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是一本由[日]吉竹伸介著作,未读·文艺家·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一):闲事画画,治愈心情,画着画着就停不下来了
因为喜欢画画,所以看到跟绘画相关的书,格外感兴趣。《想呀想呀想不停》这本书,让我想到初学绘画时,觉得画画,能治愈心情,但画着画着就停不下来了。
羡慕那些走到哪就能画到哪!而作者吉竹伸介就是这样,喜欢画小漫画,虽然线条简单,但也是绘声绘色。
吉竹伸介是一位超高人气的日本插画家和绘本作家。40岁那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的他出版了个人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一举成名。
会画画的人,心中永远住着一个少年,他们总能捕捉到别人发现不到的瞬间。而那瞬间是每个人都知道却一直忽略的。
作者用漫画随笔的形式,记录着灵光一现的时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灵感。而此书也是献给那些没事儿就爱瞎琢磨一下的人。
有人说,活到中年,满身皆是疲惫,因为当他们醒来,都是需要他们养活的人。
但不要忘记,那些人又是带给你生活希望的人。如同作者,日常的生活成为他的灵感源泉。与其说绘画成就了他。不如说是,他所爱之人成就了他。
他给儿子洗头,儿子站着,他洗着洗着,儿子就打哈欠了。我想很多小孩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但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洗头,总是仰着头躺在母亲的腿上,我不记得哭没哭,但我明明看到小侄子跟随着我的路,但他却是异常的哭闹。
也许下一次,在他洗头的时候,我会拍下那个瞬间,也许也会画一画吧。
他在无意间看到一位大人抱着小孩,孩子的一只鞋子掉在地上,孩子因为不会说话,眼睁睁地看着鞋子,离她们越来越远。
他感觉那画面很美,不忍打破那副画面,但最后还是叫住了那位母亲。
有一次,他的小儿子感冒了,戴着口罩,躺着的时候。他问,吃橘子吗?
小儿子说吃,他就剥了皮,把整颗橘子递给小儿子。结果小儿子说:掰成小块再给我吃嘛!
那样子就像一个耍赖的小孩。这让我想起,小侄子会上楼梯后,经常上上下下,但只要跟他一起下楼,他总会站着不动,弱弱地说:我不会下楼了,
有时,会直接抱下来,但次数多了,我就发现他是故意的。就像那个耍赖的孩子。
他随身携带着笔和纸,那一次,他在开车的途中,突然有了灵感,恨不得立马画下来。
因这本书,平时会忽略的瞬间的你,是否会注意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我想,我会的,会记录生活的瞬间,也会让它成为一幅画。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二):人生就是想呀想呀想不停!
被这个书名所吸引,《想呀想呀想不停》,作者是个漫画家,于是就产生了好奇之心,想看看漫画家的脑袋都装着什么奇思妙想。呵呵,一入书里拔不出来了,都是一些简单琐碎的小日常,却被作者画得生动形象,话语诙谐幽默,又能点头似的认同他的观点。看来,作者吉竹伸介也是一个热爱生活贴近大众的平常人啊!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
小时候因为很少有机会出去玩耍,家里的小鸡小猫就成了我的好朋友。和它们玩耍,向它们说悄悄话,结果我就成了别人眼里的“怪胎”,儿童脑子里总是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于是我不再找它们说,只能用小本子记下来,结果被哥哥姐姐看到了嘲笑,后来也只能效果想了。
有时候这些“胡思乱想”让我很苦恼,觉得“咦我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呢,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会被人当成神经病的”。
今天终于遇到“知音”了,他不但把他的这些想法画了下来,还用文字加以说明,并结集成书出版了。呵呵,把我从小到大的那些“胡思乱想”记录下来也又厚厚的一本了。
“哪儿才是最干净的地方呢?”
上完厕所洗完手,开门的时候,手该碰哪里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吧。
“遇到需要往下按的门把手,如果按最靠外侧的位置,只要稍微用点儿力就能打开门。但我一想到大家的手可能都按最靠外侧的地方,就决定去按门把手的里侧,结果发现这样开门很费劲,门很难打开。
最后无奈之下,我用力握住了门把手,也无所谓脏不脏了”。
明明只是从厕所里出去而已,作者缺花了好长时间,还纠结于哪儿才是最干净的地方,最后强生到了哲学问题,哈哈,在我大笑都时候,咦,怎么这么熟悉,好像我也有过这种时刻呢!
