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是一本由刘志则 / 刑桂平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精选点评:
●这个生于江南书香世家的女子,身上有着水乡女子的温柔婉约,却又蕴藏着北方女子的傲骨。婉约和傲骨,在她的身上完美地融为一体,仗义的律师父亲给予她最大的成长空间,也为她以身作则,教会她什么是“刚正不阿”;贤惠的母亲,则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柔软,教会她什么是“包容忍让”。
●我们应因这世间有她这样一个人而庆幸,因为这世上可以活的不宠无惊的人不多,女子则更少。
●跨越百年的老人,一本具有时代背景和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追思一代文学大师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
●每一本印象深刻的书都带着阅读时读者的心境,在我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的时候,她给了我力量,我的记忆中深深地铭刻了这一段奋斗的日子!
●她的才情卓然于世,她的爱情珠联璧合,她的文学举世公认。
●传奇女子的从容人生,充满人生智慧的先生。
●果然小众书分大都虚高 全篇充斥着各种没有意义的华丽辞藻 难听点叫矫情 像极了优秀作文选 把杨绛先生的一生用这种方式写出来 真是罪过..
●杨绛先生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读读
●一代文学大师杨绛的百年人生,一本具有时代背景和人生启示的传记,值得珍藏细品!
●五星是给杨先生。她的传应该都在她自己的文字里。想好好读读她所有的文字。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读后感(一):杨绛:乐章中的休止 画卷中的留白
江南无锡小镇,人有情,山水皆入画。仿佛天造地设,一对恋人,修成了爱人。一段恋情修成了正果。
放下《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总有一支曲子在心里缠绕,犹如一潭真水,无香却味厚。杨绛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柔情不失傲骨,豁达不失坚忍。本以为钱钟书这样特立独行、孤标傲世的才子,与才气逼人的杨绛不会有相守一生一世的结果,而上天却成全了一对神仙伴侣。本以为杨绛这样的名门闺秀,不近庖厨,不懂女红,然而与钱钟书相守的岁月里,却那样接地气,又是那么纯粹的一碗人间烟火。从遇见到相恋再到长情陪伴,杨绛成了钱钟书的背景音乐,把光环留给钱钟书一人独享,自己却甘当衬托与渲染。
先生一生与书相伴,一生随遇而安。有书即是梦,有梦不觉寒。有书的日子,就连梦也是甜的。“用随和淡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充斥了先生的一生。从放弃学业随夫出国,从抗战岁月到失子丧父,她没有用泪水和消沉去缅怀,而是用星星般闪亮的文字去祭奠。
有人说,传统文化的断层,皆因女性社会地位的崛起。我觉得不尽然,杨绛母亲唐须嫈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承者,杨绛更是坚定不移的守梦者,哪怕梦里是凄风苦雨,哪怕梦里是长长暗夜。
读《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总会无由地想起那个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一个能上厅堂,能下厨房,中间又能跑堂的人。厅堂里能执政,厨房里有“原创”。觉得苏轼与杨绛都是驾驭生活与文字的高手,是能把一辈子活成另一辈子的人。杨绛把自己活成了乐章中的休止,画卷中的留白。活成了女人心中“王子”,活成了男人心中的“公主”。
留白是先生独创的高深的生活艺术;留白是先生骨子里的东方意境;留白是先生山高水长里的禅。
书画中有种境界,“墨分五彩,计白当黑”;音乐里有种韵味,“此时无声胜有声”;诗歌中有一种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杨绛说,不是我喜欢极简,是这介世界本来就不复杂。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读后感(二):《杨绛转:有梦不觉人生寒》:带你彻底走进杨绛先生的人生。
看过《我们仨》,也看过很多讲述杨绛先生的文章,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我终于知道是少什么了,原来是对杨绛先生更有时间线更有时代背景更有周遭环境的系统深入的了解! 本书讲述了杨绛先生的家庭出身,求学经历,婚姻恋情,相夫教子,独居老人等大体上整个人生的旅途。将杨绛的生平之事巧妙而又无缝地串联,通过平和且兼具美感的文字,展现了杨绛看似平常却充满传奇的一生。 真的很推荐初识杨绛先生或者对杨绛先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拿来读。前者,就像做学问一样,当你想要去了解某个领域某块知识,需要的是先大体上的学习认识,同样当你想要理解杨绛先生时,也需要对杨绛先生有一定的了解;后者,就是我这种啦,也知道一点点了解一点点,但又朦朦胧胧并没有得到什么学习到什么,像是一片大海,知道下面一定有五彩的珊瑚却仍浮在海面上。只有把思绪捋顺,整个清晰起来,才能看到一个更鲜活更色彩更分明的杨绛先生。 滚滚红尘,纷繁复杂。在这个浮躁又焦急的社会,每个人躁动的活着,杨绛先生的淡然高雅之心就更加珍贵。很佩服杨绛先生,她如一朵误入凡尘的兰花,任凭年华流转,依旧保持着初临人世的洁净。这也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失的。读一读书,洗涤洗涤历经秽浊的内心。 个人认为这是女子必读书物,它会给你很多启示。阅读过程很轻松舒畅,感受她给出我们了一名优雅女子一生的范本。