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经典影评有感
日期:2022-05-13 16:1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经典影评有感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是一部由National Geographic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精选点评:

  ●miracle or mirage ?

  ●牛掰。。。。。

  ●切入点和衔接都不错,文案我喜欢,相对粗略和仓促,但是用不到五十分钟讲一个城市不错了

  ●我觉得迪拜=$$$$$$$$$$$$。。。。。

  ●A miracle for the outsiders, a mirage for the insiders.

  ●奇迹OR泡沫

  ●关于迪拜的初级科普 切入点都还不错 迪拜幻影般的奇迹

  ●大体展现一个迪拜

  ●DUBAI likes to set himself everything no.1.

  ●跟新加坡一样,把城市景观做到极致~~~把人勾住,狂血拼~~~是一场华丽的冒险,2015年石油用完了,再看看是个啥样子~~~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影评(一):一如既往的国家里杂志风

  其实很久没有看它家拍的片子了,主要是没想到,也没说心血来潮的看。今天来看,主要是看到推荐链接上面有,然后就点开。

  蜻蜓点水的对迪拜了解过,勉强算是一知半解,在这里就不忽悠大众了,其实如果想了解迪拜,这个纪录片只能说是带你绕了一圈。打个比喻就是,假如迪拜是个华丽的建筑物的话,它应该就是带你在地面上360度的转了一圈,通过它的窗户简单的看到点什么,然后介绍一下。如果还想继续了解,最好就是去一趟,不过去一趟对于偶来说,目前太不现实了。那可以从网上面,或者书上面了解更多,而且会有针对性。作为一部46分钟的纪录片,面面俱到,必然不能做到详尽。

  总得来说,没有惊艳感,因为对迪拜不太陌生,这也要归功于咱们的媒体;一如既往的拍摄风格,就像是在街上见到一个邻居一样,打个招呼就散了。那为什么会给4个星呢,主要是对练听力有一定好处,哈,就是发音清晰,容易听清。多出的一个星,主要就是推荐给学习英语或者提高英语的人的,例如本人。闲着无聊,看看无妨。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影评(二):有机会一定去一次迪拜

  不同社会地位的人 不同国家的人 在这里寻找机会 填满银行账户就走

  这里是房地产、酒店的竞赛场。

  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无限可能。

  所以年轻人有机会就去去迪拜,说不定会让自己的人生发生改变。

  购物除外。。。。

  ------------------分割线---------------------------------------

  1【高清】推荐

  2

  3【高清】

  4 不清楚,不推荐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影评(三):关于迪拜,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观狭隘的人,但是在迪拜一周的经历,却让我反思,学习英语这么多年,我所关注的却只有美国、英国、我生活过的澳洲, 我所谓的“国际化”,实际上只是被强势语言、强势媒体所塑造的“国际化”,而没有将视野扩展到中东、非洲这些地方,除了读书时曾经有一个阿拉伯的朋友,加深了中东石油土豪的印象外,还没有真正了解这片土地,带着对伊斯兰世界的懵懂无知来到这里,结果就是不停的认知颠覆。 关于迪拜,很多流传甚广的故事,其实都并不真实。

  超级跑车随处可见?

  国内朋友们经常谈起迪拜跑车无数,连警车都是豪车的传闻,我们来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要验证一下,睁大眼睛往车窗外找,看我们支棱着脖子看窗外的样子,在当地工作的中美混血Lisa 还并不知道我们是在找跑车嘞,以为我们只是对这里好奇,就热情的介绍了很多当地习俗。

  但我们找了好久,也没看到一辆跑车时,就有点不甘心的问Lisa,我们听说迪拜跑车遍地,连警察都开兰博基尼,但怎么一辆都找不到? Lisa哈哈大笑,似乎还不过瘾,把我们说的话又跟她的外国同事和司机重复了一遍,他们笑得我瞬间心虚了不少,难道传说都是骗人的?

  Lisa 说“想看警察开跑车,你可以去CBD和商业街找找。“

  一个晚上,我们闲逛到迪拜商场,才真正看到了豪车Bugatti一对, 然并没有警察附送在旁,只是寂寞地停在商场门口……展览,像我一样的游客们立马都围上来…… 拍照。

  一周下来,我看到的迪拜道路上,有豪车也有普通车,但相较于中国人更爱开大车;有高架桥、大马路,但高峰时段也堵车;但让我真正震撼的是迪拜市区道路两旁的高楼大厦数量之多,与上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整个城市能看出精心规划的痕迹,摩天楼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城市森林的美感。

  车就像是迪拜人的双腿,如果某天你看到有人在迪拜路上骑自行车、摩托车,一定是你热晕出现幻觉了,即使我们所去的11月,是当地人所说的“冬季”,大中午我们觉得热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当地人却还穿着长袖皮夹克,一脸正经的对我们说热吗?热吗!才30摄氏度而已啊。

  乞丐月入十万?

  不可否认,迪拜是一个富豪云集之都,但是乞丐月入十万的说法怎么就传开了? 当我真的来到这里,发现路上一个乞丐都没有见到(可惜了随行的化缘缸)。

  我们带着记者的好(八)奇(卦)精神,打探了一下迪拜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迪拜当地人确实衣食无忧,因为政府有一条规定,外地人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地方开公司,必须有一个当地人做保人,保人虽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可是但凡公司能正常营业,保人就可以每年得到可观的保费,因此很多迪拜当地人可以借此做几家公司的保人,收取可观的保费。

  而在这里的打工族呢? 如果是一个新人,月薪1-2万人民币比较常见,但是迪拜公司的福利措施有点像中国七八十年代大包大揽的作风,医疗、教育公司都帮你搞定了,租房也有房补,随着职位的升高,年限的增长,还会福利逐步提高。而作为老外,在迪拜工作是不用缴税的,是不是瞬间觉得有点省钱?

  消费水平怎么样呢?就拿吃穿住行举例好了, 3000块钱在迪拜市区就能租到像样的两室一厅;我们体验了一下迪拜的地铁,当我们在郊区杰贝阿里站上车时,我有种瞬间穿越回了飞机场的错觉,里面大到需要用它:

  3个人花了40左右人民币,坐了7,8站路,30分钟,在地铁里,有女士专用的车厢,上面写着男士坐在这里是会被罚款100迪拉姆哦(当地货币,约为180人民币)

  出租车相较于大北京, 其实是要便宜的,在当地人眼里,打车超过60元人民币就算是很贵了,当听说我们要打车去一个地方,前台立马热心肠地说,打车很贵的,你们还是做公交吧。话说因为迪拜炎热的天气,所以他们很多公交站都是一个密闭空间,装着空调,正面是这样的:

  但即使如此,在我看来迪拜人对公交也没什么热情,远不如地铁里人多。路上迪拜人乃至阿拉伯人天生热情的习惯,在指路这件事上显露无疑,但是如果你乖乖的只听一个人的话就照走,而不相信你的google map,那恭喜你,很有可能,永远也走不到你想去的地方。 这一条,我们屡试不爽(傲娇脸)。

  如果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在很多城市中,工作就是工作,而在旅游城市,工作是一种乐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迪拜-奇迹还是幻影》经典影评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