小时候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所以就养成了爱回头看的毛病。结果不管聪从公交车还是从某某地离开,都会有一步三回头的习惯。搞得我好像很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似的。
一次和朋友一起从家里出来,关门的力道用小了,朋友一直说个不停又不好意思扭头去看,结果我大半天的时间都心不在焉,一直想象那个门敞开的情景,结果还这样忍不住找了个借口回家去看了看,门好好地锁着呢,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而已。真的被这种操作害苦了。
“明知会遗憾却不能好好珍惜”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会有如此的感受吧,明知孩子长得很快,陪伴也就那几年,还是会有各种事情各种理由无法好好地都陪伴孩子,明明知道孩子天真无邪,面对他们的不听话还是会吼他们,说好的要好好的陪着他们一起成长给他们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却总是无法做到而心生遗憾吧。
这大概说出了每个当父母的心声,画面很形象,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高兴的和爸爸说着什么,却看到爸爸心不在焉的附和而失落的眼神。
“这些事他明明只会现在跟我说,明明知道错过了这个时刻会让自己留下遗憾,为什么我却没有办法珍惜,没办法耐心地回应他呢?”
希望做父母的在这方面少一些唏嘘,少一些遗憾!
“体谅别人做不到的困难”。
昨天坐车回家,一个乘客说要在前面的拐弯处下车,这可惹毛了司机,开始了喋喋不休地嘴炮,结果那个乘客走远了,他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开始我还觉得他有点道理。后来到了前面还没到站点他就开始轰乘客们下车,有个女孩问她不到前面的终点站了嘛?结果又惹来他的狂轰滥炸。因为我带着两个小孩子下车慢了也没有幸免,搞得心里很不爽,才感慨事情没有落在自己头上很难去理解彼此的处境。
“人生在世,做到体谅别人做不到的事,大概才是嘴困难的吧!”
我们在生活中纠结,去想去思考,不为鲜衣怒马、畅意的人生纠结,却在点滴中思考领悟人生。
当我们张着嘴巴,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别人以为我们正在思考人生大事,也许我们正在纠结这个天气阴着呢,我是该带伞还是不带伞呢?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三):想呀想呀想不停:胡思乱想,也许是治疗无聊的偏方呢
01
说好真巧,最近为孩子约书,竟然是日本吉竹伸介的《想呀想呀想不停》,今天还愿,上书评。 小书小,比普通书籍小很多,像板砖和半截砖头一样; 小书薄,一共110多页,比《小狗钱钱》219页,少了整整100页,简直是一本顶两本; 小书字小画多,前言和后记,都是漫画,还是头一次见到,目录和前言后记字小到只有5号吧,正文也就4号吧,小蝌蚪一样。 但封面写得很好啊: 原版发行量半年突破10万册。 这相当于中国目前畅销书的10倍,并且还是半年,国内畅销书标准是超过1万册,差距蛮大的啊。 日本人有趣、精致。 书皮上还有这样的介绍: 超人气插画家吉竹伸介,《纽约时报》年度图画书奖得主,多次荣获日本“MOE绘本书店大奖”。 用漫画随笔的方式,记录灵光一现的时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灵感。 此书献给所有没事儿就爱琢磨一下的人。 这家伙1973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40岁那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的他,出版了个人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一举成名。 神一样的存在。 看看,同是70后,40岁的我那年在干什么? 2017年吧,我还战斗在边疆。每天,除了干作战工作外,下午操课最后一小时,换上行装,在偌大一个营房,绕圈跑上两大圈,足足有5公里啊。 每当刚开始跑500米,或是最后500米时,就是困难期啊。 我伸不动腿,迈不动步,呼吸困难,满头大汗,真想放弃啊。 这时,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洛—奇——,长长的,犹如武侠小说主人公比武时,一声长啸跳出圈外,呵呵。 这可是我发明的秘诀啊,那就是在跑步坚持不住时,念动咒语:洛—奇——,仿佛能给我无尽的力量,大自然赐给我力量吧。 那是史泰龙主演的影片主人公洛奇,拼命训练时的场景。 我成功了,翌年,我提升一级职务,从边疆返回故乡任职,直到退役。 有时想想,工作和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乐趣可寻的,比如吉竹伸介的漫画随笔一样啊。 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在西北大漠也写了一部励志随笔集《在平凡的世界锻造不平凡的自己》,30万字,视为半生经验总结,文笔试锋,想要出版的可以联系我。 嘻嘻,一举多得,人生不过如此。 02
