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19 03:4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字

  《呼兰河传》是一本由萧红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感觉书能预示人生

  有没有像我一样,看完呼兰心情沉闷好久,整本书都比较平淡的语调写出一个个悲剧人物,被虐死小团圆媳妇,死了独子王寡妇、饿死的私生子…周围的人都冷漠的看待生死,逆来顺受的接受生活。没有大悲大喜,可就是从头到尾透露着压抑。

  作者笔下的小镇都死气沉沉,物质的贫瘠造成精神麻木。每个人都过着昏昏沉沉日复一日的生活,从中也折射出萧红内心的孤独无助。再想到她的经历和早逝,更是让人意难平…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读《呼兰河传》有感

  无论世界如何绝望,总有试着绝地反击的人。冯歪嘴子,一个处在绝望境地却不自知的悲剧人物,用他坚强而乐观的力量,活出了充满希望的人生。萧红把这个故事放在最后,让读者忘却了前文中的团圆媳妇,觉得冷漠、丑陋、自私、愚昧、迷信也变得微乎其微,此举可谓绝妙至极!

  萧红对于呼兰河城人情风俗的描写,朴素而生动,尤其是看大戏这一处情节,不仅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是引起了读者对童年的回忆。戏台子下的米糕、糖葫芦、豆腐干,都是童年最美好的东西,此刻想来,都觉得空气中有种甜甜的味道。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读《呼兰河传》

  不长的一篇小说。小说里萧红是个孩子,可孩子看到的却比大人明白得多;这小说算是回忆,而比影片更鲜活。

  风把大地,把人的手背都吹裂了,过了冬,换上轻便的衣服就是夏天,然后换上棉袄,又迎来刮风的寒冬。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呼兰河还是呼兰河,所有人都没甚盼望,唯一的乐趣便是别人的疼痛。

  读到小团圆媳妇,我感觉悲凉;读到了冯歪嘴子,我感觉到哀伤;而只有有二爷,似乎才是有些理智的人,但仍是个胡言乱语的。周围的人,愚昧吗?封建吗?我想也不是。对他们我恨不起来,萧红或许也是如此:他们不过是生在呼兰河,也要埋葬在呼兰河的人们,他们是这片土地长出来的生命,有什么可恨的呢?

  ……有什么可怜的呢?

  读完这本小说,只是觉着恍惚,恍惚着像是生长在呼兰河的人,恍惚着我也是看小团圆媳妇洗澡、期待冯歪嘴子上吊的人。所以恨什么呢?怜谁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四):人生何如

  初读《呼兰河传》,我其实不太喜欢,感觉只是一部描写乡土回忆的地方志,跟《东京梦华录》是一个调调,颇有几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意思。

  可是到了后来,却越读越觉得震撼。

  一开始只是震撼于她对世俗人情的洞察,旁人写姐妹相见,是亲切的、热烈的,萧红写姐妹相见,却是“羞羞渐渐,欲言又止,刚开口又觉得不好意思。”

  接着是震撼于她对乡土文化的描绘,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都在质朴的文字中如画卷般一一展现。

  然而最震撼的,还是她对于被婆家虐待致死的团圆媳妇和独自抚养孩子的鳏夫冯歪嘴的描写,萧红以女童稚嫩的视角来观察着这两桩悲剧,行文带有些孩童似的直白和简单,读来却满目凄凉、沉郁悲愤。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呼兰河传》读后感(五):萧红童年出生的地方,她向你说

  

第一次听到『萧红』这个名字并开始对她有些许了解,是在电影《黄金时代》。虽早已经忘记看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但是萧红一生的颠沛早已深入我第一印象。

翻开《呼兰河传》,没有多华丽的文藻,就像是好友与你共坐,慢慢向你娓娓道出童年家乡之事。即使萧红的笔触质朴,像是一种生活的记录,却让人有所震撼。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一些人物都具有时代的悲情色彩。其实也不全然,文中“我”与祖父的隔辈亲情是温暖,让人觉得即便是下小小的呼兰河,即便有迂腐和悲剧的存在,却依然有幸福的存在。

最让我感觉内心震动的是书末的一篇话“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不知道彼时在香港的萧红完成这篇的书稿时,是怎样落寞、孤寂的心境,又是怀揣着多浓的思念在怀念祖父。

  《呼兰河传》读后感(六):呼兰河传

  这本书我是喜欢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来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我是喜欢夸张而个性的时尚,却偏爱朴实又真实的文字的。和这本书中绝大数人一样,是复杂又矛盾的。

  整本书,前半部分,让人感觉很像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明明过的十分贫苦,却又在作者笔下,感觉童趣十足,很想和小萧红一起去捉蜻蜓。然后,大姑娘小伙子一起去看大戏,逛庙会。

  后半部,情形急转直下,童养媳,活活被老婆婆往死里打,烙铁烫脚心,各种花式跳大神,最后终究是折腾死了。二伯,一身贫困潦倒,无儿无女,偷窃度日,三番五次寻死不成。歪嘴,媳妇生下刚出生的孩子,撒手人寰,小儿子也一天天的瘦了下去。咱们的主人公,总感觉父爱不存在,母亲总不见人,外婆用针扎自己,她真的快乐吗?

