昆虫个子大到值得花时间来对付,然后才会猛然的闭合。这简直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嘛。

  看完书以后,去自然博物馆正好看到了捕蝇草的标本,看得这个稀奇啊,以前还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捕蝇草居然有这么奇妙的特性。

  (3)跳舞的植物

  如果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观察植物,会发现植物其实在做很微小的旋转运动,在 “跳舞”。如今延时摄影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许多植物的运动轨迹,但在19世纪,痴迷于植物研究的达尔文已经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来记录植物的“舞姿”了。

  他把一块玻璃板悬挂固定在植物的头顶上,每隔几分钟就在玻璃上描出茎尖的位置,连续观察并记录一段时间,将这些位置标记描点连线,得到了这株植物的运动轨迹图。他用这一方法记录了300多种不同植物的精确运动。下图是他绘制的野甘蓝的运动轨迹。

  而且,玛利亚.斯托拉尔茨发现,如果用火焰去灼烧向日葵的叶子,仅仅灼烧3秒钟,它就会加速旋转,过段时间之后又恢复到了最初的速度。

  向日葵也是种很神奇的植物。

  当时给孩子讲向日葵的头会随着太阳转动的时候,孩子还问过,那太阳落山了,向日葵花盘头朝哪里呢?它们又是怎么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出来的呢?那时候真是回答不上来。

  首先,只有未成熟的向日葵才会在白天表现出向阳的行为,成熟了的向日葵会固定朝向东边。而如果你在24小时中都观察未成熟的向日葵,你就会发现在太阳升起之前,向日葵的脑袋其实是耷拉着的,随着太阳升起向日葵会抬起头,太阳划过天空,它也逐渐转动脑袋。随着日落,向日葵的脑袋会重新耷拉会前一个晚上的状态,直到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脑袋上才再次抬起头。

  盛开的向日葵,逆光是很正常的。

  达尔文发现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在做重复性的螺旋状摇摆运动,他将这一运动命名为“回旋转头运动”。哈,植物的舞蹈真是奇妙啊。

  让我们带上书,和孩子一起探讨生命之美,在有趣的科学范围内重新认知植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