说起这部书,作者是这样说的,大意是平时主要画些插画、绘本之类的东西。 但有时也经常被请去在众人面前讲话,就是搞个演讲什么的。 结果呢,他不善言辞,在预定的时间前,就早早讲完了。 这时,他就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也有这种事吧”主题插画,讲他的想法。 结果演讲内容一般,反而大家记住了“胡思乱想”的小漫画内容,于是整理出来,就是这本书。 赶快说正题,女儿肯定爱看。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小节可以自由阅读,没有必然的关联。 比如第1章“不经意间想到的事”,有“最干净的地方”一节,蛮有意思的。 大意是,去餐厅吃饭的时候,要用到店内厕所。对男士来说,如果只有坐式马桶,就必须把马桶盖和马桶座圈抬起来再用。 每次碰到这种情况,作者都十分苦恼,不知道到底该抬哪里。 哪儿才是最干净的地方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马桶圈脏,但还是会下决心把它掀起来。 上完厕所洗完手,开门的时候,手又该磁到哪里呢? 哎!要拿刚洗干净的手碰这个门把手吗? 无论是碰门把手里侧,还是外侧,都要碰门把手。 最后无奈之下,还要用力握住门把手,也无所谓脏不脏了。 看到这,我们大家会不会有共鸣?尤其是男士。 我就苦于虽然国内富裕发达了,但公共的厕所是不是要用蹲便马桶更好呢?尤其男女通用的高铁、飞机、饭店、酒店等场所。 现在高铁上好在有坐便和蹲便,为防止非正常接触,我通常都会等蹲便马桶使用。 再说,还有一个大问题,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病毒说不定会在哪里,还是不接触为好。 如果像酒店、高铁、飞机上的坐便马桶,男女老小混用,屁股接触马桶圈,弄不好增加了感染风险,再说也恶心啊。 但愿这个小问题,能够圆满解决。 更主要的是,蹲便要比坐便更健身,蹲着方便,符合人体锻炼规律,对全身起锻炼作用; 而长期坐便,不下蹲,不但增加与别人接触的风险,还容易养成富贵病,蹲不下去,身体机能过早衰退,和因吃得太好得糖尿病、痛风、高血压是一个道理。 03
作者风趣幽默。说我只是建议。 我写进书里的、表达出来的,真的不过都是些肤浅的内容。所以接下来就要靠你们自己判断了。但是,我始终在不停地思考,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肤浅的内容表达得更有趣一些。 以上内容只是我的建议。 我们说,这个建议好,作者认真、用心。 所以说,本书和作者走红不是偶然,是必然。 你用不用心,认不认真,结果不会骗人。 虽然,当下流量当家,内容为王,但郑爽代孕和欲弃养,不正是不正当的三观形成的吗?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内容,而恰恰缺少会思考的人。 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人们过于急功近利,过于市场经济,过于权利金钱至上。 通过观看此书,就会发现,作者不停思考,将日常工作和生活分析思考,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用漫画形式讲开来,无疑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那就是凡事用心,认真思考,人生才是有趣而有意义的。 而这种有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性格特质。 有人说,不论在哪个时代,“有趣”都超越“有权”“有才”“有钱”,而成为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 吉竹伸介就是这样有趣的人,写出这本《想呀想呀想不停》啊。 看完这本书,写下这篇文字,发现多了许多“啊”,是不是我也变得有趣啦。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读后感(四):想做个温柔的人吗?想做个深刻的人吗?快!跟着我做呀!
