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的脸,悲伤的脸》是一本由[美] 比尔 • 科特(Bill Cotter)文/图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读后感(一):9个月宝宝就可以看的绘本:《高兴的脸,悲伤的脸》0-3岁情绪认知管理
给0-3岁宝宝挑绘本,一不小心就会白花钱!而这本绘本绝对会让你物超所值。
给低幼宝宝选择绘本,其实真的很头疼。
要考虑是否结实:因为低幼宝宝看书不仅仅是看,而是一边看一边舔、啃、咬、撕,甚至用脚去踩。
要考虑画面的吸引力:过于写实的就成了认知卡片,过于抽象的不太好编故事,宝宝兴趣不大。
还要考虑绘本里的故事会不会对宝宝有正面影响,能让宝宝学习到一些东西。
总结下来,适合低幼宝宝的绘本,真的不好挑。
而最近刚刚入手的《高兴的脸,悲伤的脸》,居然让9个半月的宝宝看得津津有味,每次翻完一遍后,他还会拉着大人的手示意再讲一遍,可算是令人惊讶了。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绘本画家比尔 • 科特(Bill Cotter)的作品,同时,他也是畅销书《不要按这个按钮》的作者。《不要按这个按钮》《不要碰这本书》《不要按这个按钮之圣诞大冒险》系列图书在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
这是一本绿色环保纸板书,可舔可咬可撕,以宝宝的力气基本上是破坏不了的。
纸板书每一页都比较厚实,也能方便宝宝的手指去翻动,锻炼精细动作发展。
故事从小朋友举着一个冰淇淋开始,描述了15种或高兴或悲伤、或温柔或兴奋的情绪。
冰淇淋掉了,小朋友悲伤,爸爸妈妈给小朋友买了新的冰淇淋,三人一起快乐地大笑。当我给宝宝讲解画面中有“妈妈、爸爸、宝宝”,宝宝可以听懂,还会跟着喊“妈妈”。
跳起时、落下时、到处蹦蹦跳跳时,都有不同表情的脸。作者的绘画风格十分生动,寥寥几笔,就能画出动态的感觉。
小朋友把自己藏在锅里,他的脸也被藏起来了。陪宝宝看到这里,我深深觉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宝宝。我家宝宝也是很喜欢锅,看着就会咯咯笑起来。
还有凉冰冰的、热乎乎的,睡着的、清醒的等等对比,相信宝宝再大一些,会对这些内容有着更直观的认识。
而在最后,书里说“我最喜欢的是,你的脸”,同时配上了一面有点哈哈镜的感觉的小镜子。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低幼宝宝最喜欢照镜子,他们已经能认出镜子里的人是自己。陪宝宝看到这一页的时候,他总会仔细去看镜子,伸手抚摸,甚至还会去亲亲镜子里的自己。
这本绘本里有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给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宝宝讲解时,就可以拓展到世界不同人种的知识。
绘本里的内容都是中英双语对照形式,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家长的讲解,可以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对语言的敏感性。不同情绪的描述和教导,也能帮助孩子明白自己成长过程中逐渐增加的情绪感受,勇于且善于表达情绪。
绘本对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好处人人皆知,很多家长急于开始早教、寻求适合宝宝的书,有时候就会盲目购买一些不适合低幼宝宝的绘本,只能束之高阁,占据空间。
适合0-3岁低幼宝宝的好绘本确实不多,《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被评为美国亚马逊月度最佳畅销书,《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力荐,确实实至名归。无论是一岁前还是两三岁,都有不同的讲解方法,宝宝也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读后感(二):一不顺心就撒泼打滚?杜绝“熊孩子”,从幼儿情绪教育做起
周末去逛超市,碰到一对母子,孩子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因为妈妈不给买玩具,就躺在过道上一边打滚一边大哭,引来很多人围观。那位母亲又急又气又尴尬,只好答应买玩具,这才安抚了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一不顺心就撒泼打滚,成了大家都讨厌的“熊孩子”,令人头疼至极。