从孩童到芳龄,她在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中日臻成熟;在求学过程中,她饱含家国情怀,果敢无畏,傲骨不屈;在婚姻生活中,她演绎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神话,是妻子、朋友、情人的完美结合体;在之后的岁月中,她淡泊名利、乐善好施、不屑争抢、从容平和……女子如何才算美?这便是美。从骨子里散出的从容优雅,从内心身处感受的自信无畏。美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视觉;美是沉淀是积累,不是浮夸表面。所以朋友们,杨绛先生的一生更是给我们了一种启示一个参考,女子的成长,女子怎样生活,你大可不必去模仿杨绛老师,时代不同特点不同,时代没有好坏之分,只需摘取你喜欢的你想要去成为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中难隐谷中香。杨绛如兰,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她高贵而优雅、睿智而通透的灵魂,在岁月的洗礼中生机勃发、香如潮涌。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读后感(三):贤妻、良母、才女
一生一世都活在钱钟书的影子里,即使学贯中西、坐拥书城,却从来不张扬,这是近世读者对于杨绛的印象,待到105年后升入天堂,我们才发现与其有关的《干校六记》《我们仨》《洗澡》《洗澡之后》《写在人生边上》,字字珠玑,句句戳心。 如果不是钱钟书,她的一生会是如何呢,至少会远离政治,虽然潜心治学,但是一次次革命风暴都不愿意放过她,让她承受着生命之轻,也许我们不应该假设与还原的态度去追思她的点滴,但是有一位作者却从故纸堆中做出了一件并不容易的事,他的名字就是刘志则,作品名称即《有梦不觉人生寒》。说真的,这个书名前几名被于丹“征用”过,写的是于丹老师关于诗词与人生的联想。 刘志则能不能因为此书而被有限的读者所认知,我们不能武断,通过其简历及作品的反思,他有这种实力,只是现在缺乏运气而已。简单地枚举之后,我们才发现《一封家书》《桓大许家印:苦难是我珍贵的财富》、《站着上北大》都出自他的手,他一直致力于“能带给社会美好正能量的书籍”。 负责任地说,刘志则写作此书并不轻松,因为读者往往都对杨绛的作品有了初步的通读,对于其从民国至新时代的成长经历并不陌生,于是基于自我的理解,写成的杨绛传,必然是要做出比普通读者更多更深的努力,比如此书的章节名就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点文学的对称意味,诸葛亮如“书香世家、严父慈母”、“袅婷少女,人淡如菊”、“定居京华,女者侠气”。尽管披着优雅的外表,起着婉约的名字,但是杨绛的一生足以用颠沛流离来概括。从刘志则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杨绛的才学并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十年辛苦不寻常,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深刻的觉醒,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了解到钱钟书与杨绛结合后,为人妻为人母为贤内助那种艰难与从容,爱从来都是相互的,即使在风中雨中不能遥相呼应,成为比翼鸟,也要将根脉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为并蒂花、连理根。对于孩子,每一位母亲都会倾注全部的热爱与真诚,更何况是知书达礼的杨绛女士呢,但是孩子的成长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也不能是一蹴而就的,无数夜晚无休无止的捣衣声总会消失在梦想的尽头。 此书除却正文部分写得真实,颤动着每一位向上向善的心灵,而且附录也是恰到好处的,比如杨绛的经典语录及其本人自撰的生平大事记,从左手记文、右手记事的传统中让我们认识到女人并不仅仅是温柔与弱小的代名词,完全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女汉子”!如此看来,对于时间预算不足的读者,只需读一读附注,就可以对这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女汉子”有了全面深刻的体认,当然如果有兴趣有时间还是建议读者去阅读杨绛的系列作品,而此书正好成为抛砖引玉的“药引子”。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读后感(四):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刚开始我只知道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她和钱钟书很恩爱。但是,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发小向我介绍了杨绛这个人。我慢慢地被她给吸引住了,我想了解这个人,想挖掘她身上的故事。我觉得她活了105岁,一定是经历了太多。她是有故事、充满魅力的女性。 看了《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之后,我发现我快爱上这个女人了。杨绛她如一朵误入凡尘的兰花,任凭年华流转,她依旧保持着初临人世时的洁净。她若兰,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她高贵而风雅,睿智而通透的灵魂,在岁月的洗礼中生机勃发、香若潮涌。 杨绛之所以那么出色,或许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求新进取、坚守自我、睿智理性、刚正不阿,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学者、法学家。而杨绛的母亲---唐须嫈擅长女工、温婉贤惠、通晓诗书。而且在杨绛的家庭教育中一直属于严父慈母,父母对她的影响很深。 