我喜欢每天对前一天的生活进行复盘,无论是得失,还是小确幸,亦或是一些触动到我的人事物,我都愿意分享出来,因为写的过程里,我好像又重新体验了一遍,心情美滋滋的。偶然间我翻开了书籍《想呀想呀想不停》,我发觉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人,和我一样为每天的无关紧要却有趣的事而欢欣雀跃着。这些微不足道的事让我们收获了更多快乐,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更多面,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人也变得更加温柔起来。
我喜欢在每天的复盘里安排一项叫“小确幸”的模块,这个模块是我自己主动要发掘的,比如我会给自己安排一场观影,约一位好友见面,或者定一家很想去的餐厅。而本书的作者吉竹伸介不同,他喜欢不期而遇的惊喜:看到表盘上的七点,他越看越像只袜子;给儿子量体温,看到儿子的衣服被体温计顶起来一个包,他会立马画出来;小孩子佯装喝感冒药粉,实则吐了回去,杯子里都是悬浮的药粉,他觉得那场景像雪花玻璃球一样浪漫;他还会在文具店试写区看大家写了什么,又为什么会划掉;对自然风光的拍摄其实也是一种拍摄啊,都是误入他人领地,却没有得到对方允许……随身带着日程本记录生活不期而遇的吉竹伸介不停地画呀,写呀,向别人描述自己的奇遇,而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
除此以外,书中很多奇思妙想富有哲理性,可能就是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我们细细品味,却和我们的人生一样耐人寻味,倘若想深一层,人生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连锁店里会放置一个贴有“请自由使用”的收纳盒,可以把购物小票丢弃其中。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整个人生也是由我们任意使用的啊!我们可以拼着体力去播撒希望种子,收获灿烂的明天。我们也可以选择碌碌无为,了此一生。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行使自己权利来好好地过好这一生呢?
那些我们觉得太无关紧要而没说的事,倘若说了,我们人生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太重要而说不出口的事倘若说了,我们生活能不能走向新的天地?那些舍不得用的物品,不敢去相见的人,永远推迟到第二天的事情,现在就把他们的状态统统调整成现在进行时!那支被束之高阁的女王款口红,快拿出来用起来吧!那个你一直意难忘的老同学,现在就给他发私信约出来见面吧!觉得坐在电车另一侧更舒服,就起身坐到另一侧的座位吧!
生命经不起等待!那些你觉得过于干净,过于光鲜,过于金贵的东西都比不上你的人生耀眼!只有你使用他们,让他们和你的人生发生联结,它们才真正属于你!只有它们有了使用痕迹,它们才真的像岁月一样,和你有了斩不断的情意。就能和你一起经历伤痛,一起前进。
有人可能会问了:我这样肆意挥霍,我的美好会不会被透支掉?作者在书中作了回答:当然会,喜好是会转化成其他形式的,比如说我们的习惯,我们的见识,我们的信仰。而最初带给我们感动的美好,可能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好比我小时候特别珍视一个水晶球,那是在外打拼的爸爸送我的礼物,我将其视若珍宝。长大了,我慢慢不那么在意了,因为我知道我有了帮助和回馈爸爸的方式,我可以孝敬爸爸,感恩他对我的爱了。我们要对那些逝去的美好说一句:多亏了你,你对我来说越来越不重要了,一直以来真的很感谢你!
那你可能还要问了,那那些痛苦呢?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把人生当作彩票,没中奖也无所谓,因为痛苦有一天也可能变成中奖号码!想必大家都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故事中的短腿就好像是塞翁儿子持有的一支彩票,待到征兵时,这笔奖才兑现。人生路长远得很,不要执着于一时,而望不到远方的路。一时的失去,也许会在未来带给你更大的馈赠。不要沉湎在伤痛中,他们是你成长中的养料,为你以后的勃发积蓄力量呢!
虽然作者称《想呀想呀想不停》这本书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必须进行的心理复健,但我相信每一个阅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发出由衷的笑声,而每一个笑容都是一颗糖,使你的人生更加甜美。也希望书中的一些哲理能够指导你的生活,使你马不停蹄奔向你的理想,现在就去做你想做的事,要知道幸福就是干脆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都需要年轻人的活力满满去迎接生活中的风浪。去驰骋吧!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以任由你取用的,请自由使用你的人生!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读后感(五):既然控制不了胡思乱想,那就想得有创意些吧~
第一次听说吉竹伸介,是闲逛书店时,无意间翻到他的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结果一翻不可收拾,瞬间爱上了他的脑洞,并记住了这个作者。
1973 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的吉竹伸介,从小就是个内向又怕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毕业后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工作间隙就开始画插画,在 40 岁那年出版了第一本绘本,也就是我当时在书店看到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内页插图绘本的故事场景是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不过是个小男孩,某天放学后回家,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 就冒出了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