撒泼打滚不仅仅是孩子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反映出孩子的情绪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很多时候撒泼打滚,是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采取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果父母从小教会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所遇到的情绪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对孩子做情绪教育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确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这种现象从七八个月大时就有了。可见,这时候孩子已经拥有了认知情绪的能力。所以,在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教孩子去认知和表达不同的情绪了。
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认知情绪的首选形式就是画面。《高兴的脸,悲伤的脸》用来做情绪认知启蒙就非常合适。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绘本画家比尔 • 科特,他的《不要按这个按钮》系列图书在全球销量超100万册,非常擅长儿童绘本创作。
这是一本中英双语的益智游戏绘本,用成对的反义词以及形容词来描述15种常见的表情,配合有场景的插画,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认知各种面部表情及其代表的情绪。
比如高兴与悲伤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绘本中用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冰淇淋的故事来展现。
当小男孩拿到双球冰淇淋的时候,他的嘴角向上,嘴巴张开,眉毛向上耸起,很开心的样子,这就是高兴的脸。
而下一个画面,小男孩的冰淇淋不知道为什么掉在了地上,他的嘴角和眉毛都向下耷拉着,看着地上的冰淇淋,难过得快要哭了,这就是悲伤的脸。
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那么父母可以给孩子一边展示图画,一边用语言解释给宝宝听,画面里发生了什么,以及他们此刻的情绪是什么。
如果孩子稍微大一点已经会说话了,就可以用互动的方式来跟孩子一起看,比如可以问宝宝,画面里有什么呢?画面里的人在干什么?他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宝宝去理解画面中人物的情绪和原因。
除了认知情绪,学会用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跳起时的脸和落下时的脸这两页,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小女孩的表情,眼睛闭着,嘴角大大地向上咧着,是很开心很兴奋的表情,那么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激动、兴奋的情绪。
然后,问孩子要不要体验一下这种激动、兴奋的情绪,天生爱游戏的孩子一定会很愿意模仿小女孩蹦蹦跳跳。这时候再引导孩子说出“我现在很激动、兴奋”。这样,孩子就会把激动、兴奋这种情绪词和自己的身体感受联系起来,等到他下一次再体验到的时候,就能够用恰当的情绪词来表达了。
其他的表情和情绪,也可以让孩子用这种模仿的方式去体会,父母引导孩子用正确的词表达出来。
为什么推荐用这本《高兴的脸,悲伤的脸》来做幼儿情绪认知启蒙呢?因为这本书除了内容非常适合0-3岁的孩子,它采用的原材料也是对孩子非常友好的环保纸板。无论宝宝想去舔、撕、咬,问题都不大。
书的最后一页还设计了一面小镜子,当孩子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原来我最喜欢的是“我的脸”,这也是一种自我接纳的学习。
这本绘本也是美国亚马逊月度最佳畅销书,获得了很多父母的认可,同时也获得《出版人周刊》以及《科克斯书评》的力荐!可谓实至名归。
家有宝宝的千万别错过这样一本情绪认知启蒙的好书。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读后感(三):《高兴的脸,悲伤的脸》:一本引导宝宝认识情绪的绘本
晚上,我陪孩子看一本纸板书《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这绘本我们刚收到快递,新鲜热乎的新书。看完绘本,宝宝最喜欢玩最后的那面镜子,一直对着镜子龇牙咧嘴。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是一本0-3岁宝宝看的低幼启蒙绘本。虽然我家宝宝已经三岁两个月了,但并不妨碍他喜欢此书。确切地说,他喜欢里面的镜子。
为什么说这本书适合0-3岁的宝宝阅读呢?