书香门第的深厚文化涵养以及父亲的开明教育,如同春风化雨,给杨绛带来了一生受用的好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杨家丰厚文化积淀的感染下,杨绛对中国文化精神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同。这种认同,奠定了她一生为人为文的基础,也成为后人解读杨绛的根源和线索。 而我也很羡慕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沧桑岁月,她演绎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神话。只要钱钟书需要她,她就无畏无私地站出来为他遮风挡雨。艰难困苦的日子,她与他相互扶持;风暴来临的日子,她与他并肩而立。为了钱钟书能够心无旁骛地创作《围城》,她更是用瘦弱的肩膀揽下所有的家务,然后安静内敛地做他忠实的读者。她爱钱钟书,所以她甘愿在钱钟书身后,做他的港湾。 可是,我也很心疼杨绛,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女儿钱媛去世,第二年丈夫钱钟书也去世了,我无法想象失去了两个至亲的人,杨绛是怎么熬过来的。滚滚红尘,纷繁复杂;世间万物,轮回转换。难得是:杨绛始终保持一颗淡然、高雅之心。 面对接连而来的悲痛,杨绛没有一蹶不振。已经将近九十岁的杨绛,收起所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在忘我的文字中硬朗地站立起来。杨绛于2003年写出了《我们仨》,这本书既凝结着她内心深处对于已经逝去的丈夫和女儿的无限怀念和牵挂,又孕育着未来生命中的温暖和力量。 穿越百年风雨,经历坎坷洗礼,杨绛,成为一个时代的独家记忆。而她也成了我的独家记忆。虽然我也是女性,但是我被杨绛的自身魅力深深而折服。我也爱她,爱她的一切。我也爱她对爱情的态度,爱她处世的态度。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我希望杨绛和钱钟书下辈子还在一起。平平淡淡,幸幸福福。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读后感(五):人生是自己的选择
知道杨绛先生,是在2016年,从新闻上看到的讣告。这个被钱钟书先生的光环遮盖了的女性,我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伟大的“女性”。她的一生是幸运的,少年相遇一生的知己,一段走过了63年的婚姻,早已经超过了所谓钻石婚!虽然出生在清末,却生长在了一个开明的家庭,成长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生的知己,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就是钱钟书先生走得早一些,否则,他们的爱情故事绝对是一段佳话中的佳话,可以说拥有了一名女性梦想的一切!她的一生也是不幸的一生,出生在清末革命风暴之中,经历民国的思想重启,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各种运动,一直见证了二十一世纪,高龄的时候送走了自己最爱的丈夫还走最心疼的女儿……有什么比自己在人世中痛失挚爱而后孑然一生不行的么?但这些幸运与不幸,只是我从普通大众的心理来看的,毕竟古人就曾经说过悲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通读《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你会发现这些在我们看来的幸运与不幸在杨绛的生活中都是幸运,她从来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将生活每分每秒都活成了最美好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人生中没有任何一秒的时间是相同的!杨绛先生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一生经历诸多风雨,但是是优雅的活着,活出了自己的样子,每一秒都是这样!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是钱钟书对于杨绛的评价,而杨绛也绝对担得起这样的评价!在《杨绛传》中,杨绛的上半生可以说都处在钱钟书的光芒中,可正如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太阳炙热明亮,而月亮婉约柔和,杨绛就是这样的月亮!中国对于好妻子的评价“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杨绛一个出生于也算富裕家庭的小姐,却没有那么多的娇弱,她洗手作羹汤,照顾钱钟书的起居;她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孝顺父母公婆,得到了两家人的赞叹;故国危难之际,依然而然回国……想想有多难?有情!有义!有爱!这不就是一个贤妻的标准么?最难能可贵的事,在她放弃了学业时,依然忘我的学习,一直在文学的道路是矢志不渝!家庭与事业双双丰收!杨绛对于生活的态度永远是乐观的,无论多么艰难,她总能从这份艰难中找到生活的目标与勇气,当阳江的故友们面对迫害自杀;当她面对丧婿,丧女,丧偶这些人生中极大的困境的时候,她选择了坚持,并创作翻译了诸多经典!知道百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甚至敢于走上法庭维护自己的权利,令人震撼!我觉得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还应该再加上一条“最勇敢的人”!
爱的纯粹,活得勇敢,独立而坚强,无私而不渝!这就是我看到的杨绛!
2016年,杨绛先生故去了,但是她永远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化/女性/生活中淡然明媚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