一念之间,绘本的故事随着男孩的想象力缓缓展开。在一个依然怀有无限想象力的孩子眼里,这个随手放在桌上的苹果~
也许,是一条卷成一团的红鲤鱼~
也许,是某一种生物的蛋~
也许,里面都是零件(就像番茄钟一样)~
也许,是他想念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来看他了~
也许,这颗苹果在此之前也曾历经沧桑(就像当年的那一只 iPhone 的全球之旅)
……
可不要小看这一个苹果哦~它让牛顿恍然大悟,它被乔布斯随性选做苹果公司之名,它更是贴心提醒着我们「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所以,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但是,重要吗?或许也没有那么重要。正如绘本的结尾是——收回想象力的翅膀,重回现实的小男孩,一口咬掉小半个苹果,煞有介事地评价说,“嗯,也许,可以说,这是个好吃的苹果。”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内页插图如果说吉竹伸介在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里,借由孩子无边无际的自由想象力,让我们感受到创意脑洞的乐趣;那么在他的这本生活随笔集《想呀想呀想不停》里,则是完全从成人的视角,将他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奇思妙想,借着画笔和文字,云淡风轻地飘到我们读者面前~
100 多页的小书里,画的是吉竹伸介在日常生活里的所见所感,写下的是他瞬间的奇思妙想,带给我们的却是百转千回后的心领神会。
在这本书里,一共收录了吉竹伸介的 48 篇随笔,按照灵感出现的场合和时间点,以及身份角色的因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那些不经意间想到的事,因为是父亲而忍不住思考的事,以及睡前思考的事。
光是看这三个小标题是不是就有种很心动的感觉?很明显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常会胡思乱想的时刻,不是么?
只不过,在我仔细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可是万万没想到吉竹伸介的胡思乱想会是这般的不一样,这般的别致,这般的脑洞大开呢~
在「那些不经意间想到的事」里,墙上随意贴着的一张“请小心偷拍”的告示,都能让吉竹伸介浮想联翩。最初的他和我们一样,读懂的都是这张告示的字面之意,但与我们有所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就此略过,反而是忍不住细想:偷拍到底是什么?
于是就有了他接下来的奇思妙想:
仔细想想,其实风光摄影都是偷拍吧。例如,拍富士山的时候,谁也不会专门征求富士山的同意,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偷拍。 不过,虽然说不征求对方同意的拍摄行为就是偷拍,但因为富士山不会抱怨,所以大家才不会说拍富士山是偷拍啊,我忽然想明白了。于是,想明白了的吉竹伸介画了这张名为「偷拍富士山」的小画,并写下了这一小段随笔,最终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想呀想呀想不停》内页插图而此刻,相信读到这里的你,一定和我一样,会忍不住想大叫一声,「神脑洞」啊!
但请别着急,这还只是刚开始呢。在「睡前思考的事」这一部分里,吉竹伸介把自己画成了个「提线木偶」,还附上一句惨兮兮的请求:「有哪位好心人能操纵我吗?」
《想呀想呀想不停》内页插图我不知道你们在看到这幅小画时会联想到什么,但我猜想肯定和我想得差不多,毕竟「提线木偶」这个词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被操控,想要挣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对吧?
但是,这可是无法解释下面那句话呀?难道还有人想要过被操控的人生么?
果不其然,等我兴冲冲看完作者的随笔后,再一次……愣住了!
原来,让吉竹伸介有感而发想当个被人操纵的「提线木偶」是因为他…… 有严重的选择困难症!他在书里是这么描述的:
我做一个决定之前,会把所有选项的利弊都罗列一遍,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综合得分。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最后每个选项的得分都差不多…… 渐渐地,我连决定的勇气都没有了。 就算好不容易做了选择,我还是忍不住一直计算得分。这样一来,我就怎么也没办法下定决心坚持自己的选择。吉竹伸介在书里例证说,每一次当他接到给小说配图这样的工作时,他最烦的就是客户让他凭自己的感觉,选择在合适的地方配图就好。
因为,这意味着他得把整本书都琢磨一遍,然后在心里再来个淘汰赛,才能确定哪里才是适合配图的有趣之处。
但是,你我都知道,对于一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而言,这可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所以,吉竹伸介说,「还不如直接告诉我决定插图在哪儿,这样我只要看看那部分的前后文,想出最合适的配图方案就可以了。」
他在书里自嘲说,像他这种类型的人,被限定的条件和问题越多,也许最后完成的质量就越好。所以回到这幅小画里,吉竹伸介说,其实他想表达的是,「如果你操纵我的话,我就能为你呈现最棒的表演哦!」
就是这么正向的故事。
嗯,确实很正向,但是在我没读过这段随笔之前,单就这么一个小画,这么一个「提线木偶」的小词,我可是万万想不到这背后的创作初心呢。
尽管吉竹伸介在书里谦虚地表示,像这种不经意间的想法,「不过是偶尔…… 真的只是偶尔…… 」,但很显然,这并不能让我信服。
要不然,怎么解释书里那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奇思妙想呢?更何况,这还只不过是他记录在这本书里的创意脑洞,还有其他已出版但未被我们看到的呢?更遑论说,还有那些未曾出版的呢?