首先,这是一本绿色环保的纸板书,纸张厚实,不易撕破,能啃咬。
与其说三岁以内的宝宝看书,不如说是玩书。因此纸张的厚度、印刷的油墨等直接关系到这绘本能不能给宝宝看。
我记得我家宝宝刚开始阅读时,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扔书、撕书和啃书。一开始没有经验,以为铜版纸够他造了,结局是那些书都撕裂了。有的我用透明胶粘起来,有的实在没法粘的就扔了。这么一来就造成了浪费,毕竟都是花了银子的。
后来我就买了厚实的纸板书,宝宝怎么扯都不易裂开。当然如果宝宝用很大的力气使劲造,还是会破的。
另外,三岁以内的宝宝处于口欲期,随时都会将东西塞入嘴里,当然不会放过绘本了。纸板书这时候就突显出优点了,不容易啃下来。
基于以上原因,《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这本绘本就比较适合0~3岁的宝宝阅读。
其次,绘本里介绍了好几种对比强烈的表情,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
男孩吃冰淇淋,露出高兴的脸;冰淇淋融化了,掉在地上,露出伤心的脸。
除了表情,还有跳起来时的脸,落下来时的脸和蹦蹦跳跳的脸,这些动作都是宝宝喜欢的大运动。我们和宝宝亲子阅读过程中,可以一起互动,跳一跳蹦一蹦,孩子的大运动也能得到锻炼。
看到这页冰凉凉的脸,热乎乎的脸,我们可以引导宝宝认识冷和热。虽然冷热看起来是属于物理科学的内容,但是其实宝宝认识冷热的过程,促进了感知觉的发育。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带宝宝摸摸冰块和热水杯,感知温度的神奇。
看藏在锅里的脸这一页时,我家宝宝也拿了个汤锅把脑袋藏起来了。哈哈,他说:“妈妈,我们玩捉迷藏。”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一页的设计原来是有这个意思。捉迷藏是0~3岁的宝宝非常喜欢的游戏。原因是这个年龄的宝宝处于空间敏感区,他们想要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捉迷藏游戏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途径。
“酣睡的脸,清醒的脸”宝宝一下子就明白了睡觉时眼睛是闭着的,醒来是睁眼的。这里非常直观地告诉宝宝自己睡觉时和醒来的样子。
“奶奶疲惫的脸”这一页,看完后,宝宝说:“妈妈疲惫的脸。”说实话,当时我有点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毕竟我确实挺疲惫的,最近宝宝感冒了,没有去幼儿园,晚上还得给外甥女喂两次夜奶。最后,我实话实说,告诉他:“我确实有点累了,看完绘本早点睡觉。”他认真地点了点头。
“安静的脸,吵闹的脸”看这里时,宝宝自己做了安静的脸和吵闹的脸,他似乎更喜欢吵闹的脸,嘴巴张得大大的,声音很大。
绘本里还有一面小镜子,宝宝最喜欢这个镜子了。他对着镜子做了之前的那些脸,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早点睡的承诺又忘记了。
最后,中英文对照,便于双语启蒙。
英语启蒙越早越好,这个观点得到很多妈妈的认同。很多宝宝出生才几天,就开始双语启蒙。这本纸板书满足了妈妈们的这个需求。它是一本双语绘本,宝宝既可以掌握汉语词汇,又能学会英文表达。
游戏扩展
雪糕棒表情
顾名思义,就是将高兴的脸和悲伤的脸画在雪糕棒上,引导宝宝区分辨别表情,乃至用中英文表达出来。
手指表情互动童谣
顾名思义,就是将高兴的脸和悲伤的脸画在手指上,自编童谣加深宝宝的记忆。
照镜子互动游戏
宝宝三月龄开始就可以玩照镜子的游戏啦。宝宝看见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从此他的世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认知是成人无法想象的。这也是为啥宝宝都喜欢照镜子。镜子是宝宝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媒介。
写在最后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是一本适合低幼宝宝的启蒙认知绘本,同时是一本情绪认知绘本。宝宝在看绘本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辨别不同的表情和情绪。家有小宝宝不要错过这本纸板书哦。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读后感(四):如何在家进行启蒙教育,教具推荐
“高兴的脸,悲伤的脸”,看到这几个字,我想到了,心情的好坏,然后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好心情。你想到了什么?