  好一个,闭塞,愚昧,痛苦的呼兰河。

  《呼兰河传》读后感(七):呼兰河传

  2020-4-28

  读到最后,竟然不忍心放下这本书。不忍心告别这个小孩子和他的祖父,还有有二伯,团圆媳妇, 冯歪嘴子等等,就好像这些人真的成为了我的邻居,我的亲人,呼兰河也就变成了我的家乡,多年未见的思念的家乡。

  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描绘了家乡呼兰河的风貌。正是凭借着一个孩子的角度,把事情描绘地恰到好处,给我们留下一些空间,去遐想,去品味,去思考。很多事情没有说破,但是你却真实的感受到了。

  贫穷的人们不一定代表着善良简朴,有时候也会愚昧无知。作者用力地批判了一批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贫苦大众,但是,所发生的事情又是那么真实,甚至有时候竟然发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秘密,让我们无力反驳,只能苦笑、自嘲、哀叹。这也是这本书如此吸引人的地方吧。

  文章的篇幅不长,分几个章节描绘了呼兰河这个北方小城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又对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几个人进行了单独的描绘。就这样,一幅丰满的乡村画面就徐徐的在眼前展开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八):2016/6/5

  #呼兰河传#我看到。时代里女性的卑微,以及暗无天日的未来,如同小团圆媳妇鲜活生命的凋零,她懦弱且愚昧的婆婆将她最后的生命揉碎在飘渺的鬼神之中。

  有二伯可怜且可恨,有愚勇却总是将懦弱展现到淋漓尽致,成为旁观者闲谈的笑柄,成为自己无力呻吟的困牢。挣扎在回忆里,碎碎念念着现世投来的不解与恶意。他是清醒的也是模糊的,他清楚来自过去战火的恐惧,以及现世安稳的不易,却不知意志渺小人事殊异。

  冯歪嘴子在安稳里留连,身影深陷在葡萄连枝里遮天蔽日,声音从缝隙里走进又投出,那些交谈在不经意间渐行渐远,留下磨坊和驴。他是极平凡的,却平凡到在那个时代他眼里的幸福燿燿生辉,妻孩相随,细水长流。

  祖父是从一而终的,或者说是那时的明眼人,没有无端嘲弄,跻身于时代,心觉困顿无奈,终是沉默。

  “我”,在嬉闹中,见证着时代里人们的冷冽与无良。园林也终破败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故事里愈演愈烈的国民劣根性,仍然渗透在时代里,残留至今。改变固然举步维艰,只是不要有所希冀与他人,不要被虚妄迷惘此生。

  《呼兰河传》读后感(九):文字的力量

  萧红的文字给人一种力量--生命力。 那个年代,人们都是封建思想的毒害者,他们被禁锢在那个落后的思想里,喜欢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把他们的不幸当成谈资,好给自己百无聊赖的日子带来一点乐子。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人喜欢讨论别人,现在的我们也是如此,这可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吧,喜欢三五成群讨论一些人或事,假如人类没了需要交流该多可怕呀,能讨论总会是好的。 我想说一下冯歪嘴子,他的人生是充满光的,不论生活多艰难,还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媳妇死了,左邻右舍都觉得他的人生是悲惨的,可以说是绝望的,可是他的两个儿子是他的牵绊,他生命的光,为了他们他愿意努力的活着,他就书上所说: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死不可怕,可怕的事对生活失去希望。当你内心充满了什么,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还想说说团圆媳妇,一个十二岁的童养媳,还是一个孩子,孩子哪里会有大姑娘的害羞呢,就因孩子秉性遭到婆家的毒打,一病不起,而婆家不带去看病,而用跳大神,抽贴以及一些偏方医治,花钱人遭罪,最后人财两空。团圆媳妇成了牺牲品,他们用用固化的封建传统思想和礼教约束害死了一个如花般的少女。 !

  《呼兰河传》读后感(十):好

  [cp]看呼兰河传,看着火烧云这一段实在是眼熟,总觉得和小时候课本里描写火烧云特别像,那时候老师非得让背,所以记得清楚,这才发现原来那样的文字,出在这样一位女子笔下。这本书,城里的孩子,可能读起来觉得没滋没味的,但对于我来说,小时候的记忆,对于父母的记忆不多,也不好,大多都是和爷爷奶奶在村子里的记忆,看书上的每一个文字,感觉都是在看自己,像给奶奶打油呀,看大戏呀,扭秧歌呀,村里疯子傻子呀,这些事,就是我的童年,拉大锯扯大锯这种的童谣,是我的童年,小到没有一台笔记本大的黑白电视机,是我的童年。萧红写“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呐,我们村里面住着我的爷爷,我今年二十,爷爷也八十多了,我小时候羡慕城里的孩子,怨过爷爷,明明读了三十年的书,为何非要去种地,为何让我在村里长大,为何不能给我一个更加广阔的眼界,可现在,我觉得,小时候那样的生活,也快乐。那样的回忆,也同样是我的宝藏,或许萧红笔下的悲凉我无法体会,但她笔下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她说:“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所以现在我也感谢,能拥有这一份难忘的记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