果然是个宝藏画家。
《想呀想呀想不停》内页插图吉竹伸介在书里坦言说,他想画这种小漫画的理由再简单不过,一是想把那些“不马上画下来的话转头就会忘记的小事”记录下来,二则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起来,让坏情绪借由笔端得以抒怀。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容易的事和悲伤的事,但只要你试着去寻找,就能发现身边也充满了无关紧要却有趣的事。」
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如吉竹伸介那般,时刻带着笔和本子,对生活有这么敏感的触觉,可以随时随地捕捉瞬间的奇思妙想,记录令人惊喜的灵感与创意......
但至少,我们还可以读一读他的绘本,他的随笔,他的漫画集......收获一份被治愈的快乐,也未尝不是件幸事,你说呢?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END-
我是楚汐,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读后感(六):吉竹伸介:我是不怎么努力的,所以大家其实也不必那么努力嘛!
绘本作家吉竹伸介是日本绘本届的流量担当,读过他的绘本的人都会说,他的脑洞真是奇特,怎么可以把这么一丁点的小事画得这么有趣!
的确,吉竹伸介的绘本充满奇思妙想,可是在我第一次看他的绘本时,我首先惊叹的不是他的脑洞有多大,想象力有多丰富,而是猜想这一定是一个细腻敏感,喜欢胡思乱想,并且特别有同理心的大小孩。
因为,他所写所画的都是一些小朋友的小心思小想法小动作。每天,我们的孩子都会有一些无厘头的神神叨叨,都会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做一些看似无聊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这些想法和行为都引不起大人的注意,很难得到大人的回应。因为,那些想法实在是毫无用处。
只有心思细腻如吉竹伸介这般的大小孩才会在意孩子那些看似无厘头的想法和行为吧!
当一个孩子拥有了一根橡皮筋,“这跟橡皮筋是我拿到的,它是属于我的东西。我想怎么喜欢就怎么喜欢,厉不厉害呀?”一根微不足道的橡皮筋就可以丰富一整个童心世界,这是只有孩子才会有的体验。
当一个孩子看到桌上摆着的一个苹果,他会突然怀疑:也许这不是一个苹果!
也许他削起来,一层一层都是皮……
也许没看到的那一面,是橘子……
也许它能长成一个苹果,是因为内部有一个工厂……
苹果也会有灵魂吧?
太能瞎想了!
可是,很多孩子都会觉得熟悉,事实上,作为一个成人,在读吉竹伸介的作品时,也非常有共鸣,大概是因为我也是一个特别爱胡思乱想的人吧,“我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呢!”这么一来,书中的每一个脑洞都是合情合理的了。
有人说,吉竹伸介的作品是“把日常的小事无限地放大延伸”,而我认为,他其实是用单纯的儿童视角去看待这些日常中的小事,那些被我们称之为奇思妙想的东西是童心世界里本来的样子。
成年人用“儿童视角”去书写是很难的,能够把儿童的心理写得非常到位的作家,多半自己也是个“孩子”,吉竹伸介一定是很有孩子气的人,而这一点在新近引进出版的新书《想呀想呀想不停》里得到了印证。
这是吉竹伸介一本的灵感笔记。说起这本灵感笔记的出版,也是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吉竹伸介有一本随身携带的涂写本,平时会随手记录下一些“不经意间想到的事情”。而这些随意的涂写也成为他创作绘本的灵感来源。
作为当红绘本作家,吉竹伸介也会经常被邀请去做一些演讲,可是因为不善言辞,他经常在预定的结束时间前,就早早讲完了。
为了凑够时间,他就拿出一些平时画的小漫画,对大家说:“接下来,给大家看看我平常随手画的小漫画,讲讲我的想法吧。”
结果,凑时间的这一环节反而更受欢迎。后来,他把自己的灵感笔记整理成了一本新书——《想呀想呀想不停》,这是吉竹伸介第一次公开他的灵感合集。
在吉竹伸介的绘本里,我们时常看到一个胡思乱想的小孩子,而在这本随笔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胡思乱想的中年男人——吉竹伸介自己。
这些胡思乱想里,有许多孩子气的想法,比如:
突然琢磨出一个绝妙的商品:可以吸走烦恼的纸。
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看了一眼时间,发现时钟上面好像挂了一只袜子。