那小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字会想到什么呢?他们想到的很可能是,悲伤的脸长什么样子,高兴的脸是谁的脸。
如果他还不认字呢?看到图画,他会疑问,他为什么笑?他为什么要哭?
如果是小婴儿呢,他还不懂得“哭”这个字是什么,“笑”这个字是什么呢?他一定听着妈妈的声音,看着妈妈的表情,随着妈妈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我总是用笑声叫醒她,我在她耳边“咯咯咯”地笑,她也笑起来,就这样笑着醒来,一点起床气都没有,不妨一试!
总能听到别人说,一定要做好启蒙教育,以前英语启蒙听得最多,现在各种启蒙,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家长们尤其妈妈们,带着孩子在“起跑线”上疯狂地奔波着。
我总是跟朋友们谈起,钱只要花出去就一定有收获(给孩子报班),只要去一个教育机构,哪怕老师带着玩,都是收获。因为启蒙不就是“玩”吗?
画画可以启蒙,学英语可以启蒙,背古诗可以启蒙,音乐可以启蒙,对话、学步、看动画片、听歌曲、数字编码等等等等,都可以启蒙啊!
那我们做为家长,对孩子“启蒙”之后,觉得钱花得值,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
孩子能在舞台上展示曼妙的身姿?像百灵鸟似的一展歌喉?灵巧的双手弹奏出美妙的音乐?用七彩的画笔描绘出想像的世界?能夸夸其谈、表达自己的想法?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边150位数字?……
无论哪一幕,都是让家长感动的。但启蒙是人生的起点,而且,启蒙是一个动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所以家长不要想太急于让孩子展示成果,如果启蒙真的全面而到位,以上所有成就,孩子到达一定年龄一定会轻松获得。不是有那句话嘛: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舞蹈、表演、绘画、外语……都是需要启蒙的一个小方面。有没有什么启蒙能把五花八门综合到一起?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综合的启蒙呢?
就如你所见,需要启蒙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每一位宝贝所擅长的并不相同,所以我们现在给孩子进行启蒙,是不是跟培养特长混淆了?
混淆没有关系,从小为孩子培养一项或者几项特长,我觉得这样的家长是特别明智的。孩子需要特长,长大了他一定会感恩父母的支持、感谢这些特长为他带来的惊喜与便利。生活好了,有能力支持孩子的特长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那启蒙呢?
启蒙,尤其是全方位的启蒙,还是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爱心满满的钢铁妈妈。辛苦了爸爸妈妈们,就像你们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告诉他“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一样,你先告诉自己,“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不要急着看结果,要努力地学习,家长要学习。
你想让孩子学什么,你先学个基础,带孩子轻松入门,以后孩子的路岂不是越走越顺畅?
只要家长付出了努力,孩子骄人的成果一定会展现,或早或晚。
我做幼儿英语老师很长时间,英语课堂,绝对是一场表演的盛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摩术、歌唱、舞蹈、绘画、记忆力、阅读、故事、口才……全方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动孩子的思维。
每一堂课都是一场舞台剧,绝对不仅仅是教英语,说英语。启蒙嘛,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让她了解英语这么好玩,这么容易!照这个路子进行下去,那,搞定英语还不是分分钟搞定的事儿!
有幸,也在美术机构工作过。每一节美术课,当然是指幼儿美术(启蒙课,也称早教课)——观察实物或者视频(观察身边没有的对象:如狮子),老师先讲解,孩子再来表达,说出“可怕”、“可爱”、“丑陋”或者“毛绒绒”……
接下来,老师示范画出一只狮子,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与喜好,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那只狮子。
还没完,接下来,孩子要拿着自己的狮子,到前面来讲述一段,有关作品的“故事”。
整个一节美术课,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领悟力,学习了绘画技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表达情感与喜好,还可以激发出寻找自己优点的能力,同时也见识了新事物,也是全方位的启蒙教育。
这样好的启蒙,我们每天可以时刻跟孩子一起进行多好啊!其实,真的可以做到!
