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一星子》是一本由邓安庆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边一星子》精选点评:
●生活中虽然有烦扰,但身处热闹人间,总有一些深藏的温暖、隐约的牵绊,如天边的一颗星子,指引人心。
●没啥惊喜,有点乏味,也没有太感动
●每个人都是天边一星子,有的明亮,有的暗淡,但都自顾自的发着光。 第一篇《跳蚤》读的我心口发紧,好几处差点儿落泪...
●娓娓道来。看了《跳蚤》那一篇,我觉得未成年人也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对于那些被未成年人伤害的人来说,面对凶手只判几年刑,出来依旧到处蹦哒的状况,简直太不公平了。
●看过《山中的糖果》,非常喜欢作者那种细腻又温柔的表达,期待新书啊
●好像这是看邓安庆的第二本小说,读着读着就会向往一种安逸的乡村生活图景(适合乡村度假阅读),没有超现实和幻想,非常接地气以及“现实主义以下”风格。那天看到史蒂文斯说道真实、想象和幻想的写作问题,脱离真实的幻想在修辞那一刻他达到了最大效果,而想象会在之后继续上扬,而真实会紧紧抓住你当下。
●质量飘忽不定的。在脱粉的边缘疯狂试探。
●太乡土了,说实话有点看不懂,也没觉得感动,很失望。
●像天边一颗星,一直温暖你
●清一色的五星,豆瓣的伪作家们能不能消停会儿,8.2分比鲁迅还厉害呢
《天边一星子》读后感(一):夜空很美,谢谢你
我曾经看过无数次星空,老家约夜空通透,总是有一轮明习,或者有满天繁星,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星空是在合肥读书的时候看到的。那是大二那年我考驾照,我必须凌晨四点半出门。 合肥的空气质量并不好,我之前也从来没有在这座城市看到过星星,但是那天的凌晨四点钟,夜空居然如此清朗,天空不再低沉,它变得很高很高。那是非常寒冷的一天,我哈着气走得很缓慢,我发现这么早的食堂居然也有灯火,那是阿姨们正在包包子准备早餐,我无意一抬头,发现居然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 我几乎忘记了寒冷,停下来要在风中看看这样美丽奇异的景象——原来这座城市藏起了这么好看风景,好像要把这样明亮的星空,这样不为人知的美丽,通通偏心送给在凌晨苏醒,在寒夜里独行的人。 而我也明确得到了这样的关照,夜空很美,谢谢你!
《天边一星子》读后感(二):一段感触
你突然忆起一段往事是因为什么?一个地方、一个人或是某个纪念日?我想,记忆最有力的载体应是文字吧,《天边一星子》便是一本叙述往事的书,邓老师文风素朴、走笔细腻,却愈是能牵人心弦,引人共鸣。正如《庄子-天道》中说的: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最是人间留不住的往往便是那些或吊诡或平凡的遇见,或是一期一会,或是久别重逢,有人世当珍藏,有人却将这些难得一遇便作流水落花。 畅读本书对生活肌理细致入微的描写,欣赏之余不免感慨:过去现在及未来那些有趣的人阿,很荣幸遇到你们或即将遇到你们,我也将尽我所能地把你们的那些瞬间流淌于纸上,甚至融入骨血之中,在此我也借用沈从文先生的话来送给那些可爱的人:“你若今夜或每夜皆看到天上那颗大星子,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粒星子的微光上,仿佛更近了一些。”
《天边一星子》读后感(三):细腻,深刻
有关寄宿和留守,还是深有体会的,会比较敏感,有很多事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不会提,憋在心里。这种记忆在写的时候会不会特别难受,我有一次写到小时候居然哭的写不下去,后来很久都不敢写。父辈分房而睡,到了一定年龄是这样的,感觉他们过够了,怨够了,吵够了,然后也累了,都觉得算了吧,眼不见心不烦。北京阿姨之前看过,鬼城诗人应该是新作。迷路火光那个集子的作者还好吗,好想问一问。问之前应该问问作者,他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构思臆想出来的人物。都说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很多时候感觉是真愁,我也有过那样想解脱的三年,每一天都压抑得喘不过气,学习不好,家境不好,父母不合,家人怨怼,没有朋友,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所有这些对于一个敏感的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而唯一的出口,就是那些课外书,就是写,写信给远方不认识的人,写满一本本的日记,这样,至少还能熬完一个一个本熬不下去的日子。无论故事里的人有没有,这种成长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谢谢你写出来。
《天边一星子》读后感(四):来自一颗星的温度:天边一星子,见字如晤
一如既往的涓涓细流般的叙事风格,温暖又动人。
读完心里很受感动。最喜欢的是《跳蚤》。大概是在相似的生长环境下长大,也见过像跳蚤一样缺少关爱沉默又叛逆的男孩,就连文中的骂人的方言也很相似,读来更加为之动容。看到火化后将未烧尽的骨头一一敲碎那里心为之一颤,在读到姚国胜掏出唢呐说,“伢儿嘞,你生在我屋里也是造孽!以后托生要去个好人家啊,晓得啵?”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读到一些细节比如骑自行车载着找到的跳蚤回家时他靠在背上睡着了,呼吸一起一伏;比如要离开实习的学校转身后忍不住流泪时,都不由感叹真是温柔的人呐。
有时候在想到底是什么塑造了这样温柔细腻的一个人呢?是长江一如既往流淌在边垸落的那片大地,还是他小时候一人独居的和寄人篱下经历,还是生命里遇到过的那些同样给人温暖感受的人(就像这本书里的出现的小易和桂云峰也让我觉得特别有温度)。
有时候觉得读一本书就是在阅读一个人的的人生,他的生长环境他的家人,他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而邓安庆写的这些,让我觉得即使素不相识,也见字如晤 。
《天边一星子》读后感(五):2019.01
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读过类似的短篇集了。上一次看《皮囊》的时候,足足从头开始了三遍,才勉强算读完。但是这本书的感觉不一样,这本书越往后读越觉得入迷,有好几次我坐在食堂里,身旁是说笑的人群,看着这本书,我竟听不见他们说话了。等我再从书中出来,像是一键静音被取消了,耳边的声音又忽然变得嘈杂起来。
书中的每个短篇都讲了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故事。每个主人公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他随时会经过,但你不知道他就是故事的主角。“我”仿佛是一个观察者,观察他们的生活,试图去了解他们,但不去打扰。至此,“我”的地位和形象也没那么要紧了,仿佛“我”就是我。
这些故事大都没有什么戏剧性的转折,只是静静地诉说着生活,却在不经意间聊起那些烦恼和痛苦。看到后面女诗人和文学少年的故事,似乎只是诸多人的一个小缩影,却让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我也曾经有过那个遥远的梦,但我不知道如何去追随它,去实现它。而为了让生活变得顺利起来,我听从父母的话暂时放下。我以为自己还能再有机会拿起,我以为自己不会就这样屈服,然而却越走越远了。所以我现在时常感到痛苦、迷茫,又害怕去改变。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因为我不敢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我亲手扼杀了自己。我甚至没有抗争过就投降了,也不知道自己败给了谁。
这本书是近来读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了,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推荐,但还好我没有错过。作者的文字有股静谧的力量,有机会还要再读读他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