“啊,7点看起来像只袜子呢。”——想到这种事的自己真可爱啊。
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立马想到儿子也经常会看到一个东西就说“这个看起来像……”比如,吃东西,吃着吃着就说,食物变成了金鱼、变成了小狗,我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像。路上看到一摊水,也会看出一个造型。
作为成人的吉竹伸介有这样的观察力和孩子气,真是了不起。
因为这种惊人的观察力,也会有一些看似寻常却有几分智慧的发现。
比如:惯用手的指甲不好剪。
明明可以用左手做无数件事,却无法用它轻松地剪左手的指甲(吉竹伸介是左撇子)。因为关系太近而做不到的事,其实还有很多。
看到一个“请自由使用”的盒子,
他又想到: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明明都应该由自己决定,我们却像被随手扔掉的购物小票一样,随波逐流。
毕竟也是一个有着生活重量的中年男人,在生活里也会有一些小烦小恼,吉竹伸介便发明了一些自己的方式去开解。
比如,当拖延症发作,又想心安理得地睡觉的时,吉竹伸介会默念三遍“咒语”:
他还特别强调,光说“明天做”是不够的,一定要加上“明天会特别努力做的”,这句话里面蕴含的托付的感觉,才是让今天的自己松口气的关键。
如果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用“彩票理论”来排解:
就把他们当成买彩票之类的东西,默默放在心底,多放一阵的话,没准儿那些令人难过的经历就能变成什么呢。即使没中奖也只会觉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嘛”。
当很丧很孤独的时候,吉竹伸介就会发挥他的一种信念,他称之为是他思想里最核心的部分:
这种孤独感一定能在什么事上派上用场。不可能派不上的啊。我都已经这么难受了。
这本小书读起来可爱轻松愉快,还有一点治愈。不过书的最后,吉竹伸介还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我是不怎么努力的,所以大家其实也不必那么努力嘛!
一个超级流量主说自己不怎么努力,你信不信呢?
要说“努力”,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如果努力就是要去学会做各种不会做的事情,那么吉竹伸介真的算不上努力呢。
小时候的吉竹伸介,是一个有点怕生、有点内向的孩子,他时常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为想当一个手工艺人,去读了艺术相关专业,在课上却被人嘲讽:“就你这绘画水平也能上我们大学?”
毕业后,他像多数人一样成了一名996的社畜。可是他的骨子里似乎还是那个内向的小男孩,他不适应职场,时常在上班时盯着自己的手,想象手上有一个虚拟的朋友可以聊天,还画一些吐槽生活的小涂鸦。
有趣的是,因为是上班的时候偷偷画画,吉竹伸介画的画都很小,可以随时用手遮住。这个习惯也影响了他的画风,他创作绘本的画作也很小,我们现在看到的他的绘本作品,都是经过放大了的。
在30岁的时候,吉竹伸介自费出版了一本绘本,因为滞销只好四处送人,偶然被一位编辑看到,才开启了他作为绘本作家的人生。
直到40岁之前,他都没想过自己的人生能和“超人气”、“畅销绘本作家”这些词搭上边。“原先我以为100人中会有2个人喜欢我的绘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原来大家有共同的弱点,而且我就这样长到了40多岁啊。”
吉竹伸介40岁以前的人生一点都不励志,甚至还有点儿丧。可是,他的身上有一种近乎笨拙的真实和稚气,这又是创作绘本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深受孩子喜爱的原因。
在《想呀想呀想不停》里,吉竹伸介对工作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在不会做的时候做不会做的事,这就是工作。
怎么理解呢?就是不会做的事情就让它保持不会的状态,这也是保留作家自己天性的做法。换句话说,就是不去寻找自己没有的,而是努力磨练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
那个在大学里被人讽刺画画水平不好的吉竹伸介,正是因为“不那么努力”,始终保持着他的内心的赤诚,才会在绘本届独树一帜的吧!他绘本里的那份童心,随笔集里的那份真诚,都不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的呀!