那,我们在家里怎样做呢?如果各方面启蒙综合一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有什么可利用的玩具或者教具呢?
我推荐一个玩具兼教具——游戏书。
游戏书,其实不还是书?如果孩子的书,家长们见识多了,在做家长方面你会进步特别快!对孩子启蒙教育你也不会再东扎一头,西扎一头,无限焦虑,一筹莫展。
既然启蒙是“玩”……
——谁说是玩?你怎么敢说启蒙是玩?……那是很专业的“玩”。
启蒙是“玩中学,学中玩”,
——嗯,这回对了。
既然启蒙是“玩中学,学中玩”,我看过一本书《高兴的脸,悲伤的脸》,我觉得特别好,利用好了,真的不单纯是一本书,值得学习的不仅仅是书上的那一点点文字,只要用心,可以开发出这本书的无限多的功能。
这本书由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作者比尔 科特[美](Bill Cottor),由云富贵翻译。
先来说说它为什么可以玩。
首先结实,撕不坏,别说孩子撕不坏,大人也撕不动。(女儿跟我杠上了,说她一定能想出办法撕坏它,我跟她说了一句话,你想尽办法撕坏一本书目的是什么呀?证明它结实还是证明你没事儿闲的?我们就开始哈哈大笑。)
其次,不怕水,脏了可以用水擦拭,质量好。
书圆角不伤人。
另外,插图生动可爱,线条简单,孩子一看就懂,颜色鲜艳又舒适,吸引眼球,又不伤眼睛,无毒无害。
最后,也就是家长关注的:知识——中英双语。
我们现在的教育,说的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我们在家跟孩子玩,进行启蒙教育,也不要仅局限于看书上的那几个字。
咱们一定要超常发挥,让一本书的价值翻倍到无限。
比如今天我跟孩子一起玩了一中午这本书,是玩,不是看!我们是玩它最后一页——镜子。女儿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说着书里的内容,玩到高兴之处,就开始哼歌,她陶醉于此,乐此不疲。
都说镜子里是另外一个世界,确实是这样。只有照镜子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脸,才能做出千奇百怪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可以让自己变形的镜子。
我们看看怎么玩这本书,能上它的价值最大化。
1.起名字
家长一定是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文字,嗯,挺简单啊!我都会!有点失落:要是书中有我不认识的更值,这我都知道啊!
不要这么想,你知道,孩子不知道,你能随口说出这几句吗?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你会专门针对书上的内容,跟孩子玩吗?
第二遍再看,你或许发现了:书中画了五个小朋友的生活场景。五个小朋友,都没有名字哦,是不是引导孩子,为他们起一个可爱的名字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给我的第一只小狗,起名:李宝。很多人都知道我家的狗叫李宝,很多人问我,我不好意思却很骄傲。第二只狗的名字,叫“Beilouhei”,反正我的狗,名字总是与众不同的,基本没听到过重名。
我的女儿为她的第一个兔子娃娃起名,沫沫。当时我正在洗衣服,她看到了泡泡和沫沫,选择了沫沫这个名字。后来很多娃娃,名字都是可爱类型:“花花”、“绒绒”……
到了编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她特别有灵感,会编,也就是特别能幻想,与起名字不能说没有关系。
2.看着图片跟孩子问答
他要是有疑问你来答,他要是等你讲述,你就来问,把整本书再看一遍。如果孩子自己看得津津有味,千万不要去打扰。
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个汉语都不说,用书上的英语,也就是把英语部分表演出来,语言非常简练。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总有家长说自己不会英语,发音不好,不敢教孩子,其实大可不必,你可以学呀!你一天就练三两个单词,绝对可以。
而且,发音为什么一定要跟外国人一样呀?那我们看到外国人说汉语,也没说得字正腔圆啊。你只要说,就一定会越来越好,错了就改,从小就知道的道理。
就好比唱高音,唱到破音,你天天破音,有一天自己就会发现,怎样唱,不破音,你也就突破了难关,或许就成为高音歌唱家了。
最怕的是,你破一次音,然后放弃了,那这辈子就跟高音无缘喽,或许也放弃了唱歌!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道理!
我们说马云,天南地北满世界飞,他说的是英式还是美式英语?有人说他说的是马式英语,我觉得非常动听,别人也能听得懂,流利地表达自己,不好吗?用个新学的词,不香吗?
有一次带孩子参加一个活动,有一个小选手,发音不太好听,英语说得很汉语,没太引起关注。不过回答问题环节特别棒,激情聊天能力特别强,可以自如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学习英语的用处啊!最后老师给了很高的分数。
当然我们要是超能家长,啥都会,啥都好,当然更好。不过我也小小提醒一下,稍稍控制,弄不好,孩子大了会不喜欢:
一,你处处比他强,他没有存在感;
二,怎么都干不过你,他容易没有上进心;
三,讨厌你,不用理由。
四,敬仰你,知道你说得对,但就是反着来,青春期表现得更突出。
……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表现也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做家长的慢慢成长,慢慢发现吧,总之跟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出不相上下的水平,最好。共同探索,一起努力,互相分享,齐头并进,多好!
3.看着图片,让孩子讲故事。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孩子对一幅图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他脑海里的故事,可能与你不同。
就算是冰淇淋摔到地上,也有一万种原因,问问孩子为什么,他讲述完故事,你摆出一张“Sad face”,跟他说“Sad face”。是不是很好玩?孩子很过瘾,你也很过瘾。
4.分角色表演
每个人都变成故事里的人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动作,看谁表演的最像。
5.带孩子亲身感受与表达
去摸一摸冰箱里的冰淇淋或者其他食物,感受一下“Cold face”,一边触摸一边说。如果外边下雪了,我们去雪地里玩,把冻得冰凉的手,伸到他的脖梗里,嘴里说着“Cold face”,他永远会记得,这种感觉。
交流的时候就不用再思考,冷用英语怎么说?哪个单词?这些都不必了,冰凉就是Cold,是同时铭记于心的。
6.照镜子,练表情
顺便让孩子看看自己怎样的表情最可爱,少做自己不喜欢的表情,也不要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比如,不要把自己变成小胖子;要保持微笑;不要大吵大闹,因为大吵大门的时候,嘴巴张得特别大,很不好看哟!但是遇到危险,就要大声呼救!
可以顺带跟孩子讲很多故事,孩子最爱听故事。
7.编歌谣
根据书里的内容,配上熟悉的旋律,很多英文歌谣都是这样子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编。
只要唱出来,多唱几遍,记住它,它就是一首新童谣。如果孩子愿意自己编旋律,那更好!
郭德纲徒弟张鹤伦就特别能改编,把古诗编成流行歌曲等。咱们也可以,咱们孩子更可以!
8.可以画画
孩子最爱画画。不同年龄要求不同。但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想像,让他随便画,比如你想画笑脸,他画一条大蛇,也不要去管他,让他为你呈现他的故事。
也不要轻易评价他的画,不要随意发表意见,万一他画的不是大蛇呢?!让他说就行了。想把书上的内容引导过来,就再刻意练一下。
成功的练习一定是刻意练习,看似不经意,其实都是精心安排。都需要爸爸妈妈认真对待。
9.让孩子给家人讲故事
这个环节我觉得特别好,可以讲英文,说汉语,配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大家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教学相长啊,小老师一定会以身作则,表现得一定棒棒哒!
这个环节也是一个总结环节。书“玩”了不下十遍,也该给孩子换本新书了吧!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